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好生之德

日月有分别之明

四时有前后之序

鬼神有顺逆之分

天地无亲,有容乃大。日月有常,起居有节。四时有序,衣食住行。鬼神唯逆,顺势而为。


乾卦《文言传》描述九五的内容,原文是「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九五在乾卦的爻辞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个爻经过从初爻到二爻,三爻,四爻的发展,到达了鼎盛。鼎盛时期,各个方面都到了极致。所以才有后面说的「亢龙有悔」,即发展过头了。

《文言传》是《易传》之一,解释乾坤两卦。这个地方用大人打比方,形容的还是九五。实际上也是在说一个人到达了人生的极致。到了极致的时候,就会呈现出完全的和谐。但是这种和谐又不好表达,所以就用几种状态来描述。

于是说,大人能够应和天地的功能,也就是说天地与之生,我则与之生;天地与之亡,我即与之亡。完全的适应天地,如同道一样。

大人能够应和日月的光明,因此,日月明,我即明;日月晦,我亦晦。

大人能够应和四时之序。四时有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亦能顺应之。《黄帝内经》描述这样的人为「真人」,与天地齐寿,大致也是这个意思。

大人能够以应和鬼神,所谓鬼神不是什么鬼怪神仙,而是幽明,也就是阴阳。《易经》讲的是阴阳之道,大人能够完全应和阴阳之道,所以合其吉凶。本意来说,就是合道也就没有吉凶了,什么也伤害不了了。我个人觉得,这个描述有一丝情感在里面。大人要照顾人民,所以会引导人民趋吉避凶。《系辞传》说圣人看到天下情况,退而归之于密,同人民共吉凶,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再往后,说大人先天弗违,后天亦顺之。先后也是阴阳,遵循了阴阳之道,那么天道也好,地道也好,人道也好,鬼神也好,都不离其中了。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首先这是出自《文言》,相传是孔子的作品。但孔子对《周易》只是懂得它的"形",或者说,孔子对《周易》只知使用方法或易理,但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真正懂《周易》的,我们知道的只有老子。这段话前还有一句:夫大人者。这很重要。可以看出在孔子心目中,所谓"大人"所要具有的条件(素质)。孔子时代的大人是指有继承权的人,或称君子,是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又叫谪长子。谪长子继承爵位后成"大人"。那么"小人"是指没有继承权的儿子。在《论语.阳货》中有这样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则不逊,远则怨之。这里的小人就是没有继承权的儿子的意思。

孔子学易是在六十岁,如果《文言》真是他写的,那么,那时应该年龄已近七十,也就是说,孔子的学术观点不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孔子一生都在为"正名"思想奔波,通俗地说,孔子认为每个人处于什么位置,他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都要符合规范,不能僭越。在孔子心目中,大人应该是道德如同天地(这句话并不是说天地是如西方god,有人格,若要理解这句可以去看鲁洪生谈易经),行为举止像日月一样光明磊落,治理家(国)要像四时一样有条不紊,他的能力还要强,对未来的把握如同祖先一般准确。这样的人就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也不会违反自然规律(天道);做需要做重复的事,一定会因地制宜。这样的"大人"是不会违逆天道的,又怎么会违反人道呢?更不用说违反祖先传下的传统。

以上是我粗浅的认识。共勉


对于「非常人」来说,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顺应神鬼的吉凶。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后行事,就顺应天理。天都不逆他,更何况人?何况鬼神? —————来源于百度


白话说就是要合群,当然这说的不是领导者。都合群了,当不了领导者。


天地合德曰仁,日月合明曰义。四时合序曰信,鬼神合吉凶曰礼,做到这四点,便是智!礼义仁智信,,孔子的理念


就是躺赢的意思!


父亲给儿子打电话:

「儿子,你好好考试,不要紧张,后台爸爸已经给你找过了,挺硬的,但是高考这个过场你还是要走一下的。」

儿子:「嗯,我情绪调整的挺好的,考的也不错,对了,你给我找的那个后台是谁啊?」

父亲:「观音菩萨……」


夫子注易,气度恢宏,愚草介徒,只熟玩易,可御可节,可赏可玩,易乐


就是说易经讲的是普遍的道理,不是针对特定行业或情况。各种东西都符合易经讲述的规律。

中国哲学以易经为发端,其总体是闭环型,而西方文明犹如棍子向上向下至于无穷,我们用一套环状理论解释万事万物。而棍子就需要无穷的探究。上至宇宙之无限,下至夸克的大小,但永远不会有尽头。这是西方文明幼稚之处。因为理性有他的局限,康德这点看的很透彻。比夸克小一万倍的粒子也有,但我肯定它不能脱出易经所描述的规律特性。


天地,日月是讲天干地支。四时是讲天干地支出卦的旺衰。鬼神是讲在六爻卦里面的用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