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先自己回答一下,希望各位大神改正。 當時南朝遍地都是地主豪強(個人猜測是東晉門閥士族的遺物)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的兒子在蕭道成死了之後在公元476年改革,為的是解放農奴,打壓地主豪強,但做到一半的時候壓力太大,放棄了,導致了國家的巨變,跟著你乾的人倒了霉,和你做對的人還要置你於死地,南朝齊就在地主豪強的反對中崩塌了。繼任者南梁,雖同宗同族,但為了安撫他執政的主要支持者,改國號,顯示與南齊的區別。


哎呀,好開心可以回答這個!超喜歡~(≧▽≦)/~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蕭衍和齊高帝的血緣關係太遠了

中國雖然不像西方那樣排繼承次序表,但對於皇冠戴在誰頭上,還是有一定的講究:比如無特殊情況下,繼位者需要具備一條可以追溯到皇冠擁有者的血脈。

劉秀可以無阻礙復漢,除人心思漢以外,其血緣上可以追溯到正牌皇帝漢景帝,也為他提供了旁系入繼的合法理由。

劉裕則不同,劉裕與漢室天子之間的共同祖先,是「太上皇」劉太公。劉太公本人並沒有稱帝,劉邦也沒有給予劉太公追封帝號,所以劉裕無法以旁系血脈入繼的理由獲得漢朝皇冠,只能另創一個宋皇冠。

蕭鸞的情況也是如此。作為齊高帝的侄子,由於齊高帝沒有追封自己的父親為帝,所以蕭鸞只能通過過繼手續,變成齊高帝的兒子,才能合法即位。

蕭衍那就更不必說,齊高帝又沒有追封到蕭整,這個皇冠要想落到蕭衍頭上,蕭衍就必須模仿蕭鸞變成齊高帝的兒子。所謂第一個做是天才,第二個做是人才。蕭衍要當天子,不要當凡人,就乾脆另創一個梁皇冠,學劉裕不去理前朝算了。

【奉狗算了】


1、梁武帝蕭衍出身南齊疏宗,親緣關係淡薄。

2、漢光武帝劉秀之所以願意復漢,是因為漢室餘威猶烈,人心思漢,品牌價值不低,擦擦灰還能掛個兩百年。

而南齊那個牌子已經爛透了,根本沒有保留的必要,不如破產重組、另起爐灶算了,說不定還能給人一種「新朝新氣象」的感覺。

3、延續南齊,那麼就要給南齊宗室、舊臣、舊人以相應的待遇,宗廟裡的靈位也是個問題,有點麻煩,不如把房子推到,刷新重來。


雖然梁武帝蕭衍和齊高帝蕭道成都是東晉初年的淮陰令蕭整後人,但是兩個人也僅僅是同族罷了,齊高帝蕭道成的父親名字叫做蕭承之,在南朝宋官至漢中太守,曾經隨同族兄弟蕭思話一起奉宋文帝劉義隆之命北伐後仇池國。宋文帝劉義隆把弟弟彭城王劉義康廢為庶民後,也是由漢中太守蕭承之將彭城王劉義康押送到豫章郡軟禁起來的。因為漢中太守蕭承之一系列優秀的表現,加上蕭思話和蕭承之都是宋武帝劉裕繼母豫章公太夫人蕭氏的族侄,所以宋文帝劉義隆就讓蕭承之長子蕭道成做建康令,建康令蕭道成長子蕭賾做贛縣令,這是蕭道成事業的開始,後來建康令蕭道成與其長子蕭賾同王玄謨、沈攸之、沈慶之等一起平定了南郡王劉義宣、雍州刺史臧質、豫州刺史魯爽、晉安王劉子勛等人叛亂,並且在王敬則幫助下廢了蒼梧王劉昱,而立揚州刺史安成王劉准,最後廢宋順帝劉准為汝陰王,自己篡位為皇帝,在這些鬥爭中,梁武帝蕭衍父親蕭順之好像真沒有出什麼力。

不過因為齊高帝蕭道成和蕭順之畢竟是同族兄弟,加上蕭順之還協助齊武帝蕭賾鎮壓了巴東王蕭子響的叛亂,所以齊高帝蕭道成和齊武帝蕭賾父子二人對蕭順之和蕭衍父子二人還是不錯的,讓蕭衍做雍州刺史,與荊州刺史蕭穎胄一起鎮守襄陽,雍州刺史蕭衍與沈約、王融、謝朓等七個人更是受到齊武帝蕭賾次子竟陵王蕭子良邀請,結為「竟陵八友」,可是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雍州刺史蕭衍與齊武帝蕭賾堂弟豫州刺史、西昌侯蕭鸞的關係也就比較疏遠了,西昌侯蕭鸞甚至有點怨恨雍州刺史蕭衍這個族弟站在竟陵王蕭子良那邊。

齊武帝蕭賾的長子文惠太子蕭長懋去世後不久,齊武帝蕭賾又重病纏身,此時又正當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任城王元澄、彭城王元勰、尚書令李沖等人幫助下打著「攻打南朝齊」名義將北魏首都從平城南遷洛陽之時,西昌侯蕭鸞便讓大將陳顯達到壽春防備北魏的入侵。黃門侍郎王融想要趁此機會擁護竟陵王蕭子良為皇帝,可惜卻被西昌侯蕭鸞先發制人,於是蕭鸞立了文惠太子蕭長懋與文惠太子妃王寶明長子蕭昭業為皇太孫,雖然雍州刺史蕭衍並沒有參與王融的謀劃,但是就憑他與竟陵王蕭子良的親密關係,也足夠讓西昌侯蕭鸞忌憚他了。

公元493年齊武帝蕭賾去世後,他的堂弟西昌侯蕭鸞堂而皇之成了顧命大臣,之後在短短几個月時間中,西昌侯蕭鸞先後以文惠太子妃王寶明名義,廢了文惠太子蕭長懋兩個兒子鬱林王蕭昭業和海陵王蕭昭文兄弟二人,並且自己篡位為齊明帝,給他的生父始安王蕭道生上皇帝謚號和廟號。同年北魏孝文帝元宏遷都到洛陽,雍州刺史蕭衍與其兄豫州刺史蕭懿、荊州刺史蕭穎胄、大將陳顯達等一起在襄陽、江陵、壽春等地抵抗北魏任城王元澄的入侵。

齊明帝蕭鸞父親始安王蕭道生與齊高帝蕭道成也只是同族兄弟,蕭道成和蕭順之更不可能有多少交流了,更因為雍州刺史蕭衍與竟陵王蕭子良關係不凡,而竟陵王蕭子良爭奪皇帝之位的行為對於齊明帝蕭鸞掌握大權是構成威脅的,所以齊明帝蕭鸞對於雍州刺史蕭衍這個族兄弟自然不可能重用,不給蕭衍穿小鞋就是龍恩浩蕩了。要知道齊明帝蕭鸞對於他堂兄齊武帝蕭賾和他叔叔齊高帝蕭道成的兒孫們可是一點不客氣,基本上殺光了,蕭衍生活在這樣危機四伏的環境中,他對於南朝齊又能夠有多少感情呢?齊明帝蕭鸞篡位後的齊朝早就改朝換代了!

齊明帝蕭鸞去世後,昏庸的皇太子蕭寶卷登基為皇帝,一段混亂的統治開始了。陳顯達、崔慧景等人先後起兵謀反,崔慧景甚至直接從宣陽門攻入南朝齊首都建康城,齊帝蕭寶卷只好逃跑到朱雀航。豫州刺史蕭懿從壽春起兵勤王,攻破建康城,殺死了崔慧景,沒想到齊帝蕭寶卷竟然把豫州刺史蕭懿殺了,還打算派兵攻打襄陽。是可忍孰不可忍,蕭寶卷殺死了蕭衍哥哥蕭懿,還要把蕭衍殺了,大哥為國家盡忠職守,平定叛亂有功勞,憑什麼這樣無辜被殺死!君待臣如土芥,臣待君如寇讎,這樣的君主根本不值得輔佐,於是雍州刺史蕭衍聯合荊州刺史蕭穎胄從襄陽聚集數萬人起兵,南下攻打建康城。雍州刺史蕭衍先攻破江陵,在江陵擁護南康王蕭寶融為齊和帝,又接著從江陵南下攻破郢城,接著從宣陽門進入建康城,以文惠太子妃王寶明名義將蕭寶卷廢為東昏侯,尊文惠太子蕭長懋的太子妃王寶明為宣德太后。並垂簾聽政。宣德太后王寶明封雍州刺史蕭衍為建安郡公,不久改封梁國公,加九錫、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不久升為梁王,建天子旌旗,冕十有二旒等。

正如同七年前齊明帝蕭鸞篡位時屠殺堂兄齊武帝蕭賾和叔叔齊高帝蕭道成子孫一般,齊武帝蕭賾那幾個「寶」字輩的兒子也遭受了梁國公蕭衍的迫害,只有鄱陽王蕭寶夤隨北魏任城王元澄到北魏首都洛陽投奔北魏宣武帝元恪,才逃過一劫。最終南朝齊宣德太后王寶明只好下詔,讓齊和帝蕭寶融讓位給梁王蕭衍了。

既然齊高帝蕭道成和齊武帝蕭賾父子的子孫已經被齊明帝蕭鸞血洗,那麼齊明帝蕭鸞以後的齊朝又和梁王蕭衍有什麼關係,更何況蕭衍大哥蕭懿一心為了國家,平定崔慧景叛亂卻被蕭寶卷冤殺,蕭衍又憑什麼要幫助蕭鸞和蕭寶卷父子延續國祚,既然自己當時是梁國公,就建立梁朝好了,漢高祖劉邦、魏文帝曹丕、東吳大帝孫權、晉武帝司馬炎、宋武帝劉裕、齊高帝蕭道成不都是這樣的嗎?於是建立了梁朝,齊和帝蕭寶融被降為江陰王。

豫州刺史蕭懿的死對梁武帝蕭衍打擊應該是很大的,甚至可能讓梁武帝有些愧疚,以至於梁武帝對大哥蕭懿的兒子蕭淵明格外寵愛,當南朝梁貞明侯蕭淵明被東魏名將慕容紹宗從寒山俘虜到東魏首都鄴城後,梁武帝蕭衍立刻答應東魏勃海王高澄,用河南王大行台侯景交換貞明侯蕭淵明,導致侯景提前與部下任約等從南豫州起兵叛亂,使梁武帝蕭衍落了個悲慘結局。大哥蕭懿的死也是蕭衍決心起兵的重要原因。

另外我想到一件事,東晉有一個地方叫做梁國,從前後趙首都鄴城內亂時,後趙將軍姚襄和姚萇兄弟帶著六千人從襄國經陳留南下到壽春,投奔東晉豫州刺史謝尚,當時執政的康獻皇太后褚蒜子,以及會稽王司馬昱和武陵王司馬晞兄弟就是封姚襄為梁國內史,這個「梁國」離南朝雍州治所襄陽又有多遠,蕭衍從襄陽南下攻打建康城時候是否會經過梁國呢?南朝梁國號由來是否與這個有關係呢?(此處純屬猜測,沒有任何史書根據)


齊德淪微,危亡薦襲。

宋高祖劉裕是漢太祖劉邦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人,劉裕也沒有用「漢」作為國號,就是因為漢這個國號已經被玩壞了,匈奴民族的天授大漢帝國才亡幾年啊,已經沒有了號召天下的威望了。

此外就是徹底和前齊宗室割裂,削藩除國,不讓他們有反撲自己子孫的法理,維護自己的正統性,是梁接受了齊的天命,而不是齊換了一個皇帝。


同宗同族並不意味著就不能改國號,歷史上類似但年代不一的事例如下:

1.契丹人,沒事就把遼和契丹兩個國號換來換去。

2.徐知誥/李昪篡奪楊吳,奉徐溫為祖先,但先後使用了齊和唐兩個國號,到了李煜,乾脆變成江南國。

3.劉岩割據嶺南建國,一開始國號大越,後來改成漢。

4.淝水之戰後,拓跋珪復國,國號初稱代,後又改代為魏。

5.野豬皮建立後金,他兒子又改成清。


竊以為,蕭衍改齊為梁,主要出於以下方面的考量:

1.南齊國號已經臭了。在蕭鸞、蕭寶卷等蕭道生一系後裔的共同作死下,齊的權威和名聲已經江河日下,對於有志開創新事業的蕭衍而言,他自然無法容忍頭上有這麼一坨屎的存在。

2.清算蕭道生一系的需要。蕭鸞是篡位登基的,高、武后裔可謂深受其害,而蕭衍本身又與蕭寶卷有殺兄之仇。如果沿用國號為齊,那麼蕭道生一系就仍然是宗室,蕭衍就會面臨抉擇:優待不殺吧,兄長九泉之下死不瞑目;大開殺戒吧,自己又會和蕭鸞篡齊並列。雖然以蕭衍的實力,他重複蕭鸞的舉動也無人能擋,但自己的名聲可就好看了。

3.宗系疏遠。蕭鸞本就與蕭道成一系疏離,而蕭衍與蕭道成、蕭道生都疏離,如果不另起爐灶,蕭衍就無法名正言順把自己一系的先祖抬入太廟,而蕭衍又不願意靠過繼當人子的辦法登基,於是乎,另起爐灶去也。

4.手下人對權力洗牌謀取利益的強烈慾望。換句話說,即使蕭衍肯沿用齊的國號,但他難免會因此受制,盼著升官發財的沈約、范雲等人自然系唔滯啊。換了國號,意味著有大把紅利可圖,如果你系老細,咁你識做啦?


宗法上的原因是蕭衍和南齊皇室的血緣差的還是遠了點,蕭鸞好歹是齊高帝的侄子,蕭衍之父蕭順之才是齊高帝族弟,法統上不足以入繼南齊大統,另外的原因是南齊自武帝死後,後續所有的統治者都是昏庸殘暴的君主,民心已失,蕭衍想要做一個好皇帝就必須扔掉「齊」這個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的破招牌,另起爐灶


請看南齊諸帝的廟號:開國皇帝蕭道成,太祖高帝。

而南梁開國皇帝蕭衍的廟號,高祖武帝。梁朝的太祖皇帝是蕭衍之父蕭順之,太祖文帝。

從宗法制度上來說,太祖不僅僅是開國皇帝的含義,而更意味著一個新的宗族的誕生。蕭順之並非南齊太祖蕭道成的後嗣,僅僅是族親。蕭順之和蕭衍無法納入齊朝的宗族位置之中。無論是父死子繼還是兄終弟及,在一個宗法家族或王朝繼承系列中,蕭衍的皇帝都沒有正當的位置,是純粹的篡位。只有通過天命轉移的禪讓制度,把天命從蕭道成家族轉移到蕭順之或蕭衍家族中,蕭衍的皇帝位置才能獲得正當性!

用標題的話來說,南齊和南梁雖然是同族,但是並不同宗!一個宗南齊太祖蕭道成,另一個宗南梁太祖蕭順之。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劉裕(劉裕為什麼建立的是宋朝,而非另一個漢朝)。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高帝(而非通常說的漢高祖),是一個皇室宗族的創始人!而劉裕的祖先劉交是劉邦同父不同母的兄弟,並非是劉邦宗族的後嗣,因此無法納入漢朝的宗法傳承之中!而東漢的劉秀、蜀漢的劉備,其祖先都是漢景帝的兒子,都是漢太祖高帝劉邦的後嗣,是可以納入劉邦的宗法傳承之中的!


這個問題有點逗,當時南北朝歷史上有一句打油詩叫做「府柳蕭蕭萬景沉。"即府為北府,柳為劉宋,前蕭為蕭齊,後蕭為蕭梁,萬景即侯景,沉為南陳。即從東晉後期至隋朝統一近兩個世紀內中國六個割據南方的勢力集團或者政權。

其中南朝第二、第三個朝代都是由蘭陵蕭氏所建,為什麼要另取國號呢?同族所建國號沿用舊有國號當時己經有劉秀所建東漢沿用劉邦所建西漢,劉備所建季漢沿用劉秀所建東漢。十六國時期還有鮮卑慕容氏先後建立的五個燕國。

這就得從割據政權帶有的地域色彩說起了,三國時期魏國曹氏發跡於陳留,這一地區是原魏地,吳國孫氏發跡於吳郡,這一地區是舊吳地,季漢劉氏雖發跡於南郡,但是大部分時間偏安蜀地,又稱蜀漢。西晉司馬氏發跡於原魏地,但魏被用了只好用前一個政權名稱即晉。劉裕發跡於原魏地,但是被用了只好效仿晉國用宋。蕭道成發跡于山東,當然用齊,蕭洐發跡於河南,魏國被北方元氏用了,所以取其別稱梁。

蕭洐且不說沒有對南齊政權的較近順位即承權,而且自己本身就在南齊政權皇族五服之內,九族之中。一部分的南齊皇族本身也是南梁皇族。如果蕭洐通過殺光前面有能力的南齊皇族繼承人來獲得繼承權無異於自斷活路來飲鳩止渴。蘭陵蕭氏這個外來大士族力量會大量削弱,所果不殺光可能會有野心的旁侄想重演一起「曲沃代晉",複製自己的成功。兩難之際,另選一條。建立一個新政權不光獲得開國皇帝的紅利,而且重置了蘭陵蕭氏對政權的繼承順序。


童兒牧豎皆知齊祚已終

士大夫攀龍附鳳冀尺寸之功

說的很明白了,硬是不願意信書上么


類似的問題有好幾個,隨便搜搜看啊。一方面有蕭衍和南齊皇室的親緣關係較遠,另一方面可見另一個個人比較贊同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18300/answer/448402327(如有侵權/侵犯,聯繫即刪)。


記得蕭衍曾說過,他的皇位奪取自蕭鸞,而不是蕭道成的,如果還光明正大的用齊這個國號,那他豈不是跟蕭鸞一個德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