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9777787_e02ec367dc_b-620x371    

               「CC License from Flickr User LexnGr」

 

【全文同时载于清大图书馆部落格:读步水木间

      

  「食物」这个词汇具有有种诡谲的魔力,在我们轻启薄唇,淡淡地念著它、读著它的时候,似乎总能轻易地感到这个词语所带来的无所不在的熟悉感,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剌剌的出现,带著一种蛮横却又温顺的姿态稳稳地安插在我们每一天的行动中某一个不可被忽略的部份,透过饥饿时的想像与吃食来与它产生惯习性的联系;但我们仍对这个词汇感到陌生,这已远远不仅只是我们并不习惯于用「食物」这个总括性的名词来借代我们一整天下来所享用的三明治、卤肉饭、鸡腿饭、珍珠奶茶、蚵仔煎等,个中因素更是因为我们早已习惯它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片段、小角落,它已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更易于忽略它在我们的生命中所扮演的,在不同层次、意义上的角色。而这三本关于「食物」的书籍:《舌尖上的旅行》、《食物的历史》、《食物情绪大解密》,透过这几本书,便将带我们重新探寻、发现「食物」在我们短暂的生命旅程当中所蕴含的意义与象征。

 

舌尖上的旅行  《舌尖上的旅行》

「食物」的亨调方式与种类,总是伴随著国家、地域与文化的不同而有著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对于乐于耽溺在旅途之中的旅人们来说,「食物」并不仅仅是「食物」本身,它纪录著旅行的足迹,透过舌尖、味蕾的记忆唤醒我们对于某时某地的片刻回忆,它有时更是乡愁,对于旅居在外者不可被取代的存在。日本著名的背包客作家中村安希走遍世界各洲,在她所写作集结出版的散文集《舌尖上的旅行》一书中,便详实地纪录、描写著围绕著不同异地风情的食物所延伸出的故事,伊索匹亚的「银介拉」初食总令人感到难以下咽,却成为了中村安希再一次踏上伊索匹亚国境的重要理由,因为一杯绿茶在巴基斯坦走入了两个男人的情感世界,莫三比克的的椰奶木薯伴随著热情妇人的扭动与哼唱;伴随著各种怪诞或美味的异国食物,在在为作家纪录下沿途地人情风景,透过味蕾的记忆与食之欲望的满足,让作家在她的旅程中写下最丰盛的注脚。

 

《食物情绪大解密》

        食物不仅能够深深刻下作家旅途中的种种情感流溢,透过研究选择它、吃食它的过程,食物也能被放在科学客观的视角下被检证,在《食物情情绪大解密》一书中,心理学博士Doreen Virtue透过理性之笔详细描绘出人与食物之间紧密又神秘的连结。Doreen运用她的心理学专业,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抽丝剥茧般地分析人类在选择吃食的过程中缜密的心理运作,细致地解读出(被选择的)食物背后所隐藏的情绪密码,深入浅出的剖析情绪、食物与人的行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食物的历史

《食物的历史》

     


「革命」两字,不免想到轰轰烈烈的战役抑或是旧有科学技术跨越性的进步所带来的社会大改造,但我们难以想像的是,每天早午晚餐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碗里盛的盘里装的食物,在历史上竟然也整整经历过了八次大大小小的革命,才成为现今我们所理解的样貌。举凡从烹饪技术的发现/发明到微波炉的使用,都为人类的饮食习惯甚或是社会结构造成细微但深远的改变;吃食的意义,在历史变化的过程中,已经不再只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在现代食品工业的包装下,吃食变成一件细致且攸关身体疾病与健康的大事,「吃」不再是自然而然的生理反应,而是经过缜密计算(卡路里、营养成份)过后的行动。   谈到

透过《食物的历史》一书,让我们从历史巨观的维度上,综观了食物与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相互变化,也更让我们深刻的体悟到,「食物」在我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中所牵涉、具有的社会意义,甚而是它是如何地客观、深刻的反应著社会的脉动,而与我们的生活细腻的镶嵌在一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