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扬:艺术家要对生活充满激情与热情 (来源:网易)

他用一支笔记录生活里的大事小事;他始终保持敏感,发觉生活里的点滴乐趣;他用画笔记录美好,记录人间世事。他是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请一起跟随我们的镜头,聆听艺术带给范扬的神奇与魅力。

范扬
范扬

在古画中汲取养料 创造更好作品责无旁贷

网易艺术:您如何看待文化的前世与今生?

范扬:中国画的前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高峰,像范宽、徐渭、董其昌,他们的成就难以逾越,就像欧洲很难有人能超越米开朗琪罗。中国画的今生需要聚焦的点应该是如何在这个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我是画中国画的,有时,纯粹去看一个中国画画家作品时,你很难找寻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色彩缺少冲击力,样式也是层层相因,格局也很难有大的变化,陈腐、陈旧的东西难以避免。对于中国画,今生我们需要投入的精力和心血还需很多很多。

网易艺术:中国画该如何迸发新的生命力?

范扬: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如果用宋代线的空灵加上敦煌壁画的色彩,或许会产生一种崭新的艺术。不过,目前我还没看到能做的如此之好的艺术家。作为画中国画的画家,我们可以在古画中汲取到很多丰沛的“养料”,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唐宋、上古等时期的雕刻、瓷器、玉器、彩陶艺术,这都是我们极好的学习材料。而对于现代的画家,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我们比先人们眼界更加开阔,我们的先辈像徐悲鸿先生等一批人物,瞭不起就是去欧洲留学,他们很少有全世界游历的经历。而我们现在的画家,几乎到过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创作环境也好太多。所以创造更加超越前辈们的作品我们责无旁贷。

外婆的教导伴随我一生,“用墨要浓,用笔要厚”

网易艺术:现代的青年人对传统文化认知少,练习书法的人也比较有限,您对青年人有什么建议?

范扬:我们的青年人应该练习中国书法,学书法实质上是在学习一种规范,就像练习钢琴,我们知道练习钢琴需要智慧,更需要循序渐进,有人曾说,钢琴能学好,数理化、语文、英语几乎都不在话下,为什么?因为练习钢琴养成的是你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的是你的智慧。练习书法也一样,除瞭锻炼你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你会悄然发现,书法里还能看出你的心性。毛主席的字就是天马星空,蒋介石先生的字就是规矩有加。

网易艺术:那您是从何时练习书法?

范扬:我从小就练字,我的外婆曾教导我说,“写书法,用墨要浓,用笔要厚,以后才有得宰相做。”外婆这句话,至今对我影响很大,如今我也喜欢写浑厚的字。出于好奇,我还真研究瞭不少宰相的书法作品,民间的这一说法,还真的并非空穴来风,你会发现,很多宰相的字确实写的厚重,而同为宰相的王安石,他的字写的剑鞘、挺拔、稍微有些薄,他的命运也是大起大落。

创造艺术和创造文学的冲动跟创造生命的冲动是一样的

网易艺术:网易艺术作为媒体,一直致力于将艺术还原于生活,您如何看待艺术和生活的融通性?

范扬:生活里处处都是艺术,我画的作品就是家事、国事、天下事,我喜欢用画笔表达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给作品集起名《如是我闻:范扬世事绘》。生活里处处都可记录,而艺术家需要对生活拥有高度的激情,你不能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不然会缺乏难得的热情,没有热情怎会有创作的冲动呢。曾经有媒体采访贝克汉姆,问足球带给他的是什么,贝克汉姆的回答是激情。这个回答令我意外。我以为激情只在艺术家这里存在,没想到足球也是如此。作家杰克·伦敦曾经说过:“创造艺术和创造文学的冲动跟创造孩子的生命冲动是一样的。”你有激情,有热情,才能创造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