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落实同 蒋公达成的「不抵抗」方针,致使半月之间辽、吉大片国土沦入敌手。然而,到了1931年11月5日凌晨,张学良又给马占山下达了中国政府十四年抗战的第一个抵抗命令。这不到两个月之间,张学良从「不抵抗」到「抵抗」的转变,有没有什么脉络可寻呢?虽然蒋张九一八前后的通信,多有遗失,不过,依靠现存的电报,我们还是可以大致梳理一下张学良转变的心路历程。


1931年8月24日,感到东北事态日趋严重的张学良致电陈群并转 蒋公,提出:

近来对日外交性情紧迫,彼国朝野上下公然密谋侵占我东北(彼方谓为满蒙),势甚积极,不可终日。弟曾尽力设法以谋疏解,终鲜效果,所有一切经维寅兄电达左右,荷蒙鉴誉,转呈总座,至深佩感。近数日来,情况益紧,……日人方面属有意动作,现已揭开面目,必将另造事端以为借口。似此情形,恐非退避所能了事。弟为此事,日夜焦虑,我兄卓识尽筹,对日外交研究有素,当此危急之时,我方应用何法以为应付,尚祈详赐指示并请密陈总座决定方策。弟意以为对立各种悬案应即与之开诚谈判,能解决者即解决之,其绝对不能许其要求者即拒绝之。为此了一件即少一件,而彼方即少一攻击之目标,是为釜底抽薪之计。总座明烛,几先对此必有良谋,亟望与外交方面负责人员切实商讨,指示遵行,不胜企祷。

这里的「似此情形,恐非退避所能了事」一句,显指之前蒋、张讨论并达成过「退避了事」的应对方略,并且这内容同传说中的铣电中提到的「采取不抵抗政策,竭力退让,避免冲突」是一致的。此外,张提到「所有一切经维寅兄电达左右,荷蒙鉴誉,转呈总座,至深佩感」,显然之前还有若干张给 蒋公的电报,那么, 蒋公之前也至少有一个指示才合乎情理。虽然尚未见到任何8月24日前 蒋公给张的指示电原件,不过不少回忆都指出8月16日, 蒋公给张学良第一次下达了以「不抵抗」为核心的铣电。按时任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秘书处机要室主任,随同张学良在北平办公的洪钫在《九一八事变时的张学良》一文中回忆,铣电内容为: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9月6日,针对中村事件,张学良发出给臧式毅、荣臻的「鱼电」,重申了不抵抗的要求 :

现在日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亟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当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遵照注意为要。张学良。鱼子秘印。

不过张学良越发感到形势的严峻,两天之后的9月8日张学良发出给 蒋公的「限即刻到,不得停留」的齐申电,一方面表示已下达鱼电(「特饬文武地方官竭力避免」),但同时报告日军有大规模入侵动向,希望 蒋公考虑应对措施:

日人于朝鲜暴动案发生后,百计寻事,特饬文武地方官竭力避免。近为中村失踪之事,由驻沈总领事严重交涉,语多挟制,东京方面陆军人员尤为激昂,显有借端侵略状态。我方已派人前往肇事地点详查,良不能亲自回辽,万分焦急。……内忧外患,应付殊难,仅密奉闻,敬乞指示。

按说张学良的齐申电规格已经相当之高(「限即刻到,不得停留」),用词已相当激动(「内忧外患,应付殊难,仅密奉闻,敬乞指示」),以张国府二把手的地位, 蒋公不可能没有表示,然而却没有齐申电的复电。一方面可能是回电遗失,当然更有可能如何柱国在《「九一八」沈阳事变前后》记录的那样 蒋公在接到张学良的齐申电后,决定和张面谈。如果咬死没有会面也没有回电,那么就只能认为 蒋公在九一八前十天毫无反应,此系严重渎职与卖国。

何柱国在《「九一八」沈阳事变前后》是这么记录的:

张学良于九月十一日,在北平接到蒋介石的密电,叫他于十二日去石家庄与蒋会晤。那天上午,蒋、张分乘两辆专车,蒋介石的专车自汉口开来,张学良的专车从北平开来,就这样两个人都未下车,把两辆专车合拢后,在车厢里举行了秘密会谈。那时我正驻防在石家庄,得讯后提早在车站外围派部队布防警戒,以保安全;但专车及车站范围内,则均由蒋、张自带的卫队负责。

会谈后,张学良亲自告诉我,蒋介石对他说:「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提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如果我们回击了,事情就不好办了,明明是日军先开衅的,他们可以硬说是我们先打他的,他们的嘴大,我们的嘴小,到那时就分辩不清了。」过了一星期,九一八事变果然爆发了。

9月27日 蒋公致张学良感巳电:

限即到北平张副司令勋鉴。有戊电诵悉。弟赞成兄意,但此时于多方意见未表示之前,切勿宣布。中正叩,感巳。

显然,9月25日张学良有一份关于后期应对计划的重要电报有戊电给 蒋公,然而该电尚未发现。不过从 蒋公感巳电手稿将「甚赞成」涂改为「可赞成」,并且要求张学良暂时「切勿宣布」,可知 蒋公对张有戊电内容的「赞成」比较勉强,蒋张开始对后续事态的处理产生分歧。


10月6日, 蒋公致张学良鱼午电:

限即刻到北平张副司令汉卿兄勋鉴。密。微酉、歌戊(【按】两电均5日)两电敬悉。迭奉东江支各电(【按】1、3、4日三电)并非迟不裁答,少川兄北返已托其代达一切。目前形势危急非只东为然,日舰大举来沪,且有即日上陆之报。苟有缓和方法或解决途径自当尽力,设法不使错过时机。外部于支日(4日)电达蒋公使(按:驻日大使蒋作斌),告以尊处已派定张作相、王树常接收日军撤退后之各地,嘱其即时通知日政府转令前方军队,与我所派接收长官接洽。本为希望辟一交涉之途径,如果日方与接洽撤兵之际,或对于蒋公使有希望交涉之表示,我方自可迎机与之谈判。否则我越著急,彼越蛮横,不仅无补危机,且恐益陷绝境。此时惟有从各方面促进日本实行撤兵之约言,而我则表示愿与商洽接收之办法,最近所致力者即在于此。至日本届期延不撤兵或更别有暴行,自在意中。我方如何应付,此时正在研究,并须视彼时国联行政院开会后如何决议而定。盖国联虽不可尽恃,亦非尽不可恃。此案发生后,中央所以尽力于使国联负解决此案之责任者,因维持中国在国际上之地位,与减少日本直接压迫中国之力量途径惟在于此。日本一面声明不接受第三者干涉,而一面仍不敢不接受国联之决定,则知日本对于国联,亦甚顾忌也。对于美国方面,中央亦正在尽力进行。(【手稿删除部分】中央亦正在尽力运动。望其主持公道。北平为使**在传达消息,联络情感,非常重要,请转使*在平代表外部交涉一切。因其为新任美使,较为亲*,并请其遇事随时与兄接洽。)最近施公使电陈意见,与此间复电,可为我国在国联应取之方针,另由航空邮奉原稿,希赐详察。蒋〇〇。

从该电可看出,进入10月,张学良对九一八以来「武力可退让,交涉决不放松」、「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的应对路线已经相当怀疑,并且5天内给 蒋公连去五电,让 蒋公本打算的「留中不发」伎俩玩不下去,不得不复一长电。然而张学良的这五封电报都尚未发现。不过从 蒋公的鱼午电也可以逆推出张的几个观点:

1、东北局势日益恶化,现有应对方法已经失败。

2、国联不可信,须另想办法。3、日本虽答应撤兵,但很可能不履行,应有方案。总之,建议中央应尽快调整对日战略。

而 蒋公的鱼午电则先大倒苦水说你别光看东北局势差,我这里也很麻烦(「目前形势危急非只东为然,日舰大举来沪,且有即日上陆之报。」)随后则表示国联还得信,大方针不变。(「盖国联虽不可尽恃,亦非尽不可恃。」)至于日本不撤兵,我知道,应对方案还在研究。(「至日本届期延不撤兵或更别有暴行,自在意中。」)虽然大片国土沦陷未复,此时还是不能著急,应从长计议,否则日本就更横了。(「我越著急,彼越蛮横,不仅无补危机,且恐益陷绝境。」)

由此可见,蒋张在东北问题上的看法分歧加大, 蒋公甚至流露出一丝了以东北进一步妥协换京沪平安的味道。

另,一天之后,10月7日 蒋公应对「日舰大举来沪,且有即日上陆之报」的危情有重大发明,致电叶楚伧,要当地警局负责给日军买菜,并负责送货到船

日海军明日又来镇江,增加一艘。请注意,如其水兵上岸买菜等事,最好分与其交涉,由当地警局为其代买送船,以免纠纷。


从后续的处理看,张学良对 蒋公的鱼午电并不满意,开始积极应对日本对东北,尤其是北满黑龙江省可能的进攻。

理论上说,北满传统上是俄国势力范围,日本独霸东北,对苏联亦是一大威胁,北满黑、吉部队如能背靠苏联大后方,并得到有力支援,定能长期坚持。然而由于彼时国府奉行反共反苏政策, 中苏断交甚至爆发「中东路」冲突,从而自绝苏援。尤其在张海鹏附逆后,北满部队同关内的联系被彻底切断(只能翻越索伦山,或者从海参崴转路),孤悬在北;加上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7、8月间因讨伐石友三率部队入关,不在省城,辽吉事变之后,一时江省群龙无首,颇为混乱。日本抓住这一机会,给张海鹏接济械弹,让其过嫩江接管江省政权。而江省动摇分子,也已经派人到洮南欢迎。

在这紧要关头,张学良10月11日任命他一手提拔的干将、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主席,主持江省防务。

查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官兼黑龙江省政府委员主席万福麟现因留平参与要务,所有省府委员兼主席职务因系綦重,暂时不能兼顾。业派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代理,除电令该员先行附省就职外,谨电奉陈,敬祈鉴核备案。

马占山随即从黑河启程,经哈尔滨转道于19日抵达龙江(齐齐哈尔)就职。而在之前,参谋长谢珂已经带领省府部队击败张海鹏的第一次进犯。随后,张海鹏的进攻又被击败。到10月底,关东军认识到,光靠「以华制华」,不可能拿下江省,于是决定亲自下场。

11月4日,日军嫩江支队变穿华服,参与进攻,被守军击退。马占山发现有日军参与进攻后,随即请示张学良,如果日军亲自下场,是否抵抗。5日临晨,张学良给马占山下达了「力图自卫,设法抵御」的命令,同时报南京政府和外交部。马、谢在接到张学良命令后,迅速组织部队,发出抗战檄文灰电,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江桥抗战。而5日张学良给马占山的这个命令,就成了14年抗战中国政府的第一个抵抗命令,并且该命令被彻底奉行。

张学良微丑电全文:

南京蒋主席钧鉴;戴院长季陶兄、宋部长子文兄、外交部勋鉴:密。日军侵占泰来江桥,业经电陈在案,本日据马主席占山支电称:「日军要求占领大兴,与交涉无效。下午二时许,日军变服华装,掺杂胡匪,向我阵地发枪射击。复来飞机两架,旋绕阵地,投掷炸弹,伤亡我官兵廿余人。情况昧昧,进逼不容我方避免。现正坚持原阵地,力谋自卫中」,等情。查大兴站纯属江省境界,日军要求修桥,复逼占大兴站,连日向江桥开来兵车六列,其用意完全为掩护张海鹏军图乱江省。虽改变华装,预为狡展计,然明目张瞻,飞机掷弹,实已毫无顾忌。除令马主席力图自卫,设法抵御,并径电施使提呈国联,万一发生事变,应由日方负其全责外,谨电奉陈,敬请指示。张学良叩。微丑秘。

张学良微丑电中最令人赞赏的词是「并电施使提呈国联,万一发生事变,应由日方负其全责」中的「径」字,显然,张此次来了个先斩后奏,在未与 蒋公商议获准的情况下,直接要外交部门提呈国联,宣布抵抗。

当然,严格意义上说,微丑电并非中国抗战的第一个抵抗命令,而是张对第一个抵抗命令的汇报。可惜,尚未发现张给马的这个抵抗命令原件,不过,日本方面截获了这个电报,回译中文如下:

那么, 蒋公怎么看张的这一作为呢?按说东北军正式开始抵抗, 蒋公应该欣喜若狂,立即补下命令并开始全国动员支持了吧?然而 蒋公却保持了意味深长的沉默。

张学良倒是下定决心要玩一票大的。6日,张学良、马占山分别发表通电,宣誓抵抗。

张学良所发鱼亥电系十四年抗战第一个抵抗通电,对于全国百姓来说,神圣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钧鉴:各院部、各委员会、各省省党部、省政府、各市党部、各市政府、各总指挥、各督办、各司令、各军师旅长勋鉴;全国各报馆均鉴:查东北事变,经国联二次决议限期令日本撤兵,日方虽再三强辩,但亦曾有不再扩大之声明。讵谓按渚事实纯然相反,兹特将上月世日国联决议后日军暴行摘要述后:(一)上月世日至本月东日间,日铁甲车一列、兵车二列自郑家屯开入通辽县境,以激烈炮火频向县城攻击,并有多数蒙匪由日军掩护随同前进。至冬晨,炮仍不绝。已将铁路修通,其铁甲车即进至通辽北站,占领车站,悬挂日旗,于车站附近及距小街基三里处一带,掘壕布阵,积极进攻。通辽南、北站接轨处,亦被日军埋设地雷。江晨复向南站炮击,午间北站所到日军甲车共为二列,旋将铁路通往开鲁之道岔拆去。日军此次在通辽一切暴行,用意所在显系扶同蒙匪,造成内乱,一为将来事实。(二)日军诱胁洮辽镇守使张海鹏图乱江省,檄成狡谋,仍不少戢。以洮昂路有借款关系为词,要求将泰来江桥由彼修复,经我方复以应由路局自修,彼置诸不理,进占江桥,坚欲强修,更进而要求占领大兴。连日向江桥开来兵车六列。支午后二时起,日军变服华装,与胡匪搀杂,过江向我军阵地开始攻击。自微辰至亥,日军一部掩护张海鹏军火部向我猛烈攻击,复有日飞机三架向我阵地投掷炸弹将百枚,山炮十八门火力压迫尤重,我方伤亡颇众。鱼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代表林少佐秀?竟公然要求将江省主席让与张海鹏组织维持会,日军始可停止攻击,态度极为强硬。日军仍继续增加大部军队,我方情况甚为紧急,现正企图自卫,设法防御中。此外,日军侵略行为,不一而足。除随时具报中央转报国联要求设法制止,妥饬各部切实提出正当自卫法外,特电奉达,敬祈赐以明教,至所企祷。弟张学良。鱼亥秘印。

同一日,马占山鱼电全文如下:

南京中央,总、副司令,各党政军,各报钧鉴:辽吉变后,日人用种种方法勾结土匪、蒙匪暨不良分子,图谋北满。以华人自立为名,阴行其侵略土地、政权之实。江省远处边地,极力自卫。乃竟于江日起公然出首,借口修理嫩江江桥,以日兵掩护洮南张海鹏军过江压迫我防地,开始攻击,并于昨今两日日方利用飞机八架、炮廿余门猛烈环攻,势非直捣江省省垣不可。复查嫩江江桥系我国所有,日人何得干涉?占山原以此事国联已有办法,力主避免冲突,而日方不顾世界和平,始终贯彻其侵略满蒙野心。江省处于必不得已地位,为迫切自卫起见,已与武力周旋。大难当前,国将不国,惟有满属所部誓死力抗,一切牺牲在所不惜。务恳全国父老努力振作,以救危亡,不胜愤激之至。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叩。鱼印。

10日,马占山、谢珂发出著名抗战檄文灰电:

急。南京。中央,国府,总、副司令,各党政军,各报馆均鉴:

慨自辽吉事变,日军对于江省,必欲取而甘心,百计千方,思遂其所谓计划。初则鼓惑张海鹏军北犯,充其傀儡。我军奉令阻止变军,不得已将洮昂路江桥折断数处、所谋因未得逞。继则派其少佐参谋林义秀来江,以洮昂路江桥日本有债权关系为理由,引日领向我交涉,拟由满铁代为修复,并要求我军退出江桥十五华里,张军亦然。查我军原驻距江桥十五华里之大兴车站,与所要求并不冲突。该少佐同时并声明日军除掩护工人修桥外,决不作军事行动。我军为尊重国联决议,避免日军口实计,隐忍曲全,无可如何。该军于三日夜突向我大兴驻兵投掷炸弹,我为和平计,曾与清水领事要求双方避免冲突,遂于支日上午八时,派石上校兰斌偕同该少佐赴江桥察勘及促双方撤退,以免误会,俾便动工。当令我军开始向后方移动而林等甫离江桥,讵意日军竟乘隙将我警戒哨兵掳去三名,并发见挑战行为。经交涉至下午三时,该少佐偕领馆书记官早崎,由我方韩秘书树业、那副官连宿陪同,乘专车再赴江桥视察。乃专车甫过大兴车站,即被日军飞机数架迎头纷投炸弹,那副官当被炸伤,专车不能前进,林等遂回省城。盖前方日军,方在向我猛烈攻击中也。我军将士,悲愤填膺,莫可自止,不得不施以正当自卫,稍抑敌锋,以保祖国疆土,以存华族人格,誓抛热血头颅,弗顾敌我强弱。占山等于无可如何之余,犹竭力保持和平之旨,严令将士,只准防御,不得攻击。该林少佐目睹日军此等行为,不仅不加制止,反更要胁我军退让江省,一切由其宰割。呜呼!耻矣!此次攻击大兴,日军四千余人,黄衣铜帽大炮四十余门,飞机七八架、铁甲车三列,其过江攻击之兵,并无张海鹏军,是知张氏屡经劝告,言觉悟声而受日军愚弄压迫之情,于此殆亦有征也。日军自支午以来,开始向我军攻击;下而炮火,上而飞机,陆空交施,凶暴之极!我将士拚死抵抗,不为所屈,碧行瓀流,再接再厉。占山等以大兴地势难守,未忍将士孤注一掷,因于麻日下令左右,互相掩护,再撤退至距江桥五十华里之三间房车站一带,以资固守。八日该林少佐持本庄司令通告,令占山速将江省政权授受张海鹏;否则,日本军即进占黑龙江省城,现尚曲以交涉中。是役也,我军因无防空军器,致官兵伤亡五六百名之多。虽然士气仍未稍馁,依然振奋异常。现在黑地冰天,防科乱所有之实,不惟当地各界共见共闻,即各友邦人士亦所目睹。诚恐日方颠倒责任,欺人自欺;并以举国同胞,殷殷企注。此次日军侵入北满之事实,与其宣言,大相反背,爰将经过本末情形,宣告中外,以明真相,而定是非。

占山等守土有责,爱国心同,明知沙塞孤军,难抗强日;顾以存亡所系,公理攸关,岂能不与周旋,坐以待毙?援田横五百之义,本少康一旅之诚,谨先我同胞而赴国难焉。持电奉达,敬盼垂察。马占山、谢珂叩,灰印。

然而就都这个时候了, 蒋公仍然一言不发。

11日,日本方面要求马占山辞职,12日张学良直接致电 蒋公,报告其已要求马占山拒绝:

终于,在江桥抗战轰轰烈烈开展,全国抗日气氛高涨之下, 蒋公也在12日给马占山发出了一个表彰电,此时距离张学良下令开战已经8天:


然而有果粉说,8天后回复是正常时间间隔, 蒋公下了表彰令就说明 蒋公并非不赞同江桥抗战,绝无推诿之事。那么,蒋张之间通信究竟多久算是正常间隔呢?巧了,1935年, 蒋公玩弄了一把「没收到电报」的流氓手段,从中可以看出蒋张之间通信间隔的合理范围。

1935年5月25日, 蒋公将汪精卫22日的两封电报转给张学良,征求张学良华北对日妥协的意见。在汪精卫的电报中,提出如果于学忠(时任河北省主席)不迁保,就下台:

冀省迁保,已见明令,若不实行,与中央威信有妨。而数月以来,关东军、驻屯军方面对于孝侯日趋恶劣,……恐将演成九一八之第二事件。

……平津情形至为危急,若不立图消弭,随时有爆发之虞。倘冀府迁保不能实现,不如改派于孝侯为河北绥靖主任,驻扎保定,而另简声威素著之人继任河北省府主席,取消迁保。

这个有申电,就是于学忠回忆中提到的

蒋介石曾由成都致张学良一电谓「接行政院长汪精卫电,因对日外交关系,拟免去于学忠河北省主席职务,吾兄有何意见,速即电示」。

5月27日,张学良复电 蒋公,坚持于6月底迁保,并且明确反对撤换于学忠:

……若遽于此时忽将迁保之令取消,主席易人,外间必将认为系由日方胁迫所致,对于中央威信,似有妨碍。且日方狡诈,贪啚无餍,如于此时易人,则彼方益得骄横,此风一启,恐无宁日。矧孝侯一去,如易一无权无勇之人,益将难于应付。……故为中央威信计,为地方人心计,似仍以省府从速迁保而不更易主席为宜。

在电文中,张学良对官吏任命竟受外人支配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忧虑:

……我方官吏之任免竟受外人之支配,而官吏中之奉公守法者纵能忠直供职,亦竟无以自全,诚恐一般官吏将趋入媚日之途,影响所及,至为重大,国家前途,勿堪设想。

张学良的这个感午电,就是于学忠回忆中提到的

张即立复一电,痛陈「中国的封疆大吏,不应以外人的意见为转移,如此例一开,国将不国。此事所关孝侯的事小,而对于国家主权攸关的事大」。

5月29日,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偕驻华使馆武官高桥,一同到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住所北平居仁堂,会见了何应钦及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秘书长俞家骥,第一次以口头形式提出了日本的通告和要求。

第一,由于中国官宪方面的责任,发生了对付满洲国的阴谋,中国方面给予长城附近的中国义勇军援助,还有实行对日恐怖等破坏停战协定的行为,其发动的根据地在北平和天津。如此看来,日本军队已经需要再度越过长城线而进行新的发展,北平、天津两地也应在实际上包括进停战区域。

笫二,胡恩溥、白逾桓被暗杀,是践踏在天津订立的交换公文,是对日本的挑衅行为,今后如有类似事件发生,日本将依据条约所规定的权力,采取自卫上所必要的行动。

同时又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1.中国宪兵第三团、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政治训练处和与事件有关系的国民党部及排日团体从平津撤退,罢免这些团体的负责人员。

2.罢免于学忠河北省主席职。3.希望事项:驻平津地区的第51军(于学忠军)及中央军移驻保定以南;禁止平津地区党部及蓝衣社和其他秘密团体所策动的反满抗日活动。

得到这个消息后, 蒋公决定撤换于学忠。

当天下午4电, 蒋公正如于学忠回忆的那样,给张学良发电报,玩起了「没收到电报」的流氓手段。

日前由渝奉商处置华北问题一电尚未接复,至为焦念。

在这封电报中, 蒋公彻底撕下了于学忠迁保延迟,所以要免职的假面具,明确提出于学忠不光要免职,还要调出河北省:

……目下情形,宛如九一八之前夜,若不迅速处置,一经爆发,收拾越难。……前电主张调为河北绥靖主任,移驻保定,但时机已逝,反有引敌深入保定一带之虞,似宜别求安置

第一封给张学良的电报是5月25日,第二份催问的电报是5月29日,间隔只有4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