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菩薩觀擇法性。

無性是法性。法性無自性。自性不可得。

無決定性是法性。法性根本 不可得故。決定事 亦不可得故。但為起顛倒眾生 虛妄結縛。有所知故。

說言法性。欲令眾生入無性故。故說是法性。

何以故。法性中無法性相。是法性從眾緣生。眾緣生法 即無自性。諸因緣中 無有自性。諸因緣皆從眾緣和合顛倒故 相續而生。如來於此欲教化眾生 說是法性。以世俗語言 示無性法。

是法性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但令眾生知見善不善法。以法性說 離一切法相。知見畢竟空相故。

畢竟空即是法性

何以故。無所有是法性。法性中無決定有相。譬如虛空無決定相而數名虛空。法性亦如是 無決定相。

破法相故 說名法性。法性即是無性

何以故。是法性不在過去 不在未來 不在現在。但屬眾緣 與緣合故。數名法性 說名法性。如眾生所知故。智者證知無性是法性

法性非合非散。法性中無法性相 無多無少。以示性方便故。說法性名為性。若行者實通達是法性相。即知見無性。

是三界法性中 無分別相。眾因緣和合故。分別諸法故。說是法性。示無決定性是法性。

智者非以法性相故見法性。法性是無生相

何以故。法性中無有相。智者通達無相是法性法性中無分別相無相無分別故。說名法性

法性中無有住處。無處 無起 無住 無依止。是法性從本已來不生故是法性無有生者

何以故。法性中無性故

法性不以合故有。無合無散。無作無決定。名為法性

菩薩摩訶薩觀擇法性如是。所謂無性是法性。


《無字寶篋經》:「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復有一法是佛所覺。善男子,所謂諸法不去不來、無因無緣、無生無滅、無思不思、無增無減。善男子,若法畢竟自性法性非是自性,若法譬喻所不可說,若以名字亦不可說,此是一法如來所覺。」 

《中論》: 「若法從緣生,不即不異因,是故名實相,不斷亦不常。不一亦不異,不常亦不斷,是名諸世尊,教化甘露味。」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非有非無,從緣生故名之為有,無自性故名之為無。是故如來說言諸法非有非無。」


明心,要靜到看念頭如何出現,如何流過,如何消失。這都看不到的,屬於睜眼說瞎話。所以,靜坐沒有達到欲界定的不要說什麼明心。你連心這麼運行都不明白,純屬瞎猜,還把瞎猜的告訴別人。

明心,是看到念頭如何滅,身心舒爽伴隨,知道念滅的時候並不是自己都消失。而是清楚整個過程。念都沒了還有什麼?只有體驗了才知道那是怎麼回事。這就是見性的邊。

緣起,就是這些念為什麼升起?為什麼有情緒?根源在哪裡?有憑空出現的念,有引發的情緒,有誘惑出來的情緒。這些的來龍去脈都看清楚。而這些如過客,跟自己並沒有關係。這些緣起,走馬觀花,沒有自性,沒有跟腳。沒有依託。也不持續。叫自性空的存在。跟我們不同。我們是有這個持續的,不變的核心的。


「我」、「禪」


1、明心見性的「性」是指心的本來面目,因為有客塵遮障,心的光明無法顯現,所以我們需要集資凈障。

2、緣起性空的「性」是指萬法的本性、本體。緣起是指顯現的法是因緣生,它的本體是空性的;萬法的本體並非實有,也非單空、無有,是顯而無自性的。

3、兩者的「性」表述上有不同,但它們是一致的,心的本來面目也是顯而無自性的。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也就通達了緣起性空,反之亦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