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壓根不知道強迫症為何物 那麼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奇奇怪怪的想法 並且按照強迫症的模式生搬硬套進去 把自己變成一個模式化的機器吧?一個人也許偶爾會有些奇思妙想 但是不會把想法加到強迫症的定義裡面去吧?那麼想要走出這種模式化的僵硬 是不是從性格上改變刻板僵硬 轉化為自然隨意呢?但是刻意要求自己隨意 也是一種模式化的想法 那麼到底沒有強迫症的人 是什麼樣的呢?


強迫症是慢性病,治癒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所以不要自我懷疑,根治強迫症就是要重塑自己的性格,患者的痊癒也必將是由患者內向型的敏感,疑病,自我矛盾,轉變為以生活為中心,以行動為核心的外部導向性性格,這也是成熟的一個過程。

強迫症的強意味著勉強,患者長期壓抑著自我,長期的壓抑導致自我缺失,委屈了自己心中真正的需求,也不敢表現內心真實的想法。長此以往,真實的自我需求開始代償性尋求安慰,表現為完美主義,對確定性的追求,對安全感的渴望等。

迫則意味著被迫,這不是順其自然的心理發展,患者的成長環境,學習環境充滿了壓迫,或者是父母給的管控,或是老師給的威嚴,或者是自己給自己強加的壓力,或是為了取悅別人而被動的改變自己。要知道這些都不是正常的心理,長此以往,性格就被不能正常發展了,或唯唯諾諾,膽小如鼠,沒有主心骨,自我意識薄弱,或思維混亂,念頭紛雜,強迫意識和反強迫意識相互鬥爭,本質還是一樣,就是自己不是自我意識的主人。

患者本身有病嗎?強迫症症患者原本無任何心身異常,只是因為他長期存在的疑病素質,對某種原本正常的感覺看成是異常的,並且在意識上聚焦放大那種感覺,並想排斥和控制這種感覺,使注意固著在這種感覺上,從而造成注意和感覺相互加強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這是一種繼發性惡性循環,是形成癥狀並使之繼續的主要原因,也是強迫症患者焦慮和恐懼的根源。

對於頭腦中出現的念頭,你越壓制,它越會頻繁出現;對於某種心理狀態,你越是追求,它就離你越遠。所以想要走出強迫症,首先是要正確的接納自己,認識自己,承認自己的不完美,甚至是無能為力,最開始接納癥狀,接納自己的強迫,接納強迫症帶來的焦慮感,恐懼感,無力感,失控感,敢於忍受這種感覺是第一步,記住,強迫症就像一個小孩,哭鬧完後就會自己離開,不要糾結癥狀本身,要有長期與癥狀共存的思維,否則一旦抗拒,他就會像一根彈簧一樣,不斷蓄能,越彈越高,繼續惡化,泛化。同時找到正常的感覺,找到發病前的正常狀態,這才是真正的順其自然!

其次是長期堅持下去,改變自己的性格,敢於為所當為,追求自己內心的聲音,想哭就哭,想拒絕就要拒絕,該爭取就要爭取,多做少空想,敢於試錯,敢於嘗試,敢於接受不確定性,敢於打破思維的禁錮,靈魂的牢籠,這才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精髓!

走出強迫的泥潭 森田療法+白熊實驗:如何戰勝強迫性思京東¥ 98.80去購買?

正版 焦慮心理學 自愈力減壓心理學書籍 抑鬱症自我治京東¥ 16.80去購買?

認知心理學京東¥ 39.80去購買?


恰恰相反,事實是需要經歷過多年才可能被確診,可能長達好幾年,是先有現象存在,然後才被判「結果」。而不是先知道概念,然後套上去。(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也許以後慢慢會改變)互聯網上動不動強迫症的都是消遣扯淡居多,如果臨床醫生肯告訴你真話,你要問醫生真正解決過多少,除了SSRIs(喂葯),比普通人又多了解多少,能強到哪去?

不怎麼需要,千奇百怪,奇形怪狀的各種各樣的人多了,從文盲到博士,從乞丐到富豪。把強迫症歸咎於性格、個人特質只是找借口繞圈子而已,不是重點。

無論什麼性格,都一個鳥樣,區別只是那些「深入骨髓」有沒有發生過而已。

當然,張嘴閉嘴談完美、恐懼、焦慮、性格之類的才是主力軍,所以你可以將此當成笑話。

強迫症是一種神經活動,機體反應,一種應激,就像手被火燙,馬上把手縮回來一樣。或者病毒入侵,機體免疫系統就會動員起來做出應對。你的膀胱發脹,你讓世上意志力最強大的人,看能堅持多久不尿? 幾個月? 幾年嗎?

只要那些「致癥狀」根源不在,即使你的性格不變,強迫症也不會產生。

不是讓你相信一面之詞的說法,而是你去想一個問題?

如何判斷信息的對錯?

有一個超級簡單的邏輯、也是事實,就是:假如目前能讓你看見的各種雷同套路信息確實真正的真實有效,或者正統主流醫學界和觀念已經足以解決問題,為什麼時至今日為止,依然是世界十大致殘疾病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為什麼不到中文互聯網的文章中取取經,把這個難題搞定?


是需要完善性格,不然好了還會複發。

形成和維持強迫症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心理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和敏感;自我控制和對立,人際關係惡化;情感壓抑和需求不滿。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個具體案例的11種強迫癥狀,來看一看強迫症的形成原因和存在原理。

有一位初中生,期待考上重點高中,擔心成績變差,非常焦慮,總是在和周圍的同學比,自卑或自負,朋友越來越少,在意別人的看法,精神緊張、敏感、多疑,注意力渙散,容易被周圍的風吹草動吸引,無法安心學習。基本上在意和關注什麼,就會想要控制什麼,就會形成相應的強迫癥狀,強迫的程度和期望、不滿、焦慮成正比。

  1. 口水強迫症:因為精神緊張,出現了吞咽口水的癥狀,剛開始沒太在意,但慢慢的發現,在自己吞咽口水的時候就會感到難受,注意力無法集中,周圍同學彷彿也受到了自己的影響,有了各種小動作,比如咳嗽、吐痰或跺腳,就感覺是自己吞咽口水影響了大家,想要控制自己不吞咽口水,但又控制不了,就形成了口水強迫症。
  2. 餘光強迫症:因為精神敏感,容易被周圍同學發出的聲音和小動作吸引,眼睛忍不住的去看,總是這樣影響心情和學習,於是就想控制自己的餘光,剛開始還能控制得住,但時間長了,越控制越失控,就形成了餘光強迫症。還有一種情況是,喜歡或討厭一個人,總忍不住的想去看他/她,但又覺得不應該,就控制自己的餘光。
  3. 聲音強迫症:因為精神緊張,對周圍的聲音敏感,影響自己的心情、學習或工作,就想要消除自己對聲音的敏感和關注,也會和聲音形成敵對關係,越是迴避、控制和抗拒,就越是敏感和在意,就形成了聲音強迫症。
  4. 呼吸強迫症:因為緊張,出現了胸悶氣短的癥狀,有時感覺不能呼吸,有時呼吸又很急促,於是就想控制自己的呼吸,陷入了越控制越失控的惡性循環,因為緊張和過度控制導致呼吸功能紊亂,就形成了呼吸強迫症。
  5. 回憶強迫症:因為精神緊張無法專註,但很想取得好成績,就開始擔心自己沒聽清、沒理解或沒記住,擔心出錯,於是就反覆回憶,回憶一遍不放心就再回憶一遍,越回憶越不放心,就形成了回憶強迫症。
  6. 閱讀強迫症:因為想要學好習,但又因為精神緊張無法專註,就擔心自己沒看見、沒理解或沒記住,於是就反覆翻看書頁或閱讀文字,看一了一遍不放心還要再看第二遍,越看越不放心,就形成了閱讀強迫症。
  7. 洗手強迫症:因為精神緊張且情感壓抑,容易受到周圍他人的影響,大家似乎都不喜歡自己,也感覺有的同學在議論自己,非常孤獨,容易胡思亂想,還會想到一些骯髒的畫面,感覺控制不了自己,就好像受到了某種外力的侵害,似乎是細菌、病毒,於是就想擺脫,開始清洗,最多的就是洗手,就形成了洗手強迫症。還有一種情況是,在人際或親密關係中,被人誤解或欺凌,無法有效的表達、證明和保護自己,情感壓抑並抗拒。
  8. 檢查強迫症:因為精神緊張,內心不安,就擔心忘記鎖門、忘了關煤氣、丟東西、發生火災、記錯賬目……於是就反覆檢查和確認,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造成自己無法承受的後果,就形成了檢查強迫症。
  9. 狂犬病強迫症:長期精神緊張、敏感和強迫之後,越來越不相信自己的感知覺,有狗從自己身邊經過,就感覺被狗咬了,擔心得狂犬病,去醫院注射疫苗,又擔心交叉感染或疫苗過期之類的,就形成了狂犬病強迫症。
  10. 思維強迫症:因為總是擔心出錯,動輒得咎,做的越來越少,想的越來越多,就總是在思維中反覆思慮、求證和確認,以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獲得安全感,但因為脫離現實,思維層面的努力也無法解決實際問題,所以現實問題越積越多,壓力越來越大,內心越來越焦慮,更加的擔心出錯,就形成了思維強迫症。
  11. 迷信強迫症:因為始終得不到控制感,內心焦慮不安,便試圖尋求依賴——他體或強者的保護與庇佑,也擔心被神靈或更為強大的力量控制和侵害,於是就擔心說錯話、做錯事而受到懲罰或發生災難,比如擔心自己的念頭褻瀆了神靈、迴避數字4和13、擔心寫錯或寫不好字、迴避負面信息等,就形成了迷信強迫症。

以上11種強迫癥狀通常單獨存在,同一時期只會出現一種,這是因為人的腦容量無限但帶寬有限,當一種信息通過的時候,其他信息都得等一等,一心難以二用。還有其他的一些強迫癥狀,和以上11種的原理類似。強迫癥狀可以說是千奇百怪,幾乎每一個有強迫症的朋友都會覺得別人的癥狀不算什麼,自己的強迫癥狀才是最難搞的。

其實每個人都有強迫症,只不過在意的內容不一樣,如果執著的事情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比如學習或工作、建立和經營關係、搞科研……則會成就一個人。在細節上追求完美,背後是情感需求在驅動著,因為在現實中缺乏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證明與實現自己,才會著力於細節上的控制。而強迫症的起因通常也是現實生活中的挫敗。

以上這位同學,各種強迫癥狀的形成和維持因素,歸納起來就是:心理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和敏感;自我控制和對立,人際關係惡化;情感壓抑和需求不滿。對應的解決方向就是:降低自我期待,為自己放鬆減壓;減少自我控制和對立,理解和接納自己,打破惡性循環;改善外部關係,建立信任,獲得人際支持,表達情感和滿足需求。


不一定。嚴重的強迫症往往有強迫完美的性格。但不是很嚴重的人就不一定。有的強迫症通過幾節課也可能改變很大。強迫症總是擔心事情的得失。但其實改變事情沒有用,而是要改變自己內心擔心「這不好」,「那不好」的強迫災難聯想的啟動災難聯想的內心程序,對這個內心程序的邏輯和圖像、感覺進行破解,遇到事情就不會這樣條件反射的擔心了。


強迫症在弗洛伊德那個時期,是一種嚴重阻礙人們日常生活的疾病。

當然現在也是,不同的是時代大背景不同了,強迫症的內涵發生了一些變化。

很重要的一個區別是個體和環境整體的價值觀不同了。

在弗洛伊德時期,強迫症被解釋為超我和本我的衝突,也就是嚴厲的超我價值觀和本我的快樂原則產生了衝突,造成了把一些心理內容通過變形等方式,壓抑到潛意識當中。而潛意識當中的這部分衝突內容則又會用「癥狀」的方式被表達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價值衝突是一個凸顯的特點。

而現在的大環境,環境的價值多元化、個體的價值感缺失是一個當下突出的特點。

因此,現在的一些「強迫症」背後也帶著這種價值缺失的含義。「我到底應該怎麼樣做才是對的?」、「到底哪一種方法才是正確的?」、「概念」、「定義」、「標準」等等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突出的特點。這些背後都是我們對於「價值標準」的需要/抗拒,無人再需要啟蒙,而人人都希望被認可。

是否改變,需要怎麼改變,改變到什麼程度,在現在很多時候變成了一個個人選擇問題,這是自由,也是意義。如果說嚴格的如同1和0一樣明確的界限,心理方面的問題目前並沒有這樣明確的東西。但是可以著重關注自己的社會適應功能和自己內心的主觀感受。自己的社會功能(工作、學習、人際等狀況)如果明顯偏離了自身所處的環境,和自己以往的狀態也有很大的不同,整體趨勢變得越來越糟糕,那麼還是建議前往就醫。後者則更多的可以看做自己發展方面的需要,自己內心的困苦這個只有自己才能感覺得到,而如何對待,怎麼對待,可以看做是一個個人發展的選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