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題主希望蜀漢在西晉末年復興的話,那麼題主與其做這種不切實際的假設,還不如按照歷史發展,把希望寄托在漢昭烈帝劉備的曾孫――成漢安樂公劉玄身上。如果成漢安樂公劉玄能有獨特的個人魅力,讓成漢武帝李雄、成漢丞相范長生、成漢文帝李壽等人都願意立他為蜀王的話,那麼蜀漢或許可以在西晉末年的動亂中復國,並且達到與東晉朝廷分庭抗禮的目的。因為與漢昭烈帝劉備沒有任何關係的新興郡人――漢國光文帝劉淵都可以打著「復興蜀漢」的旗號在離石左國城起兵反晉,最終割據華北,流民帥張昌在江夏郡起兵謀反時,也找了一個叫做劉尼的人,以「復興漢室」名義起兵,所以劉玄作為如假包換的漢室後裔,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呢?不過至於成漢安樂公劉玄最後會不會被東晉荊州刺史桓溫滅掉,這個看他們的本事了。

曹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曹魏將軍鄧艾攻破蜀漢首都成都後,劉玄跟著父親劉晨一起被魏軍送到了曹魏首都洛陽,曹魏晉文王司馬昭讓劉玄做奉車督尉。西晉永嘉二年即公元308年,西晉軍閥公師藩引平陽馬牧帥汲桑和上黨人石勒攻破了鄴城,漢獻帝劉協曾孫――第四代山陽公劉秋在鄴城被上黨人石勒殺死,因為當時晉元帝司馬睿鎮守東吳故都建鄴城,成漢武帝李雄割據益州,所以魏武帝曹操曾孫――陳留王曹勵逃跑到了東晉首都建康城,而漢昭烈帝劉備曾孫――成漢安樂公劉玄逃跑到了成漢首都成都。

雖然當時成漢武帝李雄已經打敗西晉益州刺史羅尚,在益州經營了四年,但是因為李雄仍然覺得自己的威望不夠,所以他一方面在接納了劉玄後,很快封劉玄為安樂公,一方面李雄又打算擁護蜀中名士范長生為蜀郡王。雖然如此,但是因為范長生堅決推辭,並擁護李雄,所以李雄才做了成漢武帝的。如果劉晨和劉玄父子在蜀中有一定威望,並且能聯絡那些仍然「思蜀」的蜀漢舊臣後裔的話,那麼這個成漢皇帝的位置可能就是他劉玄的了。

東晉永和三年即公元347年,雖然東晉荊州刺史、臨賀郡公桓溫奉他的小舅媽――康獻太后褚蒜子的命令,與自己弟弟桓沖,以及將軍孫盛和周楚等很快攻破了成漢首都成都,但是因為根據《晉書》記載只能確定,東晉將軍孫盛在益州與古稀之年的安樂公劉玄進行過徹夜長談,並沒有記載桓溫把劉玄帶回東晉首都建康城,同時桓溫在西征途中不僅見過諸葛亮的「八陣圖」,還見過諸葛亮時代的一個小吏,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蜀漢這個「偽朝」在蜀中影響力還是挺大的。

又因為東晉朝廷實際上並沒有實際控制過益州,在成漢滅亡後半個世紀時間裡,益州先後被鄧定、蕭敬文、前秦天王苻堅、蜀王譙縱等人控制,所以說如果安樂公劉玄後代有一個厲害一些的人話,那麼想要割據益州,與東晉分庭抗禮並不難。又因為蜀王譙縱是蜀漢光祿大夫,號稱「蜀中孔子」的譙周的後人,所以如果劉玄的後裔能出一個能人和譙縱達成一致,共同殺死東晉益州刺史毛璩,並且聯合後秦皇帝姚興一同抵抗東晉豫章公劉裕和東晉西陽太守朱齡石的話,那麼漢昭烈帝劉備後裔將會對歷史產生更大影響。

你看東吳大帝孫權的後人――孫璠在晉元帝司馬睿時代(公元307年到公元322年)就因謀反而被王敦、陶侃、郗鑒等人所殺,東吳皇室後裔中唯一對歷史有一些影響力的也只有東晉武昌縣侯虞潭的親生母親――東晉武昌縣侯太夫人孫氏了。同時魏武帝曹操後裔――東晉陳留王曹虔嗣也不過是勸說宋武帝劉裕篡位罷了,如果成漢安樂公劉玄能復國的話,那麼他們的影響力自然更大了,其實東晉時期要割據益州並不是非常難的,只不過漢昭烈帝劉備後裔沒有出什麼能人罷了!


如果蜀漢不滅,司馬家如何稱帝?哪來的八王?哪來的亂?


如果說鄧艾的伐蜀策略沒有成功的話,鍾會也是沒有辦法打破劍閣的,到最後也就只能是糧盡軍退,再多存在個十幾年的樣子,但是要苟到八王之亂,那就需要苟三十多年的時間,不可能的事情了。

《三國志?姜維傳》:[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然後乃遣右車騎廖化詣沓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比至陰平,聞魏將諸葛緒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餘,維為鄧艾所摧,還住陰平。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

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知道,要想苟三十多年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1. 蜀道難之鄧士載被摔死
  2. 鍾士季小公主貪戀權勢不打了,撤退,大將軍成功完成第十一次反圍剿戰役
  3. 司馬昭因為惡疾產生提前GG,留下繼嗣的問題,殘兵分站司馬炎司馬攸兩隊,開始《甲賀忍法帖》劇情
  4. 諸葛瞻成為姜維迷弟,兩人聯手內外兼修,培養了諸葛尚糜照張三代關三代趙統這群開掛王,重新啟用木牛流馬黑科技,讓糧道變平低,一舉攻下長安,最後把洛陽改成雒陽

以上是改編自《三國志·姜維傳》的幻想線

所以這是幻想——

  1. 五胡亂華的引子,從姜維和郭淮互相利用羌兵時就買下伏筆了,甚至馬超有四分之三的羌胡血統(正史明寫四分之一,但有暗示吧~)
  2. 季漢的二代們對北伐甚至荊州都沒有認同感了(類似江東組,打自衛齊心協力,開疆的時候連個合肥都沒興趣)同時是大量的人才流失,一個班裡的尖子生是練三鐵的出身的(大將軍被稱為蜀所恃賴,惟維而已)
  3. 入其堂不聞其言,經其野民有菜色。禪寶寶不問蒼生問鬼神的事情,不好意思洗不幹凈了,就算能苟十幾年,內部搞出個「新五斗米天國運動」呢?
  4. 姜維真的不是一手抓軍權,跟他齊名的大將軍還有五個,季漢後期走向了內鬥內行的路線。


蜀漢滅亡看似有偶然因素,如戰前主力沒被放在漢中(姜維避禍),陽平關守將投敵,因黃皓瞞報致使援軍沒有及時出發,鄧艾偷渡陰平等。但總體上,整個國家已經是千瘡百孔,國力和民心難以支持。即便能夠抗過鍾會這一波,也很難擋住魏(晉)的持續進攻。

司馬炎接班後必定會稱帝,無論蜀漢還在不在,因為以他的資歷和人望很難以臣子的身份掌控魏國,然後必然是對蜀吳的進攻以鞏固內政,魏(晉)的國策就變防守發展變為主動出擊了,而吳國的反擊力量就那麼回事,蜀國難免第一個滅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