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D是如何形成的:

关键摘要:国外大多数研究者认为,BPD发病大约60%是遗传性原因,40%是环境原因。

基因、生物和环境因素

如果我们拥有一定的认知框架,采用更强大的研究手段,可以发现:BPD是由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包括基因构成、压力条件下的基因表现、环境因素(如家庭成员互动)大脑成熟度、发育心理结构、个人性情等。

我常常被问到,是否可以借助脑部扫描、验血或基因测试来诊断BPD?答案是:目前还没有单一测试手段。但是,通过脑部扫描和其他一些测试,再结合可观察到的行为,可能有助于BPD的诊断。BPD不太可能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而是各种风险因素在脆弱个体身上累积的体现。

我将通过研究每一个风险因素来更清楚地阐述上述结论。多数被研究对象是成年人,但大部分病例涉及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创伤或其他因素。

大脑结构与BPD

我们收养6个月大的詹姆斯时,收养机构告诉我们他有颅骨骨折,但没有任何神经系统问题。现在他容易冲动和愤怒,并且喜欢操控别人。你认为他目前的问题有可能是脑损伤引起的吗?

这是一个17岁男孩BPD患者的父母想知道的问题。除非孩子有一个典型的成长过程,并在头部创伤后表现出行为变化,否则,婴儿期的头部损伤(如詹姆斯经历的)是否会导致行为变化,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不过,BPD患者的行为和症状最终由大脑控制,所以对大脑解剖学有基本了解是必要的。

研究人员认为,BPD行为问题源于大脑两个主要区域(额叶和边缘系统)以及一个网路系统(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功能异常。我们将依次展开讨论。

一堂速成解剖课

大脑重约3磅,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脑干含有成束的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细胞。脑的最大部分叫作大脑。大脑外层称为大脑皮层,虽然只有几毫米厚(像苹果皮一样厚),但含有近千亿个神经细胞。大脑结构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每个部分负责处理不同的行为。

在大脑深处,颞叶之下,是海马体和杏仁体。海马体主要负责学习和各种形式的记忆,稍后我们将描述杏仁体的作用。颞叶本身负责处理听觉、声音和言语等功能。

大脑的后部是枕叶,它包含视觉皮层,来自眼睛的信号在这里被处理和呈现。我们将重点聚焦于BPD患者大脑中最受关注的两个区域:杏仁体和前额叶皮层。

额叶和外伤

额叶是大脑负责执行任务的部分,具体功能如下:

认识到当前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在好和坏的行为之间做出选择

·提出互相对立的观点并权衡利弊

克服和压抑不被社会接受的反应

·判断事物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关于BPD病因的一个理论是: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创伤(身体、性或情感上),会导致大脑额叶部分受损,从而导致执行功能减退。因事故或外伤导致额叶部受损的人,经常表现出易怒、冲动和暴怒。

大脑边缘系统:记忆和情绪

边缘系统是大脑的一部分,通常被称为「情绪大脑」,它控制著我们的大部分情绪和动机,特别是那些与求生欲望有关的情绪和动机。它也是大脑分管「战斗或逃跑」反应的部分。

边缘系统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海马体和杏仁体。杏仁体对情绪起著重要作用,诸如恐惧、愤怒和与性行为有关的情绪。杏仁体还参与记忆的形成,特别是与强烈情绪相关联的记忆。

17岁的凯瑟琳患有BPD,她是一个极度敏感的人。刚开始接受治疗时,她看起来很投入,很健谈,但每当她母亲参与治疗时,她就拒绝说话。在一对一治疗中,她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可是当她与母亲同处一个房间时,行为就令人困惑。母亲说,凯瑟琳14岁前,母女一直非常亲密。那时凯瑟琳的外祖母刚刚因癌症去世,她注意到凯瑟琳虽然和外祖母关系很好,但似乎能够平静面对外祖母的死亡。在治疗中,凯瑟琳努力在不自伤的情况下体验和忍受情绪问题。

一天,在治疗过程中,针对凯瑟琳母亲认为女儿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外祖母去世那段时间,我们询问凯瑟琳此前和母亲有多亲密,她表示关系一直很好。

「那后来发生了什么?」

「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凯瑟琳说,「我去找我妈妈,我给了她一个拥抱。我妈妈哭得很伤心,她哭著谈到她的母亲,她觉得一切都落空了,她失去了一切,没人可依靠。」她说,当她听到母亲说没人可依靠时,她感到从未有过的伤害,妈妈怎么会觉得无依无靠呢?她有女儿啊!妈妈怎么可以这么说呢?

后来,每当凯瑟琳看到妈妈哭,她就会想起妈妈说过自己无依无靠。这种记忆与强烈的、无法忍受的孤独和悲伤联系在一起,导致凯瑟琳用采取自伤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痛苦。3年多来她把记忆深埋心中,所有情绪都与这段痛苦有关,却从未告诉过母亲。当她最终鼓足勇气告诉母亲时,母亲崩溃了,哭著说:「你忍受了这么久!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当然不会否定你在我心中的位置,你这么想真的让我很难过。」

14岁的时候,凯瑟琳的杏仁体和海马体储存了关于母亲说过的话的记忆,这种记忆与受伤害、悲伤和痛苦联系在了一起。影像学研究一致发现,相比未患BPD的人,BPD患者脑部杏仁体活跃度高,特别是当他们有自杀念头时。因此,找到减缓杏仁体活跃度的方法,对于减少BPD患者持续的负面情绪至关重要。

相互作用

额叶和边缘系统通常保持著持续的联络。问题在于,在高度情绪化的状态下,控制决策的额叶会关闭,涉及情绪的边缘系统会接管工作。

这个机制对患有BPD或任何情绪出现问题的人不利。例如BPD患者感到极度焦虑和想要自我伤害时几乎不可能做到停下来想一想,这种反复的自我伤害行为(比如割伤)的后果是什么在BPD治疗中,识别和减少情绪激动状态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可以让青少年BPD患者花时间用他们的大脑额叶(理性)去思考,从而训练他们更好地处理冲突。

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轴

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轴是一组复杂的神经,在下丘脑(控制体温、饥渴感和身体节律)、垂体(分泌包括催产素在内的荷尔蒙,被认为可以增进母婴关系)以及肾上腺(通过分泌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来调节压力)之间起作用。这3个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发生的,从而支配压力反应、调节母婴之间早期的依恋,以及控制情绪和性行为。

许多研究表明,这组神经网路在BPD患者身上不能正常运作,一些治疗就是针对这些异常展开的。例如,部分BPD患者遇到压力时,可以通过服用药物部分阻断肾上腺素的作用,从而减轻压力。

BPD患者的大脑揭示了什么?

2006年,德国弗赖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所有已发表的关于神经影像学和BPD关系的论文进行了研究。他们注意到,神经影像学已成为研究BPD生物学原因的最重要工具之一所有关于影像学的研究都发现BPD患者大脑的边缘系统和额叶异常。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发现与认为大脑这两个区域异常导致BPD症状的观点是一致的

人们常问我,这样的脑部扫描或血液测试能否「证明」一个人患有BPD?或者至少能像一位家长所说的那样,证明这个人的大脑「有问题」?简单的回答是:目前还没有单一的测试可用于BPD诊断。更具体说: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各种类型的扫描影像信息,看他们是否能检测出BPD患者和非BPD患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到目前为止,这些扫描证实了研究人员的假设:额叶和边缘系统是BPD发病的关键。

BPD患者大脑有什么不同?

查尔斯是一个16岁的高中三年级学生,因为难以控制自己的愤怒前来接受治疗。他在课堂上的表现还不错,但和亲密的朋友起和外出约会的时候,只要觉得事情不顺他意或者人家待他不公平,就会爆发。他承认,有几次他对朋友大喊大叫,还有一次在绝望的时候,对女友有身体攻击。他和许多青少年一样,都是因为对他人或自己的冲动或攻击行为,到我们这里寻求治疗的。

自伤、躯体暴力、攻击、毁坏财物、吸毒等行为属于冲动性攻击范畴,这是BPD研究的重点。1996年,一项对施暴者和冲动放火者的研究发现,47%的人被诊断为人格障碍,特别是边缘性和反社会人格障碍。另一项研究发现,有家暴行为的男性比无家暴行为的男性被诊断为BPD的可能性更高。

脑部扫描显示,有冲动性攻击行为的人前额叶皮层活动水平较低下,这意味著其大脑额叶不够活跃。大多数脑部扫描研究表明,与非BPD患者相比,BPD患者的前额叶皮层功能异常,共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BPD患者尤为明显。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不够活跃的前额叶皮层意味著更难控制由杏仁体引发的情绪反应(比如愤怒)。

几乎所有的神经影像学研究都表明,BPD患者的杏仁体和前额叶皮质有异常。至于究竟是这些异常引发BPD,还是BPD导致这些异常,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生物学与环境因素

辩证行为疗法的理论依据是,BPD的发生和持续是极度敏感的神经生物学系统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BPD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上述相互作用会更加复杂。生性过度敏感的生物学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出生前母体内因素,以及发育早期遇到创伤(比如各种形式的虐待)等。

环境因素包括任何惩罚、伤害或脆弱性情感被忽略,统称不利环境。DBT方案假设,BPD发病起因是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随著时间推移相互作用的结果,会遵循几种不同的模式。有时是环境因素起主导作用,有时是生物学因素作用更大。归根结底,BPD的发病由这两大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最终导致BPD患者在不利环境因素持续影响下,无法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父母的角色

一位患有BPD的17岁女孩在堕胎后搬出了父母的家。她的母亲曾经告诉我:「我很难过,我的家庭破裂了。我女儿已经好几个月没跟我和她爸爸说话了,爸爸对女儿待我的态度很生气。我的另外两个孩子也很生姐姐的气。我又累又沮丧,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了。我希望女儿快乐,想帮助她减轻痛苦。她小时候我辜负了她,现在她正在成年,我又辜负了她。我也很担心其他孩子会出现同样的状况。」

陷入「自责和互责」对青少年BPD患者及其家人都无益。当孩子患了BPD,通常家长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责备,很容易陷入「糟糕的父母」的争论中。其实大多数情况下,父母都尽了最大努力。应该清楚地认识到,BPD发病有很多风险因素和潜在原因毫无疑问,父母在BPD的发展过程起一定作用,有时甚至至关重要。了解父母角色的作用,有助于我们认识各种风险因素,并关系到如何进一步帮助家庭改变其养育模式。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父母教养不当和孩子本身的创伤经历,可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调节产生负面影响。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母教养方式不恰当的孩子,很难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抑郁程度较高。而母亲正面的教养方式有助于青少年的情感表达,即使遇到性虐待这类情况。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孩子对其父母教养方式的感受,会明显影响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他们进一步发现,父母中某一方养育不够好时,另一方表现优秀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孩子,以防止出现述情障碍(无法用语言表达情感或个人感受)。

性情与亲子关系

在心理学上,「性情」这一概念通常被认为是人格的一部分它是内在的、天生的。例如,父母通常会描述他们的孩子的性格是如何不尽相同,而且这些差异早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就被发现了。

除了性情,许多研究和思考都是针对BPD成年患者童年时的依恋缺陷展开的。本质上,依恋是一种寻求与另一个人亲近并因这人在场而感到安全的倾向。随著时间的推移,正是这种情感的纽带,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绑在一起。本书特指的依恋是一个孩子与其母亲、父亲或其他早期养育者之间的纽带

有关亲子关系的一个基本理论是:父母对婴儿的需求做出敏感而准确的反应,会让婴儿产生安全的依恋,缺乏这种敏感反应则会导致不安全的依恋。究竟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糟糕的依恋关系导致BPD,还是大脑中某种连结中断会导致依恋障碍,仍有待观察。然而,研究发现,在BPD患者中几乎普遍存在依恋障碍。

亲子关系

母亲养育的质量已经被反复证明可以预示婴儿的安全感。父母对婴儿的敏感反应被认为是决定婴儿是否感到安全的最重要因素。研究还表明,孩子缺乏安全感与父母的负面性格特征有关。这负面性格特征包括思维僵化、非黑即白、缺乏同理心、将责任推卸给他人(特别是孩子),并且始终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著想。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同理心和敏感度,会使孩子更容易对他人产生同理心,而安全的依恋则使这一切变得更加容易。

依恋障碍可能对BPD的发病起重要作用,但是结合所有遗传学和神经学研究发现,高达87%因症状需要住院治疗的BPD患者,有过严重的被虐待和/或被忽视经历,其中81%的患者遭受过父母的直接虐待。创伤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儿童创伤影响额叶的功能,这点和BPD的病理学相吻合。无论如何,父母的养育方式是至关重要并值得深究的。

为什么早期依恋如此重要

哈佛医学院的卡伦·莱昂斯·路斯( Karlen Lyons Ruth)博士长期致力于研究婴儿和养育者之间的早期依恋如何影响其人格发展,她的研究包括早期依恋和养育质量与成人边缘性人格障碍症状之间的关系。

路斯强调了母子互动对于婴儿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她认为「依恋探索平衡」的破坏会干扰孩子认知和社交技能的发展。「依恋探索平衡」的含义是:如果婴儿想全情投入地探索其周围环境,他必须确信如果遇到危险,母亲会在那里。一个不能确信的孩子,会把注意力放在与母亲的依恋关系上,而不是探索其周围的环境。如果他遇到外在威胁,「母亲可能不在那里」的恐惧,与BPD患者后来出现的「被遗弃恐惧」是有关联的。

1991年,路斯和她的同事做的一些研究表明,来自母亲和家庭的危险因素,如虐待、父母压力和母亲的抑郁症状,基本上会导致孩子难以与养育者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此外,2004年,对13项有关BPD患者依恋研究的回顾一致认为,BPD与不安全依恋有很强的相关性。BPD患者最具特征的依恋类型包括未解决型( unresolved)焦虑型( preoccupied)和恐惧型( fearful)。该回顾还显示,每一种依恋类型中,患者都表现出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和对依赖与排斥的担心;成年BPD患者在幼年时的不安全依恋与后来出现的糟糕人际关系是有关联的。他们还得出结论,有不安全依恋的人容易患上BPD

基因与遗传

许多父母认为自己应该对孩子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负责,他们不是在养育方式上做错了什么,就是遗传了不好的基因给孩子。此外,很少有养父母会比较早地意识到,被收养的孩子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行为和个性问题。所以当这样的问题显现出来时,他们常常感到内疚、自责。

BPD患者的症状,如不适当的愤怒、情绪波动、偏执或解离、冲动和紧张、不稳定的关系等,在其亲属中也更为常见(相比于其他人格障碍患者亲属)。在BPD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兄弟姐妹和后代)中,姑且不谈是否患BPD,其BPD相关性格特征也更普遍。

对BPD患者的家庭和双胞胎研究表明,虽然BPD本身可能不会遗传,但一些行为,如冲动、自杀倾向、情绪不稳定和攻击性,似乎是会遗传的。例如,许多患者父母认为他们自己像小孩一样情绪化,但不至于像他们的孩子那么喜怒无常。一些父母承认他们有自杀的想法,但从来没有付诸行动。

鉴于BPD患者行为的惊人多样化,这种疾病的根本病因可能涉及多个基因。尽管研究并没有发现某一个基因会导致BPD,但确实发现基因的差异与某些行为密切相关。这些基因的差异性,加上大脑结构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才是BPD的综合成因。

基因与行为表现

一项关于BPD与遗传学关系的大型研究,观察了92对同卵双胞胎和129对非同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拥有相同的基因和环境,非同卵双胞胎拥有相同的环境,但基因不同。研究人员发现,BPD患者的症状69%归因于基因,另外31%归因于环境因素。大多数研究者认为,BPD发病大约60%是遗传性原因,40%是环境原因。

麦克莱恩医院的医学博士约翰·冈德森和他的研究伙伴曾发起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专注于BPD的遗传学起因。研究团队根据BPD患者出现的主要问题把他们分为3组。第一组有明显的情绪波动,第二组有自伤等行为,第三组有人际关系问题如交往障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不同类型的患者是否有其独特的基因构成。这项研究希望能提供一些结果,帮助我们进一步对BPD分类,并为将来的BPD研究开发一个基因库(DNA的收集和储存地)。

另一项关于BPD的研究发现,一种基因变异会影响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是大脑中调节运动、情绪、动机和愉悦感的化学物质。有这种基因异常的BPD患者往往比没有这种基因异常的患者更容易抑郁。

引起BPD的其他因素

如果仅仅是亲子关系问题或血清素水平低造成BPD发病,那么一些育儿课程和一种促进血清素的药物就足以应付了。但其实不然,生活中的许多其他事件也会影响BPD的发病,包括酒精滥用、创伤、虐待和性虐待。

酒精滥用

2005年,道恩·撒切尔( Dawn Thatcher)博士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将青少年饮酒和其他青少年性格特征作为成人BPD症状的预测因子。研究人员招募了355名有酗酒史和169名没有酗酒史的青少年;6年后,他们监测了其中已经进入成年早期的BPD患者,发现酗酒以及有其他精神障碍的青少年,比没有酗酒但有其他精神障碍的青少年更容易患BPD

创伤、虐待和性虐待

许多研究表明,大多数人格障碍患者都有创伤、被虐待的病史,BPD患者尤甚。而且,BPD患者和在儿童及青少年期有身体受虐史的成年人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是没有BPD或受虐史的成年人的两倍。

治疗BPD的临床医生经常关注患者儿童期受虐史,一旦发现,就以此作为BPD患者的病因。这一假设在BPD文献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这表明大多数BPD患者都遭受过情感、身体和性虐待。

研究表明,高达75%的BPD患者曾遭受过性虐待,意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儿童期没有遭受过性虐待。冈德森指出,不是所有的BPD都必定有性虐待史,性虐待也不足以单独导致BPD

研究还发现,来自父母的性虐待与孩子的自杀行为有显著关联,父母的性虐待和情感忽视都与孩子的自伤行为显著相关。以下4个与虐待相关的危险因素,是BPD诊断的重要预测因子:

女性

·来自男性非养育者的性虐待

·情感上被男性养育者否认

·被女性养育者不一致对待

在遭受过性虐待的BPD患者中,超过50%的人反映,他们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至少每周被性虐待一次,跨度至少一年。施虐者是父母或患者熟悉的人,更有甚者,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罪犯性虐待。超过50%的人还报告说,他们受到的性虐待至少涉及一种形式的身体侵入并遭受武力或暴力。有理由相信,儿童被性虐待的严重程度与BPD总体上的严重程度和整体状态显著相关。

儿童精神障碍

几乎所有在麦克莱恩医院就诊的青少年都被诊断出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注意缺陷障碍等。儿童期精神障碍,如注意力缺陷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会增加长大后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这些情况会以各种形式发生。

第一,精神障碍本身可以直接影响人格发展。例如,一个抑郁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随著时间的推移,这种信念可能会成为自己的核心信念。

第二,症状和行为可能导致他人的反应,从而影响人格发展。

例如,一个多动症的孩子可能会受到父母的体罚或虐待,或者受到不同形式的对待,有时会受到惩罚,有时会被漠视

第三,儿童期精神障碍可能只是人格障碍的早期表现。

澳大利亚精神病学家、医学博士约瑟夫·雷伊(JosephRey),是青少年期人格发展最著名的研究者之一,多年来开展了各种研究。他的研究小组发现,40%在青少年期被诊断为「破坏性障碍」(如ADHD)的患者后来被诊断为人格障碍。相比之下,只有12%患有情绪障碍如抑郁症的患者,会发展成人格障碍。他继续跟踪这组孩子到成年,发现人格障碍会伴随功能障碍,包括触犯法律问题、不良的工作记录、过早同居、社会孤立和人际关系问题。

另一项研究发现,青春期有情绪、焦虑和药物滥用障碍的人,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是没有这些问题的人的两倍多;而且,一个人被诊断出有轴I类精神疾病越多,他或她就越有可能发展成人格障碍。

网路风险

互联网显然给社会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好处,但也隐藏著许多危险,青少年BPD患者尤其脆弱。网上的性爱狂魔、有关毒品和自杀方法的信息、彼此不知背景的友谊、速成的同伴群以及迅速传播的匿名欺凌等,构成数不胜数的网路危险。

例如,201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欺凌相比,网路欺凌与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想法有更密切的关联。如今,网路欺凌可以在许多平台发生,包括博客、社交网站、在线游戏和简讯。经历过网路欺凌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比例因年龄段的不同而有差异,从10%到40%不等。

在2006年4月,美国心理学会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题目是「儿童、青少年和互联网」。APA指出,「在美国,75%到90%的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发送即时消息、访问聊天室和览其他网站。在网路上花费大量时间对年轻人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例如,有的人交流自伤办法,而有的人分享提高学习成绩和健康意识的经验。」

另一项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拓宽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这项研究还发现,青少年接收到有关其个人现状的反馈的频率和语调影响了他们的自尊。正反馈能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和幸福感,而负反馈则相反。对于感到被边缘化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可能尤为重要。它提供了一个他们认为风险很低的平台,既可以在网上找到各种差异化的人群(感知上的和真实的),也可以互相交流本来难以面对面分享的信息。此外,在互联网里可以匿名存在,青少年可以隐藏在假身份背后。研究表明,加入网上论坛的主要目的是寻求社会支持和摆脱孤立感。

不幸的是,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比没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更容易在网上与陌生人分享个人信息。例如,研究表明,浏览关于自伤的留言板和论坛的大多数是12至20岁的女性,他们登录后会询问和分享有关自割与其他自伤行为的信息。这些渠道的确为孤僻的青少年提供了社会和情感支持,但也为自割、其他自伤和潜在致命的「解决问题」方式等行为正名。以下这则消息匿名发布在互联网论坛上:

谢谢大家!每当我发疯的时候我就会登录,连我的朋友都不明白,很高兴和你们中的一些人聊天,这有助于我理解你们所经历的一切并成为你们中的一分子。被诊断为BPD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确实大多数时间感到孤独。有人说割伤比较好,但我不这么做,我灼烧自己。我大部分时间感到空虚,但灼烧有时能帮助我。我不断进出医院和急诊室,我已经和大多数家人和朋友绝交了,我真的很想找一些人分享我的诊断,我很快就回来。

在《虚拟前沿:互联网与青少年自伤》一文中,研究人员研究了互联网留言板以自伤为主题的社群。他们留意到,1998年有一个近百名成员的自伤留言板,等到2005年,则共有168个自残留言板,成员达到1万人。留言板是匿名的,但人们在这里可以得到别人的理解。

这种沉迷于网路或电子设备的生活方式,会让情感脆弱的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当他们遇到困难,他们会求助于谁?对他们而言,在线论坛是朋友和家人的替代品。大部分网友对寻求帮助的人的情况并不了解,或不明其痛苦,恰恰BPD患者最担心的就是被遗弃。

例如,当你在线时,一旦谈话变得过于激烈,你可以轻而易举地退出。如果BPD患者正在寻求帮助,而在线另一端的网友突然退出,就可能会引发被遗弃的恐惧。一个16岁的女孩告诉我,每当她在一个在线论坛上告诉一个支持她的同伴,正在考虑割脉自杀时,如果对方根本不回应或者直接断开连接,她就会觉得被一个不认识的人抛弃了。她说:「我在网上被甩了。」

诚然,互联网确实提供了益处,从理论上讲,网上论坛和博客可以成为社交技能较差的青少年匿名分享经验的地方,也便于青少年练习社交互动。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在线交流减少了青少年之间的社会孤立感,有助于他们与同龄人建立联系并探索自我。这有助于解释压力环境下互联网如何能成为青少年的虚拟同伴支持团体在这里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交流有关减压方式的信息。

尽管如此,网路群体不仅为自伤和潜在的致命行为正名,还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们为自伤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聚集平台。自伤并不是第一个通过媒体传播开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神经性厌食症被大众媒体曝光后不久就被广为传播。例如,2002年,一项针对斐济女孩的研究显示,大众媒体报道后,进食障碍现象更普遍了,以越来越瘦的时装模特作为审美标准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治疗的许多青少年谈到互联网如何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社区互助。一位女孩告诉我,在她发布了要自杀的消息后,另一个以赞助人自居的网友,说服她告诉母亲自己服用了过量的药片,她因此被救。但是,也有一些青少年说,如果他们没有在网上读到相关信息,就不会发生自伤行为。

除了将自伤作为一种应对技巧,许多在线讨论的其他话题也令人担忧,其中包括关于吸毒、性行为、暴饮暴食和合理化自杀行为。青少年讨论的另一个热门话题是对父母的失望,他们声称,父母不理解他们。

尽管越来越难以监测和限制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内容和渠道,父母和养育者还必须知道,这些都是青少年有效的信息来源。一些在线资源是无价之宝,但另一些是有偏差的、误导的以及潜在致命的。无论是在治疗中还是与父母在一起,青少年都需要一个论坛,能够质疑他们在读什么或被告知什么。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是保持好奇心,而不是做出判断,这是需要大量练习的。

BPD涉及的文化和社会问题

你只需去任何一家杂货店的收银台就可以看到,这里贩卖的是种宣传「虚假自我」的文化:封面模特瘦弱,美貌重于大脑,性生活随意。(当人们被迫遵从外在的期望,例如礼貌或看起来有吸引力;当这些期望可能与他们的真实身份以及他们通常的行为或感觉不一致时,虚假的自我就会出现。随著时间的推移,生活在一个永久的虚假自我状态中会变得极不健康,因为这个人失去了他或她的真实的自我感受。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我们的文化通常满足于及时行乐和快速解决问题,并且蔑视人们寻求长期帮助的想法。有这样的流行语:「通过化学作用来更好地生活」,或者认为药丸可以让情况好起来。也许这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的,但在其他情况却不管用。告诉BPD患者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或「振作起来」会使他们沮丧;更糟糕的是,这并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当代生活对BPD推波助澜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为了出头地而参与竞争所受到的压力和负担(来自自己、家长和高等院校)。许多诊所报告,据他们观察,压力导致的自伤行为逐年明显增加。2011年,一项关于这个问题的大型研究发现,在受调查的11529名学生中,15.3%有自伤史,6.8%在过去一年内有自伤行为。大部分自伤者自伤不止一次,近半数自伤者的自伤行为超过6次,初次自伤的平均年龄为15.2岁

许多文化因素与家庭环境、个体生物学相结合,为BPD的发病创造了条件。

结论

BPD这一疾病有多面性,其形成更是涉及诸多因素。大量研究展现了各种关联性和可能性。研究认为基因与冲动性攻击和情绪不稳定有关,BPD患者和受虐者的大脑中显示神经递质水平异常并揭示BPD患者的某些大脑区域可能受损或发育不良。其他的问题包括父母教养不当、依恋障碍、性虐待、不认可、药物滥用等另外还有当代文化带来的压力。

因此,BPD的病因不是单一因素,而是由环境和基因作用于发育中的大脑及其结构,以及化学物质等的累积效应共同造就的。令人沮丧的是,BPD是经年累月长期发展形成的,通常也需要多年的治疗才能痊愈。令人鼓舞的是,可以从多个干预点去著手治疗,随著时间的推移,这些治疗措施会越来越完善。

成因的版本在bpd书籍里的版本不尽相同,答主认为2020年末刚在国内出版的:青少年边缘性人格障碍家长指南 算是最好的版本了。以上内容基本出自于这本书。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原因

1、 遗传基因:与很多精神类疾病一样,因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多伴有精神类疾病的症状,所以同时基因遗传有很重要的影响,并且直系亲属也会有相关症状。

2、 生物因素:既脑结构发育先天结构不良,海马体和杏仁核容积异常。

3、 心理因素:边缘型人格障碍除了先天,后天如果出现创伤,同样会发生边缘型人格障碍,例如:感情纠纷、家庭环境变故、过度保护、身体上的虐待和殴打。

人格障碍筛查测试 PDQ-4+ - 在线工具网 - 工作生活好帮手?

www.zxgj.cn图标Howard:人格障碍在线测试,人格障碍筛查和判断 PDQ-4+?

zhuanlan.zhihu.com图标Howard:(在线测试)精神科心理科门诊常用测评量表汇总?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您好,主要有几方面因素:

1、家庭关系恶劣,争吵多,家庭教育错误,从小打击多,指责批评多等等

2、生活中,遭遇打击比较多,比较大,心灰意冷

3、个人性格内向,不爱交流,抗挫折力差

。。。。总而言之,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一般都是长时间影响导致的。需要特别谨慎,否则容易发展抑郁、自闭,乃至精神分裂


这个问题其实百度肯定是能出答案的。即:边缘性人格的成因机理。

我只需说一句话,这也是科胡特说的一句话:父母是谁比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也就是父母的人格决定了孩子的人格结构。就算是拿著经典教科书育儿的父母也不一定能教养出人格健康的孩子哦。


我主要是家庭原因吧。

双向情感障碍(也就是躁郁),目前不在学校了,休学一年。现在和家里闹得很僵 ,见了面也是一句话不说 ,我不想看到他们,一眼都不想看到。


包括生理和社会心理因素吧,遗传上的易感性和环境交互作用,加上刺激事件。


年幼时经历过某种危险的洗礼


我讲讲我自己

我回过头来看...我应该是小学的时候被影响的

小学的时候很怕老师,偏偏一个同学是老师的侄女,偏偏又要和我玩

有一天我后面的人让我把她笔递给她(她坐在我前面大概两三个位置),我自然是又递给我前面那个人,让他帮著递给她,结果我前面的那个人直接扔过去了??

笔不见了

不是钢笔,就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彩色笔,那个时候买也就1块钱一支,而且那支笔剩的不多了,我至今都还记得那支笔的颜色,是绿色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不是我弄丢的她的笔,她却要怪我,她说她要告诉她的舅妈

我特别害怕,我说我把我自己的笔赔给她,她不愿意,她就要她那一支

后来她就一直用这个事威胁我,我是她的小跟班,她没带作业也要威胁我用我的作业去给老师检查

后来,从小学到现在,我对友情都是一种很莫名其妙的态度,我会把人推开

我很恨那个女生

我到现在回想起小学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很难过,包括现在

如果我没有遇见她,我觉得我可能会活在阳光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