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他功績不是不如王僧辯嗎?當時蕭梁皇族也不少吧?北邊還有北齊,他怎麼就開國了呢?其他皇帝開國多那麼麻煩,他太容易了吧


曰:「何意全無防備?」僧辯曰:「委公北門,何謂無備。」

安都大懼,追霸先罵曰:「今日作賊,事勢已成,生死須決,在後欲何所望!若敗,俱死,後期得免斫頭邪?」安都聞上受禪,嘆曰:「吾今茲必敗,戰無名矣!」

陳霸先背刺王僧辯和草率稱帝都是十分錯誤的決定,尤其是後者,百害而一利。

————————————分割線——————————————————

我就知道有人要拿所謂的北齊傀儡蕭淵明說事。

事實上,王僧辯收拾山河之後,需要處理的主要矛盾是太清之難後殘破的民生。

要想安心恢復一陣子,外部環境必須穩固,北周作為攻陷江陵的敵人,那是絕對不容妥協的。所以聯齊抗周是基本國策。而對於北齊來說,首要大敵也是北周而非南梁,這與陳霸先背刺後北齊只是派出一支偏師可以看出。

所以迎接在北齊為質、親北齊的蕭淵明為帝,是一個不錯的妥協方案,它建立在雙方均無意與對方為敵,以及北齊實力遠強於南梁的基礎上。何況王僧辯還保留了蕭方智為太子,之後仍然是蕭繹子孫的天下。陳霸先之所以反對此方案,除了意圖以此攻擊王僧辯之外,可能還有看不清己方和北齊實力差距的因素。

事實上,他很快就被打臉了,北齊偏師一到,陳霸先不敵,最後還是重新撿回來了原來的方案:稱臣。

而背刺王僧辯則留下了另一個隱患,那就是國內軍閥的不穩定,除了僧辯舊部之外,王琳部也蠢蠢欲動,說白了你陳霸先的信譽破產,這在侯安都口中的「做賊」就可看出。

至於稱帝,則是更加錯誤的決定,它必然導致大量親梁勢力的背離,給北方雙雄插手帶來機會。事實上北齊很快與王琳勾搭上了,北周也在江陵立了後梁傀儡國,這給初立的陳朝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那為何陳朝最終坐穩了呢?要歸功於陳文帝陳蒨,他逐一擊敗王琳以及其他割據軍閥,然後休養生息,使得在陳頊時期陳朝有能力北伐淮南,還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不過後來吳明徹軍敗被擒,既因為自我能力的缺失,也因為聯周破齊的計劃本身就有誤。所以之後陳朝一蹶不振,最終被隋朝所滅,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其實陳朝能夠建立以至於能勉強鼎足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候景之亂後,南朝梁分崩離析,西魏趁機奪取西蜀和江漢,北齊也奪取了江北

然後陳霸先跟王僧辯為了迎立之事意見相左,直接內訌,最後王僧辯被陳霸先突襲斬首,草草了結

這個時候的南梁四面楚歌內憂外患

北齊分別於紹泰元年底和太平元年六月兩次侵犯梁朝,但均被陳霸先率部擊敗

紹泰元年十月及永定元年二月,陳霸先又分別平定了王僧辯余部和曲江侯蕭勃的反叛

直到這個時候,陳霸先才能比較安穩的稱帝了


然而還沒安穩幾天,太平二年五月,佔據湘、郢等州的王琳大力修造舟艦,準備向陳霸先發起進攻,此人一直到兩三年年之後才被拔除

然而此時的陳霸先已經逝世了

陳霸先建國之初,「號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三吳,廣州,郢州,江州,湘州等地全部脫離其掌控,軍閥林立

更讓人芒刺在背得是在對岸如日中天,即使是宇文泰都要畏其三分的北齊

此時的北齊在高洋的帶領下國力到達巔峰,再加上不少帶路黨也投奔了北齊,北齊拿下江南似乎已經可以預見了

當時陳霸先的處境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勢單力薄,按照正常情況來說陳霸先的小政權早在北齊兩次南侵的時候就該覆滅了


但歷史神奇之處就在於有時候事情的發展超乎人的想像

陳霸先愣生生的頂住了北齊的壓力甚至打了回去

陳霸先的侄子又頂住了西面王琳的壓力,甚至陰差陽錯的把王琳給拔除了

陳朝也自此成為南朝正統

不得不說,太神奇了


早年軍旅

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年),陳霸先出生,是吳興長城下若里人,漢太丘長陳寔的後代,世居潁川。幼時家境已貧寒,卻胸懷大志。等到成年之後,涉獵史籍,尤其喜歡閱讀兵書,還通曉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同時練就了一身武藝,明達果斷,當時的鄉里都十分推崇他。據說他身高七尺五寸,額頭隆起,手長過膝,有帝王之相。一開始在鄉為里司,後來到了建鄴,做了油庫吏。

梁武帝大同初年,宗室新喻侯蕭暎任吳興(今浙江湖州)太守。蕭暎很看重陳霸先,曾說陳霸先此後必定前程遠大。約在大同六年(540年),蕭暎任廣州刺史,陳霸先隨任直兵參軍。 蕭映令陳霸先招集軍士集結戰馬,人數達到千人,蕭映仍命陳霸先駐守宋隆郡。陳霸先所部安化二縣並不服從南梁的管轄,陳霸先率兵平定。不就陳霸先被任命為西江督護、高要郡守。

交趾平叛

大同七年(541年),交州(治今越南河內市東北約三十公里處)土豪李賁發起叛亂,趕跑了交州刺史、武林侯蕭諮。大同八年(542年)春,梁武帝遣將討伐,林邑國(今越南南部)國王也從腹背襲擊李賁。

大同九年(543年)四月,李賁部將范修在九德(今越南榮市)大破林邑王,梁征討諸軍也不知所終。李賁控制了整個北越,就在大同十年(544年)正月仿梁朝制度,自稱越帝。梁武帝又命新州(今廣東新興縣)刺史盧子雄、高州(今廣東陽江)刺史孫冏火速出兵,並受坐鎮廣州的蕭暎和蕭諮節制。因戰事不利,梁武帝誤以為盧、孫二將與李賁私下裡有往來,敕令在廣州賜死。盧子雄舊將杜天合、杜僧明等人因此發動兵變,率兵包圍了廣州城。陳霸先在高要聞報,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戰而解重圍,杜天合、杜僧明等叛將被擒。梁武帝蕭衍對陳霸先的功績大為讚歎,授他為直閣將軍,封新安子爵,邑三百戶,並派遣畫工將陳霸先的樣貌畫下來觀看。

(陳武帝陳霸先像)

大同十年(544年)冬,蕭暎在廣州病亡。次年(545年),陳霸先護喪返回京師建康。走到大庾嶺之時,梁武帝下達詔命任陳霸先為交州司馬,領武平(今越南永安市)太守,隨新任交州刺史楊蒨前往交州討伐李賁。陳霸先返回廣州,召聚將士,備辦軍資。陳霸先與楊蒨等征討大軍於十二月抵達交州。當時蕭勃為定州刺史,與陳霸先等在西江相會,蕭勃深知軍士們都害怕遠征,所以想辦法用錢財來誘楊蒨。於是楊蒨召集諸將詢問對策,陳霸先認為,交趾的叛變,完全是宗室的罪過,造成叛亂遍及數個州縣,歷時數年,勞師糜餉。定州刺史蕭勃只顧及眼前的利益,完全不顧國家大計。陳霸先指出應該奮起平叛,不用顧及宗室的利益,於是領兵擊鼓進擊。

大同十一年(545年)六月,陳霸先平叛大軍到達交州,李賁率軍數萬在蘇歷江口設下城柵抵擋梁軍。楊蒨推薦陳霸先所部為前鋒,陳霸先率軍大破李賁的戰陣,李賁逃到了典澈湖。李賁在屈獠界設置營寨,大造船艦,阻擋在典澈湖中。梁軍十分忌憚,停駐在湖口不敢進兵。陳霸先對將領們說:「我們的軍隊已經耗時良多,將士疲勞,長時間相持,這恐怕不是好辦法。況且孤軍無援,進入了敵軍腹地,如果一次不能取勝,又怎能保全自己。如今不如接著李賁多次遷移逃跑,人心沒有穩固,當地夷民拼湊而成一軍,很容易摧垮,如果此時不去戰勝他們,此後將找不到這麼好的時機了。」諸將都不知道說些什麼,沒有回應他的。當天夜裡江水漲起了七丈,大水進入了湖中。陳霸先率領所部兵馬,趁水漲之機搶先進攻,眾軍擊鼓與叫喊聲成為一片,李賁叛軍大潰。

太清元年(547年),李賁逃竄進入屈獠的洞中,屈獠斬殺李賁,傳首京師。李賁之兄李天寶逃入九真,與盜匪首領李紹隆聚集剩餘的二萬兵馬,殺南朝梁德州刺史陳文戒,進圍愛州,陳霸先再次率軍平定叛軍。梁武帝加封陳霸先振遠將軍、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督七郡諸軍事。

北討侯景

太清二年(548年)八月,東魏降將侯景舉兵反梁,侯景之亂爆發。同年冬,侯景攻破京師台城,次年梁武帝病餓而亡。陳霸先將要率兵赴援,廣州刺史元景仲暗地裡心懷異志,想要對陳霸先不利。陳霸先知道元景仲的圖謀,與成州刺史王懷明、行台選郎殷外臣等秘密商議實行戒嚴。太清三年(549年)七月,陳霸先在南海召集兵馬,快馬傳檄以討伐元景仲。元景仲最後兵敗被縊殺,陳霸先迎宗室蕭勃到廣州鎮守。當時臨賀內史歐陽頠在衡州,蘭裕、蘭京禮煽動始興等十郡一起舉兵攻打歐陽頠,歐陽頠難以抵擋遂向蕭勃請援。蕭勃令陳霸先率兵前往救援,陳霸先擒拿了蘭裕、蘭京禮等眾人。十一月,陳霸先派杜僧明、胡穎率領二千人駐紮在嶺上,並以厚禮結交始興的豪傑一起聚義旗,侯安都、張偲等率千餘人歸附陳霸先。鎮守廣州的梁宗室曲江侯蕭勃聽說陳霸先想要起兵討伐侯景,派鍾休悅前去勸說陳霸先。蕭勃無意討伐,陳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帳下,受其節制。

(侯景之亂示意圖)

大寶元年(550年)正月,陳霸先大軍從始興出發,抵達大庾嶺,擊敗奉蕭勃之命在南野(今江西南康以南約十五公里處)攔截的蔡路養,乘勝進駐南康。陳霸先被蕭繹授為明威將軍、交州刺史,改封南野縣伯。此後近一年半時間,陳霸先與響應侯景的高州刺史李遷仕在南康一帶展開了拉鋸戰,終於擒斬李遷仕,大寶二年(551年)六月發兵南康,沿贛江北下。陳霸先發兵南康時,戰局發生了轉變,蕭繹部下大將王僧辯、胡僧佑、陸法和等在巴陵(今湖南嶽陽)、郢州(今湖北武漢)一帶擊敗侯景主力,叛軍大將任約、宋子仙被擒,侯景從攻勢轉為守勢。湘東王蕭繹授陳霸先為通直散騎常侍、使持節,加封信威將軍、豫州刺史,領豫章內史,改封長城縣侯。不久之後又加授散騎常侍、使持節、都督六郡諸軍事、軍師將軍、南江州刺史。

大寶二年(551年)八月,陳霸先準備與蕭繹部下都督王僧辯會師。由於陳霸先名聲在王僧辯之上,故王僧辯心存畏忌。當時,王僧辯等西路各軍正好缺糧,情勢不妙,而陳霸先已貯有軍糧五十萬石,陳霸先迅速饋送三十萬石給西路各軍,打消了王僧辯的顧忌,也在西路各軍中贏得了威信。當時侯景廢掉簡文帝蕭綱,立豫章王蕭棟為帝。陳霸先聞訊派長史沈袞奉表去江陵向湘東王蕭繹勸進。十一月,湘東王蕭繹授予陳霸先使持節、都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諸軍事、平東將軍、東揚州刺史等職務,領會稽太守、豫章內史。

大寶三年(552年)正月,陳霸先南路征討大軍從豫章(今江西南昌)出發,這時已有甲士三萬人,強弩五千張,舟艦二千艘,水陸俱下,另有前軍五千由驍將杜僧明統領,已抵達湓口(鄱陽湖入長江口)。二月,王僧辯等西路大軍又從尋陽起行,在白茅灣(今安徽懷寧以東)與陳霸先會師。王僧辯與陳霸先登壇設誓,締結盟約。征討大軍沿路攻克蕪湖、姑熟(今安徽當塗),三月在建康與侯景展開了大決戰,終於徹底摧毀了侯景勢力,侯景被殺。

陳王爭權

大寶三年(552年)五月,北齊派辛術在秦郡(今江蘇南京六合區)圍攻嚴超達,陳霸先命大將徐度領兵幫助嚴超達固守秦郡。北齊率領七萬大軍,將護城河填平,修築起土山,並且藉助地道攻入,形勢十分危機。陳霸先親自率領萬餘人來解重圍,縱兵從四面打擊北齊軍,弓弩萬箭齊發,北齊平秦王中流矢而死,梁軍斬首數百級,北齊收兵退軍。陳霸先整隊班師,派記室參軍劉本仁去江陵報捷。

七月,廣陵僑民朱盛、張象潛合兵一處襲擊北齊刺史溫仲邕,北齊遣使來告知此事,陳霸先率兵馬渡過長江來接應。適逢北齊使者來南朝梁,請求南朝梁割讓廣陵,王僧辯同意了此事,將此事告知陳霸先,於是陳霸先率軍返回南徐州,江北之人跟隨陳霸先軍隊南下的有一萬餘口。湘東王蕭繹授陳霸先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等職務。王僧辯率大軍去湘州(今湖北紅安縣)征討陸納之時,湘東王蕭繹命陳霸先代為鎮守揚州。十一月,湘東王即位於江陵,改大寶三年為承聖元年。湘州平定之後,王僧辯回朝,陳霸先不久又回京口。

承聖三年(554年)三月,梁元帝進陳霸先為司空。十一月,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蕭繹被殺。王僧辯與陳霸先商定,以晉安王蕭方智為梁王、太宰,秉承皇帝旨意,又派遣長史謝哲奉表勸進。十二月,晉安王蕭方智自尋陽而來,入居朝堂,給陳霸先班劍二十人。承聖四年(555年),王僧辯為北齊軍勢所懾,屈事北齊,迎立北齊扶植的貞陽侯蕭淵明為梁帝,以蕭方智為太子,陳霸先苦勸無效。同年九月,陳霸先與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襲殺王僧辯,廢黜蕭淵明,擁立蕭方智為帝,改元紹泰,是為梁敬帝。 陳霸先任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領揚、南徐二州刺史,仍詔陳霸先可甲仗百人,出入殿省,掌握了南朝梁的實權。

誅滅叛將

王僧辯被殺後,其餘部起兵反陳霸先。紹泰元年(555年)十月,震州刺史杜龕與義興太守韋載、吳郡太守王僧智等據城抗陳霸先。杜龕遣杜泰率精兵五千攻長城縣(今浙江長興東),陳霸先之侄陳蒨堅守,迫使杜泰不克而退。陳霸先派部將周文育攻義興(今江蘇宜興),交戰不利,陳霸先遂自率軍東討,攻拔其城外水柵。

紹泰元年(555年),譙(今安徽和縣)、秦(今江蘇六合)二州刺史徐嗣徽舉州投降北齊,乘陳霸先東討義興之機,暗中與豫州刺史任約密謀以精兵五千襲京師建康,佔據石頭城。陳霸先說降偉載後回救建康,派周文育攻杜龕,以救長城。又命裴忌助黃他攻吳郡(今江蘇蘇州),王僧智棄城逃吳興。十一月,北齊遣兵五千渡江,佔據姑孰(今安徽當塗),以援徐嗣徽、任約。陳霸先於冶城(今江蘇南京朝天宮一帶)立柵以阻絕援軍。北齊又命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領兵萬人於胡墅(今江蘇南京長江北岸)渡江,向石頭城送米三萬石、馬乾匹。陳霸先得知,撤軍返回建康,命侯安都夜襲胡墅,燒北齊船隻千餘艘,斷其糧運,並在大航(今南京鎮淮橋東)修繕侯景舊壘,派兵據守。北齊軍亦於石頭城南秦淮河南岸築兩柵,與梁軍相拒。徐嗣徽等攻冶城柵,陳霸先親率鐵騎精甲出明門襲擊。徐嗣徽軍大敗,遂以柳達摩留守石頭城,自往採石迎接北齊援軍。

十二月,陳霸先派侯安都帶領水軍,襲擊了徐嗣徽在秦州的家小,俘獲數百人。陳霸先命人連接戰船堵住淮河口,切斷徐嗣徽的水路。陳霸先攻克北齊軍石頭,水南二柵,柳達摩等人渡過淮水布陣,大敗北齊兵馬。徐嗣徽、任約等率領北齊水步軍萬餘人準備進入石頭城,陳霸先派兵據江寧阻擊,北齊軍不敢進,駐屯浦口(今江蘇南京北)。陳霸先派侯安都率水軍襲擊,大破北齊軍,徐嗣徽、任約等乘孤舟逃走。陳霸先圍攻石頭城,斷其汲水道路,城中無水,北齊將柳達摩遣使向陳霸先求和,陳霸先遂與齊結盟,簽訂和約。徐嗣徽、任約隨柳達摩奔北齊。陳霸先隨即遣將攻佔姑孰。

紹泰二年(556年)正月,陳霸先派陳蒨、周文育攻克吳興(今屬浙江),杜龕敗死。王僧智等逃奔北齊。二月,攻克會稽(今浙江紹興),斬揚州刺史張彪。至此,除江州刺史侯瑱佔據江州、豫章外,王僧辯余部都被平定。

南定蕭勃

太平二年(557年)二月,曲江侯蕭勃在廣州反陳霸先,舉兵北伐。過五嶺至南康(今屬江西),以郢州刺史歐陽頠及其部將傅泰、蕭孜(蕭勃侄子)為前軍,至豫章,分屯要點:歐陽頠屯苦竹灘(今江西豐城西南),傅泰據蹠口城(今江西南昌南)。南江州刺史余孝頃在新吳(今江西奉新西)舉兵響應蕭勃,以其弟余孝勱守郡城,自己則率軍出豫章據守石頭,與蕭孜會合。

陳霸先得報後,派平西將軍周文育率軍進擊。 周文育至豫章後,命軍主焦譙僧度襲擊余孝頃,盡奪其上牢所泊船隻,於豫章立柵固守。周文育軍糧盡,諸將欲退,周文育不同意,遣使送出臨川(今江西南城)內史周迪,周迪允送糧食。於是周文育以舊船運老弱,順流而下,燒豫章柵欄佯退。余孝頃見之,不設防備。周文育軍由小路日夜兼程,佔據芊韶(今江西豐城東北)。芊韶上游有歐陽頗、蕭孜,下游則有傅泰、余孝頃,周文育據中築城,切斷敵軍聯繫。歐陽頠等人大驚,退入泥溪(今江西新干西南)。周文育派嚴威將軍周鐵虎等襲俘歐陽頠。又派其將丁法攻俘傅泰。蕭孜、余孝頃軍聞訊退走。三月,蕭勃在南康得知歐陽頠等兵敗,軍中驚慌,其部將陳法武、譚世遠於始興(今廣東廣州韶關北)斬殺蕭勃,持其首級降梁。四月,蕭孜、余孝頃仍據石頭抵抗。陳霸先遣平南將軍侯安都協助周文育攻之。侯安都潛師夜燒其船艦,周文育率水軍、侯安都率步兵協同進攻,蕭孜出降,余孝頃逃新吳。陳霸先以歐陽頠為衡州刺史,並派其征討嶺南,歐陽頠之子歐陽紇克始興,歐陽頠至嶺南,諸郡皆降,遂克廣州。五月,余孝頃亦降。

挫敗王琳

陳霸先立蕭方智為帝後,湘、郢二州刺史王琳不服,於太平二年(557年)五月,大治船艦,準備進攻陳霸先。六月,陳霸先先發制人,命平西將軍周文育、平南將軍侯安都等領水軍二萬會師於武昌(今屬湖北武漢)征討王琳。十月,侯安都進抵武昌,王琳部將樊猛棄城退走。周文育軍由豫章(今江西南昌)進至武昌,與侯安都會師,得知陳霸先廢蕭方智自立為帝,侯安都認為師出無名,又因兩將並行,不相隸屬,部下交爭,以致圍攻郢州(今湖北武漢)不克。王琳軍進至弇口(今湖北武漢西南),侯安都乃撤圍移軍至沌口(今湖北武昌),僅留沈泰守漢曲(今湖北漢口),侯安都遇風不得進,與王琳軍對峙數日後交戰,侯安都軍大敗。周文育、侯安都等人全部被俘,僅有沈泰退走。王琳軍移駐郢州,又派部將樊猛襲占江州(今江西九江)。

永定二年(558年)正月,王琳率兵十萬進至湓城(治所江州,今江西九江),駐紮白水浦(今江西九江西),北江州刺史魯悉達據地自保,控制中流,王琳不敢東下,於是向北齊求援,請立永嘉王蕭庄。蕭庄回到江南後,即帝位,改元天啟。蕭庄以王琳為梁侍中丞相、錄尚書事。六月,陳霸先再遣侯瑱、徐度率水軍攻王琳,又另派謝哲前往遊說。八月,王琳同意退軍湘州(今湖南長沙),陳霸先召眾軍還駐大雷(今安徽望江)。

建國去世

蕭方智在位期間「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於己」,受陳霸先控制。永定元年(557年)八月,梁朝提升丞相陳霸先為太傅,加賜黃鉞、殊禮。九月初五,又提升為相國,總領朝政,封為陳公,備九錫,陳國設置百官。十月初三,梁朝給陳公陳霸先進爵為王。太平二年(557年)十月,蕭方智禪位於陳霸先,南梁滅亡。陳霸先稱帝,改元永定,國號陳,是為陳武帝。隨後,陳王陳霸先派中書舍人劉師和帶領宣猛將軍沈恪指揮兵士進入皇宮,護送梁敬帝到別宮去居住,封梁敬帝為江陰王。

永定元年(557年)冬十月,陳霸先即皇帝位於建康南郊。以鎮西將軍、南豫州刺史徐度為鎮右將軍、領軍將軍。永定二年(558年)三月,王琳在郢州擁立永嘉王蕭庄為帝。六月,陳武帝下詔派司空侯瑱、領軍將軍徐度率水軍為前軍,討伐王琳。並親自駕幸石頭城為侯瑱等人送行。江州刺史周迪在工塘擒拿王琳的大將李孝欽、樊猛、余孝頃等人。並派遣吏部尚書謝哲去王琳處頒詔。 八月,陳武帝下詔臨川王陳蒨西討,從京師發水軍五萬,陳武帝親自到冶城寺為陳蒨送行。前南豫州刺史周文育,前南徐州刺史侯安都等從王琳那裡逃出來,自行彈劾自己,陳武帝寬宥了他們,並且下詔恢復周文育等人原來的官職。 同月,追封次子陳立為豫章王,謚號為獻;陳權為長沙王,謚號為思。

(陳朝疆域圖概)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十二日,陳霸先病重。六月二十一日,陳霸先在璿璣殿病逝,享年五十七歲,遺詔臨川王陳蒨即位。八月,群臣上謚號曰武皇帝,廟號高祖。同月,葬於萬安陵(今江蘇南京郊區)。

陳武帝萬安陵在陳朝滅亡後便被掘毀。據《隋書·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七·孝義》記載:陳亡後,陳霸先政敵王僧辨之子王頒,糾集其父舊部,夜掘陳武帝陵,破棺焚屍,並將骨灰倒於池塘中,命上千人喝掉,極盡污辱,萬安陵被徹底掘毀,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後世文人過此,莫不感慨萬端。


這是光看賊吃肉沒見賊挨打阿,從陳霸先偷襲王僧辯到陳國基本穩定國內局勢,歷時十餘年之久,其中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陳霸先得國手段陰狠,難以令人心服的緣故。

承聖四年(555年)九月,陳霸先襲殺王僧辯,廢黜蕭淵明,擁立蕭方智,掌握南朝梁實權。

十月,王僧辯余部杜龕、韋載、王僧智等據城抗陳霸先。譙(今安徽和縣)、秦(今江蘇六合)二州刺史徐嗣徽舉州投降北齊,以精兵五千襲京師建康,佔據石頭城,戰敗投奔北齊。

太平二年(557年)二月,王僧辯余部平定。同月,曲江侯蕭勃在廣州反陳霸先,舉兵北伐,至五月平定。同月,湘、郢二州刺史王琳大治船艦,討伐陳霸先,雙方鏖戰不休,直到560年王琳才逃亡北齊,但其盟友縉州刺史留異,以及周迪、陳寶應等人仍割據一方不臣陳國。

直到564年十一月,章昭達生擒陳寶應、留異擒送京師,晉安郡平定,565年四月,臨川太守駱文牙斬殺孤身逃走的叛匪首領周迪,傳首京師,陳國立國之亂才算告一段落。至於王琳,更是到573年太建北伐時才戰死,這時距陳霸先偷襲王僧辯已過十四年。

當時北齊、北周、陳三足鼎立,陳國最為弱小,如果不出逆天改命的奇遇,終是亡國之運,但即便如此,陳霸先還是急著稱帝建國。二百年前成漢皇帝李壽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當一日天子也夠本了,也是這個道理,歷史上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的人物比比皆是,倒也不足為奇。


是啊,功績,實力都不如王僧辯,所以王僧辯沒有防備,陳霸先才能偷襲得手。陳霸先稱帝的最大難題就是王僧辯。除掉王僧辯之後,麻煩也不少,各種叛亂,北齊北周也是各種蹭便宜。麻煩不比其他開國君主少,起碼其他開國君主不用擔心沒兒子(郭威:兄弟懂我!)。


霸先切嘆,謂所親曰:「武帝子孫甚多,唯孝元能復仇雪恥,其子何罪,而忽廢之!吾與王公並處託孤之地,而王公一旦改圖,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為乎!」

——《資治通鑒 梁紀二十二》

講道理,王僧辯與陳霸先的權力合法性皆源出梁元帝蕭繹,「驅除胡虜」、「光復建康」才是正道中的正道。而前者先在京城縱容軍士搞二次屠殺,後又明目張胆擁立傀儡前皇侄蕭淵明,做上並不光彩的「北齊代言人」,並無太多的道義優勢可言。梁之失鹿於蕭衍侯景,天下梟雄皆可逐之,誰也不比誰更能佔據道德至高點,如此而已。

還有,陳霸先與眾將士浴血保衛建康在先,逼迫幼主遜位稱帝開國在後,有著實打實的護國軍功。參考南朝得國最易的蕭道成,這廝僅需頂住上游RUSH、干翻其它三貴,大事即成。

這段時期的建康民眾,(如果還能存活下來)實在是經受不起三次以上的煉獄煎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