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是真的。

因為上古、中古時期,尤其是上古時期的社會地位的升浮的穩定性相對比較高。

商朝滅亡後,商王帝乙的長子微子啟(紂王的同母哥哥)被周朝封於宋,為宋公,宋國延續了700多年,春秋時期宋國還是春秋五霸之一。

商朝、宋國加起來一共1200年上下。

漢朝建立時,商朝已經滅亡800多年了,可是商朝後裔中還有孔子後裔(孔子是微子啟的後裔)這一支活躍在上流社會中。

魏晉時,商朝已經滅亡1300-1500年了,商朝後裔中的孔子後裔還作為士族活躍在上流社會中。

東晉時的大司馬桓溫(312年-373年)是齊桓公呂小白(?~前643年)的後裔,桓溫距離呂小白已經相差了955年,距離姜齊滅亡(田氏代齊)也已經有700年,桓溫家族這一支(譙國桓氏)在漢朝、魏晉都是名門望族。

唐朝安史之亂後的主管鹽運的名臣第五琦是田齊的後裔,這時距離田齊滅亡也已經900多年了。第五是漢朝初年田氏遷往關中時,根據遷徙次第新取的姓氏,在漢代時也有名臣第五倫。

漢武帝(前156年-前87年)巡遊時發現周朝已經無人祭祀,訪尋到了周朝後裔姬嘉,這時距離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也不過100多年,距離最後一個姬姓諸侯國衛國的衛角公被秦二世廢為庶人也不過50餘年。

漢武帝時期距離周文王、周武王時期已經有900多年,然而距離周文王周武王的後代衛角公不過50餘年而已。

《後漢書》裏還有魯頃公的後代魯恭、仲山甫的後代種皓、周平王的後代周燕家族等入傳(見《後漢書.卷25.卓魯魏劉列傳》、《後漢書.卷55.張王種陳列傳》、《後漢書.卷81.獨行列傳.周嘉》、《後漢書.卷53.周黃徐姜申屠列傳.周燮》),魯頃公是周朝的小宗,仲山甫是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後代,周太王是周朝的重要奠基人。

春秋戰國時的荀卿的後代,也就是潁川荀氏,漢朝時、魏晉時一直活躍在上流社會中,南朝晚期隋唐時社會地位下降,兩《唐書》裏沒有入傳的人,但是目前出土的唐朝墓誌銘中依舊有潁川荀氏,只是官職較低了。

從這些歷史上實際發生的情況來看,上古的三皇五帝的後代沒那麼容易失去統治階級的地位,雖然在上層建築中的地位可能有些許沉浮,但是不會有大的地位轉變。

最後,漢光武帝的母親樊氏,也是周天子的後代。是仲山甫的後代,因封邑在樊,故稱樊氏。仲山甫是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後代,古公亶父是周朝的重要奠基人。

樊宏字靡卿,南陽湖陽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於樊,因而氏焉,為鄉裏著姓。《後漢書.樊宏陰識列傳》


是真的。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專也。

所以這些帝王后裔本身一直都是國君,從夏商一直延續到春秋戰國,不需要和後來漢朝的二王三恪或者續封功臣一樣經常要在民間尋訪。對這些諸侯的分封本質是君臣關係的確認。

比如丹朱,堯禪讓後,舜就分封堯的兒子丹朱為諸侯。《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舜封堯子丹朱為唐侯,至夏時……猶守故封。商更號豕韋氏,周復改為唐。」

至於舜的後裔,脣亡齒寒的故事應該都很熟悉了。其中的虞國就是舜的後裔,在夏朝時還曾幫助少康復國。


傳到這麼上百代之後,這年頭誰還沒點祖傳的帝王血統啊?

那時候滅國不絕祀,後代都可查


這個問題我之前考慮的過

第一,按史記,周文王是黃帝第 17世孫,武王是第十八代。按百度黃帝公元前2599年就去世了,武王1043年就去世了,武王去世的時候成王年幼,可見武王去世的時候年紀應該不大。2599-1043=1556,1556年傳了十八代,你細品下。平均86歲一代。如果這是真的,大概上古時期人均100歲以上,90歲還能生孩子。

第二,契是堯的兄弟,堯是皇帝的五世孫,湯是契的十四代孫,紂王是湯十七世孫。所以紂王是黃帝5+14+17=36代孫。紂王跟文王武王是時代人。大概也是1556年傳了36代,大約43年傳一代,站在現代的角度上看,勉強也能接受。

至於周朝那些封國,晉燕魯這種武王兄弟兒子的不說,連楚國都說自己去高陽的後代,高陽是黃帝的後代,吳國說是周太王的後代。至於真假,你仔細品。

如果說夏商是黃帝的後代,這個應該沒問題。至於周,86歲一代。這個問題我想不通,解釋不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