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是真的。

因为上古、中古时期,尤其是上古时期的社会地位的升浮的稳定性相对比较高。

商朝灭亡后,商王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纣王的同母哥哥)被周朝封于宋,为宋公,宋国延续了700多年,春秋时期宋国还是春秋五霸之一。

商朝、宋国加起来一共1200年上下。

汉朝建立时,商朝已经灭亡800多年了,可是商朝后裔中还有孔子后裔(孔子是微子启的后裔)这一支活跃在上流社会中。

魏晋时,商朝已经灭亡1300-1500年了,商朝后裔中的孔子后裔还作为士族活跃在上流社会中。

东晋时的大司马桓温(312年-373年)是齐桓公吕小白(?~前643年)的后裔,桓温距离吕小白已经相差了955年,距离姜齐灭亡(田氏代齐)也已经有700年,桓温家族这一支(谯国桓氏)在汉朝、魏晋都是名门望族。

唐朝安史之乱后的主管盐运的名臣第五琦是田齐的后裔,这时距离田齐灭亡也已经900多年了。第五是汉朝初年田氏迁往关中时,根据迁徙次第新取的姓氏,在汉代时也有名臣第五伦。

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巡游时发现周朝已经无人祭祀,访寻到了周朝后裔姬嘉,这时距离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也不过100多年,距离最后一个姬姓诸侯国卫国的卫角公被秦二世废为庶人也不过50余年。

汉武帝时期距离周文王、周武王时期已经有900多年,然而距离周文王周武王的后代卫角公不过50余年而已。

《后汉书》里还有鲁顷公的后代鲁恭、仲山甫的后代种皓、周平王的后代周燕家族等入传(见《后汉书.卷25.卓鲁魏刘列传》、《后汉书.卷55.张王种陈列传》、《后汉书.卷81.独行列传.周嘉》、《后汉书.卷53.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周燮》),鲁顷公是周朝的小宗,仲山甫是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代,周太王是周朝的重要奠基人。

春秋战国时的荀卿的后代,也就是颍川荀氏,汉朝时、魏晋时一直活跃在上流社会中,南朝晚期隋唐时社会地位下降,两《唐书》里没有入传的人,但是目前出土的唐朝墓志铭中依旧有颍川荀氏,只是官职较低了。

从这些历史上实际发生的情况来看,上古的三皇五帝的后代没那么容易失去统治阶级的地位,虽然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可能有些许沉浮,但是不会有大的地位转变。

最后,汉光武帝的母亲樊氏,也是周天子的后代。是仲山甫的后代,因封邑在樊,故称樊氏。仲山甫是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代,古公亶父是周朝的重要奠基人。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乡里著姓。《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是真的。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所以这些帝王后裔本身一直都是国君,从夏商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不需要和后来汉朝的二王三恪或者续封功臣一样经常要在民间寻访。对这些诸侯的分封本质是君臣关系的确认。

比如丹朱,尧禅让后,舜就分封尧的儿子丹朱为诸侯。《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犹守故封。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为唐。」

至于舜的后裔,唇亡齿寒的故事应该都很熟悉了。其中的虞国就是舜的后裔,在夏朝时还曾帮助少康复国。


传到这么上百代之后,这年头谁还没点祖传的帝王血统啊?

那时候灭国不绝祀,后代都可查


这个问题我之前考虑的过

第一,按史记,周文王是黄帝第 17世孙,武王是第十八代。按百度黄帝公元前2599年就去世了,武王1043年就去世了,武王去世的时候成王年幼,可见武王去世的时候年纪应该不大。2599-1043=1556,1556年传了十八代,你细品下。平均86岁一代。如果这是真的,大概上古时期人均100岁以上,90岁还能生孩子。

第二,契是尧的兄弟,尧是皇帝的五世孙,汤是契的十四代孙,纣王是汤十七世孙。所以纣王是黄帝5+14+17=36代孙。纣王跟文王武王是时代人。大概也是1556年传了36代,大约43年传一代,站在现代的角度上看,勉强也能接受。

至于周朝那些封国,晋燕鲁这种武王兄弟儿子的不说,连楚国都说自己去高阳的后代,高阳是黄帝的后代,吴国说是周太王的后代。至于真假,你仔细品。

如果说夏商是黄帝的后代,这个应该没问题。至于周,86岁一代。这个问题我想不通,解释不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