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元年老奴陷沈阳。同年浑河大战爆发。然后老奴陷辽阳。天启二年老奴陷西平。罗一贵,祁秉忠战死。随后天启三年魏公公掌东厂。天启三年是公元1623年。

黑势歹登基在1627年。这一年天启去死。同年12月11日,魏公公死那么问题来了。那么请问魏公公怎么在1623年暴打1627年才登基的黑势歹的呢????在线等??? 挺急的!


我一直特别好奇,网上的一些晚明史都市传说都是从哪来的…比如魏忠贤能收税啦,比如文官集团可以谋杀皇帝啦,再比如东林党是江南士商集团利益的代表啦,一个两个说的活灵活现,然而从来没人引过具体史料的只言片字

这就很神秘

对了,你们衡量一个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的标准是什么啊?真就按需发放党籍?


哪个位面的明朝压著皇太极打了?


这个问题我要回答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阉党得势是从老魏走上前台开始,是天启4年开始,1624年,魏派文官开始掌权,开始驱逐东林系官员,但是没有清除,部分东林系跑路,孙承宗等人依然在堂,因为熹宗实录天启四年缺失,这年朝堂什么情况不好推敲。想起来一件事:袁可立下台事件:兵科给事中方有度、广西道御史宋师襄、河南道御史庞尚廉、福建道御史李应升和山东道御史宋祯汉+一个傻子毛文龙合伙把袁可立弹劾走了,已知前五人都是万历44年进士,这五人老家还相近,除宋师襄是阉党,其他四人都是东林。

天启五年,著名的东林党,辽东经略孙承宗,在发了17封辞职信后,发动了柳河战役,结果不提也罢,还出现了薛定谔的辽兵。。。此战,是在阉党威风时期。虽然没找到阉党捣乱的例子,但是这一战,足够打破提主美梦了。战后,东林孙承宗引咎辞职。

同年,张盘战死在旅顺(随后有明将继续镇守)

1625年年底,宁远战役发生,著名投机分子,立过魏忠贤两次生祠并且在崇祯年逃过打击阉党火速升官的袁崇焕,战前拒不执行经略高第归并宁远的方案,导致右囤30万粮食,宁远前十多万军民,无数的物资被野猪皮笑纳,战时发布错误命令,导致觉华惨案。这么个玩意被某些人否认是阉党(当然,当时老魏还是认可这个小弟的,并家资助前线。)宁远战役前后,明朝方损失人口十万以上,粮食38万石,船2000艘,后金损失兵500,备御死了两三个。。。在阉党的鼓动下,明朝史称宁远大捷。。。。这种大捷是明显的政治大捷。这要是大捷,己巳之变是不是崇祯的北京大捷?

附嘉奖原文:皇上深嘉清野坚壁之伟伐酬报于前而姑免(小木匠心里明白著呢)失粮弃岛之深求策励于后将有功大小文武诸臣论功升赏以普

1627年,皇太极令阿敏带8万军队,以打朝鲜的名义实则打东江入朝。宁远投机分子拒绝熹宗支援东江的要求,诈称奴十万守家,十万征朝鲜,只有28000正规军的东江镇面对3-4万的后金军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丧失陆地占有权。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东江军交出477级鞑子脑袋。这场战斗,后金击破东江的目的没有达成,也没征服朝鲜。战略上肯定没赢,东江镇吃了大亏,陆地上据点全灭,毛文龙全家差不多报销了。输赢自己看。丁卯战役结束时,袁贼派的9000骑兵还在三岔河划水。。。

后面跟著就是宁锦了,此战,明朝关外在投机分子主持下新建的20个据点被拔了17个(军民物资军队全打狗),投机分子获得1个首级。。。依旧输赢自己看。战后明军放弃了锦州(不说老魏,起码天启看出来再这么守,明朝血要被放光了)。附战后对投机分子的处理。

袁崇焕暮气难鼓物议滋至已准其引疾求去

得旨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朕不加谴责尚著叙赉分明念久在危疆姑使相准耳恩典出自朝廷霍维华何得移荫市德好生不谙事体

这么个玩意,崇祯朝在东林贼党的推荐下居然又起来了,明亡的战车又有谁能停止?反正天启老魏不死,这玩意只能在东莞逛一辈子青楼。


这主要归功于天启皇帝这三年里宠信的孙承宗魏忠贤都宠信大奸袁崇焕,袁崇焕吹牛不打草稿的,能不天天大捷吗?


我想了三天三夜也想不明白,魏忠贤什么时候压著皇太极打了?压著皇太极和他魏忠贤又有什么关系?


有个庸医治病,把人治的去了半条命只剩一口气,换个医生,没多久就挂了。然后一群人说,前面那个庸医真是良医啊,你看他治的时候人就没死。


魏忠贤保东林王化贞的时候,杀了楚党熊廷弼之时,大约是给东林党魁叶向高一个面子?

天启四年,魏忠贤逼迫叶向高,孙承宗致仕,才开始了得势。

天启五年,天启皇帝朱由校落水,从此一病不起。

魏忠贤在天启皇帝落水之后,连个普通人家出身的张嫣都对付不了。

一个把蛋赌掉的人,哪来的那么多粉丝。


魏忠贤得势时候,明朝除了还有几个小岛可以算作辽东外,辽东的陆地已经丢光了,还压著打,做梦呐?


压著皇太极打?公公是练了葵花宝典吗?


什么叫压著打?无非整死了老奴。前线离山海关还越来越近。从政治上看,皇太极这个有脑子的能人上台了,对大明更不利。还不如让晚年昏聩的老奴继续折腾,搞乱满人集团。

明朝当时的情况,谁来都一样的。军事上,冷兵器时代实际就是有组织的群殴。决胜取决于进入战场的有效人数,人海战非常有效。激发出战斗欲望的多数一方,力量很是惊人。可惜朝廷的兵就这些,地方还大,需要分兵驻守,就摊薄了力量。满人则没有这种情况,相对可以集中兵力。另外,满人军队属于改善生活,搞对外抢劫,求胜欲强于明朝军队。

这种情况,谁来都不行。


先问有没有,在问为什么。


时间都搞错了。魏忠贤1623年得势,三年后就是1626年。但是皇太极是在1626年底才刚刚登基。两个人交错时间只有一两个月,一战未开,要怎么才在这么短时间内压著皇太极?而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就是在魏忠贤当政时期。


魏忠贤是一个很难评价的人,首先他对待异己的残忍打压,处理党争问题上的狡猾狠毒,都很难让我们去将他同中流砥柱相提并论,但就是魏忠贤,却是做到了稳住明朝破乱的朝纲。

乱世当用重典,道理是一样的;乱政则需要魏忠贤这样的狠角色,必须杀伐果断,才会让破败的朝纲有重振,而只要把握好了魏忠贤这一个臣子,皇权就有保障。

崇祯当年为了筹备军费,求著这些大臣拿出银子来,结果这些大臣一个个都是哭穷,这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在于当时的文官阶级,不在乎朱家的天下,只在乎党派之间的利益关系。起义军打过来了,只要他们俯首称臣,立马又可以过逍遥日子。简而言之这些文官气节已经没有了,眼睛里的皇权也不过是一个需要跪拜的存在罢了。

崇祯拿这些文官没办法,但是魏忠贤有办法,魏忠贤可是控制了整个东西厂,魏忠贤在的时候,这些文官丝毫不敢造次。而魏忠贤一死,制衡的力量也就消失了,也就意味整个皇权衰落了。这是崇祯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为什么在魏忠贤掌权时,关外的战争形势一片大好,明朝为什么能在辽东战场压著皇太极打??背后其实还是钱在起作用。

魏忠贤虽然为人混账,做官猜忌,但他最大的能力之一是收税。如果熟知明朝晚期的历史,就知道明朝后期的几个皇帝都苦于国库没钱。所以,魏忠贤的收税能力(理财能力)是明帝国最需要的。

明末,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天下金银尽聚三吴。魏忠贤针对工商业、对外贸易发达的江南地区,设立了万历末年被东林党废除的工商税、海税,并且有得力的东厂收税。对那些清流的反对,魏忠贤要么不置可否,要么直接以雷霆手段,所以东南一带的东林党人痛恨魏忠贤。

可是出身于底层的魏忠贤没有给农民加赋——就冲这一点,崇祯的理政能力就远不如魏忠贤了。农民要能活的下去,明王朝也不至于覆灭。与崇祯朝一再加派赋税相比,魏忠贤在河南遭灾时,还免除了赋税,从内库拨款赈灾。阉党在放火烧了东林书院后,几十年未曾修过的黄河水道,开始维修。

国库有钱,是魏忠贤最大的底牌;这是魏忠贤最大的施政特点,虽然折腾那些当官的、有钱的,却不折腾底层百姓。

后来,崇祯皇帝走上了前台,魏忠贤的最大的后台倒了。在向崇祯皇帝表示效忠,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响应后,魏忠贤知道他的末日到了。

说到底,魏忠贤是一个没有地方势力根基的小人物,他能够呼风唤雨,是因为口含天宪,皇权才是他最大的底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