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前天发了文章:防脱要趁早,诗酒趁年华!,有人就跟我说:抗氧化,抗衰老,总归是好的,对头发估计也是有好处的。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科学研究似乎找到了人类衰老的机理和秘密,有人甚至说:人体衰老就是一个氧化过程,抗氧化就可以延缓衰老!

此理论一出,养生者欢欣鼓舞,似乎找到了长生不老之仙丹:抗氧化剂

从此全民抗氧化热潮被掀起,抗氧化理论成了养生者的先进理论,学术界也确实提出了抗氧化防衰老的理念,加上那些保健品生产商广告的推波助澜,(这些卖保健品的人是一线科普作者,给你科普的明明白白的),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口号惊天动地,深入人心。

为什么抗氧化理论能深入人心,因为它逻辑简单清晰,道理明白透彻,而且有学术界的研究作支撑,做后台,所以深入人心!

你要想知道什么是抗氧化理论,你应该首先清楚什么是自由基。在化学中,自由基是指一些具有不成对价电子的原子,分子和离子【1】。

上世纪50年代(1956年),有一个叫 Denham Harman的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2】Aging: a theory based on free radical and radiation chemistry(衰老:一种基于自由基和放射化学的理论

可以说,正是这篇学术研究论文开创了人类对于自由基对健康衰老的研究,他的研究认为自由基是生物体中极不稳定的一种化学物质,它由于缺电子,会不停的去和其他化学物质发生氧化反应。Harman认为,正常呼吸产生的自由基对机体有累积损伤作用,最终导致细胞和组织的衰老直至死亡。

Harman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人们开始逐渐研究发现这种自由基不仅仅让人衰老,还和很多疾病的发生可能有关系,比如癌症,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3】。

随著1956年文献【2】的发表,Harman就提出了著名的自由基衰老理论free radical theory of aging),到了1972年,Harman再次发表新的学术文献【4】:A biologic clock: the mitochondria?(生物时钟:线粒体?)对自己提出的自由基衰老理论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进一步提到线粒体产生了活性氧化物对机体大分子细胞产生损伤,扩展了原有的自由基衰老理论。

自由基危害健康的机理是这样的:由于自由基没有成对的电子,它就会去很积极主动的去寻找电子和周围的细胞分子发生反应,夺取别人的电子,被掠夺者变成了新的自由基以后又开始进一步的和周围的细胞发生反应,于是成了一个不好的反应链【5】。科学研究这个反应过程对机体细胞是有害,是人体细胞组织衰老的过程,应该减少。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抗氧化,抗氧化剂能够主动提供电子给这些自由基,抗氧化剂牺牲自己保全机体细胞不被这些自由基攻击,从而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也就是抗氧化剂清楚体内自由基的原理。

于是,补充抗氧化剂,减少体内自由基,从而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延缓衰老预防疾病,这一套理论完美无瑕,无懈可击,延缓衰老只要补充抗氧化剂就可以了,人生真美好

但是上帝从来不这么温柔的对待人类,上帝把真理隐藏的很深很深,人类总是很难找到。人类建立的简单粗糙的理论,在上帝看来,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

很快就有很多的研究文献对自由基衰老理论,抗氧化抗衰老防疾病等理论提出了质疑,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开始指出:抗氧化治疗根本就不能减少死亡率,甚至还有可能增加了死亡率,列举一些文献如【6,7,8,9,10】。

甚至有一些论文研究开始发现自由基对人体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益的,比如文献【11】,研究认为自由基对心脏健康有一定的作用。2010年的一项大型研究,对欧洲几十万的饮食习惯研究结果显示,饮食水果蔬菜等抗氧化食物营养对癌症的发病率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12】。

虽然自由基衰老理论的支持者还在奋力维护和解释这些反面实验结果【13】,但是不得不说,抗氧化理论,自由基衰老理论已经没有那么稳定牢固了,人们越来越发现这理论是有很多漏洞的,甚至发现了自由基对人体的不可或缺,为了长寿健康不分青红皂白的抗氧化并不是特别明智的选择。

当这个理论出来的时候,保健品商人推波助澜做广告,免费科普,辛苦背后无非为了让你跟随潮流选择抗氧化保健品,当学术界对抗氧化理论质疑的声音响起的时候,当年的科普者却选择了沉默,他们绝不可能告诉你,你们这么多年抗氧化养生其实是个坑。

有人可能会说,那些前期研究者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理论就这么不堪一击?确实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认为自由基会对人体不利,甚至和一些疾病的发生有关系,但是抗氧化剂保健品或者补充剂却没有能力阻止它们对身体的损伤,也没有大型的临床试验表明这些抗氧化剂真的能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请记住,时至今日,学术界对抗氧化剂能否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并无定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的安慰剂,双盲对照试验能够强有力的证明抗氧化剂真的对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有实质性的作用。

下一次去药店购买抗氧化剂保健品的时候反问一下自己:我真的需要吃这个东西吗?

参考文献:

【1】Hayyan, M.; Hashim, M.A.; AlNashef, I.M. (2016). "Superoxide Ion: Generation and Chemical Implications". Chem. Rev. 116 (5): 3029–3085.

【2】Harman D (Jul 1956). "Aging: a theory based on free radical and radiation chemistry". J Gerontol. 11 (3): 298–300.

【3】Clancy D, Birdsall J. Flies, worms and the Free Radical Theory of ageing. Ageing Research Reviews.

【4】Harman, D (1972). "A biologic clock: the mitochondr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 (4): 145–147.

【5】Cui H, Kong Y, Zhang H. Oxidative Stres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Aging[J]. Journal of signal Transduction,2012,(2011-2-10), 2011, 2012(2090-1739):646354.

【6】The Alpha-Tocopherol, Beta Carotine Cancer Prevention Study Group (1994). "The effect of vitamin E and beta carotine on the incidence of lung cancer and other cancers in male smoke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0 (15): 1029–35.

【7】Heart 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2002). "MRC/BHF Heart Protection Study of antioxidant vitamin supplementation in 20,356 high-risk individuals: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360 (9326): 23–33.

【8】Omenn GS, Goodman GE, Thornquist MD, Balmes J, Cullen MR, Glass A, et al. (1996). "Effects of a combination of beta carotine and vitamin A on lung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4(18): 1150–5.

【10】Miller ER 3rd, Pastor-Barriuso R, Dalal D, Riemersma RA, Appel LG, Guallar E. (2005). "Meta-analysis: High-dosage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may increase all-cause mortality".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42(1): 37–46.

【11】Daniel C Andersson, Jérémy Fauconnier, Takashi Yamada, Alain Lacampagne, Shi-Jin Zhang, Abram Katz H?kan Westerblad. Mitochondrial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contributes to the beta-adrenergic stimulation of mouse cardiomycytes.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28 February 2011

【12】Boffetta P, Couto E, Wichmann J, et al. (2010).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overall cancer risk in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EPIC)". J Natl Cancer Inst. 102(8): 529–37.

【13】Calabrese V, Cornelius C, Trovato A, Cavallaro M, Mancuso C, Di Rienzo L; et al. (2010). "The hormetic role of dietary antioxidants in free radical-related diseases".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16 (7): 877–83.

冉冉檀香和爱分叉的头发

防脱要趁早,诗酒趁年华!

非那雄胺效果不好加量如何?

你身边有一个关心你头发的人吗?请好好珍惜!


看题主的问题,可能有如下问题:

1.吃了多重维生素还吃酯化Vc,不怕Vc会超标么

另外普及一下酯化维生素C(Ester-C)

这种维生素C是Ester-C(GNC母公司NBTY的一个下属品牌)的专利维生素C钙优点:1.能快速被血细胞吸收,其血液中含量能持续24小时

2.无酸性:不容易引起胃部不适

剩下的作用同普通维生素C基本一致。结论:有钱可以尝试

2.硫辛酸:血糖正常的人是否可以把硫辛酸当普通保健品服用? - 月月爸爸懂得多的回答

3.谷胱甘肽:内服硫辛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真的可以全身美白吗? - 月月爸爸懂得多的回答4.Q10:辅酶q是否真的有网上所说的那么神奇功效?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5284.htm - 月月爸爸懂得多的回答5.碧萝芷:碧萝芷这种保健品究竟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对人体真的有改善作用吗? - 月月爸爸懂得多的回答建议题主还是先去医院做个检测,根据自己经济情况决定每月花多少钱在保健品上,然后再咨询专业人士(比如我)。

今天看到来自科学网转载的《中国科学报》的一则报道:发现抗氧化剂可促使肿瘤转移

报道介绍:「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郑宏庭团队通过近五年的研究发现,利用小鼠进行动物试验,将肝癌、结肠癌和健康小鼠分别使用抗氧化剂药物进行对比试验,发现使用抗氧化剂药物的小鼠体内肿瘤病灶发生了转移。经过进一步研究证实,某些抗氧化剂药物能提高肿瘤细胞活性,从而会加速肿瘤病灶的转移与侵袭。...... 」

我在想,这样的资讯大概又会让公众们茫然无措了!?想想平日里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类似抗氧化剂与抗衰老,抗氧化剂与美容护肤,等等,...... 也难怪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说得那么不客气了。

其实无论是抗氧化剂,还是其他生命元素,如果报道的媒体,或者浏览资讯的读者,只凭著某一两篇阶段性的研究数据,是很难展示或了解其研究的全貌的,因为这只能说是某一个侧面的研究结果。

就比如这个抗氧化剂,以前大量报道说它抗衰老,美容养颜,作用如何如何神奇(当然这其中不乏商家的炒作)。现在有和肿瘤扯上了关系?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如果真想了解深入一点, 必须得追溯一下它的来龙去脉。

简单说,这个故事这样来的:

回到遥远的1945年,化学家德翰?哈曼在妻子的建议下浏览了《女士家庭杂志》中的一篇文章:「明天你可能就更年轻了」。据说正是此文激起了他对衰老的兴趣和研究。

「几年后,这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员提出了『衰老是自由基造成的』,他认为:自由基是 一种作为新陈代谢的副产品在身体中积累,会导致细胞损伤的活性分子。」

正是他的这一学说导致了后来人们对「抗氧化剂」,这种被认为能对抗自由基的物质的趋之若鹜!

化学家的学说或许有他的道理和实验数据支撑。然而,后来更深入的研究却发现,事情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当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学说盛行了数十载,以至于涉及「抗氧化剂『市场的商家们都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时间来到了21世纪。

一系列新的研究数据却让科学家们疑惑不解?! 比如:

「经过基因改造、会产生过量自由基的老鼠和正常老鼠活的一样长; 而经过改造、会产生过量抗氧化剂的老鼠寿命也并不比正常老鼠更长。」……也就是说最新的实验结果显示,生命体衰老过程和自由基及抗氧化剂没多大关系。

文章还特别指出: 这只是一系列负面结果中的一个而已!

而上面那篇报道当然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某些抗氧化剂药物能提高肿瘤细胞活性,从而会加速肿瘤病灶的转移与侵袭。

抗衰老?! 促肿瘤?! 著实让人茫然 ...

但只能说这就是有关抗氧化剂领域的研究现状, 既有对人体有利的实验证据,也有对健康不利的实验数据。

有业内人士人认为,不同的研究结果,或许涉及到剂量的问题,或许涉及到个体差异的问题,或许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问题,等等......

但这样的一些问题如何去把握和平衡,本身就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啊。

因为生命和生命科学本身就错综复杂,同一个事物的多面性,立体性,变异性,常常是你始料不及的。

何去何从?何如把握?

这里先不谈商品市场的干扰等社会层面的问题。

就只从科学和专业的角度,个人认为: 如何宣传科学知识,如何把先进的生活方式带给大家,而不是这样简单地把一些片面的研究数据抛给公众,让大家左右为难,甚至产生恐慌。

这本身就是监管部门和业内人士必须思考和平衡的一个重要课题。
任重道远啊!


氧化反应是每时每刻都会发生于线粒体内部的。它伴随著人类的呼吸、睡觉、说话、运动、吃饭、等等每一时刻。区别在于氧化反应的大与小,氧化发生的多与少。

而通过人类提取的抗氧化剂,只能作为外源性抗氧化补充,拿个风很大的白藜芦醇举例子,它号称自然界最强大的抗氧化剂之一,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非正常凝聚,预防心肌硬塞、脑栓塞,对缺氧心脏有保护作用,够扩张动脉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甚至宣称还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1998年美国艾尔?敏德尔编撰《抗衰老圣典》时,将白藜芦醇列为「100种最热门有效抗衰老物质」之一。

遗憾的是作为植物来源的单一营养素,它根本无法真正的进入线粒体内部,只能在细胞质内抗氧化,但却没有真正缓解抗氧化压力。比如所有的抑制脂质氧化,调节抗氧化酶相关活性发挥抗氧化作用都是动物实验,并且实验时间长度的选择标准变数基本都是28周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抗氧化剂附著在线粒体的细胞质内,反而会让细胞认为现在一切正常,老旧的线粒体以为目前一切良好,不用去更新迭代。(┯_┯)

这一切反而让本来有问题的线粒体细胞藏在抗氧化剂造成的假象下,无法真正被淘汰。

一句话总结:抗氧化剂短期内会在细胞质外起到作用让人感觉良好。但长期来看,并无法从根本抗氧化,反而干扰线粒体更迭信号。


请问题主长期服用有变白吗?还有硫辛酸的剂量是多少?

分时段服用,不要好几种一次性服用


我也跟你一样 感觉也很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