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气温会逐渐降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此时,人的食欲渐渐增强,秋季正好是进补的好时节,又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动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种类齐全,数量又多,人们常说要"抓秋膘",即可以通过饮食调节,达到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作用。那么,立秋做什么最养生?关注健康的朋友们不妨来了解。

中医有「顺时养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养生原则,讲究根据时节进行不同的饮食和调养。过了立秋,暑热己过,燥气当令。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六节气的主气,称为「秋燥」,为了应对秋季之燥,秋天养生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收藏作为首要任务。

一.饮食调养

1)多喝水

可以帮助润肺,缓解秋燥。一个成年人每日水的生理需要至少1500毫升左右,秋季要相应增加500毫升左右,才能保证肺及呼吸道的滑润。

2)秋季应该常吃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莲子、百合、乳品、豆腐、黑豆、芝麻、香油、桑叶、菊花、甘蔗、菠萝、香蕉、芦根、糯米、蜂蜜、荸荠、萝卜、银耳、黑木耳、核桃、豆浆、藕等辛凉生津润燥之物。

(3)肠胃虚寒之人在秋季则应该少吃白菜和白萝卜等食物。

(4)慢性支气管炎和 哮喘病人在秋季应选择吃一些富含水分的生梨、柚、枇杷、甘蔗、荸荠等水果,这些都有很好的养肺功效。

(5)过敏体质者应选择以温性、补气的食物为主,如百合、山药、白莲等。

(6)此外,秋季还应少吃辛辣烧烤的食物,包括生姜、桂皮、辣椒、葱蒜、花椒和酒等,尤其是生姜。多食这些温性食品易伤阴液,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伤害。

二.情志调养

立秋后人容易情绪悲伤,在进行自我调养时人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尽量避免大喜大悲,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总之,立秋后的养生,饮食方面之外,由于立秋时暑热未完全退去,仍要预防中暑,西瓜仍然是最佳水果之一。同时,仍然要注意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防止蚊虫叮咬。这个时期的养生除了需要重视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还应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机体。最后,就是上面也说到的,注意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可通过运动和娱乐活动,应对情绪低落的状态。


立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气,从气温角度来说,经过一夏天的酷暑煎熬温度将逐渐恢复到凉爽舒适的状态。从生活角度来说,苦夏气候干燥农作物生长困难,在古代很多时候夏季多发自然灾害生活会很艰难。而立秋之后有句俗语叫「立秋下雨吃好饭」,意味著立秋后大家可以大吃大喝了。

当然这些说的都是过去生活物资匮乏,靠天吃饭的年代,现代人没有了能否吃饱肚子的困难,就开始琢磨怎么吃的更健康、更养生了。今天爆炸营养课堂的营养师,就跟大家聊聊:立秋之后养生吃3种豆、3种薯,长寿老人的饮食经验。

一、立秋之后养生吃3种豆:

1、立秋之后吃这种豆:豇豆

豇豆的营养价值很高,有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能补充机体所需的大部分营养素。在中医眼中,豇豆还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食用豇豆最大的好处就是它能够补肾健脾、养胃益气,很适合脾胃和肾脏功能不好的人食用。

2、立秋之后吃这种豆:黑豆

黑豆富含卵磷脂和皂甙,卵磷脂能减少「坏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而皂甙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预防癌症和肥胖。它还有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排尿能力、消除浮肿的功效,不但有助于减肥,还能让人保持精力充沛。

3、立秋之后吃这种豆:豌豆

秋季有减肥计划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豌豆,减肥的人非常需要 B 族维生素,但往往摄入不够充足,豌豆中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含量都很高,适合在减肥期间多吃一些。

二、立秋之后养生吃3种薯:

1、立秋之后吃这种薯:紫薯

紫薯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硒在营养界被称为「抗癌大王」,易被人体吸收,具有修补心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花青素则被誉为第七大必需营养素,能够起到抗氧化、抗疲劳、保护肝脏的作用。

2、立秋之后吃这种薯:山药

山药在一些地方也被称作薯药,同样可以归为薯类食物,中医认为山药既滋阴又利湿,能滑润又收涩。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且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脾胃药中是无上之品,所以如果孩子经常感冒就不妨给孩子多吃点山药。

3、立秋之后吃这种薯:芋头

芋头除含大量淀粉外,还含一种其他食物很少含的黏性蛋白,这就是为何生芋头在削皮后摸上去会有一种黏手的感觉。芋头所含的黏性蛋白在被消化道吸收之后可激活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重要免疫细胞的活力,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癌和抗病能力。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35°。

三候一候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二候白露生: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三候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标志著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在由热转凉的交替季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养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而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很容易伤肺,特别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伤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许多肺部疾病。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对肺脏的保护。

最佳养肺时间:

上午7~9点一天中养肺的最佳时间是早7点~9点,这时肺脏功能最强,最好此时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能强健肺功能。而肺脏功能最弱的时间是晚21点~23点,晚饭后口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时吐掉,可以滋润肺脏。

秋季还可以多食蜂蜜、百合、银耳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作用的食物,并加强对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每天必须保证喝水2000毫升。

最简单养肺法:一杯热水大家可用直接吸入水蒸气的办法使肺脏得到滋润。方法很简单: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水蒸气,每次10分钟左右,可早晚各1次。

最便宜的养肺法:笑口常开养肺的方法多种多样,「笑」可能是最「便宜」且有效的一种。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的确是一种最好的「运动」,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更通畅。另外,人在开怀大笑时,可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著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立秋饮食以清暑养心为原则。虽然立秋后气候转凉,但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但要注意,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少吃西瓜等性味寒凉的食物,多食可能伤及脾胃。

立秋前后适宜吃的食物蔬菜:百合、萝卜水果:梨、葡萄、香蕉、柿子

禽类:鸭子饮品:牛奶、蜂蜜

立秋之后,季节交替,余热未消,气候干燥,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此时饮茶养生讲究温润之道。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没有什么胃口,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以肉贴膘」。 虽然今年的立秋还在「三伏」内,但昼夜温差会逐渐变大,因此更要注意保健防病。

内容来源:东家匠人冯赞玉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秋天的养生秘笈都在这里了,不看你就错过了。

现在的人们对养生可是越来越注重了,可是养生到底是什么呢?用一句最通俗的话说,就是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的方法。

重点来了,现在秋天来了,怎样做最养生呢?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这意味著凉爽季节的开始。经过盛夏的暑热熏蒸,身体正是恢复的时候,此时做好养生,可以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所以说现在养生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直接说秋天后,我们做哪几点呢?

1.保持心情舒畅。秋季秋雨潇潇、草木凋零,气郁质之人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容易产生悲秋心理。保持心情舒畅,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听一些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乐曲,以舒展身心。

2.饮食宜多用养阴生津之品。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肺阴。此时可以通过食疗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的作用。因此饮食养肺可多吃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梨等食品,但要结合个人体质、肠胃功能酌量选用。而药补则应适当配以养阴生津润肺的药材,这些药物种类较为丰富,如西洋参、太子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杏仁、天花粉、芦根、白木耳、黑木耳、龟板、鳖甲、地黄等,都适于在秋季使用。

3.多做「静功」锻炼。立秋以后,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但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秋季多做「静功」锻炼,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六字诀里默念呼气炼功法、八段锦、慢跑、呼吸操等。其中如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很明显的作用,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

4.起居宜早卧早起。立秋以后已是天高气爽之时,中医养生理论认为,起居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并且能防止收敛太过。立秋以后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8月7日将迎来立秋,立秋是秋季里的第一个节气,但此时仍处于三伏天中,天气以燥热为主。对此,石家庄市中医院东院区脾胃科副主任中医师刘金里表示,此时养生,从秋令和四季养生角度看,当重视精神调养,内心宁静与神志安和;注意起居调养,顺应阳气收敛和适度舒展;饮食方面,以清淡饮食、滋阴润燥为宜;同时注意防范秋季常见疾病。

起居:重视起居调养,保持充足睡眠

刘金里表示,立秋后,起居调养方面,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阳气收敛,却又不是太过,使肺气得以舒展。且季节变换之期,当随冷热变化,适度调整衣著,以利机体适应气候变化,方得以避免受凉感冒。

「春困秋乏夏打盹」,立秋后不仅仅是困,还让人觉得浑身乏力提不起劲。刘金里提醒,入秋之后不少人午休少了,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大,易熬夜,睡眠时间也就随之减少。人困乏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睡眠。大家应避免秋乏的现象出现,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锻炼的时候要循序渐进。

精神:注重精神调养,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气定则神闲,神闲则性静。」秋季五脏归属为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烦躁悲忧之情绪。秋季人们既有收获的喜悦,也难免触景生情,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失落感。因此,在进行精神调养时,要坚持内心平静,神志安宁。

刘金里表示,收敛神气,才能养气。有时候,心神消耗的气血,比身体劳作更多,因此不要让自己的心思太辛苦。在情志上要忌悲忧伤感,遇伤感事则主动排解,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不妨多去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登山、旅游等,以消解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

饮食:宜清淡饮食、滋阴润燥

立秋时节的饮食养生,如《饮膳正要》所言,「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因此入秋宜注意滋阴润燥,适当选食芝麻、糯米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刘金里表示,夏秋交替时节,身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大量消耗,再加上食欲不振,活动减少,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因此,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可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制品等,也可以饮用一些果汁,如橙汁、柠檬汁、番茄汁等既可补充维生素,还可帮助消化、健脾开胃、提高食欲。

此外,立秋时节还应尝试多吃一些清淡食物。清淡饮食能清热、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同时注重蛋白质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在70至9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鸡肉、鸭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优质蛋白质。

防病:注意预防感冒和咽喉炎

经过长期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大气相交,季节变化,势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医认为,小孩是幼阳之体,易寒易热,容易受外因的侵蚀,从而导致感冒、咳嗽、发烧。因而,小儿要注意饮食起居,尤其是睡眠,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睡眠都要放在第一位。

此外,刘金里还指出,气候上来看,秋季风干物燥,一旦劳累过度,容易诱发咽喉炎或是使本来已痊愈的咽喉炎复发。做好咽喉炎的预防,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积极防治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过冷、过烫、油炸、腌制等刺激食物。

(燕赵都市报 记者 檀亚楠)


秋天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季节,既有夏季的暑,还有长夏的湿,秋季的凉也开始慢慢增加了,暑也在慢慢地向燥转化。因为秋季的多种特性加上多变性,也是各类疾病高发期,所以今天就来讲讲秋季的养生。

早上上班,穿一件单衣,慢慢也能感觉到一丝丝凉意,所以体质较弱的朋友们需要注意增加衣物了,早、晚可以考虑加一件薄外套,免得感冒。有锻炼身体习惯的朋友们也要注意锻炼后的保暖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是全天气温最低的时候,所以注意盖好被子、毯子,关窗户。

「春困秋乏」,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是机体在积极的适应气候变化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是这样又会影响到工作,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尽早适应。第一个:早睡早起,起居规律,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第二个:每天睡午觉,保证下午的工作顺利完成,午觉建议在30-45分钟。

秋燥,容易伤及肺脏,所以秋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我们应该通过养阴生津、少食辛辣等措施来对抗。

酸甘化阴,所以可以适量的增加酸味食物,如:西红柿、山楂、苹果、酸奶等等。

瓜果中水分多,能量相对较低,机体代谢这部分能量所消耗的水要少于瓜果中的水分,所以不会加重燥,但是要注意,秋天是燥中有凉,就是所谓的「凉燥」,瓜果大部分是平性偏凉的,所以要适量,减少寒凉性较重的水果,如西瓜、山竹等。脾胃虚寒的朋友更要注意。

不管是体质好的还是差一点的,尤其是要注意不可贪凉,冰棒、冰镇食物不要再吃了,办公室空调也要减少时间了。

秋燥会伤及肺,所以需要一些滋阴生津,润肺的食物,如:蜂蜜、梨、百合、莲子、银耳、木耳等食物。

辛辣刺激的食物和调料会加重外燥,所以老家是四川的朋友们要注意了,大量的花椒、八角等调料在湿润的地方还行,在干燥的地界就行不通了,不知道以前咨询我的那几位特别爱吃调味料的学生们怎么样了,眼眵还多么?还烦躁么?

民间流行著「贴秋膘」的说法,但是现在人已经不需要这么多膘来保证安全过冬了,因为现在天气相对于以前来讲更热了,衣服保暖效果也越来越好,有些人家里还是地暖,更没这个必要了,也没几个人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了。贴多了膘就要小心三高、冠心病了。

运动忌大汗,本来水就少,就不能大汗了。运动也要进行舒缓一些的运动,撞大树、撞墙、倒著走等比较危险的运动最好就不要再做了。

最后聊一下过敏性疾病,空气少水,粘膜干燥,异物不易排出,导致出现过敏性症状,主要是:咽炎、鼻炎、呼吸道炎症等。预防措施:一、加湿器,保持粘膜湿润。二、远离灰尘、宠物毛等过敏源。三、增强免疫力。四、不要抠鼻子。五、封闭环境定期通风。六、多喝水。七、注意保暖,远离冷空气。

关注头条号:营养医师黎明,更多营养、养生干货。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立秋,意味著秋天伊始,暑去凉来。但实际情况是:过了立秋,大家依然觉得很热。

其实,四季更替,从来都是起于毫末,而不是在匆匆数天间,便彻底换了门庭。

古有「一叶知秋」的说法。实际上,一叶知秋,观的是趋势,并不代表暑气就此终结。

就拿三伏天的演算法来说,立秋后尚有一伏,出伏后,还有「秋老虎」。

总的来说,立秋后有炙热也有清冷,两者纠缠反复。

因此,立秋养生,重点要留意以下3点:

1. 预防阴暑

夏天的尾巴还在招摇过市,自然不要忽视中暑的问题。

在中医理论里,中暑分阳暑和阴暑。在立秋这种季节交替的时候,人会比较容易中阴暑。

例如,在较热的环境突然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或直接对著风扇、空调吹,都会导致体表温度突然降低太快,毛孔收缩,内部热量散发不出,而引起体温调节紊乱,出现所谓的阴暑。

要提防中阴暑,要注意:不要过于避热贪凉,多喝水,空调、风扇不要开过猛。

2. 贴秋膘,需先做准备

所谓「秋天到,贴秋膘」。不过,要贴秋膘也别太著急,既然夏天还不肯走,不如先让身体做好准备。

经过一个夏天的湿热「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故这个时候调养好脾胃,才能让贴秋膘有基础的成本。

因此,平时要少吃过凉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建议可以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

3. 运动锻炼,把握好时光

锻炼虽然四季都提倡,但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建议运动量不宜太大。

但秋天,正是锻炼的大好时光。尽管立秋时还没完全进入秋季,但开始适当增加运动量还是可以的。

配合立秋的气候特点,慢跑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建议跑速自定,跑程不限。

慢跑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给,预防脑动脉硬化。

另外,秋季登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登高有助于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但要注意,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朋友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不测。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72)


随著立秋的到来和二伏天远离我们,困扰我们一夏天的闷热感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相信不少朋友都发觉早晚的气温骤降,粗心一些的甚至已经患上了感冒。其实这只是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进入秋冬季节后,人体也像大自然一样进入了阳消阴长的阶段,而在这个临界点如果不能及时作出调整,下半年的健康工作都不会开展得太顺利。《黄帝内经》中记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奉藏者少」。指的就是秋季养生要遵循的原则,以及错误做法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

立秋后最先让人感觉到变化的,就是早晚的气温——一改夏季全天闷热的情况,秋季的瑟瑟寒意已经足以使我们出现身体上的不适。这时要记得随身携带一件外套,感觉冷的时候及时换上。生活里也要远离寒冷的食物和空调的冷风,喝点姜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养阴胜过「十全方」

很多人觉得秋季天气转冷,多吃一些滋补的食物和药材肯定错不了,于是就在贴秋膘时大快朵颐。但其实,秋季养生首先就要避免吃太多生火的食物,而考虑到以前人的饮食条件,自然不能在贴秋膘时机械照搬。

这时在适当「贴秋膘」之外,要坚持滋阴润燥的原则,帮助身体保持阴阳平衡,为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创造较为稳定的环境。值得推荐的食物包括乌骨鸡、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梨等,合理搭配会取得很不错的养生功效。

防燥任务先做好

秋冬季节空气干燥,爱美的女性往往从自己的皮肤最先感觉到。但这样的天气对整体的健康会有更深远的影响:身体津液不足,也很容易影响到气分,之后如果不加控制营血都会受到影响——春节前后易上火生病就和这时对养生工作的疏忽有很大关联。

食用瓜果不过度

蔬菜水果是好东西,但立秋之后要适当减少生吃瓜果的次数。因为即便洗得再干净,瓜果中的寒凉之气依然会侵袭脾胃,如果您本就有脾胃虚寒的症状,就更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问题。这时损伤脾阳,不仅仅会造成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也客观加重了冬季身体要面临的负担。

(欧蛋声明:只做无抗生素、无重金属、无农残的良心蛋,更适合孕产妇、儿童、老人食用,请搜索关注公众号「欧标食品」了解欧标鸡蛋详情)


多吃秋果,顺天养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