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至少对于历史中的孟子来说,是不矛盾的。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儒学中的孟子和历史中的孟子是有一定区别的,两者不能混淆。

历史中的孟子,主要活动时间在魏楚襄陵之战至丹阳蓝田之战期间,具体是:

魏惠王末期,也就是襄陵之战到魏襄王继位前的5年时间;

在魏襄王继位以后,孟子离开魏国转至齐宣王统治下的齐国,大致在某个时间节点又离开了齐国,具体时间不明。

从孟子的具体言论看,孟子绝非反对兼并战争。他所主张的「王道」和「义兵」,具体来说,就是以经济战为主(降低农工商税负),以军事征服为辅(类似于汤武的军事征服)的兼并战争。

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孟子批评魏惠王绝不是因为「穷兵黩武」——因为他活动的那几年正好是列国最消停的时候——他真正反对的是以外交欺诈推动兼并战争,再或以兼并战争推动外交欺诈的兼并模式,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纵横」。

大致在魏惠王后期,张仪和公孙衍的二人转已经把魏国和秦国都弄成一个秦不秦、魏不魏的怪物。至魏襄王时期,秦魏两国甚至变成了一个怪异的连体婴儿。

(读通史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这方面。具体见《辑证》中秦惠文王一朝秦军的出兵时间和攻击半径,以及秦魏两国联动的人事认命。)

张仪和公孙衍的行径,也就被孟子斥为「娘炮」。

我们可以从孟子的言论中能够明显看出来,孟子本人并不太注重外交战的作用,他只关注经济战和军事手段。

就这一点上看,当子之把燕国搞乱的时候,孟子支持齐国的军事行动就并不奇怪了。

按照孟子的观点,只要齐国的农工商税够低,并且徭役对农民的干扰够少(经济战手段),那么齐国就是正义的。

而邻国如果乱七八糟了,齐国去占领这样的诸侯国,那就是更加正义的(军事手段)。

当然,齐宣王治理下的齐国虽然在孟子眼里也没那么好。不过,齐国的盐铁专卖制度还是能让税收低一些。这时候打子之统治下的燕国还真没什么问题。

嗯……在孟子眼里没什么问题,不代表真没问题。前面说过,孟夫子是看不上外交那一套的。

于是秦国和楚国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忽然齐国来了那么一出……还算齐宣王撤的及时,要真死赖在燕国不撤,保不齐丹阳蓝田之战就不打了,很有可能是秦楚马上和好,裹挟著三晋转头揍齐国了。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孟子·公孙丑下》

不明白有哪里不好懂。

首先,沈同以私人的名义来问孟子。我想任何一个人格健全智力正常的成年人,都应该知道有些话在私人场合说无伤大雅,但是在公共场合不能说。

举个例子,一位辩护律师,可以在私下里咬牙切齿认为自己的为之辩护的犯罪嫌疑人人十恶不赦,甚至死刑都嫌太轻。但是,在法庭上,他必须全力以赴为被告人辩护。无他,职责所在。

考虑到本段引文的情境,我个人认为是个很恰当的类比。

可以讨伐燕国吗?可以,但是要天吏才能够去讨伐。不然的话,这个讨伐燕国的国家又和燕国有什么区别?

「天吏」或许让人迷惑,参考《尚书?秦誓》中「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一句,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就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就是天子啊。换句话说,只有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才能够讨伐燕国。

难以理解吗?好像有点。那就再举个例子

比如,民国时期,一个名叫子哙的燕省省长因为很喜欢一个名叫子之的人而不向总统申请直接请这个叫子之的人做省长。合适么?当然不合适。那谁应该来兴师问罪么?当然是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若是旁边齐省的省长也不向总统申请就来讨伐,那所作所为,和燕省的行为有什么区别?谁又来讨伐齐省呢?

这是即使放在今天都能轻易获得认同的

军阀混战起来,后果恐怖啊,百姓受到的苦难恐怖啊。在网路时代,只要敲几下键盘百度一下就能感同身受的民国时期的黑暗,那为什么放在2000年前的先秦,就不能够理解了呢?

所以,怎么理解孟子推行王道却「燕可伐与」呢?

儒家不过是想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罢了,孟子本人也不过是看到了战国时百姓所受到的苦难罢了。虽然行事手段和方法工具必然会受到时代的限制(这是任何人都逃不掉的)

我想,如果当时有比周礼更成熟更顺应时代,更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制度,孔孟也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周礼从而去推行这个新的制度吧。

以下夹带私货,可以略过

(不,这部分彻彻底底就是私货)

某些(其他问题下的)答主嘲讽儒家跪舔统治者,甚至直接说儒家发展到最后会与种姓制度相同。

且不说和种姓制度的差别有多大(种姓制度处于统治地位的是雅利安人,而首陀罗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南亚印度次大陆土著)

这些答主所不能接受的,恐怕是头顶有一个统治者的事实吧(笑

但是他们从来没想过,若是说只要是统治者的存在的话,最终一定会发展成类似种姓的制度(先不说有多么荒谬

从另一方面来看,若是放任自由或者无政府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呢?

军阀混战的结果姑且不说(笑

(图片来自网路)

如图所示,这种西方式的「滋油皿煮」,真的是这群人想要见到的么?(狂笑

(私货部分结束)


无法理解。孟子粗疏,比荀子差远了。孟子在从汉至唐长达一千年中,并没有被儒家认为是圣人,到了宋朝,才被奉为圣人。但同时期的许多儒者,并不承认孟子是圣人。推荐你读北宋李觏(泰伯)的文集,里面有许多骂孟诗。金庸小说中的几首骂孟诗就是李觏所做。


孟子好像是个伪君子吧……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说,我其实也不敢,我怕被喷,但是金庸先生,再射雕里借黄蓉就痛骂了孟子一顿哈,孔子的黑点其实就够多了,虚伪吗,是有点,但不妨碍他教学生当老师,孟子就真是个伪君子了


没什么矛盾了。只要把齐王吹成是周武王的仁义之师,准备行王道,把燕国说成没在行仁政,以仁义之师攻打不仁义的燕国,是符合儒教所推崇的 「义战」,就可以了。

后面匡章确实也成功的打残了燕国。


首先,你要知道燕国国君私自将王位让给了相国之子而导致燕国大乱,如果所有的诸侯国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会大乱,而这并不是孟子所希望的,所以孟子支持讨伐燕国。

其次,沈同是以个人身份去询问的,这时孟子说可伐,但是如果再进一步追问,谁可以去攻打燕国?孟子说只有上天可以。

所以这并不矛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