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郎张释之

  张释之,字季,汉族,堵阳(河南南阳)人,西汉法学家,法官。

  张释之年轻时,在朝廷做骑郎,侍奉汉文帝。当时的年奉为300石。但做了十年的骑郎,始终得不到升迁,他就有些灰心,要辞职回家。

  朝廷的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有中郎将的推荐,但也得看看他是不是这块料?汉文帝决定,要对其进行面试。

  张释之觐见文帝后,就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方针。但他海阔天空的谈的那些大道理汉文帝并不感冒,对他说:“谈一些实际的问题,不要在那里高谈阔论。”

  张释之沉下心来开始谈王朝的兴衰。他仔细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又谈到汉朝因何而兴盛。这一下挠到了汉文帝的痒处,很认可他的分析,非常赞赏他,于是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这个官职是负责朝廷礼仪与传达命令,年奉达到了1000石。

  太子

  一天,太子(后来的汉景帝)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迎上去,阻止太子和梁王,不让他们进宫。并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并报告给皇帝。

  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文帝摘下帽子陪罪说:“怪我教导儿子不严。”

  薄太后马上听说了此事,派使臣带着她的赦免太子梁王罪过的诏书前来,太子、梁王才能够进入宫中。

  汉文帝看上了张释之忠于职守的认真劲。他连太子都敢得罪,是个干大事的材料,又升迁他做了中大夫。。

  廷尉张释之

  只要是给皇上看中的人,升迁起来自然很快。又干了两年,就当上了廷尉。这个职位就不得了了,为朝廷的九卿之一,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它的职能是每年天下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下面的郡国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驳正皇帝的失误这最后一条,在张释之的任期内还真用上了。

  有一次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事发突然,马受了惊。惊了御驾。

  汉文帝命捉住此人,把他交给了张释之。

  惊马

  张释之奉命审讯此人。犯人回答道:“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就立即逃走。”

  张释之审理完毕,向皇帝报告。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

  “处罚这么轻?”处罚结果上奏后,汉文帝大怒:“这个人本来使我的马受惊,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匹烈马,说不定弄坏了我的车,使我有可能受伤。这惊驾之罪,怎么能只是罚点罚金就完事了呢了?”

  张释之解释道说:“制定法律,是要天下人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如果随意改变它,那法律的严肃性就没有了,老百姓此后不相信它,法律就成为一纸空文。 我的建议就是以法律为准绳,才能让天下百姓信服,愿陛下明察。”

  汉文帝听后,寻思了好半天,终于认可了张释之的判罚。

  汉文帝

  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被抓到了,文帝发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按法律规定判处其死刑。

  因为牵扯到先祖,这次的汉文帝,可就没有那么好的修养了。盗贼偷盗的可是祖坟上的宝物,光判他一人,岂不便宜了他。听了张释之的判罚后勃然大怒说:“这人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竟偷盗先帝庙中的器物,我交给你审理的目的,就是要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律条文进行惩处,这让我对宗庙没法交代啊。”

  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依照法律这样处罚已经足够了。况且在罪名相同时,也要区别犯罪程度的轻重不同。现在他偷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万一有蠢人挖了长陵一捧土,陛下用什么刑罚惩处他呢?”

  汉文帝听后,余气未消。

  薄太后

  过了几天,汉文帝给薄太后请安时谈论起这件事,薄太后比较通情达理,认为张释之的判罚是公正的。汉文帝非常孝顺,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就说的他。所以一听老太后都这么说,于是就同意了此判决。

  张释之由于执法严明,用法公正,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赞。当时的显贵周亚夫等都成为他亲密的朋友。

  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即位。

  张释之知道,自己的苦难要降临了。因为当年自己当谒者仆射时,曾弹劾过汉景帝,那时他还只是太子。但他今天当了皇帝,张释之内心极为惶恐。

  这时候的他进退两难。在朝廷继续担任官职吧,不知道哪一天景帝找个理由就把自己给“咔嚓”了。那么称病隐退行不行呢?刚换了一个主子你马上就撂挑子,弄不好会招致更大的灾祸。

  那么当面向景帝谢罪,行不行呢?你既然以执法公正严明而自居,当年是太子违反了礼制,你只不过是照章办事,汉景帝如果反问你一句:“你有什么过错呢?”一定弄得自己当场哑口无言。

  正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还是由于平日的人缘好,博士王生给他引荐,终于能见到汉景帝当面谢罪,汉景帝并没有责怪他。

  这个过节就这么过去了。

  赔罪

  这个王生是何许人?他是一个喜好黄老学说的博士,虽然没有官职,但是皇上的贵客。那时的汉朝廷信奉的是黄老哲学,对这些士人很是礼遇。

  有一次,王生被召进朝廷中,三公九卿都齐聚朝堂,听他给大家讲黄老哲学。这个老头来到朝堂,对张释之说:“我的袜带松脱了,帮我系一下袜带!”

  再是皇上的贵客,但张释之此时的身份是朝廷的九卿之一,那是何等的身份。听到王生的吩咐,大家都看张释之如何答对。只见张释之什么话都没有说,跪着给这位老者结好袜带。

  事后,有人问王生说:“为什么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张廷尉,让他跪着结袜带?”

  王生说:“我年老,又地位卑下。自己料想最终不能给张廷尉什么好处。张廷尉是天下名臣,我故意羞辱他,让他跪下结袜带,想用这种办法加强他的名望。”

  各位大臣们听说后,都称赞王生的贤德而且更加敬重张廷尉。

  王生

  张释之当时并没有考虑这么多,只是觉得他是老者,弯腰不方便,所以就帮助了他。后来听说了王生的良苦用心,遂登门道谢。

  就这样,张释之和王生竟成了莫逆之交。现在张释之有了危难,王生出手相助了张释之一把,使他度过此危机。

  这么看来,一个人如果一心向善,终究能够积善成德,有了危难,就会有贵人相助的。张释之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参考资料:

  《史记》汉·司马迁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