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有同学说不反抗是因为国人固有的奴性,我不认同这一观点,在欧洲殖民者在非洲抓两亿壮丁的时候非洲人民也没有反抗,在六百万犹太人被纳粹屠杀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反抗。可见国人的奴性这一说法站不住脚。但是我又说不出来他们不反抗的原因,所以我想问一下。


据日军第13师团山田支队的士兵回忆,在乌龙山麓集体屠杀中国约2万名战俘与难民时,就发生过令日军震惊的猛烈反抗:

「在我们清理尸体的前一天晚上,两个小队机枪队奉命出动,从公路上向下面沙滩的难民扫射。发出上述命令的高级军官认为,对手们毫无防备,他们已一星期没有进食,因而体力已经消耗,只消用两个小队的机枪就足够了……」

「机枪在黑夜中发出吼鸣声……他们瞬间意识到机枪喷出火来意味著什么,便高声呐喊,像雪崩似地冲向机枪小队……他们满腔怒火地冲了过来,两个机枪队转眼就被挤垮了,汽车队在稍高的公路上看到了这种情况,不得不随机应变采取措施。他们丢下了汽车上的汽油桶,把汽油倒在坡地上,点起火柴并向那边扔去……人群很快被猛烈的火墙压了下去,逃也逃不出,全都被杀害了……」

日本反战记者本多胜一在他的著作《通向南京之路》中,也记载了中国战俘的反抗事迹,因为该书的内容来自于本多胜一对日军老兵的采访,可信度很高——第65联队下士田中三郎(化名)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听说一个少尉被反抗的俘虏弄死了,传达过来的警告说,『是他的刀被夺走才出事的,要警惕!』大概是有的俘虏察觉得苗头不对,而采取了豁出去的绝望行动……?

该部队另一名士兵宫本省吾在日记中写道:「由于是处理两万多人的俘虏,所以终于出现大漏洞,友邻部队也付出好几名死伤者,我们中队死一人,伤二人」?

原来,1937年12月17日,日军在长江边上的草鞋峡集中处决数万中国战俘与平民时,这些战俘与平民高喊「夺枪! 夺枪!」,赤手空拳地冲向日军,虽然仍不免于被害,但令日军十分恐惧,并且还杀伤了一些日军。

第65联队的联队长两角业作在战后回忆录中,描述了发生在12月17日夜间的幕府山战俘暴动:「两千来人一下子猛冲过来,拚命地乱蹿,怎么也制止不住。我军不得已开枪射击,竭力阻止他们逃跑。但因天黑,大部分向陆地方向逃去,一部分跳进扬子江」这2000多名战俘大部逃脱,并且还打死7名日军(含军官1名)。1938 年2月23 日,《大公报》第3版刊载的「中央社讯」《敌兽行迭出,五百解除武装军士在京惨遭蹂躏杀害》中,报道了中国战俘在最后关头与敌军搏斗牺牲的英雄壮举:「闻有数十军士知难免一死,等是一死,多挣扎挺身抢夺武器,或咬住敌耳部或腿部,以至被踢毙或刺死,然敌寇中亦有因之有数十人中流弹或耳坠流血致死……


哈哈,这学者说古时屠杀之计,今天也不一定不会再出现,不说道理,先想个问题,白起屠杀几个降卒为何顺风顺水?那血阵拼杀的赵国兵士为什么不反抗?燕赵之地悲歌慷慨之士,出了赵奢,廉颇,李牧,一个比一个能打,有血性敢拼搏,为什么被秦军不明不白杀了那个那个几万?是十万头猪也能拱翻了,三天时间,就是十万头猪,xz也抓不完!那十万头猪人指挥不清,更何况四十万军队,还是敌人的军队?这四十万人能联合起来跑路也不至于被杀完,当然除了240人,题主的同学声称中国人有奴性,这是屁话,这同学是不是半吊子不知道,以偏概全是学会了,我不用反事例反驳此观点,怎么杀?是艺术,

从劝降开始,就会有松动的人,这时候,要一步步套笼他们,

1,人有侥幸心理,面对大难即使没有希望也会捏造希望给自己,而看管战俘的兵士自然会听著命令,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宽松看管状态,比如松懈形态踱步来去,让战俘明白看管感觉这很无聊,没有压力持续松懈状态,半开半掩的城门让战俘能目及外部世界卸下心防,或仅设下少量岗哨看管战俘,兵甲卸下武器垂下在战俘视线之内,总之宽松的看管策略能营造出一种战俘与自由世界若近若离的感觉,如此一松,战俘警惕心大大降低,以为是登个记就回归祖国了,营造战俘营地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甚至用传递假消息的方式让战俘放松警惕,没有威胁,就不会有危机感,

2,外松内紧的宽松管理方式,还是同上,表面营造宽松环境,看管和战俘营外围及战俘目不能及处,驻扎军队,严阵以待,为的就是哗变后快速镇压,

3,分队,为就是分散战俘人数,数量不大就不会引发大的哗变,至少可以控制,

4,用心略毒,就是检举,让战俘士兵相互举报谁杀了己方士兵,并许诺不杀坦白者,放心,肯定会有,还不少,不是所有人都是硬骨头,如此一来,就能快速离间军心,那即使哗变也不成气候,就能控制人心了,

5,杀头目,先谈再决定,先让头目出来,再谈,目的就是放假消息,如果不听话,也不能杀,送回去,不管他,但一旦开始哗变,先杀他,他必是带头人,杀了领导者就不成气候,

6,饿他们,但不至于饿死,还是营造给你活路的氛围,为的就是让你抱有侥幸心理,但你的命已经攥在他们手里了,

7,今人也使用的万金油方法,假枪毙,在松懈状态下突然实施大动作激起战俘警惕心,然后复原,然后再来,如此一来,战俘就不会知道下一次是干什么,也就放松了警惕心,类似狼来了,

相对战争,管理俘虏太简单了,如果白起连战俘解决不了,他还是将军吗,管理,真的是最基础的了,

在两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总结了如此完美的管理方法,对于百姓,无组织无纪律,没有杀人技能,没有防备,心存侥幸,连上面几条都用不到,怎么反抗?


明末民变时期,成都四乡没有一处是安宁的,到处都是杀红了眼的乱军,听口音仿佛还有本地土匪在趁火打劫。

一路上东边也是乱军,北边也是土匪,一行人只能被追著往西边跑,跑到了岷江边上没有了去路,眼看就要成了西军的刀下之鬼,恰巧上游飘来了几只被遗弃的破渡船。

一行人爬上破渡船半凫半游地逃到了西岸,原本有老有少的一行人到了西岸,只剩下了身强体壮的盐贩一伙与马家姐弟等几个手脚灵活的年轻人。

而老弱者要么被乱兵追上砍死,要么就被江水冲走。

楔子


岷江边上,一对砍柴归来的祖孙在静坐垂钓。孙子兴奋地对爷爷讲述著自己道听途说来的传闻:「爷爷,你进过成都城吗?我听人说成都城里有吃不完的白米、逛不完的长街、不散场的大戏,就连房屋都是金砖玉瓦堆砌成的呢!你也带我去成都城里开开眼吧?」


爷爷平静地望向宽阔的江面一动不动,仿佛没听见孙子说的话,孙子扽他的衣袖,他才开口道:「钓鱼一定要专心,千万不要三心二意,鱼竿要拿紧,鱼线要盯紧。」完全没搭孙子进成都城的话茬。


孙子一见爷爷不答应自己,把小鱼竿一扔就要放赖撒娇。爷爷无奈地看著坐在一旁嘟著嘴巴的小孙子只好哄他道:「乖,你好好钓鱼,多钓上几尾鱼,我好拎去卖钱,卖了钱我好带你去成都耍啊。」


小孙子忙问:「钓上多少尾够去成都的?」

爷爷知道小孙子没有钓鱼的耐性,根本钓不到鱼,随口说道:「你今日钓上两条,我明日就带你进成都城。」孙子一听咧嘴一笑,又捡起小鱼竿来坐下继续钓鱼。


没一会儿,孙子的鱼竿还真的有鱼上钩了,从鱼线被拉曳成的满弓形状看,水下面应该是一条分量不小的大鱼。孙子高兴地喊著:「爷爷,有鱼上钩了。」


爷爷欣慰地笑道:「你看,专心钓鱼就一定有收获吧。」


小孙子用力一拽,两条紧紧缠绕在一起的鲤鱼被拉上岸来,孙子兴奋地抓起鱼来说:「爷爷,两条!咱们能去成都了!」


爷爷看著那两条鱼,眼中突然露出了无比的恐惧,战栗著命令孙子:「快,扔回江里去!」


孙子还沉浸在钓上两条鱼能去成都的喜悦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爷爷冲上来一把抢过那两条鱼,双手恭敬地捧著鱼,跪在江边把鱼放回江中不住地磕头,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著:「恕罪,恕罪,莫怪,莫怪。」


晚照的夕阳染红了江水,爷爷对著江面长揖跪拜的身影透著一丝诡异,孙子永远不会知道爷爷在几十年前经历过什么,才会对这两条鱼如此的虔诚笃信。


地道


逃出城的幸存者们,也是很多年后才从茶馆听书人的口中得知,他们逃出成都城的前一天,大西皇帝张献忠不知因为什么,一怒之下用手中的宝剑刻下了一座石碑,石碑上写著七个大字「杀,杀,杀,杀,杀,杀,杀」。


成都四门紧闭,大西军在城中逢人就杀,不知有多少百姓惨死在大西军刀下。那日茶商马定武带著自己的一双儿女在文殊院外的小庙会上玩耍,突然间乱军四起,慌乱之下马定武拉著儿女躲进了文殊院。

躲进文殊院的可不止他们一家,私盐贩子倪十二在文殊院的一处佛像底下挖了一条可以直通城外的地道,平日里他用这地道运输私盐,此时这小小的地道便成了他发大财的聚宝盆。


闻讯来寺中避难的除了误打误撞的马定武一家,都是常年给文殊院捐献大量香油钱的高门大户,此时这些达官显贵、皇亲贵胄在这个私盐贩子面前也不得不低声下气、唯唯诺诺。


倪十二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刻,各家出逃时带出的一定是家中最珍贵的宝物,他坐在洞口对这些求他放行的达官显贵们说:「你们要想从此过去,就拿出身上最值钱的宝贝来给我,拿来好东西的我就多放几个人出去,拿来东西不行的就自求多福吧。」


说罢那些富户们都争先恐后地从行李中拿出最贵重的东西来奉献给倪十二,这种情形下任谁也不敢藏私了。


张员外家拿出一只冰种玉如意,倪十二让他家两个人出城,辅国将军拿出家传的金册,倪十二放他家一个人进洞,这些在太平年月里价值连城的珍宝,此时在倪十二手里成了他胡乱为生命定价的玩具。


马定武一家是在逛庙会时无意间逃避进得寺来,连家都未曾回,一家三口身上除了一些散碎银两哪里有什么值钱的珍宝,找了半天才从马大姐头上找到了一支祖传的金簪。


马定武拿著金簪战战兢兢地走到倪十二跟前堆笑道:「倪大爷,我一家三口出来赶庙会遇到了如此祸事,身上没带什么值钱的珍宝物什,你我是老相识了,你是知道我家里不差些许钱财的,今天你放我一家出去,改日兵乱过去后我再拿重金去谢你。」


倪十二听他说完冷哼一声道:「马老哥,你怕是在做春秋大梦。兵乱过去?我从西军营问来的消息,张王要把成都全城杀完抢净,你还要拿重金谢我?你那三进的大宅子此时估计都被西军抢干净了。」


马定武听完十分沮丧,自己家中还有娇妻和老母,恐怕已经遭西军毒手了。虽然心中难过,马定武强打笑容拿出金簪对倪十二说:「倪大爷,这是我祖传的金簪,相传是我祖先从前朝蒙古勋贵处得来的......」


倪十二一把拽过金簪插到了自己油污的头发上,粗暴地打断马定武:「马老哥,故事就不要说了,这里人人都有个前朝皇帝赏赐的故事,我已然听腻了。如今我放你一双儿女出城去,是念在你我以前一起跑过茶马的份上,可不是因为你的什么祖传簪子。」

马定武听完连连作揖称谢,拉著一双儿女到地道口,临把他们推进地道前马定武抓住马大姐的手再三交代:「大姐你要照顾好弟弟,等兵乱过后咱们还回到成都的家里来。」


一家三口含泪作别。马家姐弟进洞后没一会儿,寺外的喊杀声越来越大,倪十二一声令下,让手下把所有没进洞的人一律就地处死,用他们的尸体遮掩洞口,掩护自己一伙安全撤出。


黎家寨


地道在城外的出口也是一处寺庙,逃出来的人爬出来都在佛前磕头还愿,感谢菩萨保佑自己逃出生天。


然而还没等他们喘口气,寺庙四边便火光杀声四起,原来大西军并不是要屠城,而是要屠蜀,城外的大西军也在杀人放火......


一行逃难者跟在倪十二的贩盐武装后面一路出逃,结果成都四乡没有一处是安宁的,到处都是杀红了眼的乱军,听口音仿佛还有本地土匪在趁火打劫。


一路上东边也是乱军,北边也是土匪,一行人只能被追著往西边跑,跑到了岷江边上没有了去路,眼看就要成了西军的刀下之鬼,恰巧上游飘来了几只被遗弃的破渡船。


一行人爬上破渡船半凫半游地逃到了西岸,原本有老有少的一行人到了西岸,只剩下了身强体壮的盐贩一伙与马家姐弟等几个手脚灵活的年轻人,老弱者要么被乱兵追上砍死,要么就被江水冲走,倪十二一伙的兵器与搜刮来的宝藏也都被江水冲走。


这手无寸铁的十几人上岸后,乱军也已经找到船准备渡河了,就当他们没头苍蝇似的乱跑以为自己即将要被西军刀俎之时,眼尖的马小弟发现不远处山脚下有一处坚固的寨子,众人连忙往寨子方向跑去。


到了寨门口,众人一齐大声叫「开门」,门楼上走出一个白衣书生,书生问:「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进我们寨子?」倪十二忙回答:「老爷,我们是成都城中逃难出来的难民,后面有乱军在追杀我们,求老爷放我们进寨躲避一时。」

白衣书生听罢犹豫了一会儿,但看著远处江边追兵已经快要追上来了,再看看寨下众人的确又都是手无寸铁的民人,还有几个半大小孩,不像是歹人,便勉强著放下寨门把他们放进来了。


进得寨来,一个青衣娘子铁青著脸,把他们带到了寨子的后山躲避,寨外的喊杀声停了青衣娘子才又把他们带出来。


等他们来到寨门口时,白衣书生一动没动,寨外的乱军都已经七窍流血而死了,青衣娘子命众人把寨外尸体原地焚烧掩埋了。


众人虽然惊奇那白衣书生一个人如何杀得如此众多的乱军,但人在屋檐下也不敢多问。


掩埋完尸体,青衣娘子在祠堂里给他们安排了餐食,他们一边吃青衣娘子一边讲:「我们这里是黎家寨,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从来不许外人进来,今天破例收留了你们,也是你们的阴功造化。吃完这餐饭后你们便出寨去吧。」


听她下了逐客令,众人都没了吃饭的心思,慌张地问:「夫人,现在外面兵荒马乱,到处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乱军土匪,你让我们去哪里呢?」


青衣娘子一指后山的方向道:「我们这里是川西崇庆州的西境,你们从后山的小门出寨,山路走不到一天路程就是藏人的境地了,他们那边兵强马壮、麦稞千里,是世间少有的太平世界。你们到了那边碰到僧便叫尊师上人,碰到俗便叫土司头人,他们定会收容你们,在彼处做一个温顺良民,好过在汉地受这些刀兵之苦。」


说罢青衣娘子就转身去隔壁的小库房给他们准备入山需要的各种衣物、干粮了。白衣书生跟到门口见她进了五步外的小库房,又折返回了祠堂。


倪十二突然一下跪倒在地对著白衣书生不住地用力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哭诉:「老爷,我跑过茶马道,也曾遭遇过山上蛮人,素知这些蛮人的凶狠残忍。汉人如遭他们抓了去都是要编作『朗生』奴仆,在他们眼中与牛马畜生无异,驱使、打骂、奸淫都是好的,起码还留你一条性命在,如果不慎惹怒了喇嘛,动辄就会被剥皮、去骨,我曾在喇嘛庙里见过他们念经时敲的那人皮做的鼓、喝酒时用人头骨做的杯子。」


听倪十二说完,其他难民也都纷纷恐惧地跪下求白衣书生救命,白衣书生心下一软就答应了他们:「那就收留你们几日,等汉地兵乱过后你们再出寨吧。」

众人纷纷磕头致谢。等青衣娘子帮他们收拾好东西回来时,见众人都欢天喜地地有说有笑,不解地问:「你们遇到什么喜事了?」


众人七嘴八舌地答道:「谢夫人、老爷收留。」


青衣娘子听罢杏眼圆睁骂道:「哪个要收留你们了?吃完东西都给我滚出去。」


她转头一瞪白衣书生,书生顿时不敢说话了。


倪十二一众人只得再次跪下求青衣娘子收留,青衣娘子对白衣书生说:「三相公,我知你是个菩萨心肠的好人,但这乱世里哪里有信得过的人,这些人在成都城中不知道都是些什么鸡鸣狗盗之徒,有道是『升米恩、斗米仇』,你如今无端收留了他们,不知道以后又生出什么祸患来。」


那三相公不敢再说什么,倪十二却爬到青衣娘子脚下磕头陈情道:「三娘子在上,我们都是成都城里的良善百姓,还带著半大孩子,实在是行动不便,只求三娘子你收留我们几日,等西军不再作乱了,我们自会返回成都。」


三娘子原本要厉声一口回绝,但看著马家姐弟那楚楚可怜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稍事迟钝了一下,正在这时,一众人都爬到她脚边一声声:「三娘子救命,三娘子救命。」


刚毅果断如她也终究是个女人,被众人如此恳求,最终还是心软了,叹了一口气道:「哎,作孽,作孽,祖宗规矩要坏在我们手上了。兵乱一息你们需立即返回成都,不可在我们这里多逗留一日。」


倪十二众人纷纷叩头谢恩。


黎四

这寨子可说是乱世中的桃花源了,三娘子开始只是给他们分配了住处,每日只供给他们吃食不许他们乱走动。


可外面兵乱一直不曾消弭,寨中存粮不够这样坐吃山空,三娘子只好又安排了他们耕田纺织。


有乱兵土匪来骚扰时,仍是三娘子把人带到后山躲避,三相公孤身在寨门口迎敌,等众人从后山回来时,寨外已经是满地七窍流血的尸体。


众人每次帮著掩埋尸体的时候都想不明白,那个手无缚鸡之力连锄头都拿不起来的三相公是如何将这些手持兵器的壮汉杀死的,一次、两次、三次,众人也就见怪不怪了。


张献忠西军覆灭了后李自成的闯军余部又来作乱,官军来了打跑了闯军余部,还没等百姓喘一口气呢,官军各部军镇之间又在四川、贵州打了起来。


十年间四川没有一刻安宁,等到真正的兵乱稍定、天下初平,已经是顺治十四年吴三桂入川的时候了,这距离三娘子当初收留倪十二一行已经过去了十年。


说好的只住几天,一不小心就住了十年,当初的难民也都在几十年间变作了黎寨的庄客,时间久了有了感情,三娘子也就没再提赶他们走的事了,两个主人与庄客们相处得还算和谐。


不过时间长了庄客们发觉有一样奇怪,三娘子与三相公之间很是奇怪,两人要说亲密是真的亲密,从早到晚三娘子走到哪儿三相公跟到哪儿,两人就连如厕都要同行而去,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了。


但要说不亲密,两人也是真的不亲密,两人从不曾在众人面前有过肌肤之亲,庄客们若开些早生贵子的玩笑,三娘子会骂人,三相公会脸红。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8 篇内容

盐选专栏

巷说异闻录:细思恐极的民间传说

檀信介 旅日青年作家,书评人

¥29.00 会员免费

发布于 2020-10-30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赵元赵元

人类的所有力量都来源于组织。

战败城破就意味著所有的组织结构被打破,原有组织内的个体变为原子化的个体。

这个时候就算你想战斗,也不知道周围的同胞会不会跟随你战斗。没有一个可以共同执行的命令,没有周围与你有默契的战友。如果个体的反抗引起屠杀者的强烈残忍的虐杀报复,这甚至会对其他观看者引起更大的震慑。

这样的反抗必然是没有希望的,就算是军人失去了战胜的希望都会缴枪投降,何况平民。

人的力量是来源于组织的,没有组织的个体几乎没有反抗任何压迫的能力。他们甚至连酒瘾都戒不掉,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会存在戒酒兄弟会这种组织,因为作为有酒瘾却又想戒酒的个体,你找到了组织,就不在孤立无援了。

为什么有些人在自杀的边缘跟你聊聊,就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不是因为觉得有人懂他,而是不再觉得自己孤立无援了。

现实中的好莱坞式的孤胆英雄是不几乎存在的..... 有也死的最惨......


人类的所有力量都来源于组织。

战败城破就意味著所有的组织结构被打破,原有组织内的个体变为原子化的个体。

这个时候就算你想战斗,也不知道周围的同胞会不会跟随你战斗。没有一个可以共同执行的命令,没有周围与你有默契的战友。如果个体的反抗引起屠杀者的强烈残忍的虐杀报复,这甚至会对其他观看者引起更大的震慑。

这样的反抗必然是没有希望的,就算是军人失去了战胜的希望都会缴枪投降,何况平民。

人的力量是来源于组织的,没有组织的个体几乎没有反抗任何压迫的能力。他们甚至连酒瘾都戒不掉,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会存在戒酒兄弟会这种组织,因为作为有酒瘾却又想戒酒的个体,你找到了组织,就不在孤立无援了。

为什么有些人在自杀的边缘跟你聊聊,就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不是因为觉得有人懂他,而是不再觉得自己孤立无援了。

现实中的好莱坞式的孤胆英雄是不几乎存在的..... 有也死的最惨......


恐怕看电视剧看多了,导致有被屠者不反抗的想法,以及中国近代以前夸张的文学手法,近代以前中国所谓屠城主要是杀那些跑不动的老人,例如近点的曾国藩屠南京城,在还没屠城前,城里面的人能跑的早跑了,而且由于古代军队战力的低下,你也不能把别人怎么著,甚至屠城时,太平军混进湘军里面当挑夫趁机捞一比钱财就跑的大有人在,当时南京城年轻人都差不多跑光了,就剩下一些守家产的,不愿跑的,以及老弱病残一小部太平军,大约两万人左右。

而且根据李秀成以及他女婿的相关记载,湘军由于战功太少,杀平民凑人头,由于湘军腐败不堪大多去抢钱财去了,撑死能杀到一万多人都了不得台了,这些老弱病残的反抗力度也不大,有反抗能力的三四千左右的太平军大摇大摆的冲出包围,湘军也只能干瞪眼,有些太平军小兵也混入湘军去抢劫。

就算要屠城也是精兵强将才能屠得动呀,而且得双方武器有代差,在古代还得有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像江阴那种,人也不跑,武器也有,又有大财主支持,清军打到几乎要被气了,死了多个将领,损失惨重,要不是城里面人快打光了。在撑个一年清军就要跪了,所以有清一代对大地主,读书人都不敢怎么得罪,如果这些人造反就要人命啊。中国古代屠城多为抢掠型,杀不了多少人主要是吹得凶,杀一万能吹个百万,杀一千能吹个十万,所以中国古代屠城后往往找不到有规模的尸骨坑,甚至屠城后连个尸骨坑都没有,往往让学者与一般人废解,而且被屠的城一稳定下来,立马人口飙升,这就是吹出来的屠城,与后面的日军,国军这种真的屠城可是两马事,日军,国军屠城也是在机枪坦克大炮掩护下才敢这么操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