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了解,沿海城市对看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还是比较容易接纳的,但内地省份对看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还是比较隐晦的,怕暴露隐私,怕别人知道了自己去看心理咨询师是「有病」。


心理医生有处方权,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心理医生是开药给建议,心理咨询不给建议,只是促进来访者自身心灵成长;心理治疗是面向有精神障碍的人群,心理咨询是面向精神正常的人群。

如果说,心理医生是精神障碍人群的必需品,那心理咨询就是精神正常人群的奢侈品。

我每年都会送自己一份生日礼物,就是每年年底去做一次心理咨询,把一些已知的,或者未知的伤口,好好修复一下,让每年都能活得更好一点点。


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周荀川周荀川?

山东中医药大学 医学硕士在读

本人医学研究生,正在备考心理治疗师。

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888660/answer/1691051511


本人医学研究生,正在备考心理治疗师。

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888660/answer/1691051511


感觉我国落后点的地区看心理医生没啥用,看看我之前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answer/1610884191


高中以前觉得心理医生很牛逼,大学以后感觉也就那样了吧


感觉大家对医生好像有一种莫名隐晦含义的偏见,好像看医生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羞耻之事。尤其是对妇产科的男医生和心理医生隐晦性偏见更大。

图源网路,侵权必删

医生本来就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到我们这怎么就成了证明谁有病的有力证据呢?对于这一点,我们中国的老祖宗们就做的好多了,看看那些皇帝们,自己稍有大碍就「快传御医」,宠妃稍有不适就「快传御医」。

讲真,害怕暴露隐私,就不要去看心理医生了,浪费钱不说,还不能让心理医生完全了解病情,于钱于病都不太好。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去看心理医生,钱也交了,去了之后,礼貌性问好、医生问你问题一问三不好意思说,假话一大堆,最后礼貌性再见,完了医生把钱挣了,诊断你没病,结果久而久之,连自己都相信自己没病。

我的观点:求医者求医怕被议,太过在乎别人的议论,也是一种病,有病早医,时久必难医。


还有一种心里疗法叫催眠


国内的就觉得还是靠自己更妥当些,当然前提条件是自律肯吃苦好学啊。就算是国外这方面先进的国家也是需要靠自己配合的啊。


心理医生是日常的叫法,行业内的心理医生多数是指精神科医生,或许还有在医疗领域执业的心理治疗师。其实外界的看法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在的感受和体验,很多人来寻求咨询或者治疗的原因就可能是和外界看待自己,和自己预期有差别而痛苦,进而前来寻求帮助的,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大家是怎么看待,而在于你自己怎么看待,咨询师看待这个问题,和一般大众的看法会有不同,你或许也想通过这个问题,看看大家的回答,能不能支持你内在的想法,很多时候,外面的回答具有不可控制性,有的能,有的不能,反而会加重你自己的困扰


我觉得是对自己身心健康负责的表现,是好事~

本来中国人骨子里就属于含蓄的,羞于表达的,或者是「好面子」的。沿海城市对于看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更容易接纳或许也是受环境的影响,相对有些想法更为「开放和包容」。

其实心理问题和身体问题是一样的,「病了」就要看病就要吃药,但是心理疾病可能更多的涉及到一个人内心和潜意识的想法,更多的可能是消极的甚至阴暗的难以启齿的,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人对于「心理有问题」会有一种莫名的「病耻感」,但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有病就得医,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心理医生在临床医学工作为主,心理咨询师在医院或医院外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援助和咨询服务。前者服务于临床医学诊断的来访者为主,后者服务于没有临床诊断的心理困惑。一般心理情绪情况建议先找心理咨询师就可以

温州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林仕锟

业内人士来回答一波

1,认知。

大部分一线城市的人,对心理咨询更容易接受。教育文化程度相对来说会更高,对新鲜事物接受也更容易。

2,付费意识

大部分的人,在谈及收费的时候,就是,您好,再见。

业内有句玩笑话:心理咨询99块钱,90%的人认为自己那点事情不值99块钱,600块钱的时候,我没问题。

相比较而言,一线城市的收入更高一些。


不妨去体验一下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