十一小長假已經遠去了,想到下半輩子都要上班,整個人都不好了。

脈脈數據研究院2017年發布的《職場人厭班情緒調查報告》顯示,上班族「喪班」(討厭上班卻不得不上班)現象嚴重:有40.6%的人自稱「喪班晚期」,32.3%的人自稱「中度喪班」,只有27.1%的人自稱「沒有/輕度喪班」。面對「為什麼要上班」的靈魂拷問,四分之三的人是「因為窮」,超過一成的人是「因為夢想」,剩下不到一成的人則表示「不知道,沒想過」。 「喪班」用專業術語來講叫做職業倦怠 (burnout)。如果你也總是對工作提不起興趣,對於目前的職業狀態充滿了厭倦情緒,每天下班的時候疲憊不堪,感覺身體「被掏空」,早上想到要上班就沒有起牀的動力……那麼,也許你也已經開始面臨職業倦怠的危機了。

1.每種工作都有職業倦怠

1.1 什麼是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一詞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術語,首先由Herbert Freudenberger於1974年在他的著作《倦怠:高成就的高成本》中提出。 他最初將職業倦怠定義為「動機或激勵的消失,尤其是在一個人對事業或關係的投入未能產生預期結果的情況下」。

職業倦怠是一種對長期工作壓力的反應,主要由三個特點(Maslach & Jackson, 1981):情緒衰竭(指沒有活力,沒有工作熱情,感到自己的感情處於極度疲勞的狀態),工作懈怠(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對象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採取冷漠、忽視的態度,對工作敷衍了事)以及低個人成就感(指傾向於消極地評價自己,並伴有工作能力體驗和成就體驗的下降)。

更簡單地說,如果你感到疲憊,開始討厭你的工作,並開始感到工作能力下降,這就意味著倦怠可能要產生了。

1.2 職業倦怠是個普遍的現象嗎?

文章前面提到的報告中顯示,七成以上的人對上班產生了中度到高度的厭倦情緒。而在蓋洛普公司近期一項針對約7500名全職員工的調查裏,23%的人反映經常或非常頻繁地感受到職業倦怠,44%的人反映時不時會有職業倦怠感(Kraft, 2018)。

可見,職業倦怠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

1.3 職業倦怠會帶來哪些危害?

在美國,倦怠員工的身心健康問題,每年造成了約1250-1900億美元的醫療支出,然後這只是最表面的影響。各企業的生產力降低、員工離職率增加優秀人才流失,使職業倦怠帶來的真正代價遠高於此。

而對於員工個人來說,職業倦怠所帶來的對生活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工作是否在摧毀你》的作者、心理學家大衛·波森曾經這樣形容:「倦怠會摧毀你每一樣能力,短期記憶、正面樂觀的態度、統籌、判斷與推理能力。」

有研究表明,倦怠感甚至會降低人的免疫系統,讓人們更加容易生病。由此可見,長期處於倦怠狀態可能會導致更多身心問題的產生和加劇。

2.心理諮詢師是職業倦怠產生的高危和常見人羣

2.1 心理諮詢師為什麼容易出現職業倦怠?

正如任何職業都有可能產生職業倦怠,心理諮詢師們也不例外。有研究甚至表明,職業倦怠是從事心理諮詢工作最常見的問題(Gladding, 2008)。這可能是因為諮詢工作需要諮詢師長時間處於情感消耗的狀態中,且對諮詢師的同理心有非常高的要求(Rupert, Miller, & Dorociak, 2015)。

具體來說,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壓力、過度參與、控制感和職業認同都會顯著影響職業倦怠的出現(Lee, Lim, Yang, & Lee, 2011)。

2.2 心理諮詢師職業倦怠有多常見?

一項針對40個心理諮詢師職業倦怠研究的文獻綜述對心理諮詢師所經歷的職業倦怠水平做了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平均而言,心理諮詢師都經歷了低到中度的職業倦怠,其中一半以上的諮詢師經歷了中到高度的職業倦怠,這給他們帶來了生命質量下降、精神問題增加、缺勤以及轉行的風險(Simionato & Simpson, 2018)。

研究還發現新手諮詢師,尤其是對自己的專業能力不夠自信的諮詢師,出現職業倦怠的概率會更高。

3.心理諮詢師如何調整職業倦怠

工作倦怠會給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帶來嚴重的後果。因為在這種狀態下,心理諮詢師的自我概念以及工作態度會變得消極,甚至對他人失去關注、同情和知覺(Lambie, 2007)。

高度的職業倦怠則會嚴重削弱諮詢師自我照顧甚至幫助來訪者的能力(Maslach, Schaufeli, & Leiter, 2001),導致諮詢過程沒有進展,從而對來訪者造成負面影響(Bearse, McMinn, Seegobin,& Free, 2013)。因此,學會如何預防及應對職業倦怠對於心理諮詢師來說至關重要。

Wilkerson & Bellini(2006)提出要應對職業倦怠,心理諮詢師需要改變與引起職業倦怠有關的環境因素、自身因素和人際因素

Gladding在《心理諮詢導論》(2008)中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應對措施,例如心理諮詢師不能侷限於他的專業角色,要培養心理諮詢以外的興趣愛好。他們一定要避免將工作帶回來,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體力上的。

他們有責任使自己通過一些細小而效果顯著的步驟來恢復活力。例如,每隔幾年重新裝修一下辦公室;清理、精簡併創建新的文件;評估新的材料;通過撰寫或贈送目前他們擁有的如何讓自己保持了良好狀態的資料,為心理諮詢業做點貢獻。

此外,心理諮詢師可以避免或應對職業倦怠的方法還包括:

  • 與健康的人結伴;
  • 與言而有信的同事或有使命感的組織一起工作;
  • 理性地忠於某種心理諮詢理論;
  • 採取減壓運動;
  • 調適更改環境中的壓力源;
  • 進行自我評估(例如,確定的壓力源和放鬆源);
  • 定期審視並明確心理諮詢的角色、期待以及信念(例如,聰明地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長時間工作);
  • 尋求私人治療;
  • 保留自由空間與私人時間(例如,平衡個人的生活方式);
  •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保持關注的同時要有超乎其外的心態;
  • 始終很有信心。

其實這些方法也不僅僅針對心理諮詢師,其中一些也可以應用到其他職業上,比如說採取減壓運動、定期進行自我評估、平衡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等等。希望能夠給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一些啟發。

那麼你經歷過職業倦怠嗎?又有什麼好的調節方式嗎?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References:

Bearse, J. L., McMinn, M. R., Seegobin, W.,& Free, K. (2013). Barriers to psychologists seeking mental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 44(3), 150-157.

Freudenberger, H. J. (1974).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0(1), 159-165.

Gladding, S. T. (2008). Counseling: A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 (6thed.). Englewood Cliffs, N.J: Merrill.

Kraft, S. (2018). Companies are facing an employee burnout crisis. Retrieved from cnbc.com/2018/08/14/5-w

Lambie, G. W. (2007). The contribution of egodevelopment level to burnout in school counselors: Implications for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85(1), 82-88.

Lee, J., Lim, N., Yang, E., & Lee, S. M.(2011).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ree dimensions of burnout in psychotherapists:A meta-analysis.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42(3), 252-258.

Maslach, C., & Jackson, S. E. (1981). The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2), 99-113.

Maslach, C., Schaufeli, W. B., & Leiter, M.P. (2001).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1), 397-422.

Rupert, P. A., Miller, A. O., & Dorociak,K. E. (2015). Preventing burnout: What does the research tell us?. 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 46(3), 168-174.

Simionato, G. K., & Simpson, S. (2018).Person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urnout among psychotherapists: A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74, 1431-1456.

Wilkerson, K., & Bellini, J. (2006).Intra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urnout among schoolcounselors. Journal of Counseling &Development, 84(4), 440-450.

最後,動動手指點個讚唄,一門學了就能用的心理諮詢實操應用課程免費贈送給你~

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uni(ID:jdxl-uni),回復「365」即可獲得《每天學點心理諮詢》課程。課程學習你將收穫:
  • 掌握理解情緒,識別自我情緒、正確對待情緒甚至「雙向情感障礙」的方法
  • 瞭解人格障礙、抑鬱症、進食障礙等常見心理疾病的識別與治療
  • 學習團體諮詢、藝術治療、曼陀羅彩繪心理治療等心理技術的實操和應用
  • 懂得像諮詢師一樣建立關係、理解情緒、打開胸懷接納更美好的世界
  • ……

尋求心理幫助請直接添加簡單心理諮詢助理微信:jdxlzxzl,給你最溫暖的心理支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