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打算從蜀漢的屍體上搶點肉,結果被跟著後主投魏的羅憲打敗

之後三國鼎立格局被打破,吳國混吃等死以及潛在的帶路黨顯然會有很多


謝邀,魏滅蜀之戰的時候根據《三國志三嗣主傳》的記載:冬十月,蜀以魏見伐來告。......甲申,使大將軍丁奉督諸軍向魏壽春,將軍留平別詣施績於南郡,議兵所向,將軍丁封、孫異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劉禪降魏問至,然後罷。

也就是說吳國並不是不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救了的但是沒救了,為什麼呢?因為劉禪十月份發的求救信,然後下個月就投降了,主要是大家可能誰都想不到鄧艾還有那麼一手。不僅如此司馬昭為了防止吳蜀聯軍派鍾會、鄧艾伐蜀的同時,還派了王睿在長江上游打造樓船。故意將木屑、雜物等等流向下游。吳國人民看到這種情況肯定也是先要自保。

而且那個時候吳國自己內部的政治鬥爭也有很大的問題:「二年春正月......自頃年已來,州郡吏民及諸營兵,多違 此業,皆浮船長江,賈作上下,良田漸廢,見穀日少,欲求大定,豈可得哉?亦由租入 過重,農人利薄,使之然乎?」

但不要說吳國真好講義氣什麼的,因為在魏滅蜀之戰之後,吳國還想要趁火打劫:吳軍聽說蜀漢投降,以救援之名行襲擊羅憲部隊。

所以說戰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誠不欺我。


蜀魏打了那麼多回合,你來我往,都審美疲勞了。誰想到鄧艾一個穿插,兩船兵堵住出兵點,蜀國就滅亡了呢。你讓吳國去及時救援,恐怕得給他修條高鐵。

再說自孫十萬以來,吳國的攻擊能力本來就不夠強。呂蒙陸遜一個是擊關羽空虛後方,一個是耗劉備直到對面犯錯。

接下來我滿腦子都是三國殺的語音:全力攻城,違令者斬!諸葛恪發揚了吳國的光榮傳統,穩守魏兵的大舉攻擊,自然而然地趁魏國舊力已完、新力未生的時候攻一波。反正是人都會這樣想。然後又又又又又沒攻下城來。後期的陸抗,穩如狗的防守流,還和對面主將羊怙培養出了塹壕戰一樣的敵我友情。

東吳攻擊能力如此低弱,去救援蜀漢必然要進攻魏軍,這想想都怕人哪!

除非有一個辦法:提前讓東吳向蜀漢駐軍,就像今天美軍提前在韓國駐軍,為韓國抵抗朝鮮和蘇聯一樣。你覺得以吳蜀之間的關係,可能嗎……

話說那個年代是不是攻城特別難?關羽攻城被堵,諸葛亮攻城被堵的。。。


挺開心的,你看他還出兵攻打羅憲


吳國從來就不是一個有進取心的政權,估計當時除了國主,其他不少臣下都在考慮怎麼賣個好價錢吧。


如何看?吳國自然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永安六年十月蜀國向吳國求救,吳國迅速動員大將軍丁奉率眾進攻曹魏重鎮壽春施壓,派留平、施績到南郡商討救蜀的進軍路線,而丁封、孫異一路作為先鋒入沔水,推測可能計劃逆流進入漢中策應南郡入蜀的吳軍救援部隊,真的是下血本大力營救了,說句題外話,吳國此次救援行動的誠意和決心都是很足的,但平心而論,吳國花那麼大力氣為蜀國解亡國危機,若蜀國幸免於難逃過一劫,天下沒有虧本的買賣,推測吳國肯定會藉此邀功請賞,敲詐一些利益作為補償的,而具體如何敲詐,不在此題探討。

可以說吳國那麼興師動眾,蜀國只要能堅持住,吳國援軍到達協力作戰之後,曹魏大軍的此次滅蜀行動未必能成功,然而令吳國大跌眼鏡的是,蜀國十月求救,吳國也動員起當時能拿出的最為可觀的力量切實準備營救了,結果十一月劉禪投降魏國的消息隨之傳到了吳國人那裡,孫休心裡真的不知道有多少句mmp要問候劉禪的,於是只好召回軍隊,終止救蜀行動。

但三個月後的孫休越想越氣,我特么動員大軍都快開到你們國內了,你TM耍我玩呢!要知道刀出必見血的啊!於是孫休於次年二月派步協、盛曼攻打已經降魏的羅憲據守的巴東。而大魏忠臣羅憲也憑藉自己卓越的守城才能和堅定的仇吳心理成功的將吳軍抵擋在了國門之外,退一步說,即便吳軍此行仍想救援蜀國助其復國,就羅憲拒不放行的操作,怕也是難以奢求的事情。

而魏國發覺吳國大軍正計劃突入蜀地與之爭地,也趁吳國腹地空虛的機會於四月乘海攻入句章(今寧波、餘姚一帶),擄掠人口;秋七月海鹽海賊亦乘勢作亂殺害當地長官;被吳軍連月攻打的羅憲也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出胡烈帶兵兩萬攻打西陵想爆吳軍菊花,吳國經此局面只好放棄攻蜀,讓陸抗退兵,阻敵於西陵。

而據《鍾離牧傳》,永安六年蜀降魏後魏國就立刻開始打吳國武陵郡的主意了,派出郭純進入武陵煽動武陵蠻夷反叛吳國,最終被鍾離牧所平定。

而吳國對魏滅蜀的觀感,恐怕除了咒罵蜀國沒骨氣害吳國白動員一場以外,也就是只好無奈接受蜀國被滅吳國勢單力孤的現實企圖入蜀與魏爭地充實自身了,同時也在疲於應對曹魏早有預謀的主動對吳搞事情的策略,不斷地趨於保守坐以待斃了。

畢竟天下大勢不可抗拒,雖然後來的司馬家也是滿滿的一言難盡……


不好說吧。我猜孫權在消滅關羽後安穩的當吳王。這種可能性比較大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