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梧的山西人说起,我们就叫他阿海好了。

阿海早年的身世很是不幸,七岁就失去了母亲呼延氏。想起从前为生养阿海,这个女子吃了不少苦,怀胎一年一个月才生下来。古人云,胎孕三年六个月可得哪吒,有三头六臂通天彻地之能,想来一年一个月的,也只能是三分之一个哪吒了,也就是一头两臂。

母亲是个虔诚的人,听闻南朝司马氏要挟小皇帝偷天换日,大魏皇帝紫微星光暗淡,这是天有异象的时机,或大贵或大祸。她就在晨曦时分驾车一路向南,来到了上古时大禹治水的龙门山下、黄河岸边祈求贵子,至正午,忽然有一大鱼越水而出,头顶上生有两只角,游到呼延氏面前,久久才离开,回村途中,呼延氏越发觉得此事离奇。

——大鱼从你身边轻轻游过

当夜,她梦到白天看见的那条鱼,幻化为人,左手托著一个鸡蛋大小的卵物,要送给呼延氏吞下……过了不久她就身怀有孕了,这就是阿海。后人有歌赞曰:

  • 海浪无声将夜幕深深淹没
  • 漫过天空尽头的角落
  • 大鱼在梦境的缝隙里游过
  • 凝望你 沉睡的 轮廓
  • ——周深

告别了母亲,生活还要继续。作为一个套马的民族,阿海却从小不肯踏踏实实到雁门关外牧马放羊,反而对汉人的史书和兵书情有独钟,如史记、汉书,以及吴子兵法、孙子兵法这些。有一天,阿海和伙伴朱同学和范同学交流读书心得:

  • - 「 阿海,你觉得该评价汉初时的开国名将周勃、灌婴等人?」
  • - 「 学渣二三人,何足道哉!」

——图为阿海在读书思考

马背上的民族,终究 不能仅有文科生的素雅,随著阿海年岁渐长,他的弓马骑射之术也愈加矫健,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已经身高一九零,留长须,且胡须中还有几撮红色,甚为惊奇。就在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成长过程中,阿海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大转折点:被派遣到魏国洛阳充当人质。多好的留学机会啊!这是先秦时秦国异人才有的待遇,回来就可以一飞冲天,阿海没有犹豫,危机四伏也挡不住一颗求知的心。

来到洛阳,我见了这个人,挺不错的,他的全名叫刘渊,刘是大汉的刘,字元海。后来改朝换代,武皇帝也对此人作出了高度评价,或许能够胜任南下灭吴或者西定雍凉的一员猛将,此言一出,即遭众臣反对,尤其以孔恂的声音最为强烈,他始终忧心胡人中间流传的「 蛟龙得云雨,岂非池中物 」的预言,因而此议作罢。

孔恂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刘渊除了有学霸的素养,还极其善于搭建人脉,后来追随他在中原大地搅弄风云的王弥,就是在京城这几年堕落为他的死党。有一次,王弥要回山东老家,刘渊为他设宴践行,酒到酣处,忍不住和老朋友诉说在朝中处处受提防排挤的苦闷,或许有一天就被暗杀,今天就是最后的诀别,借著酒劲纵酒长啸,声调亮然。不想齐王司马攸就在不远,听闻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即刻入朝向皇兄司马炎奏报刘渊的反心,应当立即将其铲除的提议,不过幸好有刘渊的另一位好友王浑从中周旋,才顺利给晋王朝留下了这个祸根。

在洛阳的每一天都是煎熬的,从前的热情彻底化为了悔恨,他迫不急的渴望一个逃离龙潭虎穴的时机,后来这个时机终于等到了,就是他一百一十多岁的老父亲刘豹总算西游了。他的父亲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早在近百年前的汉末灵帝中平年间,就来到了中原,为大汉征讨过黄巾贼,后来受曹操任命统领匈奴左部。

不过再跌宕往事也只是往事了,此时的匈奴左部因为失去了统帅刘豹陷入动荡的恐慌,所以晋朝廷便任命刘渊接任,他也从此开启了新的征程,在八王之乱前积蓄起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五胡乱华起始人物的序章,刘渊刘元海。

全文完。


首先个人对「五胡乱华」的说法持保留意见,虽然确实有中学课本是这样称呼这段时代的。这里对于这一专有名词不再做过多的讨论,而以较为中性的东晋十六国时期指代。

东晋十六国时期上承西晋的八王之乱,下接南北朝对峙,本身具有很强的历史过渡性。这种历史的过渡性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1)由于世族力量空前强大而衰落的中央皇权的重建,这在南方的东晋政权体现的更明显;2)随著边疆异民族迁入中央王朝腹地而引发的新的多民族政治体系的形成,这在北方先后出现的十六个政权中体现的更为突出。我们著重分析北方十六国出现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十六国的政权建立者绝大多数是异民族,包括不限于常说的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还有诸如丁零以及五胡的各个支族。之所以冠以五胡之名是因为这五个异民族在这一时期先后统一了北方,如前赵、后赵和前秦;或者至少占据了北方的重要地区,如前燕和后秦。实际上,在永嘉之乱前后,还有存在有诸如北方的乌桓和南方长江流域的各种蛮人一类的异民族军事力量。

这些异民族不是在公元300年以后突然冒出来的,而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和迁徙而逐步积累到了足以登上历史舞台的力量。自从西汉汉宣帝时期,西北羌患就已经开始成为威胁到中央帝国边境安全的重大军事问题。东汉建都洛阳,整个关中和西凉地区的政治地位相较于西汉有所下降。以长安为核心的关中又在两汉交替时遭到了赤眉军的严重破坏,人口大量减少。这为西北的异民族内迁减少了阻碍。在东汉中期以后,随著漠北匈奴的主导地位被来自东北的鲜卑所替代,西北问题进一步上升为影响帝国安全的首要问题。东汉后期的许多主要军事将领几乎都参与过西北地区的军事行动,其中就有后来开启东汉帝国崩溃大门的西北军阀董卓。我们也因此不难理解为何曹操在他晚年那篇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里提到,曹操早年的目标是当汉征西将军。此外,十六国后期在西北凉州地区出现的由氐人建立的后凉、鲜卑人建立的西秦和南凉、晋人建立的西凉、匈奴人建立的北凉,这些政权集中出现在凉州也可以说明这个地区的政治形势有多么复杂

东北方面,长期居住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乃至整个东北的乌桓和鲜卑在东汉时期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鲜卑更是在彻底击溃匈奴后开始占据中国东北、北方和西北广阔的空间。而由于西北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东汉末年陷入军阀混战以后,中央帝国对位于西北的关中和凉州地区的控制力度进一步降低使。因此在东北、北方和西北三个方向上,鲜卑人从西北方向更容易和当地的各个异民族一道,迁入这两个此时几乎已经成为边境的地区。鲜卑人具有比当地羌人更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一点可以从史书记载当时的羌人的主要武器是枪矛,而鲜卑人已经有经历过对匈奴战争考验的骑兵推测出来。也因此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到了西晋时期,最先在关中发起叛乱的是鲜卑人秃发树机能。

到西晋时期,关中胡乱已经成为中央帝国的胃溃疡,不但反复发作,先有鲜卑人秃发树机能,后有氐人杨万年,匈奴郝散、郝元度兄弟,而且出现了并发症。关中地区连年的战火和饥荒迫使当地民众离开自己的土地,前往附近地区寻求生机。关中以东是帝国的心脏洛阳,达官显贵们显然不会放任饥民们进入他们的私有领地;关中以北和东北是其他异民族的聚居地,甚至造成关中战乱的一部分胡人就是从这两个地方来的;唯一的选择只剩下了南方位于今天四川地区的巴蜀。人民要生存,政府又不能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最后结果就是只能默许他们向巴蜀地区大规模的流动。这样,一眼望不到头的,夹杂著晋人和胡人的流民队伍,就把动乱的种子从关中传播到了巴蜀地区。也就为后来占据巴蜀、由巴氐人李特父子建立的成汉政权提供了必要的群众基础和政治条件。

到西晋八王之乱前期,异民族已经对中央帝国呈现半包围的态势,不断涌入中央帝国内部。异民族中除了在边疆与中央帝国对抗的,还有很多已经定居在中央帝国境内接受中央帝国统治的。当时政府的一些高层人士意识到了这些深入帝国的异民族具有的潜在危险。江统就为此专门将他那篇著名的《徙戎论》上表给晋武帝。史书以「帝不能用」记录下了晋武帝的态度。

「不能用」三个字精确地说明了统治者对境内异民族的态度。晋武帝当然明白现有的政治制度无法适应帝国境内存在有越来越多异民族的现状。但是他并不认为将这些异民族迁出境内就是一个好办法。自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以来,中央帝国人口急剧下降。与之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世族阶层的空前膨胀。内迁的异民族刚好可以解决帝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毕竟,过惯了奢华生活,离不开五石散的衣冠之徒是不耕地的。虽然异民族比境内的晋人受到更多的剥削和压迫,也更具有反抗性,但是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骄傲的晋武帝认为,他统治下的帝国有足够的实力来镇压包括异民族在内的所有反抗。

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愿而发生变化的。晋武帝原本以为分封司马宗室可以捍卫司马家族的皇位,却自己一手埋下了八王之乱的祸根。于是在司马一族为了各自的利益自相残杀的过程中,混乱像涟漪般从中央扩散到了地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中央帝国备受排挤、敌视和压迫的异民族在烽烟中露出了狡黠的微笑,迎来了他们的时代。所谓的「五胡」逐次拉开了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大幕。

匈奴自从分裂为南北两部以后,就开始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漠北匈奴在游牧民族之间的军事冲突中逐渐丧失了优势而向西迁徙,残余的匈奴部族则换上了北方新主人鲜卑人的旗号。漠南匈奴原本被中央帝国当做北方的防御藩篱,但这也打开了漠南匈奴南下内迁的道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为了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日益增长的匈奴而将其分为了五部,并且让他们移居到了位于今天山西的并州地区。外加上匈奴自西汉以来开始的和中央帝国的姻亲关系,这就使得匈奴成为所有异民族中最接近中央帝国核心区的民族,其受到中央帝国的精神文化影响最为深刻,与中央帝国高层的往来也最为直接和频繁。所以十六国中最先建立的政权,是由匈奴刘渊打著复兴汉室的旗号的前汉也就毫不意外了。

十六国中建立后赵的羯族目前存在的资料较少,但是从其聚居地在并州一带可以大概推测出其与匈奴有一定的关系,有可能是在匈奴早期扩张中被征服的民族,之后又跟随匈奴一同内迁。羯族与匈奴的关系密切,前汉/前赵的匈奴统治集团与后赵的羯族统治集团两者其实是合作关系。羯人的后赵政权是建立在匈奴的前汉/前赵政权基础上的。但是羯族的人口数量与素质并不足以支撑这样一个占据整个北方的政权的正常运行。当羯族内部的斗争同时摧毁了中央和地方的秩序,其又失去了其他民族的支持以后,羯族便草草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与羯族情况类似的是氐族人。氐人也是西北胡乱的参与者。当羯族人在并州与匈奴联手的时候,氐人则在凉州与羌人纠缠。不过氐人和羌人之间的冲突要大于二者的共同利益。在晋帝国彻底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以后,氐人和羌人便为争夺关中的主导权召开了激烈的争夺。后赵消灭前赵进入关中,氐人和羌人都无法与之抗衡,但是可以借著后赵这艘大船进入更广阔的中原腹地,壮大自己的实力,甚至寻求机会取而代之;一旦到了后赵行将就木之际,关中对于氐人和羌人的重要性就再次显现了出来。氐人抢占先机,控制了关中,并收编了羌人势力。然而,纵使氐人建立的前秦力量空前强大,几乎差一步就统一了天下,但是羯族所遇到的权力斗争问题,以及与统治范围极不相称的核心民族规模也同样存在于氐人中,甚至更为严重。淝水之战的爆发和失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氐人统治者以错误的方法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所导致的必然后果。

氐人政权瓦解以后羌人顺理成章的借过了关中统治权建立了后秦。经过几百年的军事冲突以后,羌人终于在关中立足了脚跟。但是与前秦残余力量的长期拉锯使后秦错过了扩张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当后秦终于摆脱前秦的阴魂之时,北方拓跋鲜卑复国建立的魏和南方势如破竹的刘裕势力已经成为后秦不可逾越的巨大阻碍,自己扶持的铁弗匈奴人赫连勃勃更是背后捅刀建立了夏,频繁骚扰袭击后秦。纵使后秦可以在西北作威作福,但是当刘裕数路大军挺进关中的时候,后秦便如秋风中的落叶,摇摇欲坠地走向灭亡。

鲜卑人依靠其分散的广度和人口的规模,注定是最后的赢家。但也正因为自身部族众多,利益关系复杂,所以长期没有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在西北的鲜卑陷入各民族混战的漩涡以后,东北和北方的鲜卑纷纷选择了自己在中央帝国的代理人,希望能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段氏鲜卑、宇文鲜卑和早期的拓跋鲜卑都是这样的。然而这些代理人往往只占据几个城池,彼此之间又互相混战,显然难成气候。位于辽东的慕容鲜卑率先改变模式,通过与东晋政权谈判获得了中央帝国认可的称王资格,从而取得了对外扩张的政治主动权,这是当时其他异民族所不具备的。地处较为偏远的辽东又使慕容鲜卑避免被中原地区的战火所波及。虽然发展过程中遭到了周围势力的围堵,但是并没有给慕容鲜卑的前燕政权造成根本上的损害。此外,前燕政权也开始摸索出一条管理多民族国家的有效道路。这也可以从某种角度解释为什么前燕政权灭亡后又能复国,并且在后燕再次遭到北魏毁灭性打击以后仍然可以占据辽东与今天山东地区的青州重建北燕和南燕政权。

但是,有了初步管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不意味著能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十六国后期真正有实力统一北方的只有慕容鲜卑的后燕和拓跋鲜卑的北魏,但是最终是北魏取得了胜利。究其原因,可能是北魏在民族包容性上优于后燕。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51年围攻盱眙时给守将臧志的信中可以看到,北魏的部队是多民族部队。尽管此时距离北魏对后燕取得战略上的决定性优势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打造一支这种具有统一纪律和战斗力的多民族部队应该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慕容鲜卑并不能将各个民族至少为了统一的战略目标紧密团结起来,这一点在前燕为前秦所灭的时候表现的尤为明显。当时前秦采取的是「斩首行动」,直接攻占了前燕的首都邺城,然而慕容鲜卑的统治阶层并没有像其他异民族政权那样发动地方武装继续反抗,或许可以说明慕容鲜卑的统治并不像表现的那样牢固。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新的历史时代到来时,过渡时期也走到了尽头。十六国时期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民族都是一场漫长的噩梦。现代人看待历史,不能把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强加在古人身上。历史是用吸取经验教训的,而不是用来作为吹嘘的本钱,更不是用来灌输仇恨和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服务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以理性的观点看待历史。


五胡各民族建立的国家,并不是单一民族国家,每个国家都包含了多种民族。要厘清这一段历史,还要从司马一家说起。


八王之乱的大赢家司马越,不但大权在握,而且重新立了个皇帝。接著跑出去跟人打架,死了,皇帝最后也让人冲进来端掉了。


图片

谁干的?


司马一家吃著火锅掐著架,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趁机冒出来,司马越和新皇帝就死在他们手上。

图片


接著大家冒头冒嗨了,变成一场很大的内迁,这些少数民族在当时常常被称为胡人,这就是五胡入华


皇帝都没了,晋朝是不是灭了?


不,司马家属蚯蚓的,不管掐头去尾,哪一段都能蹦跶。南方就有个叫司马睿的,赶紧站出来说:


嘚嘚嘚嘚瑟!我司马家还在!


图片

然后在南方(南京)重新建立了晋朝,史称东晋


图片

东晋只剩南方一半半,北边全被五胡接了盘。


所以这个时期,中国的历史分南北两半同时进行:

图片


图片

这期间北方先后建立了很多国家,但几乎全都是雷厉风行,说没就没的路过党。


咱们先说北边,五胡咋回事?


五胡,主要是指五个少数民族:


图片
图片

混子哥就知道你记不住!


来,跟我念:


匈奴抢鲜卑的姐。

当年汉人住中原,胡人住外边,后来慢慢地融合了进来。


图片

五胡跟中原大致的位置关系。并不精确,只供快速理解。


图片

比如匈奴,当年跟大汉打架没打过,就有一部分归附了中原。


所以到了西晋,大街上目之所及都是胡人。


许多人住在一起,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大不相同,还被朝廷管,气氛很尴尬,最要命的是朝廷还不争气,司马咣砸咣,于是各种造反、打皇帝、乱建各种国家,建完就互相火并。


图片

拿得出手的先后有十六个国家,叫五胡十六国


图片

温馨提示:


「五胡十六国」更多指这个时代,国家全算下来有无数个,也不全是胡人建立的,很多太小太短命,几年到几十年,发育又不良,不好意思晒出来,所以我们不用纠结到底有多少国。


北方这些国家此消彼长,绝大多数时候情况一片混乱,但好在也不是没有规律:


统一过两次


于是我们首先要记住两个国家:


图片

所以整个北方五胡入华期间,天然地分成了两个阶段,它的整体形势是这样的:


图片

STEP-1:原创火并死得挺快


五胡国家很多,但第一阶段基本就赵、秦、燕、凉这几个原创国家,之后基本都是跟它们有点儿关系的山寨货,它们都是什么关系呢?

图片


图片

温馨提示:


这里我们不可能逐个介绍,只扒几个重要的原创国家,以及它们形成的历史大势。


最先冒出来的国家有两个,很好记,一个在成都,叫成汉;一个在山西,叫前赵,西晋皇帝就是它赶下来的。


图片

这两个国家是五胡入华的头炮。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半小时漫画历史系列(共 5 册)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读客出版社

¥59.99 会员免费

编辑于 2020-02-02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hunterhunter

五胡乱华?那八王之乱算什么?

是不是也可以说,先有八王乱华,后有五胡之乱?


五胡乱华?那八王之乱算什么?

是不是也可以说,先有八王乱华,后有五胡之乱?


b站有个叫安州牧的up作了五胡十六国的系列视频介绍的还蛮详细你可以去看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