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後,氣溫會逐漸降低,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此時,人的食慾漸漸增強,秋季正好是進補的好時節,又是收穫的季節,各種動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種類齊全,數量又多,人們常說要"抓秋膘",即可以通過飲食調節,達到預防疾病,養生保健的作用。那麼,立秋做什麼最養生?關注健康的朋友們不妨來瞭解。

中醫有「順時養生」,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明確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季養生原則,講究根據時節進行不同的飲食和調養。過了立秋,暑熱己過,燥氣當令。中醫學認為,燥為秋季六節氣的主氣,稱為「秋燥」,為了應對秋季之燥,秋天養生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收藏作為首要任務。

一.飲食調養

1)多喝水

可以幫助潤肺,緩解秋燥。一個成年人每日水的生理需要至少1500毫升左右,秋季要相應增加500毫升左右,才能保證肺及呼吸道的滑潤。

2)秋季應該常喫有滋陰潤燥作用的食物。如蓮子、百合、乳品、豆腐、黑豆、芝麻、香油、桑葉、菊花、甘蔗、菠蘿、香蕉、蘆根、糯米、蜂蜜、荸薺、蘿蔔、銀耳、黑木耳、核桃、豆漿、藕等辛涼生津潤燥之物。

(3)腸胃虛寒之人在秋季則應該少喫白菜和白蘿蔔等食物。

(4)慢性支氣管炎和 哮喘病人在秋季應選擇喫一些富含水分的生梨、柚、枇杷、甘蔗、荸薺等水果,這些都有很好的養肺功效。

(5)過敏體質者應選擇以溫性、補氣的食物為主,如百合、山藥、白蓮等。

(6)此外,秋季還應少喫辛辣燒烤的食物,包括生薑、桂皮、辣椒、蔥蒜、花椒和酒等,尤其是生薑。多食這些溫性食品易傷陰液,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傷害。

二.情志調養

立秋後人容易情緒悲傷,在進行自我調養時人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盡量避免大喜大悲,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總之,立秋後的養生,飲食方面之外,由於立秋時暑熱未完全退去,仍要預防中暑,西瓜仍然是最佳水果之一。同時,仍然要注意腸道傳染病的發生,防止蚊蟲叮咬。這個時期的養生除了需要重視防暑降溫及時補充水分,還應特別注意防止濕熱、寒濕之邪侵襲機體。最後,就是上面也說到的,注意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可通過運動和娛樂活動,應對情緒低落的狀態。


立秋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節氣,從氣溫角度來說,經過一夏天的酷暑煎熬溫度將逐漸恢復到涼爽舒適的狀態。從生活角度來說,苦夏氣候乾燥農作物生長困難,在古代很多時候夏季多發自然災害生活會很艱難。而立秋之後有句俗語叫「立秋下雨喫好飯」,意味著立秋後大家可以大喫大喝了。

當然這些說的都是過去生活物資匱乏,靠天喫飯的年代,現代人沒有了能否喫飽肚子的困難,就開始琢磨怎麼喫的更健康、更養生了。今天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就跟大家聊聊:立秋之後養生喫3種豆、3種薯,長壽老人的飲食經驗。

一、立秋之後養生喫3種豆:

1、立秋之後喫這種豆:豇豆

豇豆的營養價值很高,有易於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質,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能補充機體所需的大部分營養素。在中醫眼中,豇豆還是一味中藥,中醫認為:食用豇豆最大的好處就是它能夠補腎健脾、養胃益氣,很適合脾胃和腎臟功能不好的人食用。

2、立秋之後喫這種豆:黑豆

黑豆富含卵磷脂和皁甙,卵磷脂能減少「壞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而皁甙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預防癌症和肥胖。它還有改善血液循環、提高排尿能力、消除浮腫的功效,不但有助於減肥,還能讓人保持精力充沛。

3、立秋之後喫這種豆:豌豆

秋季有減肥計劃的人可以多喫一些豌豆,減肥的人非常需要 B 族維生素,但往往攝入不夠充足,豌豆中的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含量都很高,適合在減肥期間多喫一些。

二、立秋之後養生喫3種薯:

1、立秋之後喫這種薯:紫薯

紫薯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硒在營養界被稱為「抗癌大王」,易被人體吸收,具有修補心肌、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功效。花青素則被譽為第七大必需營養素,能夠起到抗氧化、抗疲勞、保護肝臟的作用。

2、立秋之後喫這種薯:山藥

山藥在一些地方也被稱作薯葯,同樣可以歸為薯類食物,中醫認為山藥既滋陰又利濕,能滑潤又收澀。能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且含蛋白質最多,在滋補脾胃藥中是無上之品,所以如果孩子經常感冒就不妨給孩子多喫點山藥。

3、立秋之後喫這種薯:芋頭

芋頭除含大量澱粉外,還含一種其他食物很少含的黏性蛋白,這就是為何生芋頭在削皮後摸上去會有一種黏手的感覺。芋頭所含的黏性蛋白在被消化道吸收之後可激活人體內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等重要免疫細胞的活力,從而增強人體的抗癌和抗病能力。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35°。

三候一候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二候白露生: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三候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在由熱轉涼的交替季節,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養生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中醫認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肺是人體最「嬌嫩」的器官,而立秋後天氣逐漸變得乾燥,很容易傷肺,特別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傷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許多肺部疾病。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對肺臟的保護。

最佳養肺時間:

上午7~9點一天中養肺的最佳時間是早7點~9點,這時肺臟功能最強,最好此時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能強健肺功能。而肺臟功能最弱的時間是晚21點~23點,晚飯後口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時吐掉,可以滋潤肺臟。

秋季還可以多食蜂蜜、百合、銀耳等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並加強對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每天必須保證喝水2000毫升。

最簡單養肺法:一杯熱水大家可用直接吸入水蒸氣的辦法使肺臟得到滋潤。方法很簡單:將熱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對準茶杯吸入水蒸氣,每次10分鐘左右,可早晚各1次。

最便宜的養肺法:笑口常開養肺的方法多種多樣,「笑」可能是最「便宜」且有效的一種。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而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笑對機體來說的確是一種最好的「運動」,尤其是對呼吸系統來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更通暢。另外,人在開懷大笑時,可使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隨著流暢的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立秋飲食以清暑養心為原則。雖然立秋後氣候轉涼,但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但要注意,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少喫西瓜等性味寒涼的食物,多食可能傷及脾胃。

立秋前後適宜喫的食物蔬菜:百合、蘿蔔水果:梨、葡萄、香蕉、柿子

禽類:鴨子飲品:牛奶、蜂蜜

立秋之後,季節交替,餘熱未消,氣候乾燥,人體津液未完全恢復平衡,此時飲茶養生講究溫潤之道。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沒有什麼胃口,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喫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喫各種各樣的肉,「以肉貼膘」。 雖然今年的立秋還在「三伏」內,但晝夜溫差會逐漸變大,因此更要注意保健防病。

內容來源:東家匠人馮贊玉的分享。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秋天的養生祕笈都在這裡了,不看你就錯過了。

現在的人們對養生可是越來越注重了,可是養生到底是什麼呢?用一句最通俗的話說,就是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的方法。

重點來了,現在秋天來了,怎樣做最養生呢?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這意味著涼爽季節的開始。經過盛夏的暑熱燻蒸,身體正是恢復的時候,此時做好養生,可以達到祛病延年的效果。所以說現在養生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直接說秋天後,我們做哪幾點呢?

1.保持心情舒暢。秋季秋雨瀟瀟、草木凋零,氣鬱質之人往往容易觸景生情,容易產生悲秋心理。保持心情舒暢,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聽一些節奏歡快、旋律優美的樂曲,以舒展身心。

2.飲食宜多用養陰生津之品。秋天燥邪為盛,最易傷肺陰。此時可以通過食療達到生津潤肺、補益肺氣的作用。因此飲食養肺可多喫烏骨雞、豬肺、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梨等食品,但要結合個人體質、腸胃功能酌量選用。而葯補則應適當配以養陰生津潤肺的藥材,這些藥物種類較為豐富,如西洋參、太子參、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百合、杏仁、天花粉、蘆根、白木耳、黑木耳、龜板、鱉甲、地黃等,都適於在秋季使用。

3.多做「靜功」鍛煉。立秋以後,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但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處於「收」的階段,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秋季多做「靜功」鍛煉,根據自身的體質狀況,可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如:太極拳、六字訣裏默唸呼氣煉功法、八段錦、慢跑、呼吸操等。其中如太極拳等傳統健身運動對於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練習深沉而緩慢的呼吸具有很明顯的作用,是老年人、體質虛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鍛煉方法。

4.起居宜早臥早起。立秋以後已是天高氣爽之時,中醫養生理論認為,起居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並且能防止收斂太過。立秋以後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人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8月7日將迎來立秋,立秋是秋季裏的第一個節氣,但此時仍處於三伏天中,天氣以燥熱為主。對此,石家莊市中醫院東院區脾胃科副主任中醫師劉金裏表示,此時養生,從秋令和四季養生角度看,當重視精神調養,內心寧靜與神志安和;注意起居調養,順應陽氣收斂和適度舒展;飲食方面,以清淡飲食、滋陰潤燥為宜;同時注意防範秋季常見疾病。

起居:重視起居調養,保持充足睡眠

劉金裏表示,立秋後,起居調養方面,當「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順應陽氣收斂,卻又不是太過,使肺氣得以舒展。且季節變換之期,當隨冷熱變化,適度調整衣著,以利機體適應氣候變化,方得以避免受涼感冒。

「春困秋乏夏打盹」,立秋後不僅僅是困,還讓人覺得渾身乏力提不起勁。劉金裏提醒,入秋之後不少人午休少了,加之工作生活壓力大,易熬夜,睡眠時間也就隨之減少。人睏乏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睡眠。大家應避免秋乏的現象出現,保持充足的睡眠,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鍛煉的時候要循序漸進。

精神:注重精神調養,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氣定則神閑,神閑則性靜。」秋季五臟歸屬為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煩躁悲憂之情緒。秋季人們既有收穫的喜悅,也難免觸景生情,產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失落感。因此,在進行精神調養時,要堅持內心平靜,神志安寧。

劉金裏表示,收斂神氣,才能養氣。有時候,心神消耗的氣血,比身體勞作更多,因此不要讓自己的心思太辛苦。在情志上要忌悲憂傷感,遇傷感事則主動排解,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不妨多去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登山、旅遊等,以消解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

飲食:宜清淡飲食、滋陰潤燥

立秋時節的飲食養生,如《飲膳正要》所言,「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因此入秋宜注意滋陰潤燥,適當選食芝麻、糯米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劉金裏表示,夏秋交替時節,身體內部各種營養物質特別是無機鹽大量消耗,再加上食慾不振,活動減少,整個人的身體狀況處於相對低下的水平,攝入減少而消耗增多。因此,注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維護健康的重要一環,可選擇一些富含維生素和鈣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製品等,也可以飲用一些果汁,如橙汁、檸檬汁、番茄汁等既可補充維生素,還可幫助消化、健脾開胃、提高食慾。

此外,立秋時節還應嘗試多喫一些清淡食物。清淡飲食能清熱、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同時注重蛋白質的攝入,每日攝入量在70至90克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為魚、蝦、雞肉、鴨肉、蛋、奶和豆製品等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優質蛋白質。

防病:注意預防感冒和咽喉炎

經過長期高溫的襲擊,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大氣相交,季節變化,勢必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中醫認為,小孩是幼陽之體,易寒易熱,容易受外因的侵蝕,從而導致感冒、咳嗽、發燒。因而,小兒要注意飲食起居,尤其是睡眠,無論是小孩還是成年人,睡眠都要放在第一位。

此外,劉金裏還指出,氣候上來看,秋季風乾物燥,一旦勞累過度,容易誘發咽喉炎或是使本來已痊癒的咽喉炎複發。做好咽喉炎的預防,應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積極防治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過冷、過燙、油炸、醃製等刺激食物。

(燕趙都市報 記者 檀亞楠)


秋天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季節,既有夏季的暑,還有長夏的濕,秋季的涼也開始慢慢增加了,暑也在慢慢地向燥轉化。因為秋季的多種特性加上多變性,也是各類疾病高發期,所以今天就來講講秋季的養生。

早上上班,穿一件單衣,慢慢也能感覺到一絲絲涼意,所以體質較弱的朋友們需要注意增加衣物了,早、晚可以考慮加一件薄外套,免得感冒。有鍛煉身體習慣的朋友們也要注意鍛煉後的保暖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是全天氣溫最低的時候,所以注意蓋好被子、毯子,關窗戶。

「春困秋乏」,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是機體在積極的適應氣候變化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但是這樣又會影響到工作,所以我們要採取一些措施儘早適應。第一個:早睡早起,起居規律,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第二個:每天睡午覺,保證下午的工作順利完成,午覺建議在30-45分鐘。

秋燥,容易傷及肺臟,所以秋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我們應該通過養陰生津、少食辛辣等措施來對抗。

酸甘化陰,所以可以適量的增加酸味食物,如:西紅柿、山楂、蘋果、酸奶等等。

瓜果中水分多,能量相對較低,機體代謝這部分能量所消耗的水要少於瓜果中的水分,所以不會加重燥,但是要注意,秋天是燥中有涼,就是所謂的「涼燥」,瓜果大部分是平性偏涼的,所以要適量,減少寒涼性較重的水果,如西瓜、山竹等。脾胃虛寒的朋友更要注意。

不管是體質好的還是差一點的,尤其是要注意不可貪涼,冰棒、冰鎮食物不要再喫了,辦公室空調也要減少時間了。

秋燥會傷及肺,所以需要一些滋陰生津,潤肺的食物,如:蜂蜜、梨、百合、蓮子、銀耳、木耳等食物。

辛辣刺激的食物和調料會加重外燥,所以老家是四川的朋友們要注意了,大量的花椒、八角等調料在濕潤的地方還行,在乾燥的地界就行不通了,不知道以前諮詢我的那幾位特別愛喫調味料的學生們怎麼樣了,眼眵還多麼?還煩躁麼?

民間流行著「貼秋膘」的說法,但是現在人已經不需要這麼多膘來保證安全過冬了,因為現在天氣相對於以前來講更熱了,衣服保暖效果也越來越好,有些人家裡還是地暖,更沒這個必要了,也沒幾個人要長時間在戶外工作了。貼多了膘就要小心三高、冠心病了。

運動忌大汗,本來水就少,就不能大汗了。運動也要進行舒緩一些的運動,撞大樹、撞牆、倒著走等比較危險的運動最好就不要再做了。

最後聊一下過敏性疾病,空氣少水,粘膜乾燥,異物不易排出,導致出現過敏性癥狀,主要是:咽炎、鼻炎、呼吸道炎症等。預防措施:一、加濕器,保持粘膜濕潤。二、遠離灰塵、寵物毛等過敏源。三、增強免疫力。四、不要摳鼻子。五、封閉環境定期通風。六、多喝水。七、注意保暖,遠離冷空氣。

關注頭條號:營養醫師黎明,更多營養、養生乾貨。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立秋,意味著秋天伊始,暑去涼來。但實際情況是:過了立秋,大家依然覺得很熱。

其實,四季更替,從來都是起於毫末,而不是在匆匆數天間,便徹底換了門庭。

古有「一葉知秋」的說法。實際上,一葉知秋,觀的是趨勢,並不代表暑氣就此終結。

就拿三伏天的演算法來說,立秋後尚有一伏,出伏後,還有「秋老虎」。

總的來說,立秋後有炙熱也有清冷,兩者糾纏反覆。

因此,立秋養生,重點要留意以下3點:

1. 預防陰暑

夏天的尾巴還在招搖過市,自然不要忽視中暑的問題。

在中醫理論裏,中暑分陽暑和陰暑。在立秋這種季節交替的時候,人會比較容易中陰暑。

例如,在較熱的環境突然進入溫度較低的空調房,或直接對著風扇、空調吹,都會導致體表溫度突然降低太快,毛孔收縮,內部熱量散發不出,而引起體溫調節紊亂,出現所謂的陰暑。

要提防中陰暑,要注意:不要過於避熱貪涼,多喝水,空調、風扇不要開過猛。

2. 貼秋膘,需先做準備

所謂「秋天到,貼秋膘」。不過,要貼秋膘也別太著急,既然夏天還不肯走,不如先讓身體做好準備。

經過一個夏天的濕熱「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故這個時候調養好脾胃,才能讓貼秋膘有基礎的成本。

因此,平時要少喫過涼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建議可以喫一些健脾的食物,如薏米、蓮子、扁豆、冬瓜等。

3. 運動鍛煉,把握好時光

鍛煉雖然四季都提倡,但冬天太冷,夏天太熱,建議運動量不宜太大。

但秋天,正是鍛煉的大好時光。儘管立秋時還沒完全進入秋季,但開始適當增加運動量還是可以的。

配合立秋的氣候特點,慢跑是一項很理想的秋季運動項目,建議跑速自定,跑程不限。

慢跑能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給,預防腦動脈硬化。

另外,秋季登高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登高有助於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但要注意,患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朋友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不測。

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72)


隨著立秋的到來和二伏天遠離我們,困擾我們一夏天的悶熱感也得到了很大的緩解。相信不少朋友都發覺早晚的氣溫驟降,粗心一些的甚至已經患上了感冒。其實這只是氣候變化的表現之一。進入秋冬季節後,人體也像大自然一樣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階段,而在這個臨界點如果不能及時作出調整,下半年的健康工作都不會開展得太順利。《黃帝內經》中記載:「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奉藏者少」。指的就是秋季養生要遵循的原則,以及錯誤做法可能導致的健康問題。

立秋後最先讓人感覺到變化的,就是早晚的氣溫——一改夏季全天悶熱的情況,秋季的瑟瑟寒意已經足以使我們出現身體上的不適。這時要記得隨身攜帶一件外套,感覺冷的時候及時換上。生活裏也要遠離寒冷的食物和空調的冷風,喝點薑茶也是不錯的選擇。

養陰勝過「十全方」

很多人覺得秋季天氣轉冷,多喫一些滋補的食物和藥材肯定錯不了,於是就在貼秋膘時大快朵頤。但其實,秋季養生首先就要避免喫太多生火的食物,而考慮到以前人的飲食條件,自然不能在貼秋膘時機械照搬。

這時在適當「貼秋膘」之外,要堅持滋陰潤燥的原則,幫助身體保持陰陽平衡,為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創造較為穩定的環境。值得推薦的食物包括烏骨雞、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梨等,合理搭配會取得很不錯的養生功效。

防燥任務先做好

秋冬季節空氣乾燥,愛美的女性往往從自己的皮膚最先感覺到。但這樣的天氣對整體的健康會有更深遠的影響:身體津液不足,也很容易影響到氣分,之後如果不加控制營血都會受到影響——春節前後易上火生病就和這時對養生工作的疏忽有很大關聯。

食用瓜果不過度

蔬菜水果是好東西,但立秋之後要適當減少生喫瓜果的次數。因為即便洗得再乾淨,瓜果中的寒涼之氣依然會侵襲脾胃,如果您本就有脾胃虛寒的癥狀,就更容易出現這方面的問題。這時損傷脾陽,不僅僅會造成腹瀉、消化不良等問題,也客觀加重了冬季身體要面臨的負擔。

(歐蛋聲明:只做無抗生素、無重金屬、無農殘的良心蛋,更適合孕產婦、兒童、老人食用,請搜索關注公眾號「歐標食品」瞭解歐標雞蛋詳情)


多喫秋果,順天養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