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

智輪。菩薩摩訶薩眼色中行。當知此眼為色作礙。耳為聲礙。鼻為香礙。舌為味礙。身為觸礙。意為法礙。智輪言。云何眼為色礙。乃至云何意為法礙。

佛言。

智輪。眼緣色故 心生歡喜。或生苦惱。或生舍受。心取著故起貪瞋痴。因緣和合造身口意種種諸業。

造此業已。生於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天人六道為依止處。彼中眼色果報出生受此報故。

愚痴之人於當來世苦惱增廣。如是去來 循環不息。以是果故眾苦不斷。

何以故。於流轉中 不見出道。凡夫眾生 愚痴顛倒。不知如是耳因緣聲。乃至不知意因緣法。廣說如上。智慧之人應當至心諦觀。

此眼。眼為是誰。何者是眼。推覓眼義及非眼義。如是色義色非色義。乃至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義及非義。一切皆覓都無所見。

智者如是諦思惟已。眼義不見 非眼義亦不見。眼非眼義 一切不見。乃至色義不見。非色義亦不見。色非色義一切不見。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如是法義不見。非法義亦不見。法非法義亦復不見。

時彼行人不見眼。已離於眼義。亦復不見 是眼非眼。不見是色 不見離色。亦復不見是色非色。

如是。耳非耳 耳非非耳。聲非聲 聲非非聲。鼻非鼻 鼻非非鼻。香非香 香非非香。舌非舌 舌非非舌。味非味 味非非味。身非身 身非非身。觸非觸 觸非非觸。意非意 意非非意。法非法 法非非法。

又複眼者不覺。非眼者亦不覺。眼非眼亦不覺。

如是色不覺。非色亦不覺。色非色亦不覺。

耳不覺。非耳亦不覺。耳非耳亦不覺。

聲不覺。非聲亦不覺。聲非聲亦不覺。

鼻不覺。非鼻亦不覺。鼻非鼻亦不覺。

香不覺。非香亦不覺。香非香亦不覺。

舌不覺。非舌亦不覺。舌非舌亦不覺。

味不覺。非味亦不覺。味非味亦不覺。

身不覺。非身亦不覺。身非身亦不覺。

觸不覺。非觸亦不覺。觸非觸亦不覺。

意不覺。非意亦不覺。意非意亦不覺。

法不覺。非法亦不覺。法非法亦不覺。

如是舍離眼因緣故 則色不生。

色不生故 離眼及色。

既離眼色 則無有愛及以不愛。

如是離於 愛不愛故。

何處更有 愛不愛生。

離愛不愛 故無和合。

和合無故 名為不著。亦名無礙。

當知即是 無障礙智。云何名為 無障礙智。

無礙智者無量一切眾生眼。如是一切智眼。無量一切眾生色。如是一切智色。如是一切眾生眼者。一切智眼者。一切眾生色者。一切智色者。此二種法 是一無異。

此非覺故。如是耳聲乃至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一切不生。

因緣離故 則無有愛。

無有愛故 法中不行。

法不行故 故無障礙。

離障礙故 無有染著。

無染著故 是故離障。

以離障故 無礙智生。

智因緣故 無量一切眾生心。

如是一切智心。無量一切眾生法。如是一切智法。如是一切眾生心。一切智心。如是一切眾生法 一切智法。此二種法是一無異。

智輪童子。般若波羅蜜中 如是行非想中行。亦非離想中行。非想中證。亦非離想中證。智輪童子。此名一切眾生心。一切眾生法。一切智心。一切智法平等智相。


賢友們,一位比丘在眼看到色之後,心識追逐色相,受色相的味所制約,受色相的味所束縛,在色相的味之中生起了結縛,這稱為當向外審視 時,心識動蕩、追逐 。

  「……耳聽到聲……

  「……鼻嗅到香……

  「……舌嘗到味……

  「……身感到觸……

「賢友們,一位比丘在意想到法之後,心識追逐法相,受法相的味所制約,受法相的味所束縛,在法相的味之中生起了結縛,這稱為當向外審視 時,心識動蕩、追逐 。

追逐相就會比較,計較,計量然後產生?憑什麼我們幾代人的努力憑你寒窗苦讀 10 余年就超越的煩惱。

解決的辦法就是。修習無相心解脫──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心識是沒有可能追逐相的。 賢友,從所有相之中出離,這就是無相心解脫。 』

  「賢友,一位比丘對所有相不作意,內心進入無相定。賢友,這就是稱為無相心解脫了

貪慾為內心帶來各種,瞋恚為內心帶來各種相,愚痴為內心帶來各種相。 一位漏盡比丘斷除了貪慾、瞋恚、愚痴,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貪慾、瞋恚、愚痴。 在各種無相心解脫之中,不動搖的心解脫是被譽為最高的,因為不動搖的心解脫空除了貪慾,空除了瞋恚,空除了愚痴。

賢友,有多少條件,可得無相心解脫正受呢? 」

  「賢友,有兩種條件,可得無相心解脫正受。對所有相不作意,對無相界作意。賢友,有這兩種條件,可得無相心解脫正受。」

  「賢友,有多少條件,可使無相心解脫保持下去呢?」

  「賢友,有三種條件,可使無相心解脫保持下去。對所有相不作意,對無相界作意,之前作好準備。賢友,有這三種條件,可使無相心解脫保持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消極,頹廢,懶惰,無所謂。

?必須有決心,勤奮,學習超越無知。

?不跟別人計較,跟自己計較。

即使有人在戰場上,戰勝一千人一千次,

但是戰勝自己的人,才真是至上勝利者

這時候就需要? 「賢友,有多少條件,可從無相心解脫出定呢?」

  「賢友,有兩種條件,可從無相心解脫出定。對所有相作意,對無相界不作意。賢友,有這兩種條件,可從無相心解脫出定。」


這句話是在講述能所的關係。

例如顏色是不存在的,是不同波長的光,經由我們的大腦處理而顯現出來。所以顏色是意識而不是真實客觀存在,並且我們可見光的波長只有全部波長的十萬分之一。這就是我們用射電望遠鏡探索宇宙的原因。

我們頭腦處理後的影像,意識在這上面給予定義,比如玉,就是塊石頭,意識會定義為財富和其他的含義。

離開這些頭腦中的顯現和定義,我們探討能定義的那個意識的來源,那個就是如來。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常能舍一切 有為虛危相

不得諸法性 則獲是三昧

莫著諸誹謗 及憶想分別

永離我我所 如是得三昧

不於諸陰法 見眾生壽命

我人及起者 士夫養育等

亦無分別想 是名為說法

於諸法不染 我性及我所

見我非陰生 則得此三昧

色受想行識 一切空無相

根本皆不凈 知此得三昧

觀諸有為法 從緣不自在

一切不真實 虛誑不可取

如彼從緣法 是則名眼入

耳鼻等亦爾 皆無有自性

若能諦分別 得生此三昧

是身虛無實 陰聚無一凈

九孔流膿血 誰當樂此處

意入念念滅 虛妄常如幻

若能深分別 則得是三昧

一切諸入等 皆空無有實

凡夫猶小兒 痴惑計有身

貪愛之所迷 不知是虛妄

是身如空聚 眾賊之所止

可患虛誑法 智者常厭離

如是深觀察 則得是三昧

陰界入諸法 皆空無一實

若人能分別 得生此三昧

如炎泡聚沫 幻化芭蕉等

當觀身危脆 不實倍於此

若此諸菩薩 如是智不毀

疾得一切佛 所說深三昧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有

畢竟無所住 無漏法亦然

若能如是觀 則生此三昧

舍一切有為 諸行變異相

此法如虛空 生者不可得

菩薩如是知 修學一切法

疾得勝菩提 轉無上法輪

是菩薩則能 建立於法幢

以不思議智 分別一切法

皆見是虛誑 畢竟不真實

我今雖為汝 宣示此三昧

如是儀式相 其義甚難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是告訴你,讓你這樣去做。

對一切相,如對 水中月,鏡中花 那樣。

哪樣?

你對水中月,鏡中花,

對財寶,名譽,異性,

有什麼不同呢?自己去切實領受。

關鍵,不是理解。是實心去行一下。自己這。

然後自己就 由攀緣一切法,到 哦,虛妄的,不攀緣了。

會不攀緣了,就 見到自己的這個 真了。

那時,你一動心,就會住一個相,不動心,那個相,有如同無。跟你沒關係。

心不取相。不攀緣相。

就這樣!

啥樣?在你自己哪裡。自己見自己的。

……比那些 搬一堆直接放這的強多了吧……

食人牙垢,終不得受用!

佛法,了生死的,不是做學問的!

拉幾個眼球,換幾個贊,色身壞時,又當如何?

還不是 臭肉一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