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劉備同時擁有荊益二州,又佔據漢中,麾下有諸葛亮、五虎上將、魏延,實力是否已經超越了魏吳?


我有一個看法和很多人的印象相反:劉備最緊缺人才的時候其實也就是其最鼎盛的時候。因為劉備的擴張實在太快了,赤壁之後區區6年,就基本拿下了兩個州,實際地盤是很大的。不考慮劉備自己新設的巴西、宜都等郡,這兩個州光是東漢時候的郡就有15個以上。劉備實際任命為二千石太守的名額更是一下子達到了近25個之多。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784414?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劉備集團一下子產生了這麼多需要鎮守一方的重臣的需求量,這些人從哪來,於是自然就不乏劉備集團內部一些新秀得到坐火箭提升(典型如廖立、馬謖),很年輕、沒有實戰經驗就直接成為封疆大吏(類似的還有劉封,雖非太守,但也當上一方大將了),不是說這些人沒有才華,但能否勝任亂世太守這樣文武兩方面要求都很高的職位其實仍然很成疑問。這給劉備的鼎盛時期埋下了很大隱患,甚至直接導致了崩盤。

蜀漢這些開國太守一般都有傳,有一定原因是《三國志》一國一書,蜀漢給的名額比較多,但其記載的實際表現,則連很多蜀漢fans都承認」非常坑「。

例如長沙太守廖立掌管著戶數達到5萬(根據《晉書》)的大郡長沙,吳軍一打來就直接棄城而逃,手下幾個縣長和將領雖然拚死抵抗,但已無力回天,但廖立逃回去之後,劉備卻仍然繼續讓他當另一個大郡巴郡的太守,可見當時劉備集團內部綜合素質比廖立強、並且又賦閑的人其實很稀缺。零陵太守郝普也是中了呂蒙一個小小的偽報計就直接開城投降,連楊戲都看不過去了,將他與糜芳並列為」自絕於人,作笑二國「。此外呂蒙襲荊南時,當時的桂陽太守也沒有做出任何抵抗,只是並沒有記載下其姓名。

南郡太守糜芳直接將頂級要塞江陵獻城,堪比五萬精兵,但忠誠度不可靠的遠不止他一個,比如說漢嘉太守黃元、牂牁太守朱褒甚至趁劉備病危直接造反,此外還有申耽、申儀則就是降將直接又任命為太守了,然後一看形勢不妙就再度倒戈。

此外蜀漢這些開國太守雖然能力或許沒有陳壽說的那麼強,自視卻往往甚高,馬謖違亮節度、兵敗逃亡後向朗知情不舉,哪來的底氣,跟先帝時就被任為太守恐怕很有關係,能力比較強的像魏延、李嚴就更加有桀驁不馴的名聲了。彭羕更是出了把他調為太守還不滿意,結果說出謀反言論被殺這樣的笑話。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止蜀漢有,司馬懿曾向曹操進言說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淫逸,恐難堪大任,結果曹操直接沒理會,這也不難理解,魏國的州刺史州牧職位有十幾個,很難人人都是十全十美的;全國太守職位有七八十個,即便是前線太守少說也有二十幾個,曹操恐怕真很難有空一個個親自微操到。要知道曹魏也是一個小集團急速擴張起來的,《求賢令》頒布的背景可能就是曹操集團的人才相對於北方如此多重要崗位的需求量來說依然捉襟見肘。

所以214年東吳的一個優勢,可能還真就是孫權的地盤相對另兩方較小,並且孫權相當一段時間領土比較穩定,其集團人才有足夠能力和經驗消化現有地盤,周瑜、魯肅、呂蒙這一級別的當時都才是太守,接替程普守江夏的蔡遺好像也從未出過什麼事。劉備去世之後,蜀漢地盤是小了,但諸葛亮也逐漸成功消化了蜀地,各地太守和重將似乎也反而很少有不堪其任的記載了。


開玩笑,此時原東漢十三部州裡面,魏國佔據了司隸部,涼並冀青徐豫兗八個完整的部州,幽州十一郡國佔了六個,還有一個南陽郡和半個南郡,一個揚州九江郡。官府在籍人口至少還有五百萬,黑戶上千萬。蜀漢也就一個益州,半個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怎麼算都不過一百萬五十萬在籍人口。吳國也就大半個揚州,江夏長沙桂陽三個郡,就算把山越交州都算上,頂天二百萬的在籍人口。吳國加蜀漢在一起,人口耕地方面都不如人家魏國的國力和戰爭潛力。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十萬大軍好像挺多。人家魏國洛陽駐紮的二十萬中軍直接全軍出擊,就算沒失去街亭這齣戲,真的和馬力全開的魏國死拼,吳國不插手估計也最終被人耗死。接下來的北伐規模一次比一次小,但是還得打,不打就是慢性死亡,因為拼發育更加拼不過,更加重要的是,不北伐的蜀漢在大義上就站不住腳。吳國單打水平也不行,司馬家為了奪權,放縱曹家的死忠分子鬧兵變,淮南三叛前後鬧了三次,給了吳國三次機會,三次都沒有攻克淮南,最多也就一度佔領合肥一帶,隨即又丟了。所以三國第一強還是曹魏,第二是東吳,蜀漢最末。


不是。

1.領土——最可能逆襲的指標,但依舊不能。

首先,我們看地盤上,不是。當時的戰略地圖大致如下:

那塊塗鴉是漢中,並給劉備,這是劉備地盤最大的時候,顯然,地盤還是最小的。很快西域也歸附了北方,北方的優勢更大了。

可能有人說西域地廣人稀,政府控制力不強,對國力影響不大。確實,西域主要對北方游牧民族有戰略意義,其對中央王朝的經濟價值確實不大,而且漢武帝西域屯田都是看做是賠本的生意,這還是桑弘羊的建議,更不用說李廣利那檔子事兒了。不過,要這麼算國力的話,劉備顯得更加無力了。

2.國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口多寡

政府對地方的控制,開發力度上來看,北方的優勢無與倫比。大漢十三州,九個在北方。其中,冀州,九州之首,在大禹時就已經很好的開發了,此外三國時,豫州,兗州的開發水平也和冀州一樣了,司隸為兩京所在,其繁華更是不用說了。徐州,開發也早,而且地理位置重要,並淮南一塊是對孫吳最大的障礙。幽州,并州稍微靠北,但人口也不少,袁紹當時也是依靠北方四州稱雄的。青州,在山東半島,魚鹽之利,無與倫比,在戰國時,齊國就憑此為七國最富者。雍州,按《禹貢》來說,其土壤肥力為九州最上,上上等,這個是真的,為啥呢?因為黃土層厚唄。那時人們沒有複合肥尿素啥的,種子品種也不好,施肥技術也不高,所以,雍州之利,天與之也。涼州,稍遠,但武威在漢朝也是西北第二大城市,不可忽視。三國時,土豪世族擁有大量依附人口,最大的豪族還是在北方,儘管如此,曹魏可控制人口還在400萬左右。

然後我們再看南方。孫吳雖歷三世,而且不停地開發,但時間太短。大一統時,是不利於地方的開發的,只有分裂時,江南的割據政權才會有長足進步。上一次長期割據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楚,其中開發水平最高的是楚,但還是地廣人稀,國力並不和領土成完全正比。吳越則完全是後期靠晉楚兩大國的扶持起來的,手把手地交給怎麼耕作,帶去先進的技術,不然還和中原有明顯代溝。之後大一統,取四方之利供之兩京,南方的發展再一次放緩了。到東漢末年,袁術一度算是南方最厲害的軍閥了,但也是以淮南為根基,對揚州、九江採取羈縻政策。為什麼呢?沒開發好啊!所以孫策去了,去了之後就是「剿匪」,一直到東吳後期,諸葛恪執政,還在徵發山越,這就是藏在山裡的野人,一次徵發就達十萬人,相當於蜀漢十分之一的人口,這是啥概念啊!所以,東吳對江南的開發是儘力了,但短期真比不上北方啊,可控制人口大概只有240萬左右。

劉備當時佔據了荊州西南部分,漢中和益州,也就一州半的地方,能翻得了天嗎?那不諸葛亮也是無力回天啊!不是因為智謀不足,真的是因為實力不夠啊!偌大的益州,只有成都平原可圈可點,其餘都是荒山野嶺,其開發程度還不如東吳,到了唐朝李白還在感慨:「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漢中,也是戰略價值大於經濟價值,漢中是益州門戶,歷朝歷代巴蜀得以割據無不倚仗漢中的控制,劉備同樣如此,靠仁義立國,憑山川割據,「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才得以立國四十多年。南中孟獲的地盤,諸葛亮攻心之後,也不能將其編戶齊民,直接控制在蜀漢之下,依舊採取以蠻治蠻的羈縻政策。《三國志》所載,蜀漢投降時控制人口有94萬,劉備時湊個整給個100萬,但也和北方的差距大的多啊!

3.人謀:赤壁只有一次,不會多次重演

或許,又有人說了,真實實力不濟,難不成一點兒機遇沒有嗎?就不可能趁他病要他命嗎?可能,但要講前提的。苻堅那麼強,不也在淝水之戰土崩瓦解了嗎?但曹操沒有,赤壁之戰後,還恢復了元氣。苻堅瓦解是因為慕容垂那一幫子異族人造反,本來前秦就是一盤散沙,民族凝聚力差的不能再差了。而曹操,則是延緩游牧民族南下的中流砥柱,雷海宗說,因為曹操、司馬懿等個別優秀的人將「五胡南下」延遲了百年,這一說法有點英雄史觀,你可以暫不認同,但你要說劉備、諸葛亮翻盤取勝就不英雄史觀了嗎?

赤壁之戰後,孫劉趕緊收割人頭,吭哧吭哧地打下來大半個荊州,這還是劉表的地盤,曹操剛剛接手,民心未附,所以孫劉有可乘之機,但其餘的北方領土,是一點打不動。周瑜打下南郡,頓感北方的壓力太大,於是魯肅就把南郡送給了劉備,與劉備共同抵抗來自北方的壓力,這不也是說明曹操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嗎?此外,孫權也北伐過,打合肥,呵呵,不說了……劉備最硬氣的一次是和曹操決勝漢中,這一次,雙方都壓了不少賭注,劉備下的更大,劉備這次指揮很出彩,諸葛亮後勤很到位,魏延黃忠作戰很給力,這一段,是我小時候讀《三國演義》最解氣的一次。歷史上,也確實是劉備勝了,曹操為啥敗了呢?先鋒失利,士氣不振,而且冬日將至,後勤不足,曹操已不能快速取勝,這時的漢中真是個「雞肋」!此後,劉備便達到了頂峰,但再也沒能繼續上升了。為什麼呢?

人謀也是需要各方面條件具備才能發揮的。我們暫時以諸葛亮的設想隆中對來看,這是劉備集團的劇本,很好的反殺劇情,大團圓的結局。但是前提是什麼?

1.跨有荊益。但現實是:荊州目前只有三分之一,湘水以東已被孫權拿去,但要是結好孫權還是勉強可以的,不過功效大大減弱了。

2.中原有變。但現實是:北方基本上鐵板一塊,司馬篡權也是在上層很快解決,馬超張魯在三分之前,不說了。唯一可稱的上大規模軍事內亂的是淮南三叛,其中也曾聯合東吳,但是都被打壓了。一者,劉,孫,叛軍三者沒統一好。二者,對手太強了!3.荊州、益州各舉一師,直取兩京。但現實是:荊州舉了,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都想棄許奔鄴了,但劉備沒舉,剛打下漢中要休整。此外,完美計劃里孫權也該舉一軍北上,但現實是,孫權舉了,沒北上,西進了,然後關羽死了,荊州沒了,劉備悲劇了。

除了以上三大前提不具備之外,說不準在真正實施時還有其他困難,其困難程度在諸葛亮、姜維身上可見一斑。從益州出師,太難了!首先後勤就很難供應,李嚴都說:我太難了!這還怎麼打?諸葛亮後期真的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背上了「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正義旗幟,心力憔悴而死。沒辦法,劉備就是靠「季漢」之名立國,你不回洛陽,至少也得會長安吧,一直在成都是怎麼回事?周一良分析,這個註定了諸葛亮的悲劇。那如果拋去了呢?就可以不北伐了,那你立國之本也不在了,在意識形態上也失敗了,或改稱什麼「陳勝劉太平皇帝」之類的,恐怕成都也不姓劉了。

總之,無論是在地盤上,國力和控制人口上,還是人謀上,劉備都不具備翻盤的可能,關羽沒死之前也不是最強的,充其量暫時和孫吳持平,但遠遠比不上北方曹操。可能又有人說兵力上,兵力是和人口相關的,看人口吧,諸葛亮北伐時,蜀國五丁抽一兵,藥丸啊!

暫時先說這麼多,以後有時間,再從小說上分析。


謝邀,超過魏我看有難度,請記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句話。曹魏雖敗,但青並幽冀兗豫徐揚雍涼荊州仍然還在。即便是真的讓曹魏丟了黃河以南的領土,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要是曹操遷都至鄴城,還控制這廣大的河北,人口大州冀州,和袁紹的地盤差不多大。歷史上的桓溫、劉裕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秦嶺以北大量的領土,最終還是吐了很多出來。桓溫擁有季漢加東吳的基本盤,收復了洛陽,洛陽最後還是被前燕奪走了;劉裕奪取了長安,結果因為內部原因又丟了長安。

至於和東吳比,我認為是稍微強於東吳的(其實也強不了太多)。當時的季漢擁有完整的益州,擁有東三郡擁有三分之一的荊州,包括人口大郡、戰略要地南郡。(季漢佔據人口大頭南郡和零陵郡,這是東吳的長沙郡比不了的)。佔據長江上游地區、中游地區也有一半掌握在季漢手裡。關羽手下有3萬多的精銳,益州地界加東三郡各處守軍大約有9萬多士兵。而關羽水淹七軍又得到3萬降兵,總人數不在少數,人口破百萬。夫戰,勇氣也。漢中之戰、水淹七軍又使得季漢軍團的士氣空前高漲。曹魏方面,軍事上的失敗和移民帶來的繁重徭役使得境內反曹勢力抬頭,漢朝忠臣開始反撲曹操,百姓不堪徭役重負而選擇起義,並且有人響應關羽。公元218年許都耿紀反曹,欲圖南聯劉皇叔;218年鄴城魏諷反曹,疑似勾結關羽;218年宛城侯音衛開反曹迎接關羽;219年弘農郡陸渾縣、河南尹梁縣、潁川郡郟縣發生叛亂響應關羽,荊州刺史胡修和南鄉太守傅方倒戈投向關羽。曹魏的即便是到了220年曹操剛死,青州兵都差點嘩變了。曹魏內憂外患,「北邊大小憂懼」,所以就不難理解曹操兩次想遷都了。如果讓關羽拿下襄陽,就徹底打通了漢江,連通長江,這對日後的孫權造成巨大的威脅,於是連孫權也慌了。所以這時候的季漢可以說是第二強的勢力了。

結合上面所說的,我看不懂有些說當時的東吳綜合實力遠超季漢的人,東吳充其量只是賬面實力強於季漢好嗎?至少在呂蒙時代東吳做不到像陸遜時代那樣讓曹魏震動,做不到像關羽一樣讓曹操想兩次遷都。

@大內義興 在下冒昧的借用您的圖,貼上您的回答來更好的解釋一下問題,希望大內姐不要見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483833/answer/469069860


請各位允許我說一些題外話。假設糜芳傅士仁不投降,總體來看形勢對季漢是有利的。

首先,雖然關羽的陸軍被徐晃擊敗,但水軍主力仍未受損,關羽的水軍還封鎖這襄樊,切斷與外界的正常聯繫,魏軍由於船隻不夠,暫時無法把關羽怎麼樣。而關羽退軍也是在聽說孫權襲擊荊州後才開始行動的。

三國志趙儼傳:諸將皆喜,便作地道,箭飛書與仁,消息數通,北軍亦至,並勢大戰。羽軍既退,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而孫權襲取羽輜重,羽聞之,即走南還。

其次,曹魏在漢中大搞移民,徭役繁重,導致經濟差點崩潰,而並且曹丕時期都沒完全恢復。關中、涼州經歷了李傕郭汜動亂和馬超韓遂動亂,再加上曹魏徭役影響,經濟蕭條疲敝,這正是《隆中對》里說的「天下有變」。雖然之前漢中王在漢中之戰中損耗不小,但是損耗還是不及曹魏,修整幾個月到一年還是有能力偷關中一波的。(不要問我是怎麼看出來的?因為陛下220年下半年就開始策劃伐吳了,有能力伐吳,沒能力伐魏?)史料如下:

潛夫論實邊:民之於徙,甚於伏法。伏法不過家一人死爾。諸亡失財貨,奪土遠移,不習風俗,不便水土,類多滅門,少能還者。

夢溪筆談: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矣。

三國志張既傳:太祖從其策,乃自到漢中引出諸軍,令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

三國志楊阜傳:及劉備取漢中以逼下辯,太祖以武都孤遠,欲移之,恐吏民戀土。阜威信素著,前後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風、天水界者萬餘戶,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負而隨之。為政舉大綱而已,下不忍欺也。

三國志杜襲傳:後襲領丞相長史,隨太祖到漢中討張魯。太祖還,拜襲駙馬都尉,留督漢中軍事。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

魏志文帝紀:「春三月,……初復五銖錢。」

丕旋以谷貴復罷五銖錢,使民以谷帛為市

晉書食貨志:「及黃初二年,魏文帝罷五銖錢,使百姓以谷帛為市。」

魏志明帝紀太和元年:「夏四月乙亥,行五銖錢。」

晉書食貨志:「至明帝世,錢廢谷用既久,人間巧偽漸多,競濕谷以要利,作薄絹以為市,雖處以嚴刑而不能禁。司馬芝等舉朝大議,以為用錢非徒豐國,亦所以省刑,今若更增五銖錢,則國豐刑省,於事為便。魏明帝乃更立五銖錢,至晉用之,不聞有所改創。

如果糜芳傅士仁不投降而選擇抵抗,那關羽還是能堅持的,首先,江陵城裡只有糜芳想投降,江陵城的將士們不想投降,所以他們聽說吳軍來了,就另有所圖,可能是在城中布置伏兵,後來因為虞翻的計策才讓呂蒙順利進入城中的。

《三國志虞翻傳》:後蒙舉軍西上,南郡太守麋芳開城出降。蒙未據郡城而作樂沙上,翻謂蒙曰:"今區區一心者麋將軍也,城中之人豈可盡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從之。時城中有伏計,賴翻謀不行。

其次,江陵城高且堅固,想要堅守個10多20天是可以守住的,幾年後的朱然只有5千兵,城裡還鬧瘟疫,魏軍人數比吳軍人數還多,就這樣都頂了6個月,糜芳傅士仁有什麼理由連20天都堅持不了?堅持這麼久關羽就可以回來了好嗎?關羽原本主力尚存,是想通過一番爭奪奪回荊州的,只是沒想到糜芳傅士仁投降,呂蒙順利進城控制士兵家屬,施展攻心術,然後關羽士兵才潰逃的,如果呂蒙無法進城施展攻心術,勢必和關羽有場惡戰,僵持不下,根據三國志趙儼傳來看,曹魏是想坐收漁利的,(只是曹魏也沒想到糜芳傅士仁叛變導致呂蒙那麼快拿下荊州擊敗關羽,隔岸觀火之計破產),呂蒙見討不到便宜,自然會退兵。如果曹魏這時候馬上進攻荊州,把關羽逼得太緊,搞不好孫權會放棄荊州,再次聯合。拖一段時間,漢中王或者張飛的援軍估計也來了,如果糜芳傅士仁不投降,那再不濟也能全身而退,這樣也是很賺的。

第三,開上帝視角,曹操快死了,曹操一死對整個北方的影響巨大,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搞不好漢中王聯合漢朝忠臣、起義軍們一波。從史實角度看,曹丕在軍事危機解除的情況下穩定了局勢並且成功篡位,而軍事危機沒解除的情況下,曹丕怎麼做我們就不知道了,稱帝和不稱帝都兩難。

講完有利因素,我來講講不利因素。第一點就是糜芳傅士仁的忠誠問題,這個需要及時調和關羽和他們的矛盾,如果調和不了,可以考慮人事調動,我提議把趙雲調去。

第二點就是巴蜀經過兩年的漢中爭奪戰,損耗不小,這個需要修整一段時間。

第三點就是荊州軍糧問題和降兵問題,由於收降了3萬士兵導致前線糧草短缺,所以需要解決糧草問題,要不然可能會造成士兵嘩變,(不過也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整個荊州都缺糧,而且前線缺糧還和糜芳傅士仁故意拖延提供糧草有關),如果實在缺糧,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遣散降兵。

第四個不利因素是關羽死後爆發的瘟疫,(古代消毒手段落後,衛生條件很差,洪水爆發後很容易爆發瘟疫的),瘟疫可能會阻礙繼續北伐。

第五點自然是孫權背盟,即便能夠守住荊州,那也牽制了兵力難以北上。

綜上所述,北伐有希望,但後勁也不是特別充足。


個人認為,確實是蜀國最強。

但不是強在地盤上,論地盤,孫家擁有三分之一的荊州,還有揚州和交州,老曹家更是擁有青徐兗冀幽並司豫等好幾個大州,蜀國只有益州加上南郡、漢中等地盤,是最弱小的。

也不是強在人才上,遊戲里可以利用一座城池和無數謀臣猛將,干翻擁有天下的AI,但是現實中做到這一步,那是地獄級別的難度。更何況,諸葛亮後來都嘆過「曹魏人才何其多」,就算在遊戲里,也可以發現,除非是真三這種必定設定數量相同的武將,各種戰略類遊戲里,蜀漢的人才其實也是三國裡面最少的。

蜀漢最強的,是意識形態上的強大號召力。

蜀漢做過什麼特別亮眼的事情嗎?好像也沒有,也就是比較見不得人地襲擊了劉璋,各有各的理地佔據著荊州(孫家認為是周瑜打下來的,蜀漢認為關羽絕北道、張飛在周瑜帳下聽命,起到了很大作用),然後在漢中跟阿蠻幹了一架,差點就要開啟全民軍事總動員了。

除此之外,就是很平常的治理各州郡而已。

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一時期,曹魏在做什麼?

在搬運人口,把漢中的幾十萬人,妄圖搬運到關中去,為此讓曹魏子民服勞役,天下苦不堪言,宛城侯音因此叛亂,被平定,順便,曹大司馬仁,做了一件特別不仁但是老曹家習以為常的事情:屠城。

這只是一個地區,其他地區或者是零星反叛,或者是不敢反叛但是心裡憋著一股火的,非常之多。

聯想到之前孟德的豐功偉績,以及那一次次的屠城、屠戮,普通的老百姓,更是不會對這種政權有什麼好感。

此時,朝中尚有大漢天子,而且距離平靜的183年還不到四十年,很多老人能提起那個持續了四百年的大漢,當時的生活情況,和現在的對比。

於是,人心思漢。

那麼,漢在哪裡?

肯定不在許昌的皇宮,那裡只有一個傀儡。

也不在江東,那裡只有逼人為奴縱兵劫掠的軍事團體聯盟。

大漢,在左將軍劉備那裡,在南郡、巴蜀和漢中那裡。

看看劉備都做過什麼:討黃巾有功。曾做過平原相,把一片不大的地盤治理得有聲有色。有人想要刺殺他,於是派了個殺手,結果殺手居然被他所感動。當荊州陷落時,無數荊州人懼怕經常屠城的孟德,於是跟隨左將軍,遂有劉備攜民渡江。

這樣一個有理想,有功績,有德於民的人,才是人們心目中的大漢。

於是,劉備授予關羽假節鉞,關羽出兵北伐,圍困曹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周圍郡縣群盜響應——也不知這裡有多少人是被徭役所逼迫,不得不為賊。

此時此刻的蜀國,如果說硬實力,絕對是最弱的。

但是如果說軟實力,那麼絕對是最強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