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电视剧《都挺好》,我一直觉得,主创把苏大强写得真的是太作了,某些桥段,甚至夸张到让我觉得虚假,当时的想法是,天底下怎么可能有这么作的父亲呢?这简直是妖魔化父母嘛。

  可是在微博看到杭州3岁女童模被亲生母亲踢踹的视频后,我突然明白,也许是我太理想主义了,现实中,有很多父母,比电视剧电影中还要令人想呲牙。

  这位被踢踹的小女孩叫妞妞,是一位童装模特,在后续的消息中,她妈妈解释说,之所以踢踹她,是因为当天拍摄得太晚了,妞妞有一点疲惫,将手中的拍摄道具花环扔到了地上,为了赶拍摄进度,她只好“武力征服”,让女儿乖一点。

  随着事件的发酵,妞妞妈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道歉声明,称并没有虐童,踢踹女儿是“沟通教导”,只是动作稍大了一点。

  把踢踹说成是稍大动作的沟通教导,我一点也不奇怪。中国有很多父母都是这么跟孩子“沟通教育“的,从小,我也见过不少父母拿着竹棍柳条追着孩子跑,同时还伴随着谩骂与训斥,而孩子的BGM多半是呜呜哇哇大哭,那场面,惨不忍睹。

  妞妞妈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后来接受了采访,采访中她说,自己其实很少动手打孩子,可是却又迅速打脸了。

  没多久,网上又曝出了一组新的视频,在拍摄现场,妞妞妈用衣架打自己的女儿。

  我倒是一点也不意外,一个把脚踹女儿当作“沟通教导“的人,你相信她很少对孩子动手吗?反正我是不信的。道理很简单,在我们看来,对孩子动手是家庭暴力,但在这位妈妈眼里,这只是日常的沟通方式。

  而很不幸的是,在童模这个行当里,又需要经常和孩子“沟通”。 这是因为,拍摄的场地,摄影,都需要高昂的费用,所以商家在找童模时,会优先挑选那些长得好看,同时又很乖的孩子。也就是说,就算孩子长得很好看,如果不乖,就会影响接单率。

  说白了,只有孩子足够“听话”,才不会影响父母赚钱。

  很多人吐槽说,妞妞那么可爱,她妈妈怎么下得去手呢?

  理由很简单,虽然长得可爱,但是如果不“听话“,就会挡父母的财路,被打也是理所当然了。

  本质上,童模在很多父母眼里,不仅是亲生骨肉,还是赚钱工具。在工作时,赚钱工具属性,甚至大于亲生骨肉属性。

  打自己的孩子自然也心疼,但是如果错过花花绿绿的钞票,会更心疼。

  很多和妞妞合作过的商家透露说,妞妞妈打妞妞其实是出了名的。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这个原因,妞妞在大家眼里算得上乖,而单子也非常多。妞妞妈的一条朋友圈显示,她曾在4天的时间里,试穿了400多件衣服,最多的一天里,试穿了119件。

  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父母已经无法考虑孩子是不是能承受那么大的工作量了,他们已然忘记了自己是父母,所以孩子累不累,冷不冷,在他们眼里屁都不是。

  为了拍摄,即使是在很冷的天气,他们自己包裹着厚厚的衣服,却给孩子试穿单薄的衣服。在妞妞妈用衣架打女儿的那个晚上,她就穿着厚实的冬衣,而女儿只穿了一件单薄的秋衣。这已经是晚上10点多,春日的杭州,还春寒料峭!

  妞妞,还只是杭州童模的冰山一角,一想到这儿,我就悲怆不已。

  人类社会的很多东西,似乎都已标好了价格,善良,慈爱,正义,几十万上百万的年利润,就可以从某些童模父母的手里将这些东西买走。

  为什么父母会把子女当赚钱工具呢?

  我思虑良久,得到的答案是,因为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本来就是自己的一种投资,再往深了说,其实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就是自己的私人财产。

  前几天,我被旁敲侧击地催生了,我父亲跟我说,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很多人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我问他:“那为什么要生孩子呢?”

  他支吾了半天,语焉不详地说:“等老了可以有人跟你说说话,生活有寄托。”

  其实我很明白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是养儿防老。从这个角度去看待骨肉亲情,你有时会很绝望,因为生养儿女,仿佛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只不过,大多数人生养是为了防老。而一部分人,像有些童模的父母,提前动用了这笔投资,或者说超前“消费”了儿女。

  一个现实是,他们生了孩子,却不知道如何去爱和呵护,谁要是做了这种人的孩子,就是倒霉催了的。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童年,是非常重要的,童年的很多回忆,几乎伴随一生,就像我无论长多大,无论吃过多少美食,最迷恋的还是童年喜欢的味道。就像有很多人,成年之后,还总是被童年的不堪回忆折磨,拼命忘记却无论如何忘不掉。就像我们现在很容易原谅一个人,可是却总无法原谅那些小时候欺负过我们的人。

  有时候很羡慕那些小小年纪就走在聚光灯下的人,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赚到了我们需要花几十年去赚的钱,有时候却又忍不住为他们感到悲哀,好像很多被剥夺童年的人,长大后,活得都有些拧巴,比如郑爽。

  我也不知道以后我会成为怎样的家长,但是我想,做父母的,至少不要把孩子当作私人财产,想如何支配就如何支配。做父母的,首先要懂得,如何保护孩子的童年,如何尊重他们的感受,如何让他们免受伤害,更毋庸说成为伤害他们的人。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殴打就是暴力,并不是所谓的“沟通方式”。

  作者简介

  晏耀飞,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作品散见《青年文学》、《儿童文学》、《萌芽》、《青年文摘》等刊物。公众号晏耀飞(yanyaofeiyyf)。希望与你一起温柔岁月。

   END

  觉得好看的话 就点点右下角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