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二門:1.真如門&>色性&>靜止&>鏡面&>真&>凈&>水;2.生滅門&>空性&>變化&>影像&>妄&>染&>波;—&>如來藏心&>本性&>佛性。——眾生在本來沒有生滅中,妄見生滅。&>圓覺經。&>依真起妄,即妄即真,真妄不二,以幻修幻,火出木盡,覺性不動。&>當體即空即有,真空妙有。&>圓覺經


察風動,見幡動,即心動。

察心動,因心平,仍有我。

察有我,因有察,仍未悟。

察亦無,何來我,入真如。

我是誰,我是我,智慧生。

我為何,生陰陽,萬物衍。

我是用,自由戲,妙五蘊。

無為愛,有為願,善分別。

六祖智,直指路,開頓法。

弟子會,遵師囑,弘宗旨。

已千年,甲午春,穗光孝。


個人理解:

關於「空性」,可參照《心經》的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這一段來理解。其中,「諸法空相」,個人理解,「空相」可類比於題主的「空性」概念,從這一段經文中可看出,這個「諸法空相」,是實際「行證」到的表述,且「空」和「五蘊」是相對而言的一對概念(參照經文後半部,既開始談真,談實,談不虛)。

關於「一真」,個人理解,這個概念一般和《華嚴經》的「一真法界」這個概念關聯,個人體會,「一真法界」恰恰是對《心經》的後半段經文「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最好的概述。

總體來說,就個人理解,「諸法空相」和「一真法界」必須是一個要整體來表達的概念,合在一起,既是「不二法」「不可思議法」。

其中對題主的「&>」這個符號的意義,還有一些迷惑,這個符號在問題中,表示的「包含」關係嗎?

因為佛教的「教下」各門學說,有不同出發點,解決不同的問題,出發點不同,「教下」的各個學派所引用的「概念」可能是不同的,所針對的對象也可能不同,所以討論這些概念時,最好明確一下是哪個學派的名相,針對的是要討論哪個問題。

討論佛學問題,一般都要以「三法印」和「一實相印」為考量的基點,能以這個基點為中心,問題大致不會偏頗到多遠。


謝謝一心兄看得起,一直邀請我這個末學後進回答佛法上的問題。我覺得我應該認真分享一下我對佛法修行的一些看法吧。由於我個人在佛法修行上還遠遠稱不上入門,一直苦苦尋找而不得其門而入,所以對於佛法的認識怕是比較淺薄且失之偏頗的。

什麼是相對論?E=mC2。你看這麼深奧的相對論已經解釋完了。那麼我們真的已經懂了相對論了嗎?相對論的基礎是對物理和數學的精深研究(就好比佛法三學的戒和定),然後是愛大大當時的靈光一現(慧)。沒有數學和物理的一定造詣對相對論的理解也就是個皮毛。科學界的其他偉大理論一般都是先有實驗現象,然後總結歸納出理論。而愛大大的相對論卻是用思維實驗先有理論,然後由後輩科學家去發現實際現象。遙想當年愛大大的靈光一現的風采實在是令人敬仰無比。

我以前很喜歡心經,第一句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若密多時...。後來我慢慢意識到我怕是連行淺波若波若蜜多都遠遠不夠,還去談什麼後面的色即是空...?

佛法是智慧之法,而要得慧就必須要有戒和定。我現在就是一個在家的狀態,先持個五戒,然後希望可以慢慢轉到八戒。至於定,那就只有修止禪,現在我修安般念。我可能運氣還可以,得到過上座部多位出家人的親自指點,但是我自己也笨死了,現在連初禪都沒有,說到要去討論那些浩海且精深的佛法智慧實在還太早啊。這讓我想起了「掌中之葉」這個典故。有一次佛陀手中拿著一片樹葉問他的弟子,我手上的這個樹葉和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樹葉比起來怎麼樣?其實我所講過的佛法的道理就好比我掌中的這一片樹葉,而這個世界的所有的道理就好比這個世界所有的樹葉啊。

遙想當年佛陀如海智慧的風采實在是令人敬仰無比啊。namo tasa bagawado arahado samansambudasa X3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還是先去修安般念吧。

再次感謝一心兄看得起,實在很慚愧啊。


一真就是空性,字面意思本身就已經是相通的,即便是森羅萬象的多與雜,與一真也不矛盾,它也展現了遍在時空中的空性。


應邀

一真法界就是空性=離言絕思。


你看一看你問的問題。

是?

不是?

是不是?

是是?是不是?

不是不是,是不是是?

不是是,不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

我看你是沒事找事。


謝邀,我認為就是這樣,「一真」和「空性」的理論跟哲學史里的斯多葛學派理論很像,都是一種「一元論」:精神和物質間沒有任何區別


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絕對無二。


有關佛法可參個人文章 推薦閱讀雜阿含經白話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