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刘不王,他称王,他就是。


称王建国,加九赐,就是要代汉的节奏。

只不过他不称帝,让儿子做。

当年王莽篡汉的时候,走的是大司马——安汉公——太傅——摄皇帝——皇帝的路线,虽然靠著外戚王氏的力量,但还是极其艰辛,如履薄冰数十年。为了安定人心甚至杀了自己的长子王宇。

而曹操不同,与王莽的内部篡权不同,曹操是从废墟里自己重建了大汉朝廷。曹魏的天下也是他自己打下来的,没有他,刘协还在洛阳的废墟喝风。

曹操称公称王固然有阻力,但在曹魏军事集团面前无异于蚍蜉撼树,所以相对来说非常顺利。但称王本身就打破了汉高祖的白马之盟:非刘姓者不王。所以称王之后,就意味著曹操要把代汉这条路一直做下去了。

后世评价上来说,曹操当然是汉贼。但另一个方面,也是他功业不够。如果他有生之年能摁死刘备的季汉(宣称正统)和割据的孙吴,那后世评价他绝对是开拓宏图的一代帝王。但是曹魏没有做到,而且曹丕曹睿寿命又不长,统一的时候,曹魏都亡了。

中国古代评史向来唯结果论。如果李渊李世民没有在破关中后的几年内扫清群雄、饮马河洛,而是和辅公祐划江而治,成为第二个南北朝,那么趁人之危起兵造反的李渊评价自然不会高。

同样赵匡胤的上位和五代各帝毫无区别,节度使兵变欺负人孤儿寡母,就是因为他终结五代乱世,勉强统一了中原,评价上就比前几人高了一大截(其实也是他那志大才疏的高粱河车神弟弟衬托的好)。

刘裕代晋和曹魏代汉没什么区别,甚至对司马家斩尽杀绝首开恶例。但是恰恰因为刘裕气吞万里如虎,雄姿英发,横扫寰宇,评价就是「南朝第一帝」,不去追其窜代之恶。

所以啊,如果曹老板有那个文治武功的水平,大家就不会注意你是不是汉贼。但毕竟力有不逮,水平欠佳,没能统一开创。所以这顶帽子只能戴著了。


政治的残酷在于就算你不想干这件事,但是你的政敌认为你会干这样的事,你最终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做出了这样的事。

世语曰:旧制,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公将讨张绣,入觐天子,时始复此制公自此不复朝见。

汉献帝不是小白兔,当他玩交戟之礼时,君臣的信任就已经破裂了,两人成为了政敌。

试想一下,你是曹操,你觐见皇上的时候,保镖典韦许褚一般不在身边。在没有通知你的情况之下,两名皇帝身边的彪形大汉第一次把两把长戟架在你的脖子上,你甚至感觉到颈动脉上的皮肤感受到了兵器的寒冷。两边的大汉一人提著你一条胳膊裹挟著你上朝,你的感觉是什么?

见到了皇帝,你擦擦冷汗,强打笑容问道:「陛下这是何故?」

得到了冷冰冰的回答:「之前三公领兵上朝都是这样的阵仗,朕现在恢复这样的礼仪,有什么问题吗?」

我想曹操的当时的心态一定是充满恐惧的吧。陛下你是怎么看我的?在这许昌有多少蠢蠢欲动的人?他们有什么打算?我一旦失势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从此曹操再也没上朝过,大部分都是在前线的营帐或者自己封地的都城邺城。

也许从交戟之礼之后,曹操再也不能成为汉臣了。


曹老板即是大汉孤忠,也是篡汉反贼,并不矛盾。

历史上第一个超级大帝国秦汉走向崩溃,在当时知识分子心目中就像天塌了一样。这个时候真的是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以诸葛和曹瞒为代表,体现出两个不同的思路,各个都很了不起,都很有担当。

曹老板的思路是,大汉已经完蛋了,但是中央政府必须存在!哪怕顶著骂名,变成篡国大盗我也要把中央政府维持下去,哪怕改个名。绝不能再出现献帝这样被挟持的弱势政府,以及四分五裂的战乱局面,不然社会就完了,大家族也完了,人民也完了,文化也完了。为了这个世界回到大汉时代,不奋斗不行啊。其他人都是废物或者居心叵测,干脆我来做。面子不要了,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

诸葛武侯的思路是,我们个体可能会失败会灭亡,但是理念长存。为君可信任臣子,为臣则尽心尽力绝不逾越,篡位那条线是虚的,毫无阻碍力随时都可以做到,但也绝不会跨过。如果随便篡逆,就算现在成功了长远看理念也失败了。反之,大汉就算完了,我们坚持的理念也一定会传下去的。

从武侯的高度看,曹老板当然是汉贼,纯的。背弃理念,恢复的不可能是大汉。武侯在历史上地位甚至高于皇叔,后者可以被定义为格局军阀(碰巧姓刘而已),但武侯的理念超越朝代更迭。

曹老板看来,你们高调唱的好,只有我在著火的屋子里灭火,你们为了私利还来污蔑我,你们才是反贼,还沽名钓誉嘞。委屈……写个述志令申辩一下~

(* ̄з ̄)

总之是群中二又一根筋的人呢,和后世毫不脸红的搞政治阴谋的家伙们比起来,这些有缺陷的人还是残存著一点点理想主义的微弱火光的。

曹老板这个汉贼做的真亏本,爹不要了,儿子不要了,伙伴不要了,基友不要了,最后连脸皮都不要了……可是最后天也没撑住,死后历史进程还是直接碾过去了。

悲剧就是这样,你以为自己已经不择手段付出一切,结果完全没鸟用(T▽T)


现在讨论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太过纠结封建道德伦理。

但是奈何前有诸葛亮,郭子仪这种标杆,后有司马昭,桓温,宇文泰这种效仿者。

按照传统道德观念来说,曹操就是汉贼。不存在什么形势所逼,权力推人往上走之类的洗白说辞。


以汉朝的立场来说,曹操自然是汉贼无疑,进魏王,加九赐,就说明了曹操的代汉之心

九赐这个东西,被王莽开了头,后来几乎是篡位者专属。

这里想讨论一下曹操为什么要称王?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权臣这个职业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比皇帝还要危险的职业

等到你的权利到达了一定程度,是必然会伤害到帝王的尊严

你活著的时候皇帝没办法做什么,但是等到你死了之后呢

权臣基本上就是两个个下场,自己身死之后家族被清算,整个灭门,代表人物霍光,张居正

第二种就是篡位的了。

代表人物赵匡胤司马昭等。

篡位的也是分失败和成功。

成功的自然是万事大吉,失败的就像是桓玄一样,身死家族也受到波及。

走到一定高度就是没办法的,政治斗争如此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有时候即便你自己不想往前一步,但是你背后的无数双手是推著你向前走的。

因为他们不想死啊。

曹操的班底是自己一手打造起来的,都印著曹操的影子。

曹操不想篡位,儿子答应吗?

你不想做皇帝,我想啊。

一群手下答应吗?

你不想做皇帝,可是我想做个丞相玩玩。

曹操不篡位,他们第一个不答应,日后清算起来怎么办

我的荣华富贵就这么交出去?

我没法推测曹操僭越皇权,有多少出自本心,有多少是被人推著的

凭心而论,曹操是对得起汉朝的。

当初曹操对汉的贡献有多大呢。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如果没有曹操,这个乱世会持续多久?

汉献帝可能也早就饿死在某个茅草屋里了。

他平定北方,大力打击北方外族,稳定中原地区,结束多年战乱。

可以这么说,如果当初赤壁之战功成,消灭孙刘联军,曹操绝对会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几个皇帝之一

应当是和秦皇汉武一个级别的皇帝

那时候曹操登基,绝对不会有一个人黑曹操篡位。

这么大功劳,你不当皇帝谁当。

司马家被黑的这么惨,还不是因为他们是「窃国」

直接窃取了曹魏的根基。

曹操至死都没有称帝,对得起大汉。

却进魏王,加九赐,背上骂名,安了手下的心,也对得起跟著自己的这帮人。

至于儿子怎么做,那也不是我的事情了。

世上难有两全法。

这已经是能够给两边最好的交代了。

我真不是在洗白曹操,这个人缺点当然也是很多的。

现在只是就魏王这件事情说说看法。

以上。


心非禅代荀文若,目识奸雄许子将。

身苟未亡终篡汉, 不知何德比文王。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白马之盟在光武帝恢复汉帝国后也一直遵守。所以操是臣还是贼很简单的问题了。


评价和观察一个历史人物,最忌讳的就是以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

因为人是会变的。

20岁的你和30岁的你,50岁的你是一样的吗?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没有发生过变化吗?

如果你都在不断变化,何况曹操呢?

你说曹操是汉贼,

那因为张让篡权,夜入张让府的豪侠少年,是不是汉贼?

那年纪轻轻的洛阳北部尉,整顿吏治,严肃法纪的青年,是不是汉贼?

那独自拉起一支讨董军,因为讨董联盟只在私利而愤然离去,留下一句「君等北面,我自西向」的起义军,是不是汉贼?

那在小朝廷危急存亡之际,将少年皇帝迎回许昌的,是不是汉贼?

你说曹操是汉臣,

那使天子弓射鹿,代受众臣朝拜的,是不是汉臣?

那处死当朝皇后,让皇帝垂泪的,是不是汉臣?

那参拜不名,剑履上殿,位极人臣的权臣,是不是汉臣?

那进魏公,进魏王,受九锡,逼死荀彧的野心家,是不是汉臣?

人啊,总是在变。

为了匡扶汉室,我必须掌握权力,扫平割据;可到头来,我扫平了割据,匡扶了汉室,最后自己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了最大的割据。

曹操一直没变,他还是像以前那样才华横溢,还是像以前一样通晓作战,

曹操一直在变,变的是对大汉的心。

「你是汉贼还是汉臣?」

我相信不止今天的我们在知乎上这样问,两千年前,曹操也曾扪心自问;夏侯元让和荀文若也曾隐晦地问过。

曹操素来多疑,对旁人说「吾好梦中杀人」,可倚天剑再利,能斩得了那为诛董贼,只身献刀的少年吗?

曹操能杀得了付完,杀得了董成,可能杀得了那举孝廉而出仕,崭露头角的洛阳北部尉吗?

魏王会不会突然回想起那个洛阳北部尉?

洛阳北部尉会不会想到自己最后变成了魏王?

曾忆少年英雄时,转头青丝已成霜。

书生轻忆冢中人,冢中笑而书生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何评价曹操??

www.zhihu.com图标

都当著皇帝的面把贵妃皇后杀了你说是不是汉贼


大汉集团有限公司马上要破产倒闭了

曹操控制住董事长

力挽狂澜

情况稳定一些了

曹操:「给我个副董事长做呗」

汉室老臣:「晋升不符合规定、你出身不好、你不按规矩办事、你名声不好」

曹操:「没我公司都破产了,给个副董不行吗?」

汉室老臣:「晋升不符合规定、你出身不好、你不按规矩办事、你名声不好,你就是公司的贼!听不懂吗,你个阉宦之后?」

曹操:「谁再拦著我大耳刮子干他!荀彧过年过节月饼带鱼粽子都不给他发,就给个盒!」

汉室老臣:「拜见大王」(然而荀彧已经辞职了)


你问他本人是不是

不仅仅是当时的汉贼,也是历史的罪人。理由很简单,他对儒家信仰的破坏太严重了。

所谓民无信不立。在近代新思想引入之前,儒家信仰完全就是国家的灵魂。曹操对它进行的亵渎引发了中国精神整体的雪崩。魏晋南北朝从来都是中国最糟糕朝代的有力竞争者。

魏晋南北朝对儒家的破坏有多严重呢?最明显的就是后来大家连孔子都懒得祭拜了。试想,近代中国屡遭思想和战争的冲击,祭孔也才停了不到百年。当时停止祭孔简直细思极恐。

有人可能会扯什么武王伐纣来洗曹操,但问题是武王伐纣是在杀无道昏君,按封建道德,商纣有此昏君已是天道结束,取而代之理所应当。

但刘协显然不算多昏庸。考虑政策需要,史书可能对他还有一定的抹黑,但是依然和昏庸沾不上边,甚至可说在政治上相当积极。

曹操一直以臣的身份打下北方,按封建社会上讲也都是归功刘协的汉室。汉室君王不昏庸,汉室政府又积极收复江山恢复经济,何来汉室将终之说?

如果曹操真的认为汉室将终,大可在灵帝时或者董卓时举旗反汉,那是真的汉室将终的状态。虽然路途艰远,毕竟大道所在,成功后天下都会认可这都是名正言顺的朝代交替,何来后面300年的排队篡朝?

而他既然选择了入职汉室,又自比周公伊尹,那就好好的当总经理,干嘛把脸一翻说你们早完了天下早就是我的?周公伊尹也是这样的人吗?

曹操对国不忠,对民不信,严重违背封建道德,却依然凭借军阀势力得即大位,引得后人纷纷效仿。儒家精神破坏殆尽,国家几乎失去灵魂,信仰缺失。

幸好汉代把蛮夷压的好,没有诞生什么属于他们的野蛮思想对儒家进行强制替代,幸好梁武帝以佛引儒,多少保护了尚未彻底灭亡的儒家精神,大道才得以续存。

试想,当时作为儒家的替代,传入中国的不是佛教而是伊斯兰教呢?入侵中国的不是被汉代撵上山的野人而是训练有素的匈奴呢?

对曹操的正名不仅是对真正的周公伊尹,对真正扶救国家于颓废者的羞辱,也是对历史因果的选择性失明,对精神文化传承的认知缺失,对国际民族间残酷竞争的迷之自信。


如果把中原的王朝比作一个集团大公司,那么每次公司改名重组成立新公司的新老总身份无非这几种:1.原公司高层权利部门大佬趁老总年幼踢掉抢夺公司大权后重组,典型代表:王莽、司马家、杨坚、郭威、赵大等;2.原公司中层小领导,公司乱象丛生濒临破产后出人出力把公司做大后取代原公司,典型代表:嬴政、曹操、刘裕、李渊等;3.原公司底下无权无势小员工在公司产品混乱时期做大做强重建新公司像刘邦、朱元璋;4.外藉公司抢夺业务成立新公司。

我认为后三种不算某贼。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文治武功都是他自己打下来重建起来的,刘协出过力吗?那个汉臣打下来送给曹操治理的吗?张绣、刘琮是自愿向献帝献出自己的管辖之地的吗?他「贼」了汉的什么,土地、人民、名声?土地靠武力打出来的,民众靠他任命官员管理的;唯一有争议的是他借用了「汉」的名声,但是汉末有啥名声,桓灵二帝败坏差不多了,然后有黄巾之乱、董卓乱政,民生疲敝、哀声怨道;难道到曹丞相突然就大汉威名整震朝野了?如果真的有那样的名声,这个功劳又是谁创造的呢?

汉贼实属丞相臣操不敢担,为啥没人喊嬴政、杨坚、赵匡胤为周「贼」,李渊是隋「贼」,朱温是唐「贼」。。。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是谁给「汉」强行续命的,到头来还没坐上皇位,被后世骂了几千年「汉贼」,大汉魏王又有何惧!如果能再来一次,就不管天命是否在吴,都要做周武王了。


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这就是汉朝的规矩,绿林赤眉都不敢破的规矩。

既然曹姓称王,当然是贼。


说魏太祖是否是汉贼,要看你是站在汉朝的立场上,还是汉人的立场上。汉朝立场上,太祖扶大厦将倾为汉朝延寿数十年。一句设使天下无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让汉朝骂他是汉贼也没底气,毕竟贼要行偷,可汉朝早就没了江山太祖又偷了汉朝什么?站在汉人立场上就更简单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说给谁听的?东汉乱世,皇权和门阀层层剥削压榨汉人的最后一滴血。内有军阀混战,外匈奴、乌桓、羌狄,内犯。搞不好神州陆沉就要提早发生。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平定北方,扫平胡患的人。虽然因为战乱人口锐减导致他的统治并没有出现足以让历史记载的盛世,但你可以活下来不用流离失所,不用被胡人当作双脚羊,你说他是汉贼还是英雄?


霍光全家的结局就是告诉大家权臣不篡位的风险——死全家。

曹操他本人即使想当忠臣,但是他死后他的后代和亲信铁定全部被清算。

他也没有回头路。


是,也不是。

说他是,他就是要代汉的,非刘姓王天下共击之。

说他不是,整个北方其实是他自己打下来的,要不要汉天子有什么关系?自己能当老大为啥还给自己来个老板?来一堆指手画脚的?就为了搞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要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套其实不算吃香啊,不然袁绍、袁术、吕布、马腾这些离长安近的诸侯为什么不和曹操抢汉献帝?

要是曹操也不迎汉献帝,汉王朝恐怕连这最后的几十年都提前结束了。你连骂汉贼的机会都没有。

可以猜想曹操其实开始也是有理想的,可惜他代表不了他自己,也代表不了他儿子,曹魏军事集团需要的不是丞相,是魏王,是陛下……


这种问题还需要有疑问吗?

昔高祖斩白马为盟,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他曹孟德都堂而皇之地称孤道寡了,对于汉室来说,他不是汉贼是什么?是不是还得布告天下说,曹丞相劳苦功高从此称他为先丞相 魏王呀?


用当时的标准看,也不过是个政治正确的屎盆子

用现在的标准,那是一点毛病没有

屎盆子都扣不上

贼是攫取,是偷

你说司马懿是魏贼可以,说杨坚是周贼也可以

汉王朝的天下是他自己丢出去打烂的

曹操是靠自己一块块拚命捡回来的

怎么就成了贼了

要是说曹操起家势力是汉王朝给的

那完犊子,历代皇帝没一个不是贼的

就算朱元璋也是小明王的家贼


如果纠结汉贼,三国这三位创始人,曹孙刘都是汉贼,谁都没好。

曹公,非刘不王;刘备,无功不侯;大帝,承认前面那俩。所以说对于汉廷,曹公从称魏公建封地开始,就是汉贼;刘备从拥兵自立,以宜城亭侯之功自封汉中王,就是汉贼;大帝从承认二者的王位开始,再到后面承认二者的帝位就是汉贼。

所以,天下乌鸦一般黑,与其纠结于汉贼,不如讨论到底为大汉续命做了什么。

曹公,为汉廷夺回北方各州,数次平定少数民族,凭天子令征战四方。

大帝,割据江东,左右逢源,对汉廷毫无建树。

刘备,张皇亲之名,割据荆益,既不迎帝,也无寸功。

所以,凭的什么说曹公是汉贼?说曹公是汉贼的时候,麻烦把那两位"寄生虫"也带上。看看对孝献帝的追谥,文帝追的孝献是褒谥,而秉了一辈子汉室宗亲的刘备追的孝愍可是平谥。吃了汉室一辈子的红利,对汉室的态度如何可见一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