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农业分工难是主要原因,这在当前社会对吗?除了机械化、市场需求,还有什么其他原因?[请详细解释这三个问题及它们的联系]『初接触经济的萌新一枚,看书时想到的,谢谢啦!』


  农业,归根结底是对光能的利用。

  从光照辐射强度看,中国境内年均辐射量多为1000~1400KW.h/m2,大于1600KW.h/m2的区域不多且集中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一带,受限于热资源和水资源而难以被农业利用。1焦耳=1瓦×1秒=1瓦秒,1千瓦时=1千瓦×1小时=1000瓦×3600秒=3600000瓦秒=3600000 焦耳。

  1000KW.h/m2=36亿焦耳/m2,即每年每亩约2.4万亿焦耳。

  每1克生大米,所含热量为3300卡左右,1卡=4.184焦耳,即约1.4万焦耳。注:加水煮成米饭之后,每100克熟米饭的热量降低到120千卡左右。

  也就是说,在最最理想的情况下,如果每一缕光的能量都被100%利用来生产大米,每年每亩可以产出1.7亿克大米,即170吨。

  但是

  首先,不是每一缕光都能照到叶片上。在北方,冬季光能难以被农业利用;即使是四季常青的南方,作物前后茬间的空置期及播种期、封林前的幼苗期、收获期,光能也无法利用或利用效率很低;当然,如果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在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全国平均综合下来扣减一半吧?还有85吨。

  其次,光合作用效率。高等植物对照到叶片上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利用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单张叶片在人为保障有利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可达15%,一些C4草类植物可高达24%,但在自然条件下通常是以5%~10%或更低的效率工作。而在生态系统中的实际光合作用效率因还需叠加「CO2浓度不足」等各种不利因素要低得多。所以综合下来,几种典型生态系统的实际全年平均光能利用率为:森林1.2%,草原0.66%,冻原0.13%,荒漠0.06%,一般农田只有0.4~0.66%。农业水平较高地区可达1%~2%,在人工精心管理下的农田生态系统有超过6%~8%的记录。这一项上随著农业科技的发展也有进展潜力,如: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据称可将不同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可分别提高50%至400%以上。但估计在自然条件下,大规模农田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效率不会超过10%(光能利用率约5%)。还有8.5吨。

  最后,产出结构。俗话说,「斤粮斤秆」,根秸叶秕等要占总生物产出的一半,精加工后食用的粮粒(精米)有时只占总生物产出的40%,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应可提高到55%~60%。还有5吨(如果年均辐射量为1400KW.h/m2,则是7吨)。这是现在人类科技有望达到范围内的理论最高产量。

  生产率,可以理解为生产过程中产出与投入(能量、物质等)的比率。

  而从前面所述可计算出,农业生产过程的能量产出与能量投入比率,理论最高值为5吨/170吨,约3%。这就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瓶颈。(注:因作物基本只吸收小分子和矿质营养,即使部分化肥中有少量能量也不能被作物利用,所以未将化肥视为额外输入能源)

  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转化、利用效率比农业高得多,例如:一般非同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其效率为75%~92%,普通内燃机为40%~60%,即使20世纪的蒸汽机也可达到20%以上。这为通过长途输送在单位面积内密集、重叠投入能源,以此来极大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提供了可能。早期的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就因效率太低(不到3%)必须「就地用煤」而只能在煤矿坑口使用,远离煤矿的纺织厂则要等待效率近10%的瓦特蒸汽机了,否则仅煤炭运输成本就将让其破产。同理,大规模农业生产也因光能利用率太低必须「就地用光」而只能利用天然光能,否则仅人工补光成本就将让其破产。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天然光合作用效率太低,单位面积内天然光能量有限且人工补光成本畸高决定了农业无法提高单位面积能量投入;在实现通过基因工程或人工光合作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或者「核聚变发电实用化=》极廉价能源=》人工补光的工厂化规模农业」以前,人工补光只能是小规模、精品农业的专用,对大规模农业而言这个理论最高产量(值)就是无法突破的天花板。

  以理论最高产量来计算,如果这5吨都是优质大米可售10元/公斤,即每亩理论最高产值可达5万元。当然,如果在适当的地域,选择适当的作物和品种,采用适当的栽培技术,小规模生产每亩产值可达到50万元也是可能的。但以大规模生产而言,现在人类科技有望达到范围内,产值5万元/亩就是上限。

  从实际生产看,国内即使生产水平较高的南方双季或三季稻区,一亩地一年也就产约1吨大米,仅约理论最高产量的20%;以总生物产出计算的光能利用率仅1%多点。如以国家为单位,全球诸国农业单位面积生产率以荷兰最高,其花卉果蔬为主的高产值农业用1200万亩耕地生产了96.05亿美元农业产值,平均800.4美元/亩,也仅约理论最高产值10%。农业劳动生产率以美国最高,200万人(不计季节性农场工人)生产了1846.99亿美元农业产值,9.24万美元/人;但在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比荷兰(4.37万美元/人)高111%的情况下,农业单位面积生产率就已经下降到了77.0美元/亩,不足荷兰10%。

  由此可见,农业单位面积理论最高产量(值)、农业单位面积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无法突破的天花板都非常之低。

  回到问题:为什么农业生产率低于工业生产率?

  因为农业归根结底是对光能的利用:

  1、天然光合作用效率太低,导致农业生产能量产出与能量投入比率无法提高;

  2、单位面积内天然光能量有限且人工补光成本畸高决定了单位面积内能量投入无法提高;

  这两个「无法提高」决定了农业的单位面积理论最高产量(值)天花板非常之低,而且这个天花板在近期是投入再多、再密集的资本、技术、人员也无法提高的;「1、」造成了农业单位面积理论最高产量(值)、农业单位面积生产率都很低;「2、」+「当前个体劳动所能管理的农田面积有限」造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很低;最终就是农业生产率很低。

  反观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转化、利用效率比农业高得多,所以能通过在单位面积内密集投入能源(资本、技术、人员)来极大地提高产出;其天花板也就远远高于农业。不说什么高科技产业如晶元厂之类,就连纺织厂实现百万元/亩的产值也并不困难。所以,在现在的科技水平下,农业生产率一定会低于工业生产率。只有将来「极廉价能源为基础的人工补光+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工厂化农业,其生产率就能与某些工业的生产率一较高下,但届时可能就不会再有「农业」了。

==================

世界光照资源分布图,单位:每平方米千瓦时

关于农产品价格

1、农业单位面积效率低但架不住投入农业的土地面积多,全球除少数袖珍和情况特殊的国家,基本上农业用地面积都远远高于工业+其它建设用地,低效×极大面积=较多的农业产出。

2、不考虑异常情况,即使在稳定、正常秩序下,从某种意义说,农产品价格也并不低。在数十年前,你家月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购买米面油等农产品才能支撑1个月,贵不贵?此后,你用任何工业品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与农产品的价格进行对比,基本无一例外全是下降;也就是说,大米相对于塑料,猪肉相对于家电,白菜相对于手表手机一直是在涨价的;可为什么「昂贵」的米面油在涨价之后我们却反而认为农产品价格不高了?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粮价差异并不大,同样的粮价,为什么有的国家觉得价低,有的国家觉得价高?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的变化表明:随著国家工业化程度提高,国民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明显呈下降趋势。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发布2018年全球各国和地区恩格尔系数显示,美国、新加坡、英国恩格尔系数较小,分别为8.1%、8.7%和11.3%;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恩格尔系数分别为15.9%、17.0%、24.1%;巴西、南非、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恩格尔系数分别为17.2%、26.4%、32.1%、35.4%;寮国、衣索比亚、奈及利亚等国家恩格尔系数较大,分别为60.5%、60.4%、60.0%。这些地方,哪些觉得农产品价高?哪些觉得农产品价低?

事实上我们对某商品价格高低的判断往往是来自于它在你总支出中的直观占比,所以工业化程度越高,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越会「觉得」农产品价格低。

所以,我们「觉得」农产品价格低是因为我们迈入了工业社会,而农产品在工业社会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在你总支出中的直观占比都很低。

春过雪消:工业化之前的全国平均粮食亩产最高能有多少?

春过雪消:地主阶级是怎样阻碍生产力发展的?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春过雪消: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春过雪消: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春过雪消: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近现代史之核心:国家工业化——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春过雪消:就中国而言,近代到今最伟大的人是谁?

春过雪消:为何印度耕地面积世界第一而粮食年产不足中国一半?

春过雪消: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讨厌日本?单纯因为历史?

春过雪消:为什么一些人觉得美国是中国的敌人而不是朋友?

春过雪消: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国家一个政策或者法律,你会改变什么?

春过雪消:有哪些农业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农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春过雪消:中国整体的潜力有多大,尽头在哪里?


很简单,动能不一样-_-||

农业说穿了就是光合作用!

甭管花里胡哨用了什么生产机械,飞机播种撒农药,还是联合收割机一波带走,农作物生长靠的都是光合作用!

把光断了,没太阳,你再多的机械都没用。

而工业靠的是什么?劳动密集?

笑话,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劳动也密集啊!产出能比农业高得了多少?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心是蒸汽机,依赖的是化石燃料——煤。

没有煤,把蒸汽机启动了试试。靠人一起使劲来推?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可以做一个假设:

要是明天所有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全部都没了!再加强一点,顺道把核电一起没了!

大家自己都能想到工业产值还能剩多少?

把发动机拆了,车子还能跑?

而现在的农业和工业,就是两条腿的生物能去和四个轮子的柴油车比马力。

输了是正常的,赢了才是新闻。

只要农业主要动能依然依靠自然的光合作用,永远也别想超过工业!


生产线流水作业,只要开动生产线,你可以不停的流水作业生产。

但是,农业不行,不管是作物,还是禽畜,他们都是生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和生活周期,不仅要吃喝拉撒睡,还可能会生病,搞不好就死给你看。

所以,不是你单纯的扩大规模就能扩大产能的。一亩地一年只能种一季小麦,你不可能种几季。

而且绝大部分农作物都是靠天吃饭的,也就是环境因素不可控,你也不可能把啥啥都种大棚里面,控制温光水,那成本高得根本吃不起,所以,农业生产率是不高的。


不受控。

工业生产的最大的特征: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操作和结果可复制。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就有漏洞。根据世界银行 2014年的数据,法国人均农业增加值达到 9.5万美元,领先于美国(7.8万美元),日本(6.1万美元),义大利(5.3万美元),英国(4.2万美元)和德国(3.3万美元)农业生产率只是相对,如果指中国那就好理解些,中国农业人口庞大,人均耕地小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就这么回事,不少人扯技术又是流水线的,感觉有点扯,农业和工业两个不同行业怎么相提并论,服务业又怎么算生产率,无非按创造的价值计算,总不能按服务了多少个人来算。日本农业为啥那么高,他们的产量并不高,但是东西卖的贵呀,你一斤西瓜卖五毛,人家卖十块钱一斤,怎么比,一模一样的西瓜它的产值就是你二十倍。当然了因为它的农业保护政策。

中国的农业生产率提高,唯一的办法就是城市化,农业人口少了,人均自然就上来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