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西班牙比较了解,这里说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对西班牙的影响,有人认为是西班牙在此战争中失去南义大利、尼德兰等领土给奥地利,所以是走向衰落,但未尝不可以看做是西班牙的中兴时期。

1701年,随著哈布斯堡王朝最后的国王卡洛斯二世去世,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希望扶持孙子腓力继位,担心这会导致法国西班牙的联合,英国、奥地利、葡萄牙等国决定阻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经过几番周折,最终路易十四统一法西不联合,联军也承认了腓力在西班牙的王位,于是西班牙开始了持续至今,曾被两次中断的波旁王朝,腓力五世开始了统治。

18世纪的西班牙,经历了所谓的「波旁改革」,也就是波旁王朝历代国王,尤其是腓力五世和卡洛斯三世的改革,极大改变了西班牙、西属拉美、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不仅国内许多人忽视,国外的历史学家大部分也长期注重研究西班牙的16世纪黄金时代,但一些国内外的欧洲和拉美史学家注意到18世纪-19世纪前期的西班牙和西属拉美也十分值得研究,可以说后来的历史事件,比如拿破仑入侵西班牙、拉丁美洲独立战争、19世纪西班牙的自由主义运动、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的分离主义运动、甚至是西班牙内战和当代的发展也与18世纪的波旁改革有关。

改革内容包括:

行政上,学习法国路易十四的绝对君主制,逐渐削弱了加泰罗尼亚、巴斯克等地的自治,把它们纳入卡斯蒂利亚主导的秩序当中,通过派遣领取薪金、训练有素的职业官僚直接统治,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中央集权下的管理,开始改变15-17世纪地方贵族长期对抗卡斯蒂利亚,拒绝合作提供税收的局面,降低或取消它们在15-17世纪在行政、司法、税收、兵役等方面的自治与特权,甚至立法在语言上开始在当地强行推行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语。在殖民地,也削弱土生白人的政治力量与自治,派遣半岛人官僚取代他们的位置,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与君主权力,对这些地区的有效管理,获得更多的兵源、税收,而且为19世纪西班牙民族国家构建创造条件。

经济上,一方面继续重商主义,加强对国家对西班牙和西属拉美经济的干预与保护,用高关税防止英法等国的竞争,并且学习英法荷的东印度公司建立多个特许公司控制西班牙与西属拉美的贸易;另一方面,18世纪后期,逐渐部分接受自由贸易理念,加强与英国等国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取消了加地斯对西属拉美贸易的垄断地位,开放了数个通商口岸,并且在西属拉美允许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加拉加斯等地开埠通商。这样促进了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使得西班牙那些得到朝廷颁布特许的商人,以及拉丁美洲许多经营矿山、庄园、种植园、牧场的土生白人富裕起来。

军事上,取消了17世纪已经过时的西班牙大方阵及其相关指挥、训练、后勤制度,以波旁法国、普鲁士为榜样,发展线列步兵、骑兵、炮兵,实行更广泛的征兵制,并且招募爱尔兰雇佣军,在西班牙和西属拉美建造官营武器工场制造火炮等武器。重建三十年战争被摧毁的海军,甚至建造了18世纪一度世界上最大的风帆战舰。同时增加在殖民地的常备武装力量,由于经费不够,也以社会流动为条件,在殖民地招募民兵,用来防御其他列强与当地人民。军事力量的增强,虽然没有使西班牙重新成为一流军事强国,在瓜德罗普战争中试图夺回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分给奥地利的那不勒斯、撒丁岛和西西里然后被英法奥暴打,七年战争中连同法国一起被英国击败,被夺走佛罗里达,菲律宾的马尼拉也被短暂占领。但是这一时期也见证了西班牙的军事荣耀,比如1733年的詹金斯耳朵战争中,在卡塔赫纳成功防守住了英国的入侵,而且军队从奥地利手中夺回那不勒斯、西西里等地;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与法国联合起来,来自墨西哥的殖民地军队经过围城收复了佛罗里达。1805特拉法加尔海军虽然与法国一起被英国击败,但仍然见证了西班牙海军的重新崛起。

文化宗教上,大力发展世俗教育,接受启蒙主义思潮,重视科学技术,通过大学让许多贵族、中产阶级跟上了欧洲启蒙时代文化理念的步伐,并且试图削弱天主教会对君主权力的限制以及在社会的影响力,比如减少宗教节日,以及1767年驱逐耶稣会,没收其土地财产,并且向殖民地派遣政府指派的教士。

尽管这些改革增强了西班牙的国力,但是未能根本改变西班牙的落后,

政治上中央仍然不能有效地控制地方贵族、教士,卡斯蒂利亚与加泰罗尼亚、巴斯克,以及西属拉美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因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对殖民地的控制,卡斯蒂利亚的半岛人官僚被派来夺去了本属于当地土生白人的自治权,后者还被加以各种税收,在贸易上则被拥有特许状的半岛人商人压制。使得半岛人渴望摆脱殖民束缚,建立主权国家,争取自由贸易。可以说16-17世纪建立在西班牙与西属拉美的土生白人精英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变得紧张和脆弱,无论是土生白人,还是梅斯提索人、印第安人和黑人都不断反抗,最终导致拉美独立战争。

经济上依然工商业落后,无力与英法等列强竞争,也无力促进社会转型;

军事上不仅不能有效对抗列强,而且与其他因素一起无力压制西属拉美的独立战争;

文化上天主教会与宗教裁判所依然被君主用来压制反对者,并且在社会经济教育上具有特权。

于是1808年,随著首相戈多伊与法国联盟的失败,法国拿破仑在入侵葡萄牙后,转手进攻西班牙,费尔南多七世被俘,马德里发生起事,各地建立起自己的洪塔,与法国人进行游击战争,拉丁美洲由于不承认拿破仑拥立的约瑟夫国王,纷纷开始独立运动。

1813年威灵顿支持英西葡联军在半岛战争中胜利,费尔南多七世复辟,向西属拉美派遣军队,但是国力虚弱,在19世纪20年代已经不敌玻利瓦尔、圣马丁、沃依金斯等解放者,最后1820年国内自由派军官政变,建立起三年的君主立宪制,由于国内混乱,无力支持拉美的保王派,最终拉美诸国获得独立,西班牙殖民帝国仅剩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等地。


西班牙从一流列强直接打成残废。战前的西班牙帝国是由西班牙+比利时+义大利南部组成的,作为继承战争的结果,波旁王朝只拿到了西班牙本土,而奥地利拿走了比利时+义大利南部。帝国被撕成两份继承。

奥地利的民族构成变得更加复杂。本来奥地利主要是德意志族+捷克+匈牙利,战后新并入了比利时、南义大利,几块地区空间上分离太开,而且地区之间鸡同鸭讲,没法团结形成近代民族国家,使得国家和军力逐渐落伍,到法国大革命时简直不堪一击。

法国西班牙被英国抢走不少海外殖民地。


这首先是一场波旁王朝与哈布斯堡家族王朝为争夺势力范围而掀起的一场战争。

殖民时代初期,强大的西班牙由哈布斯堡家族统领,当时的哈布斯堡势力范围遍及整个中欧和伊比利亚半岛,将法国夹在了中间,这对刚建立民族国家形式的法国波旁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恰好到了1701年,西班牙傻国王卡洛斯二世挂b,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卡洛斯二世的遗嘱是让他的侄孙,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当国王,安茹公爵菲力遂即位。但是奥地利神罗哈布斯堡想夺取西班牙王位,加上英国不想法国变得强大,威胁欧陆平衡,于是悍然出手,与荷兰,普鲁士,葡萄牙等联合反法西联盟。而法西联盟则联合巴伐利亚等,双方大战十三年。

战争其实一直有利于反法西联盟,西班牙的领土被一再打下来,法国也不过是苦苦支撑。但是由于俄国此时在东北欧进行大北方战争,搅屎棍英国急需将军队调回。加上原本被神罗钦定继承西班牙王位的查理此时就位神罗皇帝,心满意足之余,看看自己的能力,并没有把握把西班牙给抢下来,于是放弃对西班牙王位的宣称。双方罢战。签订条约。英国遂占据了法国的一些殖民地,法国本土也割了一些给奥地利和荷兰,同时西班牙割了直布罗陀以及大量在义大利地区的领土,势力缩回了伊比利亚半岛。并且,条约规定法西两国不能合并。

对于欧洲来说,此战算是很大地改变了欧洲的局势。法国欲联合西班牙制霸欧陆的计划破产,捎带著自己的实力被削弱,海军完全丧失而陆军损失巨大,暂时失去了制霸欧陆的本钱。而西班牙最惨,继承个王位把自家的老本都赔进去了,大量飞地的丧失使得它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加上主战场就在西班牙领土内,西班牙损失惨重。好在借对外战争之手削弱了地方自治特权,也算是稍有收获。至于英国当然就借此一口气走上殖民时代最强国的道路了。至于普鲁士奥地利等神圣罗马帝国在此次战争中坐上了英国顺风车,获得了较大的利益。扩大了领土,顺便借对外之名打压了内部独立倾向的邦国。而荷兰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只好裁撤海军,失去了海上马车夫的地位。

总之经此一役,残法荷西而肥英罗,当然战争的烈度和改变格局的程度比不上后来的拿破仑战争。
谢邀! 简单来说这场战争直接把西班牙打回了二流国家,西班牙从此失去了在欧洲制霸和地方的殖民统治霸权,法国的影响力再次上升。有一点细节就是它奠定了欧洲从三十年战争到拿破仑时期步兵的战法,从火枪兵配合枪兵改成了类似于拿破仑时期的排兵列线战术。
我怀疑你是在空手套复习资料。
Wikipedia,下面的references,自己看
维基百科上都有,看不懂英文看中文
泻药。本学渣咸鱼只知道,路易十四背信弃义身败名裂,法国国力由盛转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