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威/数位资产专家

网路时代让资讯快速更迭,资讯更是因为有网路这个媒介而变得更普及,但我们往往在跨越国界、不分时间优势下,忽略每个事件一体两面,且轻易照单全收媒体给的资讯。但其实,数位时代的数位资产随时都可以被交易,我们应该要更能够在资讯爆炸的时代中,让思维不被左右。

就让我举个广为人知的实例:

假新闻是让社会动荡不安的乱源

过往曾经有知名量贩业者为了促销自家卫生纸,提高特卖销售档期的销售额,以即时通讯软体和电子邮件向媒体传递这不时的消息,在那次的讯息因为提到其他大品牌卫生纸,增加可信度,也让收到讯息的媒体推论认为大多数卫生纸品牌都会因为这波消费脉动调涨,除了造成消费者接收错误资讯跟疯买卫生纸的热潮外,也让其他卫生纸的业者不得不祭出优惠,跟其他业者角逐市场。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当今天讯息本身就是错误、恶意造谣或是刻意形塑,将使得具有思辨能力的人或媒体根本来不及在第一时刻拦截,因此,时常会在讯息散播的时候产生巨大效应,酿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假新闻对于媒体的好处?

以这个事件来看,首先我们很容易发现:消费者和厂商各方均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例如:消费者因为怕抢不到货的心态,额外花费比平常多的时间成本、疲于奔命的到各个可能贩售的通路抢购。而厂商则是为了因应抢购一空、供货量不足的窘境,因此,多加派人力制造产品、安排通路等。但往往我们不免忽略媒体端其实也能从中得利。

大部分会带来获益的理由是,当媒体因为一个能够引发话题和关注焦点的故事或虚假内容露出,因为它可以吸引观众停留,尤其是在网路的平台下,一个新闻多半会链接更多相似话题的连结,例如:今天你在阅读网路文章的时候,底下或是在内文里面穿插「延伸阅读」的连结,而设计的介面里包含广告的栏位就会更有机会曝光。如此一来,在过程中产生在线广告收入就是媒体最佳获益的管道。然而,这些造假行为属于媒体伦理范畴的时候,我们相对容易辨识其咎责,因此必须呼吁我们不该以身试法。

当「政治即生活、生活即政治」,假新闻更不能恣意流窜!

新闻界的造假事件几乎都曾引发社会谴责与舆论批评,对于经济效益衍生的假新闻不难得知他们主要为的是市场获利,不过在政治上,更值得我们讨论,因为部份政府或政坛具影响力的人物,也参与制作和宣传假新闻,希望可以借此减低他国或是竞争对手的影响力[以减低敌国错误的是必要有效减轻它们的。不过在我看来,假新闻无非增加政治二元对立,当新闻与合法新闻报导竞争时,混淆不清的言论也会造成国家的不安。

前几天的台湾总统及国会大选,外国媒体「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和「时代杂志」(TIMES)不约而同提出评论,这次的选举充斥恶意的假新闻攻击与性别歧视的言论发表,即度令人隐忧。我想,这很大部分牵涉中国,而这类言论和操弄的终极目的,是打垮台湾人民对于民主自由的信心、也是动摇人民对于「民主自由」四个字的真谛。因此,民主自由的保卫战除了让野心最大的中国政府备受关注之外,其实长年来与台湾保有一定关系的美国政府和其他外媒针对选情更致上高度关注,尤其是香港的反送中抗争爆发后,似乎身体力行告诉台湾,「一国两制」不无可能、正在上演。

也就是说,选举结果其实是决定了台湾的民主自由的捍卫方式,我们拿著香港做借镜,所以在选举前,我们更是要让自己的思考不受假新闻、恶意攻击的假消息影响,才能做出对自由做负责任的选择。

切断假资讯的循环生成链,才能有效减少社会冲击!

很幸运近几年台湾对于打击虚假消息有了更科技的对策,一名工程师徐曦推出一个名为「美玉姨」的程式,使用者只要邀请这个程式加入通讯软体群组,当她侦测到群组内的讯息包含虚假的消息,就会自动发出评估结果,提供使用者辨别讯息的真实性与正确性。另外,先前Facebook也在与台湾事实查核中心合作,借由平台力量遏止不实言论快速扩散,这样大动作、不惜成本,或多或少让人们在网路的时代中注入一剂强心针之外,我想也能够让大家更具媒体意识。

照片来源: Unsplash

更多汇流新闻网报导:

【林克威专栏】人、流量、网路的全新互联网思维

【林克威专栏】电商也能做体验式行销?节日良机助攻品牌印象

【汇流笔阵】

CNEWS欢迎各界投书,来稿请寄至[email protected],并请附上真实姓名、联络方式与职业身份简介。

CNEWS汇流新闻网:https://cnews.com.tw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