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无可靠信息来源】 为了避免对您造成误导 · 请谨慎甄别

老子和孔子时代《周易》全世界仅有两部

一部珍藏在周王室太史馆

所以太史姬聃有理论宏基开创道学

一部珍藏在鲁国史馆

所以司寇子孔有理论宏基开创儒学

因为孔子最崇拜「周公之德」

01、君子以自强不息

02、君子以厚德载物

03、君子以经纶

04、君子以果行育德

05、君子饮食宴乐

06、君子以作事谋始

07、君子容民畜众

08、先王以建万国 · 亲诸侯

09、君子以懿文德

10、君子以辨上下 · 定民志

11、后以裁成天地之道 · 辅相天地之宜 · 以左右民

12、君子以俭德避难 · 不可荣且禄

13、君子以类族辨物

14、君子以遏恶扬善 · 顺天休命

15、君子以裒(pou)多益寡 · 称物平施

16、君子以作乐崇德 · 殷荐上帝 · 以配祖考

17、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18、君子以振民育德

19、君子以教思无穷 · 容保民无疆

20、君子以省方观民设教

21、先王以明罚敕法

22、君子以明庶政 · 无敢折狱

23、君子以至日闭关 · 商旅不行 · 后不省方

24、君子以勉对时育万物

25、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 · 以储其德

26、君子以节饮食 · 慎言语

27、君子以独立不惧 · 遁世不闷

28、君子以常德行,以习教事

29、大人以继明 · 照于四方

30、君子以虚受人

31、君子以立不易方

32、君子以远小人 · 不恶而严

33、君子以非礼弗履

34、君子以自昭明德

35、君子以莅众用晦

36、君子以言有物 · 行有恒

37、君子以同而异

38、君子以反身修德

39、君子以赦罪宥过

40、君子以惩忿窒欲

41、君子以迁善改过

42、君子以施禄及下 · 居德则忌

43、君子以施命诰四方

44、君子以除戎器 · 戒不虞

45、君子以顺德 · 以小积大

46、君子以致命遂志

47、君子以劳民劝相

48、君子以治历明时

49、君子以正位凝命

50、君子以恐惧修身

51、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52、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53、君子以永终知弊

54、君子以折狱致刑

55、君子以慎用刑而不留狱

56、君子以申命行事

57、君子以朋友讲习

58、先王以享于帝 · 立庙

59、君子以以制数度 · 议德行

60、君子以议狱缓死

61、君子以行过乎恭 · 丧过乎哀 · 用过乎俭

62、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63、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64、

00、哦豁 · 差他女马一条

周公给公卿诸侯提出六十四条德政标准

孔子学得「纬编三绝」岂不崇拜

其中「君子当独立不惧 · 遁世不闷」

孔子认为自己做不到 · 所以感叹

假我数年 · 五十以学易 · 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自己给自己记大过一次

孔子见老子

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并摄相事

这年按周制诸侯正大夫进京贡赋

办完公务后孔子去太史馆拜见太史姬聃(因长寿而史称「老子」)

老子告诉孔子鲁宫廷史馆有部《周公 · 易象》一定要读一读

孔子回国后就去史馆找左史姬丘明借阅《

著名励志成语「纬编三绝」(其「韦」字为汉学字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姓子名孔字丘 · 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因其儿子子鲤字尼又尊称「尼父」

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 教育家 · 儒家学派创始人

宋大夫子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封邑大夫

陬邑大夫子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 · 摄相事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读者所有

转载无须联系作者

(一己之见 · 仅供笑阅)119


因为你对道德理解太狭隘


真话假话

假话,孔子人品真的非常好,毫无缺点,是道德完人,被广大读书人和农民百姓尊重。

真话,孔子两个立场,一个怀旧复辟,一个为统治者站台。

至于别的都是小结,孔子真正问题是大节有亏,而不是别的问题。

事实上诸子百家中,站在统治者立场说话只有儒家和法家;所以他们的学说流传下来了。

所以不管是哪个统治者上台,是刘邦楚人,后来北方少数民族,还是任何一个人;只要想要掌权,儒家基本上都是首选。

法家太直接残酷,不能明说;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必然结果。

为了避免说我是无中生有。

就拿孔子生平来说,一直追求当官,对于任何诸侯王并不是尖锐批判态度。

一边说苛政猛于虎,一边当了官之后食不厌细。

因此儒学从根本上从就是追求自身私利,维护等级制度,极其反动,反大多数利益。

当然不是说孔子就是坏人,反而孔子能力很强;只是他觉得有秩序,比没秩序战乱要好。

追求自身利益,学派才能生存,算是挺务实的;但是并没有任何公益和公利可言,但是维稳是好人,温顺如样的善良了也就治理。


因为,道德是孔子阿世的抓手,是孔子贩卖的奇货,故孔子专注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丰富的内涵,但解读者只能关注到自己关注的部分。同样反过来,一个人从哪个方面谈论一件事,也说明了这个人的志向在哪里。

同样是历史,孔子以礼制、正名为原则书写,历史就成了断案集。但谋略家在历史中会看到谋略,经济学家看到经济,社会学家看到社会结构的变迁。

孔子只关注道德,只能说他志于道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