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医生看病,做了检查,开了药,但是从来不回访。医生是怎么知道自己的判断是有效的?怎么能提高自己医术?

想我们做销售的,一次策划活动做的好不好,都有数据验证,从而一次一次积累经验,提高水平。医生不知道是怎样在得不到反馈的情况下提高医术的


中国的医生很少随访。而且医生也不能靠自己的经验来治病,古代信息不发达才这么做

现在都讲循证医学,就是大数据,有条件的医院做了随访和科学研究,形成了诊治指南,医生应该不断学习最新的指南


门诊量太大 回访不过来的 住院病人倒是按期回访 而且有记录
谢邀。

简单回答一下。

首先,医生的工作量可能出乎你的想像。官方说超过法定每周44个小时七八个小时。不好意思,实际远远不止。官方数据,你懂的。所以,随访?不好意思,门诊真的没时间去做。我们科住院病人的随访还是护士在做,通常就是一个电话:「某某,还好吧?」「嗯,好的,记得定期复查哦」,挂了。一分钟内解决,没什么实质内容。你想和护士唠嗑几分钟,也不好意思,她真的很忙,还有很多事要做,随访只是她的项目之一,如果每个病人和她唠几分钟,估计她会急死。而且,这也是医院要求必须做才定下来的项目。一般来说,门诊解决的问题都是比较简单、比较轻、或者是慢性病定期复查的病人,治疗方案一般没问题。至于比较复杂或者重症,一般收住院全面检查治疗了,减少误诊和漏诊。另外,如果没解决问题,门诊病人可以复诊啊,甚至可以住院全面诊查。第二,医生怎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上级医师带教、自我学习相关专业的指南/专家共识、学术会议、临床实践过程中经验积累等。还有职称考试逼著你学习啊。学医,真的是一直学习,苦逼的职业,尤其是在天朝。
我不了解其他医院的工作模式,我只拿我们医院来说,坐门诊的一般是副院长或者一个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只有头儿不在的时候才要上副班的医生去坐门诊。所以平常医生们都有充分的机会在病房住院患者身上积累经验。

住院有回访。我住院一次,收到医院,市卫生局,和省卫计委三次回访。

做科研时候会随访。没随访到你,可能你没被纳入样本。

精进技术,把书上写的能记住已经很不错了,大家都知道医院喜欢考试。每月每季度反复考试,考的都是书本知识。

能灵活运用到诊疗实践全是更进一步。有的人考试成绩好,但是看病不够灵活。再然后每周每个月都有业务学习,大医院会直接学国际更新的指南之类,小医院可能要看科室主任有没有组织起来,学一学中国更新出来的最新指南,学一学疑难病例什么的。如果你的病例有价值,医生绝对会好好随访收集你的资料的。学术会议从国际到区级都会组织,大医院有时候是组织者,请各个国家地区的领军人物来讲课。小医院愿意花钱报名的就去参加会议。但是很多小医院穷不愿意出钱去参会,有时还要去外地,还有住宿费,还要耽误科里工作,所以全看科主任的想法。

我是小医院的。好像我们医院除了我们科,其他科室都没有经常出去开会。


谢邀;

先说一个问题,门诊医生是否想判断治疗有效,在我看来大多数医院的医生,门诊都非常忙,基本能处理完患者已经不容易了,根据经验也好、指南也罢,开出符合治疗标准的方案(除外有自己利益目的的),诊疗就结束了,不会想著去判断;

第二,有没有判断有效的问题,这个是有的,只在重症患者,需要收住院治疗,效果好了出院、效果不好转院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关系患者、价值患者,也可能会有随访。

第三,医生怎么提高自己的医术;这个有很多途径,医疗知识的更新非常快,所以医生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常见的方式有:参加各类学术会议,高职称医生带教、专家查房学习、病例讨论学习、在线学习等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