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多次提到光明想,但是个人感觉一般印象比较容易观想但是光明想比较难,佛经或者个人经历中有什么明确的方法吗?

还有,入出息念修行中的所谓禅相和似相到底是什么?


观修是佛法修行中必须去修行的方便法,每个宗门的修行都有不同的观照方法,必须要有善知识指导,依据本门的方法来修禅定,起观照心。不能自己乱来。

如果你的根性和所修观照不契机,就很难进步,这个一定要注意。如果你想深入学习佛法,可以关注威信gongzhong号:佛法正觉,我们共同探讨,共沾法雨。


静坐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世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静坐本身其实并不真正高明,但相对于我们的无明妄动来讲,它是一种自我安置的对立,而我们的自性就容易在这对立动静的拉扯之间显发。

谓静坐有过内在一片光明的感觉,那个不重要,光明和所谓的枯坐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就像吃饭,吃到一口辣椒,和下一口没有吃到辣椒,你会觉得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重点是在于你的初心是什么,你打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打坐的目的是内在发光,我建议你通个灯泡,通上电,注意不要漏电。

打坐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感受内在光明,那只不过是色受想行识五蕴里面「受」的很浅的一个部分,不要歧视没有所谓这种光明的时候,那是平等的,就是你自己,真实地和你当下的自我相处,然后真实地问问,你每一个相处的念头,从哪儿来,为什么要和自我相处,相处的目的是什么回到自己的初心去,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不在了。

无论你是否在座上,还是在座下,你离不开的一个东西叫「呼吸」。

曾经有一个人问一位老和尚,说:「师父,我已经坐到无我了。」说打坐的时候纯然无我,老和尚微微一笑,「且让老僧捏住你的鼻头试试?」,听得懂这个意思吗?

真正的禅修是在每一个呼吸的当下,而不是只在座上,或者只在行动里。

——摘自七非先生社群答疑解惑

一日三省005丨为何你这么「精进」,可看起来还是没「长进」??

mp.weixin.qq.com图标

禅相和似相是什么你都不知道的话那没法修光明遍啊,不只是出入息有禅相,其他修法也是先取相,然后专注禅相到入定,最后加强定力和禅相直到四禅,包括光明想的修法。

关于入出息念的禅相,我直接摘取《亲知实见》吧:

有些禅修者在禅相出现前会先体验到光,而有些人的禅相则直接出现。两者的区别正如太阳和阳光的区别。

入出息念禅相的出现方式因人而异。有些人的禅相纯净精细犹如棉絮,或如拉长的棉花,如飘动的空气或气流,或闪耀如凌晨的启明星,如闪亮的红宝石或宝玉,或如明珠。对有些人来说,它像棉花株干或尖木杆,而对于另一些人,它则可能像长绳、细线、花环、烟圈、张开的蜘蛛网、薄雾、莲花、车轮、月亮或太阳。多数情况下,纯白犹如棉絮的禅相是取相(uggaha-nimitta),它通常是不明亮且不透明的。当禅相变得明亮、晃耀、清澈犹如晨星,这是似相(pa?ibhàga-nimitta)。它像不明亮的红宝石或宝玉时,这是取相;当它明亮和发光时,这是似相。对其它的影像也应如此理解。虽然所修的都是相同的入出息念业处,但却能产生不同形态的禅相——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禅相。但是,无论你的禅相是什么形状或颜色,也无论你的入出息之想如何,重要的是不要玩弄禅相不要让它消失,也不要故意改变它的形状或外观。假如这么做,你的定力将无法进一步提升且停滞不前,禅相也可能消失。所以,当禅相刚开始出现时,不应把心从气息转移到禅相,假如这么做,禅相将会消失如果禅相还只是出现在你面前远处,则不要管它,因为它可能会消失。如果你不去管它,而只是单纯地专注接触点上的气息,禅相就会移近并停留在那里。当禅相出现在接触点上并且趋于稳定,而且禅相就是气息,气息就是禅相时,也不应太快专注禅相,而应继续专注气息。当你如此持续地专注气息所缘,因为气息与禅相已经合二为一,心会自动地固定在禅相上,此时才可以专注禅相因为让心维持在禅相上,禅相将变得愈来愈白,当它白得像棉花时,这是取相。你应决意保持心平静地专注于白色的取相长达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或者更久。如果能保持你的心固定在取相上一或两个小时,它将会变得清澈、明亮及晃耀,这就是似相。决意并练习让心维持在似相上一小时、两小时或三小时,直到修习成功。在这个阶段,你将达到近行定(upacàra)或安止定(appanà)。之所以称为近行定是因为它接近禅那并在禅那之前出现,而安止定就是禅那。这两种定都以似相为所缘,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在近行定中诸禅支尚未完全开展。由于这个缘故,「有分」(bhava?ga)还会生起,并导致禅修者落入「有分」。禅修者会说一切都停止了,甚至可能会误认为这就是涅槃。事实上心并未停止,只是禅修者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察觉它而已,因为有分心非常微细。

简单来说禅相就是打坐时看到的「光」,定力越强就越亮。

再说说光明想(光明遍)怎么修,在说光明遍之前先说白遍。

在诸遍之中,佛陀最为注重白遍,因此鼓励你从白遍开始学习十遍处。你应该照见一个在你前面的禅修者的全身白骨或只是头盖骨,取它的白色作为目标,然后在心中默念「白、白」。如此,它就会变得非常明亮,而且,渐渐地白骨或头盖骨的形状就会消失,圆形的白相也就自然呈现。若继续照见圆形的白相,它就会变成非常明亮,然后继续专注于它一或两小时。

这一段是取到白遍的相。帕奥止观体系此时已经有出入息的四禅作为基础了,所以用四禅的光就能照见别人的头盖骨,不过只要能取到白遍相不这么干也行,靠想像(观想)也能取到。

对于有深厚波罗蜜的人,那白色圆形会自动扩大;不过对于那些波罗蜜(离今生)太远或较弱的人,那白色的圆形则不变。若是如此,在专注于它一或两小时之后,决意让它扩大三吋。扩大之后,如果那白色圆形摇动,那么就在心中默念「白、白」,使它稳定下来。当它稳定后,再渐次地把它向十方扩大一尺、两尺、两码、四码等。若在扩大之后,你见到十方及自己都是一片白色,你应该选择那白色遍相的某一处作为心的专注点,就好像把帽子挂在白色墙壁的某一处。若那白色变得更为明亮,而你又能专注于它一或两小时,五禅支就会现起。

然后是稳定和扩大白遍的禅相直到十方全是白的,并且进入禅定,五禅支升起。

先修初禅的五自在,然后以欲除掉寻、伺之心去专注白色遍相,如此,寻、伺两个禅支即会被舍弃,而证得只有喜、乐及一境性三个禅支的第二禅,然后再修习第二禅的五自在。接下来除掉喜,你就会证得只有乐与一境性两个禅支的第三禅,然后再修习第三禅的五自在。再除掉乐,你就会证得拥有舍与一境性两个禅支的第四禅,接著再修习第四禅的五自在。然后你就可以转修其余的遍禅。

通过专注白遍的相来逐步增强定力,直到稳定的四禅安止定,白遍就算修完了。

白、青、黄、红、地、水、火、风、光明、虚空遍的修法都一个路数,区别就在于取的相。

那么光明遍如何取相:

为了修行光明遍,你可以注视透过墙缝照入室内并投射在地上的光线,或者穿过树叶照射在地上的光线,也可以透过树枝仰望天空的亮光。如果无法取到相,你可以在陶罐内放一支蜡烛或一盏油灯,再将陶罐摆放到可使罐口照射出的光线投射在墙上的地方。专注墙上的圆形光明的概念为「光明、光明」,直到取相成功,然后用上述方法修习它。

其实就跟白骨观一个道理,你没有禅定所生的光的时候,修白骨观纯靠想像,但是有了光以后就能利用这个光真的「看」到骨头,就好修了。修光明想的难点还是在于能不能取到光明相。

你可以取日光,或月光,或日光灯之光作为修习光遍的目标。只观想那光,当光明遍相出现时,把它向十方扩大,再继续专注于它,直到证得第四禅。

以上就是南传上座部帕奥止观体系里「光明想」修法了。不过帕奥体系其实不太在乎修这个。

想修光明遍一般就2个原因,1是打坐犯困昏沉严重,2是想修天眼通。

如果你是打坐昏沉严重,那么建议你每天磕1小时头来增强体能(这个其实很重要,心肺能力弱的人呼吸变微细以后就会昏沉,头部供氧不足之故),并且要非常爱护眼睛,少看手机电脑,不然眼睛酸一定会搞得你昏沉,五根的疲惫都会影响,不过眼睛最明显。还有就是要持戒,特别是淫戒,守不住戒的人就是会昏沉。还有饮食上少吃,这些可比光明想重要多了。

如果你想修天眼通,那最好想清楚是修天眼还是感召幻觉。天眼通要面对的是各种附体精怪的幻觉,还有常随魔(毗那夜迦)给的幻觉。

各种出马仙出道仙等等也有「眼通」,就是附体精怪给的,如果你对这类眼通心生向往,那精怪就有机会附你的体。比较牛的甚至还有阿修罗道的天魔地魔摄持。

自己修行天眼乃至只是修行禅定的时候,快上初禅就会遇到毗那夜迦。这类众生不仅给幻觉还能给体感伪造禅支,专门针对你的烦恼给你幻觉满足你的欲望,他们的目的其实就是吸你的定境。这时候如果不离欲,修行正法的道路就会被遮止,会变成类似于「幻觉成瘾」。

因此修行天眼必须前提是一身正气与各种附体势不两立,且在合格的老师指导保护下练习(这个老师最起码得能分清是附体精怪、常随魔、幻觉还是真的,而且需要具有一定战斗力)。

比如南传佛教都会要求修四护卫禅,每天念诵护卫经作为日课。且接受如法的皈依受戒,本身就会获得护法护持。

顺便强调一下五根平衡(不是眼耳鼻舌身)就是精进,还有的平衡。

还有七觉支,都要去了解一下,并且应用到实践当中。

比如信过强时可能会「法喜」爆棚而无法专注于所缘,慧过强时全程胡思乱想,白天看的书和经文全冒出来了,甚至都在想像以后教别人修该怎么说了。定过强会怠惰甚至昏沉,落入有分心(变呆子),精进心过强就像考前最后一天才开始看书的学生,完全静不下来。

禅修要长期有自然而安静的状态才好,踏踏实实修好出入息就挺好了,别今天出入息明天又光明想后天白骨观的。

附:

问:白遍和光明遍有什么共同与不同的地方?这两者能够达到第几禅?

帕奥禅师答:它们取不同的目标。白遍取白色为目标,光明遍则取日光、月光、烛光或其他光为目标。然而,当你证得它们的第四禅时,它们就差不多是一样的,因为白遍的目标在那时候变成透明的白光。修行这两种遍禅都能够达到第四禅。


十遍处 光明遍 看一下,清净道论和解脱道论上有。


妄答一波。光明想中的「光明」不是指可见的色光,而是对治愚痴不净之「暗」之意。不能在色相上寻。修法上,于对治之相相反,即是光明相升起。

如:瑜伽师地论中有论 思所成慧俱光明想 和 修所成慧俱光明想

思所成慧俱光明想有四法者:一、不善观察故,不善决定故;于所思惟,有疑随逐。二、住于夜分,懒惰懈怠故;多习睡眠故;虚度时分。三、住于昼分,习近邪恶食故;身不调柔。不能随顺谛观诸法。四、与在家出家共相杂住,于随所闻所究竟法,不能如理作意思惟。如是疑随逐故,障碍能遣疑因缘故。此四种法,是思所成慧俱光明想之所对治。令思所成若智若见,不能清净。

何等名为修所成慧俱光明想所治七法?一、依举相修极勇精进所对治法。二、依止相修极劣精进所对治法。三、依舍相修贪著定味与爱俱行所有喜悦。四、于般涅槃,心怀恐怖;与嗔恚俱,其心怯弱;二所治法。五、即依如是方便作意,于法精勤论议决择。于立破门,多生言论,相续不舍。此于寂静正思惟时,能为障碍。六、于色声香味触中,不如正理、执取相好,不正寻思、令心散乱。七、于不应思处,强摄其心、思择诸法。如是七种、是修所成慧俱光明想所对治法;极能障碍修所成慧俱光明想;令修所成若智若见、不清净转。


光明想的方法其实就是「观察自己的一切行为」的方法

比如自己一下子感受到自己想昏睡了,直接要求自己醒过来,自己感受到自己在不自觉的抖腿,立马要求自己停止抖腿,包括念佛,发现自己不专心了,直接要求自己去专心念佛。

以此类推,这些都叫做光明想。


关注我,了解佛教小知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