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内化知识而不是产出论文为评价标准的话,真的觉得网路上自学成才的「民科」平均知识水平比专业出身的「官科」高不少。


我觉得只要看看社交平台上的不少用户,虽然并非语言学专业,但仍旧有很好的语言学基础,就知道语言学是可以自学的,而且也可以学得像模像样。

很早以前,有人留言跟我说,「民科」自带贬义色彩,但是鹅师?又曾经说过:

全国的民科要联合起来!

也许鹅师?所说的就是题主所希望变成的「合理的」民科吧。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很多所谓的「非民科」「专家」完全不如社交网站上的语言学爱好者。你只要随便翻开一份什么学报,轻轻地看几篇文章,你有很大的概率看到垃圾,还不如到社交平台上看帖子。

从我接触过的国内外的语言学爱好者来看,我感觉专业内人士和专业外的爱好者还是有以下区别的。

专业内人士是有学术压力的。他们很可能需要发表文章,或者申请项目,又或者有行政任务,所以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容易如履薄冰。每个人都被审稿人虐过无数次,尤其是Reviewer 2,所以在想问题的时候,专业内的学者自由度不是特别高,他们会不自觉地以审稿人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品,并且希望找到带有「噱头」的观点,因为「噱头」容易让他们在更好的刊物中发表作品。

相反,爱好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考虑一些他们自己认为有趣,但可能暂时无法变成论文的东西,又或者是思维跨度比较大的东西,甚至是跨多个学科的问题。在没有学术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问题,自得其乐。我曾经在国外认识一个这样的爱好者,他一来对原始印欧语的构拟比较熟悉,同时拉丁文、希腊文也不错,但他在试图寻找巴士克语和印欧语的关系——显然,很少历史语言学的期刊会接受这样的研究(当然也有,比如Forni 2013[1]),但他不是以学术为目的,但他搞得很开心。

我还认识一个藏族学生,连续三年考研没有考上。一气之下走上了「民科」的道路。她自己做田野调查,自己组织研讨会,为自己所喜爱的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就是因为考研不仅仅考专业课,还考一些杂七杂八有的没得,害得她不能完成官方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觉得,如果她愿意做深入研究的话,我最后还是会鼓励这位同学读一个学位的,不管在哪里。

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他们其实心里是清楚专业人士是怎么工作的,因此他们自己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也会按照专业的方法进行,只是他们不会在意是否成功。

所以,由于我自己的思维方式已经被学术规范所限制,有时候我会对一些网友在我回答下方的留言感到束手无策,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觉得,被学术规范限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同样,天马行空的想像也不是一个不值得提倡的事情。这其实正好是「官科」和「民科」的分工。万一有一天,「民科」的一个看似不著边际的想法就对了呢?这是我很期待的一件事,如果这件事发生了,就应该引起相关专家的重视,并鼓励「民科」正式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一个「合理的」民科,除了自己非专业的身份认同,以及更大的思维自由度,在其余的地方应该跟专业语言学家没有两样(当然,可能研究经验没法跟语言学家比,但这应该不是爱好者追求的,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这就要求语言学爱好者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正规的语言学。语言学的学生会被迫学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但爱好者可以只学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当然最终都会发散到语言学的各方面),这样没什么不好,但我觉得必须认真把基础打牢,才可以进行自己所喜欢的研究。

还是用足球打比方。很多足球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足球人口比不上别的国家,是中国足球不行的症结之一。我姑且相信这个理论。全国都在打乒乓球,小区大爷都能打得很专业,于是我们国家的乒乓球在世界上算是强国。但是没见几个小区大爷踢足球的——我在国内住的小区附近的球场有一个,请移步看这个视频。欧洲国家可能就不太一样,我在西班牙的时候观看过地区的青年足球队训练,感觉踢得太棒了,而且这支名不见经传的业余地区青年队可以在主场逼平同赛区的瓦伦西亚青年队。说明在青年层次,顶级球会的青年队可能也不比地区的青年队水平高多少。这很可能也跟西班牙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学习足球有关。

我呢,最希望看到的是,我们的语言学人口越来越多,而且质量越来越高,高到经过短时间培训就可以随时从爱好者转为专业人士的程度,这样我们的语言学就可以达到一个理想状态了。那些不想进入学术界的,大可留在圈外,(用靠谱的研究方法)做一些圈内人不敢做的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补关系。

参考

  1. ^Forni, G. (2013). Evidence for Basque as an Indo-European language. Journal of Indo-European Studies, 41(1/2), 39.


我推测题目中的「民科」指的是「非官方的/自发的研究者」,而不是自带贬义的民科。那成为「语言学民科」我觉得完全是可以的,毕竟语言学的资源网路上非常多,比如,这个网站会每天更新语言学不同领域的资源。像我本科时入门理论语言学主要是靠自学,感觉句法和音系的理论理解起来也没有很困难。

但是要成为「合理的」民科,得甄别网上的资源。以知乎为例,我个人的感觉是历史语言学和音韵学方向的民科比较多,那你看到相关的回答时就要警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看看这个回答有没有列举参考文献。最谨慎的做法则是把精力集中在学术期刊上,少参考知乎/百度/Quora等平台的回答。

更详细的建议就不好提啦,得看你具体感兴趣的领域。


语言学是需要靠持续的长期的自学才能上手的。语言学的入门门槛不算高,天花板也不算低。具体细分的话,个人觉得语言学方向里入门较难的是formal syntax and semantics,其次是parsing and processing,最难的应该是neurolinguistics。

昨天上NLP课的时候,老师(印度人)刚好举了一个例子(不确定这句话出处为何,不过还蛮适用。)

Sowmya Vajjala. NLP without Annotated Dataset NLP: An Introduction. Seminar für Sprachwissenschaft,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Germany

我们如何学习和进步:四分之一靠老师,四分之一靠自身,四分之一靠同伴,四分之一靠时间。

具体来看,语言学内部的各模块其实是难易不均的。大多数语言学爱好者大概是从语音/音系和辞汇层面开始,然后顺著自身兴趣不断深化。这个跟language processing的难易程度以及语言的历时变化顺序大概一致。

所以不管是爱好者还是专业领域,一个好老师(尤其是理论语言学领域好的导师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可遇不可求的,自身努力反思以及与同伴交流也很重要。最后的就交给时间吧。


语言学没有民科和官科,只有正确和错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