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圍繞著緣起性空展開的嗎?


除了字數,基本相同,都是般若部經典,講般若智慧的。


如果說,真的可以把佛法比喻做人的話,《金剛經》就是佛法之心,《心經》就是《金剛經》的心臟。

如果說,真的有什麼所謂的「心中心」,《心經》與《金剛經》就是。

個人建議,《金剛經》與《心經》要互為補充的看。因為,本來就是一如一體的。《心經》為點,為綱。是精華,是濃縮。《金剛經》講述的是具體的方法,是面。

如果說,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在研習佛法時,真的有什麼斬妖劍照妖鏡的話,《金剛經》就是,可以幫助我們「破迷顯正」。如果,真的有什麼可以隨身攜帶的護身符的話,那就是《心經》,短小而精鍊。具體見「玄奘大師取經之經歷」。
心經的主體內容是止觀禪修方面的,也就是小乘佛教主要的觀禪體系,其中包括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緣起和四諦,這個和金剛經差的太遠了,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因為金剛經基本見不到四諦十二緣起的內容。而金剛經明顯是宣揚大乘佛教的,第一,它主張菩薩乘,講求度眾生,第二,它主張菩薩乘的布施,行無相布施,福德不可估量,這是六菠蘿蜜的布施菠蘿蜜,第二,金剛經明確講二乘人是「樂小法」者,這有明顯的貶低的意思,稱二乘人喜歡小法,也就是說自己是大法。所以這些內容,在心經主體里找不到,因為心經的主體是止觀禪修的內容,但是心經的咒語部分有大乘佛教的特徵,講究度眾生,這一點和金剛經屬於一類的。


首先要說,金剛經和心經都是標榜般若智慧的經典,金剛經的全名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心經全名叫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讓讀者體悟般若的智慧境界。當然兩部經典對般若境界的論述表達語言有所不同。雖然根本的境界和見地應該都是兩部經典論述的主體,不過 般若心經的論述更側重於「佛心」,而金剛經的論述則更側重於「佛法」。比如心經開首即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蘊皆空」就這段經文的境界就是證得如來心的境界,所以後面一句經文就是「度一切苦厄」。那麼證得佛心然後如何呢,下面心經就講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也復如是。」這句經文的意思就是合塵同光,圓覺經里叫作「如來隨順」。而金剛經的起首則講「度盡一切眾生,則無一眾生得度者」就這句來講就是般若的無所得境界,是根本但也是初步入般若的境界。那麼金剛經的側重「佛法」在哪裡,就是經文里講「「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這裡的側重「佛法」就是當你證得「佛心」所謂的「般若波羅蜜多心」如來境界的時候還沒有真正發起無上菩提,還要了解到「佛法」的本質,無上菩提的本質。那麼這個本質是什麼,這個就是只可悟得非語言的講解了。由證得「佛心」再到發起「佛法現前」成就無上菩提的公案,讀者可以看看《妙法蓮花經》大通智勝佛的公案。


心經: 物質即空,空即物質,兩者不相離,故稱色不余空,空不余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著了一邊,也不行,兩邊都不執著。

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亦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法況舍,何況非法,一切隨緣。

區別在哪裡,一個是觀世音菩薩所觀察到的諸法實相。

另一個是,佛為小乘初果到四果介紹菩薩們修行不住相的過程,所以沒有菩薩摩訶薩在場。

所以佛在說金剛經的時候沒有放光也沒有現大神通三昧,怕小乘人不接受甚至會退場 ,怕他們接受不了自性,也就是本來面目。

都跑去涅磐了,所以小乘人執著於涅磐,不肯繼續再修六度波羅蜜,回小向大。

而在菩薩的眼裡,佛身放光,大地六種震動,或者遊戲神通三昧等等屬勝境界,這些是小兒科,不過是諸相非相,沒什麼好稀奇的。

自性生萬法,本自清凈,本無動搖。

重點自性能生萬法,既然能生萬法,佛放光,現神通,楞嚴三昧,華嚴三昧,念佛三昧,電光三昧一切三昧等等,不離自性,這就沒什麼好稀奇的。

何況菩薩摩訶薩們有的是古佛再來,為了眾生與輔助釋迦摸尼佛故意現做菩薩身。

小乘還沒見性,所以不會接受,不承認有個自性能生萬法,所以執著涅磐去了。

有啥不同呢,主要是《金剛經》比較啰嗦,《心經》比較凝練。


金剛經是對須菩提講的, 須菩提解空第一,佛陀為了不讓須菩提解龍解過了頭,而去執著於空的相狀, 於是對須菩提講了金剛經

心經是對舍利弗講的,舍利弗智慧第一,佛陀為了不讓舍利弗執著於各種表相,為他講解空的道理。

佛經之所以多,第一是佛法深奧,二是因為佛陀不辭辛勞 反反覆復對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或深或淺的講解相同的道理。


沒有不同,都是講離相的智慧,般若波羅密多的。

都是針對空性引發的討論,闡述方式不同機緣不同,但都涉及本質。這是學佛最重要的兩部經文,我抄了得有上百遍,心經有上千遍了。


基本相同,都是闡述般若境界。


樓上不懂裝懂。


沒什麼不同,在我看來都是真經,因為其中沒有一文一字,更沒有什麼「法」。


《心經》沒有論據過程,直接給出佛的觀點和結論

《金剛經》給出了結論的恰當理由和理論依據


心經和金剛經區別。

心經側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金剛經側重是相非相,是名相。此相可為色相,可為心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