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有沒有把劉封當繼承人培養過?如果有的話,劉封有沒有趁機培養自己的勢力?記得書上寫劉備一開始無子嗣所以收養的劉封吧?反正挺好奇劉備為什麼收養劉封的?


謝邀。

被高贊亮瞎眼。孟達是劉封黨羽?

先瞅瞅劉封是怎麼和孟達搭檔的:

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

大耳朵找個孟達同黨來玩兒自我監視?

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嗚呼孟子!斯實劉封侵陵足下,以傷先帝待士之義。

這叫同黨?是不是對同黨有什麼誤會?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捎帶,劉備授予關羽節鉞,有沒有權調動劉封、孟達,這二位抗命是不是順理成章,白紙黑字寫的明白: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一目了然,刨去關羽腦子抽風,既然下令給劉封、孟達,此二人抗命的結果是劉備震怒,只能說明關羽在襄樊之戰時有權調動上庸駐軍。

瞅瞅劉封的神操作,先是抗命坑關二,後又搞內訌逼走孟達,末了更是丟了東三郡狼狽逃回。嗯,此公是沒投降,沒投降很光榮么?

如果此公不是劉備的養子,死一百回都夠了,只不過掛著這層父子關係,所以才有轉圜。諸葛亮無非讓劉備清醒認識到劉封的破壞力,既然這位犯了死罪,便可因此除之。不然,留著這麼個定時炸彈,下回再炸了咋辦?讓阿斗去拆卸,留個弒兄惡名?

至於繼承人問題,只能說劉封短暫得當過備胎。到了阿斗出生,捎帶大耳朵再接再厲鼓搗出劉永、劉理之後,不可能再有劉封什麼事。孫十萬聯合妹子搞綁票,也是綁阿斗,沒誰會腦子抽風去綁這位備胎。

須知,大耳朵入蜀之時劉封已是二十餘歲的成年人,不是幼齒的劉禪,如果要為嗣早就立了。末了,這位享受的是什麼政治待遇?

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

入蜀東路軍指揮是諸葛亮、張飛、趙雲,劉封不過被統率的諸將之一,取益州後也不過是區區副軍中郎將罷了,其後即無寸進。

到建安二十四年,劉封已經三十啷噹歲了,大耳朵還是把這位當戰將在使用,從頭到尾沒見此公曆練過政務,派系更是無從談起。見過這麼培養接班人的么?

劉封是寇氏,劉備擱著仨親兒子,去培養一個道路之人接班,捎帶還是位沒有體現出一丁點政治才能的道路之人,這是當大耳朵蠢啊,還是瞎啊?

要玩兒這種騷操作,大耳朵還不如把諸葛亮收為養子得了。

《季漢書》:帝諱亮,字孔明,本琅邪諸葛氏也。烈祖以帝賢,養帝為子。


謝邀!

劉備為什麼收養劉封的?

一是劉備當時四十來歲無繼承人;

二,劉備去了荊州,「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說明劉備去了荊州沒閑著,自然和士族交往增進友誼的的事情沒少干,劉封是誰?「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長沙劉氏,本來就是西漢劉家在荊州的分枝,相互之間交好不僅大耳有了繼承人,也拉攏了人心,增強了自己的勢力。

劉封先祖是竇瓌,竇氏在東漢年間地位顯赫,竇融在王莽末年稱雄河西,後追隨漢光武帝劉秀,其曾孫竇憲曾領兵征討北匈奴,竇瓌是竇憲的弟弟,因獲罪被徙封為羅侯(漢時長沙郡有羅縣,即為羅侯的封地)。劉封父系即為竇瓌一枝,其生母則出自長沙劉氏。長沙劉氏始祖為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漢光武帝也出自這一系。劉封出身並不卑微,竇氏在荊州屬於世家大族。

劉備有沒有把劉封當繼承人培養過?

當然是,一來當時劉備沒兒子,所以「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二來從孟達的勸降信「亂禍之興作,未曾不由廢立之間也」也可以看出,劉備曾經將劉封作為繼承人看待,像曹操也有很多養子,比如秦朗,但沒作為繼承人培養,所以不存在廢立的問題。只不過隨著有血緣關係的阿斗出生,劉封的地位開始越發的尷尬而已。

三來當年收養劉封時劉備還寄人籬下,未有立足之地,雖有理想但還未實現,沒想到以後能跨有荊益。(劉備201年投奔劉表,三顧茅廬是207年,同年阿斗出生)

劉封有沒有趁機培養自己的勢力?

三國志里沒有直接的記載,但是劉封傳里說「尋奪(孟)達鼓吹」這種低情商的事情也幹得出,說明劉封並不是很有城府,政治能力很高的人。另外劉封如果有高水平的參謀或政治覺悟高一點,應該會在尷尬癌爆發前主動向劉備要求放棄自己的嗣子身份,就不會有後來的橫禍了。

孟達在勸降信里和劉封談了他尷尬的處境,封不從達言,而是城破後逃往成都,說明他的野心並不高,沒有培養起自己的勢力很正常。

至於說孟達是劉封心腹純粹扯淡,如果真是,早在投降前會勸說劉封向大耳表態了。後來為什麼寫封勸降信分析的頭頭是道?當然為了讓劉封投降,兵不血刃拿下三郡,這是投了新主子急於立功,對於欺凌自己的劉封,他真會有這個心?

劉封的死因?

劉封死前的事件很簡單,劉備不放心孟達獨自進攻上庸,六月派劉封從漢中出發去上庸合軍節制。那一年,關羽進攻襄樊,雖然連克強敵,但因為長期征戰自身損耗也厲害,所以連呼劉封、孟達相助,然而這位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沒弄明白,導致「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再加上劉封的職位比孟達低,卻憑藉自己的養子身份欺凌後者,使得孟達不滿。導致孟達叛變主因雖然是害怕關羽死自己不作為被追究責任,但劉封所作所為引起孟達不滿也脫不了干係,「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後,自然這筆賬也要記一份劉封頭上。

劉封兵敗,敗退成都後,雖然敗軍之將罪責深重,但畢竟是劉備的養子,情誼還在,所以劉備開始念在舊情並未想殺他。但是諸葛亮覺得劉封是個隱形的定時炸彈,「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這個是促使玄德下定決心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說明,當初確實是拿劉封做繼承人收養的,存在這個隱患。與孟德收養曹真、秦朗等人完全不同。

雖說劉封可能有機會保住性命,但是參考後來李克用為了收買人心,多立養子,結果死去後,養子李存顥、李存實等人自恃手握軍權,又年長於嫡子李存勖,對李存勖襲位非常不滿。最終發動叛亂,意欲謀害李存勖,投降後梁。只是李存勖沉著應對,處理得當才化解了危機。所以諸葛亮這麼考慮不是沒道理的。再加上劉封的宗族羅侯寇氏尚在曹魏,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出啥幺蛾子,也算及時剷除一個隱患。


謝邀。

劉封原名寇封,他是劉備到荊州之後認的養子。劉備去了荊州,進入了事業轉折時期,吸納了包括諸葛亮在內的很多人才。

劉備前期在中原奮鬥這麼多年,最缺的就是人才。赤壁之戰以後,劉備地盤大了,人馬多了。做君主要有自己信任的武將。劉封就是應運而出的人,他搭上了劉備這艘崛起的大船。

自古以來,戰略布局的核心是用人。劉封來了以後,快速成為一個方面軍的司令,這豐富了劉備用人的空間。從劉封加盟到漢中之戰這個階段,劉封為劉備立下過很多功勞。尤其是後期他率領孟達攻克東三郡,達到了個人武功的巔峰。直接支撐起諸葛亮設定的「跨有益荊」的大戰略。

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去看一下地圖,漢水是長江最長的支流,在歷史上占重要地位,常與長江、淮河、黃河並列,合稱「江淮河漢」。

漢水發源於秦嶺南麓,古漢水叫沔水,流經沔縣。漢水東流至漢中這一段,稱漢江,算上游。而漢江流經陝西、湖北兩省,在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其中安康到丹江口古稱滄浪水,就是中游。過了丹江口,漢水流經襄陽、宜城、天門、潛江、漢川,直至漢口,算下游。

這下清楚了。劉備進益州,然後北上拿下漢中,佔領了漢水的上游。漢水向東流經西城、上庸和房陵,這三個縣被稱為東三郡。東三郡算是覆蓋了漢水的中游。這些地盤就是劉封和孟達聯手拿下的,現在東三郡分別叫做安康、十堰和房縣,三地相聯,覆蓋了陝西到湖北,依然是我國的戰略要地。

東三郡的地理險惡,在軍事上十分重要。東三郡陸路向西直通漢中和益州的巴東,是劉備政權的重鎮。而陸路向東南則直通荊州的宜都和南郡,是假節鉞的蜀漢二號人物關羽的所在。陸路向東北,可以攻南陽,入豫州。因此佔領了東三郡,才稱得上是跨有荊益。劉備才有機會把自己的地盤都聯起來。

由於漢水一路向東南,理論上,東三郡的船隊可以順漢水南下攻襄陽。襄陽和樊城是隔江相望的兩個地方。漢水穿過襄樊,北岸樊城,南岸襄陽。

為什麼假節鉞的蜀漢二號人物關羽要去攻打襄樊,就是因為劉封孟達已經佔領了漢水上游。關羽的水軍進入漢水,直接分割了襄陽和樊城。這兩個地方堅守是很困難的。由於關羽水軍強盛,封鎖漢水不成問題,所以曹魏的援軍很難進入。

一旦拿下襄樊,對劉備集團來說,入川的荊州精銳部隊就可以從漢中登船,順漢水南下,回鄉探親休養。這就實現了諸葛亮說的~跨有荊州和益州,西北方向可奪雍州和涼州,奪長安。東北方向可攻南陽、洛陽,以及豫州其他地方。當真是一盤好棋。非常可惜,孫權背盟,關羽戰死了。這之前,當真是劉備離復興漢室最接近的時候。

劉封佔領的東三郡的戰略價值很高。但是孟達背叛,投了曹魏。劉封敗走。諸葛亮建議殺劉封免除後患。劉封死,他沒有被當成繼承人。時勢也不利於蜀漢。關羽一死,要劉封意義不大了。


個人覺得,劉備把劉封當成自己早期軍事集團的接班人,而不是後來季漢皇位的繼承人


當然養過,不過更多是權宜之計。

收劉封養子的時候,劉備寄居在劉表處,自己都快混不下去了,需要當地豪強支持,當地土豪竇氏也需要劉備的聲望加成,自然是一拍兩合。

等後來劉備拿下成都,漢中在望的時候矛盾就出現了,這時候劉封父族羅侯寇氏完全沒有能力提供幫助,而劉封領養子的身份也尷尬,血統註定劉備想傳位給他也沒人答應。

所以漢中之戰時候,劉備完全把他當一個猛將培養。

問題是,劉封自己位置尷尬,自己應該更自覺點呀,主動撇清。

上庸之戰,主將是孟達,劉封是配合的副將,反過來還欺凌主將了。

這已經很嚴重的來,還有更誇張的

襄樊之戰,關羽作為前線總指揮,假節,居然調不動他。。。

換個人劉備早砍了,你當孟達真是因為劉封欺凌他就跑?還不是怕追究責任。

諸葛亮要殺他理由都明明白白寫在那裡

「易世之後,終難治之」

劉備死了以後,不聽話咋辦,關羽前例在那。

蜀漢太小,經不起折騰。而且劉禪殺他還要背負殺兄罵名,不如趁早弄死,一了百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