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醫生看病,做了檢查,開了葯,但是從來不回訪。醫生是怎麼知道自己的判斷是有效的?怎麼能提高自己醫術?

想我們做銷售的,一次策劃活動做的好不好,都有數據驗證,從而一次一次積累經驗,提高水平。醫生不知道是怎樣在得不到反饋的情況下提高醫術的


中國的醫生很少隨訪。而且醫生也不能靠自己的經驗來治病,古代信息不發達才這麼做

現在都講循證醫學,就是大數據,有條件的醫院做了隨訪和科學研究,形成了診治指南,醫生應該不斷學習最新的指南


門診量太大 回訪不過來的 住院病人倒是按期回訪 而且有記錄
謝邀。

簡單回答一下。

首先,醫生的工作量可能出乎你的想像。官方說超過法定每週44個小時七八個小時。不好意思,實際遠遠不止。官方數據,你懂的。所以,隨訪?不好意思,門診真的沒時間去做。我們科住院病人的隨訪還是護士在做,通常就是一個電話:「某某,還好吧?」「嗯,好的,記得定期複查哦」,掛了。一分鐘內解決,沒什麼實質內容。你想和護士嘮嗑幾分鐘,也不好意思,她真的很忙,還有很多事要做,隨訪只是她的項目之一,如果每個病人和她嘮幾分鐘,估計她會急死。而且,這也是醫院要求必須做才定下來的項目。一般來說,門診解決的問題都是比較簡單、比較輕、或者是慢性病定期複查的病人,治療方案一般沒問題。至於比較複雜或者重症,一般收住院全面檢查治療了,減少誤診和漏診。另外,如果沒解決問題,門診病人可以複診啊,甚至可以住院全面診查。第二,醫生怎麼提高自身業務能力。上級醫師帶教、自我學習相關專業的指南/專家共識、學術會議、臨牀實踐過程中經驗積累等。還有職稱考試逼著你學習啊。學醫,真的是一直學習,苦逼的職業,尤其是在天朝。
我不瞭解其他醫院的工作模式,我只拿我們醫院來說,坐門診的一般是副院長或者一個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只有頭兒不在的時候纔要上副班的醫生去坐門診。所以平常醫生們都有充分的機會在病房住院患者身上積累經驗。

住院有回訪。我住院一次,收到醫院,市衛生局,和省衛計委三次回訪。

做科研時候會隨訪。沒隨訪到你,可能你沒被納入樣本。

精進技術,把書上寫的能記住已經很不錯了,大家都知道醫院喜歡考試。每月每季度反覆考試,考的都是書本知識。

能靈活運用到診療實踐全是更進一步。有的人考試成績好,但是看病不夠靈活。再然後每週每個月都有業務學習,大醫院會直接學國際更新的指南之類,小醫院可能要看科室主任有沒有組織起來,學一學中國更新出來的最新指南,學一學疑難病例什麼的。如果你的病例有價值,醫生絕對會好好隨訪收集你的資料的。學術會議從國際到區級都會組織,大醫院有時候是組織者,請各個國家地區的領軍人物來講課。小醫院願意花錢報名的就去參加會議。但是很多小醫院窮不願意出錢去參會,有時還要去外地,還有住宿費,還要耽誤科裏工作,所以全看科主任的想法。

我是小醫院的。好像我們醫院除了我們科,其他科室都沒有經常出去開會。


謝邀;

先說一個問題,門診醫生是否想判斷治療有效,在我看來大多數醫院的醫生,門診都非常忙,基本能處理完患者已經不容易了,根據經驗也好、指南也罷,開出符合治療標準的方案(除外有自己利益目的的),診療就結束了,不會想著去判斷;

第二,有沒有判斷有效的問題,這個是有的,只在重症患者,需要收住院治療,效果好了出院、效果不好轉院等等;當然也有一些關係患者、價值患者,也可能會有隨訪。

第三,醫生怎麼提高自己的醫術;這個有很多途徑,醫療知識的更新非常快,所以醫生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職業;常見的方式有:參加各類學術會議,高職稱醫生帶教、專家查房學習、病例討論學習、在線學習等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