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赣方言中很多字词发音是仄声(普通话是平声),不懂的话听起来会很像骂人;台湾人讲话也很有特点,似乎说每句话都喜欢带个「啦」,感觉挺有意思的(虽然我几乎只知道这个)。

再举个例子:南昌人说人滑头,就会说「这个人好zie诶。」但是有什么比较有趣的东西,也会说「好zie诶」;而形容地方小,就会用比较俗的话「屁眼大的地方」。

以上两种是题主最直接想知道的,但如果有什么有趣的小知识,也欢迎科普一下啊。

你们家乡有什么有趣的语言吗?恳求分享一下吧!!


尖团音是我很早就注意到的发音现象,河北、河南、山东这些地区均有尖团音发音。

有一个乡野版本认为是清兵入关后,舌头不灵活,导致普通话中尖音逐渐消失。那么尖团音发音有啥特点?举例来说,「剑」和「箭」,「解开」和「姐姐」,「轻」和「清」,后面几个都是尖音。区分尖团音的话,前后两个字发音其实是不一样的。剑jian4,尖音读「箭zian」;解jie,姐zie;轻qing,清tsing。

王宝强演傻根时候的河北方言,「姐」发音是「zie」而不是「jie」。演员黄渤(青岛人),曾说过一个有趣的青岛普通话段子,「这一杯tsing岛啤ziu哈下去的话,我ziu一头哇地下起不来啦,高低~起不来了」。地道的京剧念白也是区分尖音和团音的,可以听听郭德纲唱的京剧。

有一年在川北某深山沟,也听到一个当地土著管「姐」叫「zie」,但当地其他很多人却没有。我前女友粤语说得很好,她曾说我的山东话发音有点像广东话,我猜她说的「像」也是因为广东山东都区分尖团音,她只是模模糊糊意识到这个发音特点。

陕西观众地区有二三十万山东移民,至今说山东话。这些移民中,有一些人的山东话仍区分尖团音。还有一些村子受关中方言影响,尖音已经消失了。

所以,除了华北地区(姑且把山东算作华北)是典型的尖团音方言区,尖团音在南方等地区也普遍。


emmm来说说贵阳话,不知道这些发音是不是贵阳话特有的,但我仍然觉得很值得一说。

最独特的我觉得是「u」,例如图古读户卤奴吴苦,发音时用下嘴唇贴著上牙,用牙齿和嘴唇之间的小缝隙发出这个音。

说「日」字舌头不卷,伸平,上下牙咬住,再发这个音。

像读作qiang

造读作cao

街介界读作gai

狗读作giu,口读作kiu

药读作yo,角读作go

些读作xi,但鞋读作hai

叽里呱啦读作gi ni gua la

速度读作xu du,这个du参照我说的第一条那么读。。

假货在贵阳话里被叫做cha ye货,很多人说的是茶叶货,准确的声调应该是茶耶货。

贵阳话很喜欢语气词,甚至连用四个放在句尾,例如「你意思是我故意勒哦咯嘛门?」意思是:你意思是我故意的呗?

还很喜欢叠词,例如「不让你整你就是古到古到勒整」,「古到」意为固执,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让你做你非固执地做」。在例如「一口痰在我嗓子头卡起卡起的」,「卡起」就是卡著,这句话就是「一口痰在我嗓子里卡著」。

还有很多特别的地方我也想不起来了,当下贵阳话在普通话的攻势下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刚刚我说的这些现在很多贵阳人也不会了,且行且珍惜吧。


广西玉林白话(粤语勾漏片),有大量的边擦音?,是一个把舌尖抵在上门牙呼气发出的音,比如三读?an,四读?i,代替了部分的s,不过也有十读sep。

再说一个吧,本地白话有一个动词「整」,意思大概是「做」「拿」,蛮常用的。

举几个例子:

「你在这(读di,但如果是「这里」读「jie lv」)整乜嘢」,意思是「你在这做什么」。

「整nom(一点点的意思,与蘸字、颗字同音不同声调,也可以说「一nom」)分我吃」,意思是「给我吃点」。

「整杯水来」,意思是「拿一杯水来」,不过也可以说「拿(nei/yip/niao/hon四个读音都可,使用频率都差不多)杯水来」。我也不懂为什么拿字有这么多读音,希望有大佬可以指出原因(不是想当然的那种,举例「因为南蛮化了」)。

「整十nom药」/「开十nom药」,意思是「开十颗药」。这里的颗可以读「nom」也可以读另一个近似的音,但。。。我不会标(ノ?`?′?)ノ︵?

给我一nom米,我帮你整个地球[doge]


其实南昌话我感觉你说的仄声多是因为入声多吧?除了官话各大方言都保留了入声,也就是各大方言你听起来也许都像骂人。。。(台湾话四川话东北话这些都属于官话。)

特点说不完,这个很靠感受的。比如南方口语的语气助词诶啊呀咯,也许北方人听起来做作,但是我们完全没有那个意思。

我们把「妈」喊成「马」。

我们叫名字习惯把最后一个字叫两遍。(对应于北方人叫最后一个字然后儿化一下。)不分男女老少都这么叫,可能北方人听起来觉得叫一个大汉也这么叫有些鸡皮疙瘩。但是我们确实可以一本正经的叫王大锤锤锤,即便不是他妈不是他女朋友,有孰的意味但是没有太亲腻的意思。


教大家和萍乡人套近乎,如果是特别本土的萍乡话的话,外地人肯定听不懂,萍乡人形容一样东西,比如说多贵啊,就会用几贵几这个表达方式,同理,几+形容词+几,构成了简易入门萍乡话描述事物的核心句式

例如:这个西瓜几甜几

这个包几便宜几

你的鞋子几脏几

特殊变形:这个东西几多几钱,考试考了几多几分

感觉第一个几有古汉语留存,第二个几是助词


下江话泰如片。

据记载过去曾有一种语法,就是数词「一」+量词的结构中可以把数词省略然后把量词改成上声。现在还有一些残余,比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可以说「苟(k?)人一个苹果」。似乎还有其他的,想起来再补充。


在我老家,有一种很特别的声音来表示没有。

就是把嘴嘬起来,用下嘴唇覆盖住大部分牙齿,留下一点门牙缝,用口腔往嘴里吸气,这时牙缝就会发出这个特别的声音。

这个用法不太广泛,一般只用来表达否定,而且别的地方似乎没有这种用法。

举个栗子:

如果有人问你「你吃饭了吗?」 你没吃的话就可以用这个声音来回答他,别人就知道你没吃了

原先在老家的时候,我从没意识到这个声音特别,后来去外地上大学,和同学们的对话中会不经意用到,别人都以为我没有回答,会特地再问我一遍,真是哭笑不得。

真的好想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种用法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