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答:以前是電池貴,以後是電動汽車貴。

以前電池的成本佔到一半甚至更多,因為一方面是電池技術水平不夠,能量密度低,製造成本又高,想續航長,只能多堆電池,結果成本佔比很大。

但是鋼鐵俠說過,電池應該是它其中的原材料價格之和,所以他並不相信動力電池的價格佔到電動汽車一半以上是合理的。所以,他的目標是把電池價格打到極低,讓電動汽車變成人人能負擔的起。

之所以說以前電池貴,以後電動汽車貴,是基於電池技術進步和電動汽車在智能網聯,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其它方面必將不斷進化的判斷。

從能量密度和續航可以窺見電池技術的進步:

近十年,關於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2018年給出的結論是,實際裝車產品的能量密度從2008年的100wh/kg提升到了2018年的250wh/kg,提高了2.5倍,實現了蓄電池領域百年來革命性的突破。

但2.5倍,真的算革命嗎?根據《中國製造2025》,動力電池的發展規劃:2020年,電池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2025年,電池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2030年,電池能量密度達到500Wh/kg(這裡指的是單個電芯級別的能量密度)

再看實際續航。還記的寶馬當年的作品i3嗎?雖然是傳統車企劃時代的開山之作,但2011年發布的時候,初代i3的理論續航里程也僅僅只有不到200公里。而現在的電動汽車,在NEDC工況下超過700公里官方續航的已經不止一家的產品了。

除了技術進步,動力電池的價格也在不斷下降:

彭博社2019年底發布的近十年鋰電池價格走勢,一目了然。由於電池製造成本的不斷降低,加上市場規模,製造規模和電池化學性能的提升,動力電池的價格還將繼續下降。

BNEF高級儲能分析師兼報告作者詹姆斯·弗里斯(James Frith)表示:「到2030年,電池市場總值將達到116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對供應鏈的投資。」

動力電池的市場會越來越大,技術會更加成熟,競爭也會更激烈,這些因素將帶來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所以,未來動力電池在電動汽車成本中的佔比會進一步下降。當然,你可以說消費者對續航要求越來越高,所以需要的電池更多,價格也會增加。但是這隻會減緩電池占整車的價格比重,並不會改變趨勢。

至於智能網聯,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可以深入發展和帶來溢價的空間太大了。

簡單來說,單純一個特斯拉的完全自動駕駛套件,就賣到64,000軟妹幣,已經跟電池的成本差不多了。

其它的,後面有空再補充。先聊到這吧。


電動汽車,按照15-20W這個級別的,一般電池大小在60-70千瓦左右

現在三元鋰成本好像是800/千瓦,那麼就是56000,就算按有些回答說的以前的1000/千瓦,比起車子其他部件加起來,也還是便宜的,所以是電動汽車貴。

而且現在國家都有要求三電系統要保8年/15萬公里以上(部分車企還有終身三電或終身電池保修),大部分車企都是以80%電池健康度為標準(榮威好像是70%),低於標準就可以走保修流程換健康度低的電池組(不是整個電池更換的),保持電池健康度在標準以上,所以很多根本沒了解過的人說的兩三年換電池比換車貴的說法,完全是站不住腳的。

最後看圖,電動汽車跟燃油車的部件是不一樣的,燃油車的發動機、變速箱、油箱、排氣等等加起來,又能比電動車的三電便宜多少呢?不要老是電池跟油箱比呀,要就整體比。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電池貴。主流售價10萬左右的轎車和suv,在滿足最低續航需求400~600nedc,所需的電量要50度電和80度電,電池成本就佔了一半左右,去掉毛利率15%~20%左右,最多35%的物料和生產成本。那你覺得這35%能做出什麼玩意?


電池成本1度1千多。二十度的車 也就是兩三萬


只要你買電車不是用來營運,基本不用考慮電池貴不貴,目前新能源電車的電池質保都做到6年15萬公里以上了,私家車又有幾台跑了這麼久或者這麼多的。而且電池價格是逐年下降的趨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