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在三国里绝对是一流的人物,20多岁继承父兄的大业,稳定内政,平定山越,选拔人才,雄踞东南。在曹老板一统北方,荆州顺势而降的情况下,力排众议,赤壁的一场大火烧出了三分天下,之前谁让曹老板这么惨败过。一直黑孙权后期的残暴好杀,但是任用四大都督的谁,统治时间过长都会导致后期得昏聩。孙十万孙十万,孙权的确不是一个军事型人才,但是大的溃败三国三个君主都不少。背刺关羽,一个不好相处的邻居,动不动威胁自己,你说能乐意。荆州也是彻彻底底的领土,孙吴最后也真正吸收了。不要谈什么同盟情谊,国与国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利益关系,谈道德,春秋之后战场就不讲道德了。看结果,孙吴既打败了刘备,一把火烧的刘备魂飞魄散,也稳稳挡住了曹丕。我只是觉得很多人黑孙权都是站在蜀汉的角度,我只能说东吴不是蜀汉开的,相反刘备能建立蜀汉,东吴功不可没


司马懿老而不死,熬死了曹家三代,成功夺权,证明了乱世之中长寿最重要。

德川家康老而不死,熬死了魔王和猴子,证明了乱世之中长寿最重要。

孙权老而不死,熬死了曹操和刘备,熬死了诸葛亮,熬死了曹家三代,连司马懿都熬死了,然后呢?


写这个回答是为了矫正一些认知,并无意吹孙权如何如何。

就《三国志》以及裴注来讲,虽然是记录了三国的历史,但在详略上存在著问题,在孙吴部分这个问题最严重,孙权时期的记载还算比较丰富,但这也是相对三嗣主来说,孙权时期的尚书令除了顾雍就没有立传的人物,从孙权称帝后开始记载逐渐减少,比如著名的南鲁党争这种国家大事记载散乱而且时间线不明,无法理清过程。孙权之后的三嗣主时期记载就更加稀缺,不说尚书令,连三公能够立传的人都是少之又少。我们都知道孙峻孙𬘭「乱国」、孙休宠信小人、孙皓实施暴政,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但就是这么状态的国家却是三国中国运最久,屡屡击退曹魏的进攻,这个国家到底怎么运转做到这些,限于史书的局限我们看不到了。扯就扯到这里,下面就谈一下孙权。

孙权被黑最多的依我个人见过的来算的话,应该就两个:北伐和袭击荆州。

先说说北伐。孙权北伐的时候面临的是已经统一河北、中原的对手曹魏,北伐是否容易呢?当然不容易。很多权黑会拿刘裕北伐和陈庆之入洛说孙权不行,在这个问题答案下面我也看到了一个。

其实只要稍微看过书的就知道,三人的形势真的完全不一样:

刘裕北伐的时候,中原地区是羁縻状态,齐鲁地区是被拓跋珪赶跑的慕容德建立的南燕,我的一名朋友曾戏称南燕举行过史上最多人数的阅兵,实力不能说弱,但南燕总体实力不如曹魏是肯定的。不过刘裕这边自己也有后顾之忧,那就是卢循,而且这个卢循也确实在刘裕北伐的时候给他带来了麻烦。另一个北伐对象是关中的姚秦,这个北伐的时机是非常的好,赶上了姚兴死、姚泓兄弟内斗,结果可以算是兵不血刃灭了姚秦。我在这里并不是想表达刘裕的北伐多么容易水分多么大,刘裕在其军事生涯中表现的军事眼光与才能确实非常强大,但是孙权、刘裕二人面对的形势确实是不一样的,无法拿刘裕来贬低孙权。要知道曹魏对吴作战往往是投入青、徐、兖、豫、扬五个州的兵力,刘裕放在孙权的位置能否打下合肥,应该没人敢说一定能,孙权放在刘裕的位置能否成功,我也不敢说孙权能。一个人的高度往往都伴随时代的局限性,孙权与刘裕都是时势创造出来的人物,他们在不同时势下取得的不同成就是独立的,无法比较的。

至于萧衍派陈庆之送元颢的时候,北魏是这样的:

  1. 河北相继发生六镇之乱、杜洛周葛荣之乱
  2. 关中萧宝夤割据反叛
  3. 南方的萧梁号称江左五十年无事的盛世

这个形势对于北魏来说真的是绝境中的绝境。但就是在这么个绝境下,尔朱荣和他的北镇集团硬是扭转局势打败了所有对手。如果把孙权换过来呢?我还是会回答:没法假设孙权北伐会比萧衍做得好还是做得差。

再谈谈袭击荆州。很多「季汉粉」会觉得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是消灭曹操最好的时机,我也看到了不少神论。

仅就后来南北朝的经验来看,北方政权到底是否这么轻易能灭要打个问号。比如上面提到的绝境中的北魏竟然能在北镇集团的领导下能够反扑成功。当然此时彼时形势不一样无法比较,但曹魏恐怕真不是各位想得那么容易就能灭的,还是不要做白日梦了。也许会有人问我:灭不了曹魏,孙权背盟袭击就是对了?我在这里只是想对襄樊之战抱有无限幻想奢望的人泼个冷水而已,下面就讲讲孙权背盟和偷袭。

孙权背盟和偷袭固然是非常不讲诚信的表现,被批评也是当然,但是乱世大家不都是为了生存尔虞我诈吗?就像很多被冠以「吴粉」之名的人也提到刘备背盟攻打刘璋,背盟刘备也有过;曹操也曾跟袁谭结盟攻打袁尚,然后又灭了袁谭,曹操也背盟过。如果在乱世做一个道德高尚的白莲花,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呢?世界上存在一辈子不说谎话的人吗?恐怕很多网民只会批评白莲花是个愚者、不懂政治、不该从政之类,不会称赞他人品道德如何。出来混迟早要还,刘备不幸运,还真碰上孙权这种队友阴他了也没办法。

背盟对于孙权来说到底是利大弊大?退一万步来讲,襄樊之战真是消灭曹操的非常关键之战,那么孙权的选择到底是该帮曹还是灭曹呢?

中国的地势是由西向东渐低,孙权的江东处于最下游最低的地势。在孙权早年英明的操作下把南郡拱手借给了刘备,长江上游的军事重镇控制在了刘备手里。退一万步假设孙权跟著刘备一起出兵灭了曹操,孙权是不可能从江东穿过大别山路过南阳盆地去拿下关中。他的进攻对象是能走水路发扬自己水军的两淮、青徐地区。而刘备这边按照隆中对出兵的话,那他就是由关羽直取许、洛,刘备取关中,我们都知道关中地势号称「天下上游」,那么到时候,孙权是全面处于被刘备居高临下压制的状态。曹操在的时候,孙权还有长江天险可以防他,而刘备该怎么防呢?

敌在淮南,而长江之险,吾与敌共;敌在上游,而长江之险,乃制之于敌矣。虽然,淮南亦未可轻也。人亦有言: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欲规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孙氏东不得广陵,西不得合肥,故终吴之世,不能与魏人相遇于中原。

那些批评孙权袭击荆州是自断命脉、弊大于利的,真该好好读读、理解这段话。

最后再多嘴,虽然《三国志》的魏书部分有许多花式击败孙权的记载,但敌国之间这么记载本来就是很正常的现象,后面北魏跟刘宋、南齐、南梁之间的记载双方就更加花里胡哨的了。孙权本人北伐虽然没有收获,但也没有过什么大败,就算算上了全琮北伐的失利,那也给了曹魏非常惨痛的代价。

再强调,我无意吹或者洗孙权如何如何,但是针对很多人一些错误的认识确实有必要进行矫正。


题主说的都是事实,若孙权活在混乱的五代十国那不失为一代豪雄,可惜偏偏生活在三国,与另外两者相比都黯淡不少。「弱」者被黑,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孙权究竟「弱」在哪呢?主要有两点,人设与正统性

先谈谈人设。

曹操与刘备的奋斗路线其实十分鲜明,霸道与王道,暗荣玩家肯定对此类词十分熟悉。

曹操走的霸道路线,主要是靠武力征服,挟持过皇帝、屠过城、灭过诸侯踏过蛮夷,会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也会吹「若无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牛。这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其实很讨喜,就像元首哪怕罪行累累现在也照样不少人喜欢。

他是个矛盾的人,也是个极端自信的人,加上自身强大的实力,这种人往往带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让人追随。类似模版中有秦始皇、外有亚历山大,那都是粉丝无数的角色。

刘备走的王道路线,其实也就是儒家所倡的仁道,打的是感情牌。一生转战无数,大地图从东北部打到到西南部,在曹操手下装过怂,也在汉中亮过剑,从卖草鞋到登皇位,十分具有传奇色彩。而最为人所称道的仁君形象,那也是实打实的无屠纪录与携民渡江所标榜出来的,猇亭惨败后也如降臣黄权所信任那样未加害其亲属丝毫。

虽仁却非演义那般近乎软弱的形象,那也是有年纪轻轻一怒抽督邮的血性、年近半百感慨髀肉复生却壮志未酬的执著、半只脚踏进棺材却仍冲冠一怒为「兄弟」兴兵亲征东吴的豪义之人啊,这种角色招喜也绝不奇怪。能说上黑点的只有打宗亲取益州了,这仁者见仁吧,免得说多了被人说是洗。

孙权确实比较尴尬了,像暗荣都不知道给他什么名号,大多都是以「羁绊」之情(即友情)糊弄了事。但你翻史书,确实会发现,孙权是最没有立场的,赤壁之战时还听从周都督那句「实为汉贼」的宣言选择抗曹,而转眼间怼关羽之后怕曹刘联手就做了汉贼儿子的大魏吴王,实在有点讽刺。外交路线先联刘抗曹,再通曹刺刘,后又联刘伐曹,你说好听点这叫聪慧之道,说难听点那就是投机之道甚至是小人之道,实在与我们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内涵相违背。

还有就是曹操刘备的黑点基本都能说是为大志服务的终极角度来洗,无论是以征服天下还是匡扶汉室的旗号,但孙权你用不上,因为大家甚至都不知道你志向是什么。说是守成吧然而和邓芝吹牛不说还总是喊著要北伐,但说是要进取一统天下,却因为菜基本无劳而返,而对手除了张辽大多名气有限,那就更加加剧菜这一事实甚至得了十万这称号。有人解释这是实力不济不代表没志向,但为何偏偏你守家的时候就能连打赤壁、夷陵两大史诗级战役呢;加之晚年在朝廷与宫内的那些废太子、害功臣的破事,本该是大一统皇帝做都会被骂的事情你个偏安一隅的皇帝却迫不及待做了,怎么叫人看出你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又怎么叫人心生好感呢?

题主说的「稳定内政,平定山越,选拔人才,雄踞江东」都是事实,但曹刘也都有,而人家有的你没有,有也是负面的,那就比较尴尬了,同等条件下,大多选择粉曹刘就比较自然了。既然有粉必有黑,要有对比、凸显作用,一直说要反对的不要捧一踩一那是幻觉,回顾生活,从小时候被父母对比隔壁小王到长大了被老婆对比隔壁老王(大雾),对比手法一直是人们最习惯的强调方式之一,那既然要烘托所粉的对象除了互黑就只有顺带黑一下孙十万了。

再谈谈正统性。这个传统史观一般以魏为正统,毕竟魏晋一脉相承,政治制度与体系都具有传承性,这也看出我们骨子里信奉其实还是先秦那套,倡导天下人之天下而非家天下,能者居之,所以现在背书一般也都是」秦汉魏晋南北朝「;而南宋因为政治因素改提蜀汉为正统,倡导血统论,欲以此来证明南宋偏安政权的合法性。

两者都有一定道理,在此我也分不出对错,各有各的哈姆雷特嘛。但无论谁都没人支持孙权正统论的,这就导致孙十万在史书界与大义上很吃亏了。无论什么角度你都是割据势力,要被大一统的历史车轮所隆隆碾过的,说难听点就是在历史潮流的对立面,绝非是什么值得褒扬的事。

非正统性这一点本身也不算啥黑点,但可惜具有正统性是吸粉的一大亮点,几年前贴吧论坛还日常为正统性撕逼,而现在全面三国还大把玩家嚷嚷著要匡扶汉室呢。

黑点本身就多吸粉点又少,权黑多那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


曹操:我要国家一统,不管过程是否手段残酷

刘备:我要国家一统,同时我尽量让手段柔和

孙权:一统是不可能一统的,只有搞搞分裂才能过下去的样子,谁可能结束这种分裂的平衡我就要搞事,正面冲是打不过的,只有捅菊花和搞防守才能赢的样子,实在不行就认孙子算了,唉唉我被刘备打惨了,曹操我给你儿子当大魏吴王了。

我好爽,夷陵之后看著季汉好气又不能来搞我,魏水军垃圾的一比打不过来只能布兵守,我好安逸啊!我又要搞事了我的儿子当中我也要搞平衡,你们都不许站队。陆逊你出来,你站什么队,我就骂你了怎么的,呀他就被骂死了。我好爽啊!以上


这位兄台应该是一位「权粉」吧,不过黑孙权其实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我觉得孙权之所以被黑得那么惨,只因为他得罪了一位最不应该得罪的人——关二爷。

话说当今天下只要有汉人在的地方必有关帝庙,哪个行业敢不拜二爷?哪条道儿上的敢不敬二爷?关二爷代表了什么?代表著:」忠、义、仁、勇「,二爷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关公文化在海内外有著巨大的影响力,无数的善男信女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去关帝庙朝拜,敬香。无数的人会在朝拜的路上痛骂孙权等「吴狗」,这一切是孙权必须承受的。

唉,孙权也是可怜,他得罪的是一群人,更是是一种影响力巨大的文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