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思想是最系统又最有可行性的,是集世界观与方法论为一体的非常成熟的理论。

儒家的世界观是仁,也就是有差别的爱。方法论是忠恕,忠是指忠人之事,也就是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恕是指推己及人。为什么要行仁政呢?因为性本善。你看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

我们反观其他理论,墨家和道家都非常极端。

墨家反对儒家,主张无差别的爱,这种违反人性的观点很难施行。这里面涉及的问题不是说仅仅是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墨家反对一切战争,这只是具体事例,墨家并不能在理论上说明怎么施行无差别的爱,以及为什么要这样。

道家也反儒家,儒家提倡仁,道家就说天地不仁,并且提出道的思想。道德经把思想从关注人提高到关注天地宇宙的高度,这是一种进步,道家认为天地是无中生有,自有其规律,但是道德经并没有说明为什么是无中生有。后来的庄子,虽然也是一个大家,但是格局就小了,又把思想从天地宇宙拉回人生,提出人要顺应自然规律,但是如何顺应自然规律,他也讲不明白。

尽管儒家的荀子提出性恶论,但是并不是显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中国人认同性恶论。荀子教出的徒弟又创立了法家。法家只有方法论,没有世界观,或者说,他的世界观就是性恶论。法家强调法术势,用严刑酷法治理国家。

虽然说叫百家争鸣,但是我们看到,其他的主要思想流派都是以批判儒家为自己思想的出发点。但是这些思想都不成熟,不完整。我们中国人一般不太喜欢问为什么,就是告诉你这样,至于说为什么这样,很少提。道家告诉你无中生有,就是无中生有,至于怎么无中生有,不知道,墨家主张无差别的爱,爱为什么无差别,不知道。只有儒家的孟子会告诉你,为什么要施行仁政,因为性本善,用西方哲学的话说,善是动力因。这种精神,是儒家最高于其他思想的的地方。


是质疑与颠覆。这是儒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

我觉得中国人大多数都应该知道可是有人非要问。

那就说一个在有些中国人心里特别大不敬的话。觉得说了这些话必然完蛋。可是古人还就说了,不但说了,还流传千古。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太公六韬·文韬·文师第一》节选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吕氏春秋·贵公》节选

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方庭实上疏》 选节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摘自《明夷待访录·原臣》

从春秋到战国,从宋到明,3000多年一脉相承质疑与颠覆。才让儒家思想一直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这不是那个帝王所想推崇的,而是帝王必须要遵从,敬仰的。不然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诸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问帝王们怕不怕?


儒家不仅有学术系统,还包含学者群体。我们中国人从来都关心国家、民生、社会,学者借经学来参与地主阶级的政治斗争,间接地抒发自己改良社会的理想,甚至不惜触怒皇帝而身死。有理想抱负、责任担当、人文情怀的中国人群体就是儒家的核心优势。


这个事情有那么简单吗?

听说过一句话没有,百代皆行秦制。

啥意思?

就拿儒学来说,礼记.礼运之天下为公。夫子在蜡宾观上而谈。

你以为百代千代皆行儒学。怕是理解力多差不说。可能连最后怎么嗝屁的都不知道。

中庸右第二十七章,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如果不理解儒学的最高境界,那么怎能理解儒学中的素王夫子,亚圣到处游走。

是不是那句话,都tm闲得。

无不无聊啊,真正的儒学中人可是要等夷狄文化与华夏文化决战的时候。

不在乎今夕是何年。

儒学正统,保留其解释权。


反手就是爹妈,下来就是儿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