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打算从蜀汉的尸体上抢点肉,结果被跟著后主投魏的罗宪打败

之后三国鼎立格局被打破,吴国混吃等死以及潜在的带路党显然会有很多


谢邀,魏灭蜀之战的时候根据《三国志三嗣主传》的记载: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甲申,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刘禅降魏问至,然后罢。

也就是说吴国并不是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救了的但是没救了,为什么呢?因为刘禅十月份发的求救信,然后下个月就投降了,主要是大家可能谁都想不到邓艾还有那么一手。不仅如此司马昭为了防止吴蜀联军派钟会、邓艾伐蜀的同时,还派了王睿在长江上游打造楼船。故意将木屑、杂物等等流向下游。吴国人民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也是先要自保。

而且那个时候吴国自己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有很大的问题:「二年春正月......自顷年已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多违 此业,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良田渐废,见谷日少,欲求大定,岂可得哉?亦由租入 过重,农人利薄,使之然乎?」

但不要说吴国真好讲义气什么的,因为在魏灭蜀之战之后,吴国还想要趁火打劫:吴军听说蜀汉投降,以救援之名行袭击罗宪部队。

所以说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诚不欺我。


蜀魏打了那么多回合,你来我往,都审美疲劳了。谁想到邓艾一个穿插,两船兵堵住出兵点,蜀国就灭亡了呢。你让吴国去及时救援,恐怕得给他修条高铁。

再说自孙十万以来,吴国的攻击能力本来就不够强。吕蒙陆逊一个是击关羽空虚后方,一个是耗刘备直到对面犯错。

接下来我满脑子都是三国杀的语音:全力攻城,违令者斩!诸葛恪发扬了吴国的光荣传统,稳守魏兵的大举攻击,自然而然地趁魏国旧力已完、新力未生的时候攻一波。反正是人都会这样想。然后又又又又又没攻下城来。后期的陆抗,稳如狗的防守流,还和对面主将羊怙培养出了堑壕战一样的敌我友情。

东吴攻击能力如此低弱,去救援蜀汉必然要进攻魏军,这想想都怕人哪!

除非有一个办法:提前让东吴向蜀汉驻军,就像今天美军提前在韩国驻军,为韩国抵抗朝鲜和苏联一样。你觉得以吴蜀之间的关系,可能吗……

话说那个年代是不是攻城特别难?关羽攻城被堵,诸葛亮攻城被堵的。。。


挺开心的,你看他还出兵攻打罗宪


吴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有进取心的政权,估计当时除了国主,其他不少臣下都在考虑怎么卖个好价钱吧。


如何看?吴国自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永安六年十月蜀国向吴国求救,吴国迅速动员大将军丁奉率众进攻曹魏重镇寿春施压,派留平、施绩到南郡商讨救蜀的进军路线,而丁封、孙异一路作为先锋入沔水,推测可能计划逆流进入汉中策应南郡入蜀的吴军救援部队,真的是下血本大力营救了,说句题外话,吴国此次救援行动的诚意和决心都是很足的,但平心而论,吴国花那么大力气为蜀国解亡国危机,若蜀国幸免于难逃过一劫,天下没有亏本的买卖,推测吴国肯定会借此邀功请赏,敲诈一些利益作为补偿的,而具体如何敲诈,不在此题探讨。

可以说吴国那么兴师动众,蜀国只要能坚持住,吴国援军到达协力作战之后,曹魏大军的此次灭蜀行动未必能成功,然而令吴国大跌眼镜的是,蜀国十月求救,吴国也动员起当时能拿出的最为可观的力量切实准备营救了,结果十一月刘禅投降魏国的消息随之传到了吴国人那里,孙休心里真的不知道有多少句mmp要问候刘禅的,于是只好召回军队,终止救蜀行动。

但三个月后的孙休越想越气,我特么动员大军都快开到你们国内了,你TM耍我玩呢!要知道刀出必见血的啊!于是孙休于次年二月派步协、盛曼攻打已经降魏的罗宪据守的巴东。而大魏忠臣罗宪也凭借自己卓越的守城才能和坚定的仇吴心理成功的将吴军抵挡在了国门之外,退一步说,即便吴军此行仍想救援蜀国助其复国,就罗宪拒不放行的操作,怕也是难以奢求的事情。

而魏国发觉吴国大军正计划突入蜀地与之争地,也趁吴国腹地空虚的机会于四月乘海攻入句章(今宁波、余姚一带),掳掠人口;秋七月海盐海贼亦乘势作乱杀害当地长官;被吴军连月攻打的罗宪也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出胡烈带兵两万攻打西陵想爆吴军菊花,吴国经此局面只好放弃攻蜀,让陆抗退兵,阻敌于西陵。

而据《钟离牧传》,永安六年蜀降魏后魏国就立刻开始打吴国武陵郡的主意了,派出郭纯进入武陵煽动武陵蛮夷反叛吴国,最终被钟离牧所平定。

而吴国对魏灭蜀的观感,恐怕除了咒骂蜀国没骨气害吴国白动员一场以外,也就是只好无奈接受蜀国被灭吴国势单力孤的现实企图入蜀与魏争地充实自身了,同时也在疲于应对曹魏早有预谋的主动对吴搞事情的策略,不断地趋于保守坐以待毙了。

毕竟天下大势不可抗拒,虽然后来的司马家也是满满的一言难尽……


不好说吧。我猜孙权在消灭关羽后安稳的当吴王。这种可能性比较大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