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学的堂妹跟我说,她学校有个孩子,因为一件小事跟父母争执了两句,结果就离家出走了,父母找遍了他能去的地方,最后在附近的网吧里找到了他,父母都急疯了,人家玩游戏正过瘾呢,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看我们小时候,哪敢玩什么失踪啊,犯了错误还担心父母生气呢,哪像这些小孩子,父母训斥他们两句,还要担心他们心理能不能承受,怎么反差这么大呢?

  越来越多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的年龄在降低,具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数量在增加,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爱走极端,动不动还拿生命来威胁父母,以至于每逢寒暑假,总有几个孩子能登上热搜,让现在的父母担心不已,也面临一种焦虑,不管孩子不行,管了孩子却害怕把孩子管坏了,如何把握这个度?

  临床发展心理学家Diana Baumrind提出“鲍姆林德养育类型”,她从父母的要求和孩子的接纳度两个方面入手,把养育类型分为四种,而大多数的父母,总是跳不出这3种类型,以至于孩子出现很多问题,面临着“养废”的局面。

  养废的孩子,父母往往跳不出这3种类型

  放纵型父母

  所谓放纵型的父母,顾名思义,这种父母对孩子是相当地好,几乎是有求必应,对孩子也非常地关心和爱护,但是却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不会给孩子设置规则,总是放任孩子的性格,让他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成长。

  这种父母看似民主,其实是溺爱孩子,因为不设置规则和权威感,所以孩子比较幼稚,做事非常冲动,比同龄孩子的社交技能差很多,当面对权威时,他们往往不乐意遵守,有时候是无视,有时候是反抗,他们也非常依赖别人,总是表现出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方面,这种孩子的专注力也很差,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强,长大后需要别人扶着走,不然依靠自己很难取得成功。

  独裁型父母

  相对于放纵型的父母,独裁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似乎更大,所谓独裁型父母,典型的特点就是对孩子高要求,父母跟孩子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他们对孩子缺乏倾听和民主,凡事都必须父母做主,孩子必须遵从父母。

  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也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孩子的情绪明显有焦虑的情况,有的孩子感觉不到快乐,甚至有自卑感,甚至还会封闭自己,拒绝交流,这样的孩子同样缺乏社交技能,经常在跟人的相处中,感受到人家的敌意,觉得很多人都是针对自己,他们的受挫感比较强,男孩子长期受到压抑,一旦爆发就可能出现反社会的行为,而女孩子对人的依赖性比较强,缺乏探索和挑战的动力,不容易有自己的主见。

  忽视型父母

  这种父母在现实中比较少见,但是也的确存在,他们对孩子非常冷漠,对孩子的情感缺乏回应,他们跟孩子没有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反而对孩子充满厌恶,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更是置若罔闻,是比较冷漠的父母。

  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的问题也不小,他们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总是喜欢独来独往,而且性格上也比较冷漠,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反社会的倾向,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孩子比较难相处,也很奇怪,会被当做另类看待。

  所以说,这3种父母都不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稍有差池就会把孩子养废,但这3种父母却是在我们中间最常见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自己变成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人,也不要变成独裁者,更不要对孩子不负责任,要各方面兼顾。

  霍姆林德的最后一种养育类型是什么?

  权威型父母

  这种父母的教育方式又称为积极育儿,他们介于宽容与专制之间,能够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和需求,也能给予孩子好的指导和引导,能够让孩子知道规则和底线,他们具有典型的特点,看看你符合吗?

  第一,能够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及时认知和疏导,第二,能够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第三,能在教育上保持夫妻一致,第四,能够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束缚孩子的成长。总之,就是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采取高参与度和控制,在孩子的情感上,又偏于接纳和温暖的养育方式,这种父母会不时地调整教育方案,不会一成不变。

  在霍姆林德的教育方式中,权威型父母培养出优秀孩子的概率最高,孩子也会在成长中越来越受益,长大后也会感谢自己的父母,您是这样的父母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