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刘备一死,南中几乎全境皆反,而且益州郡向孙权称臣。我看这时孙权有拿下益州之心,拿下荆州后,让刘璋为益州牧,当时益州铁板一块,确实没机会。不过公元223年4月刘备一死,南中三郡马上就反了,一直到225年5月份诸葛亮南征才平定。刘璋这时应该死了几年了,孙权又让刘璋儿子刘阐为益州刺史,治所在交州和益州的交界处,话说孙权怎么不让刘阐去接管南中四郡和那三万军队呢,是诸葛亮平定南中太快刘阐没时间去接管?还是孙权已经和蜀汉和好了,不好意思派刘阐去接管南中四郡?一旦控制刘阐这个傀儡接管了南中,启码诸葛亮平定南中没这么容易了,孙权也有机会进入益州了。


刘璋自己对于益州人来说也是个外来户,输了一次,班底损失殆尽,现在再去有啥用?

而且,你只看到刘璋和他小儿子投吴了,没注意到他的大儿子吧。他的大儿子刘循好端端地在蜀汉打工呢。如果刘璋真敢腆著脸上任,大耳贼和葛贼一商量,可以让刘循提前上演气死王司徒的段子233


平行世界的刘璋真的在夷陵之战后被渣权派去接收益州,恰逢刘循……

刘璋:(两军阵前,拱手)来者可是吾儿?

刘循:(扶扇拱手)正是。

刘璋: 久闻成都一别后,吾儿处政安民,今日有幸相会。汝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拒为父复职?

刘循: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刘璋: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益州重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刘阐在旁点头)

刘循:(羽扇遥指)吴贼破盟,霸占荆楚,何称有德之人?

刘璋: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烈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又曾得玉玺,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至尊吴大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江东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吾儿蕴大才,昔日自比张任、严颜,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吴带甲百万,良将千员,夷陵一战,轻取耳贼七十万军。量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

汝蜀汉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一家团圆,共伐北魏,岂不美哉?

刘循:(狂笑数声,扶扇而答)且不论那孙仲谋为何不敢追封小霸王为帝。我原以为家父身为高祖后人,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

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刘季玉又有何作为?

汝之生平,我素有所知。汝身为大汉宗室,初承老太爷之位,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仁德不举,威刑不肃,政令多阙,致使益州颇怨?更反助逆贼,唆使张松图谋降曹,而后又杀之掩人耳?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刘璋:(手指刘循)你……逆子,你敢……

刘循:(愤而站立)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川蜀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陛下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天府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刘璋:(手捂胸口,颤声)我、我、我……

刘循:(大声斥责)二臣贼子,你枉称益州刺史,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孙为虐!一条丧家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刘璋: 逆、逆子……啊……(坠于马下,刘阐上前扶起,为时已晚)

刘阐:父亲,父亲!

(吴军阵脚大乱,不战自溃。后孙权宣布这次出兵是刘璋私自决定,与吴军无关;东吴与蜀汉一直是坚定的盟友。世界线收束~)


因为孙权是个纠结的人,脑子和个性都是。

题主说得不对,孙权不是因为刘备死、南中乱,才有的夺取益州之心,而是从遇见鲁肃骚聊了一晚上之后就一直有的。

三打江夏,他想著益州。

赤壁水煮,他想著益州。

合肥往返,他想著益州。

叛汉降魏,他想著益州。

袭夺荆州,他想著益州。

夷陵大胜、三抗曹丕、汉吴复盟、石亭大捷、交往阿渊……直到咽气,他何时没想著益州?

不想著益州,你让孙权是北突襄阳战曹仁?还是中攻江夏跪文聘?还是渡江再刷张八百?

没有荆州,则扬州不安;没有益州,则荆州不安……这厮的小心思无非就是这样。

因为放不下益州,所以明明很扯,也支持过周瑜的北上计划(实际目的是为什么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放不下益州,所以也让吕岱、甘宁去益州活动过,勾连了一部分当地势力。

还因为放不下益州,所以哪怕面对曹丕一征时的压力,哪怕也忌惮季汉再度开战,也要支持雍闿等人作乱南中。

养著刘璋、刘阐,自然也是为了夺取益州的大业。

但是刘璋、刘阐的作用很有限。因为这俩本身就是因为被证明不适合带领益州,才落得这下场的。从历史来说,南中本就没被刘璋掌控过;从战力来说,这俩的资本为零;从政治资本来说,你两个姓刘的沦为了投降篡汉大敌的魏国的仆国吴国的傀儡,有什么资格要俺们四川人接受?从能力来说,抱歉这爷俩还是不咋地。

先不说通过士家领地进入南中的计划是否可行,假定能够进南中,收服雍闿、高定等人,进而北进蜀郡等益州核心区。

那么,谁为主帅/领主?

刘璋、刘阐?不行,他们作主,就不是傀儡了。

步骘、陆逊、吕岱一类的都督?不行,且不说孙权是否舍得,这仨能力是没问题,但孙权能信得过?南中与东吴核心区那么远,哪怕这几位愿意天天打报告请示,哪来那么多基普乔格啊?

孙瑜、孙奂一类的宗室大将?更不行了,有他们在,直接就可以桐叶封国了。

看到了没?

即使一切顺利得没天理,给孙权打进了南中,威胁到成都,反而是吴国要坏菜。

打,就是拿本国资源千里迢迢去喂养将来的敌人。

不打,还是拿本国资源千里迢迢去喂养现成的藩国。

撤退?那就别怪诸葛亮不报复一下了……

到了这一步,连孙权都看明白了,真拿资源投入南中是没好处的,更不要说进攻益州了。

历史上当然有遥制大将灭万乘之国的君王,但那些君王都是谁?就算我不点名,大家也知道是哪些吧?他们哪个不是自己特别能打,能让大将不敢背叛的?

三国时,谁有这样的威望?大耳贼~刘老备啊!

连曹操都是不敢信外姓统帅的。后来他子孙开始信,于是就有了那个曹操后代被吴秀波关起来的笑话。

你孙权个战斗力高于5的一般君主,凭什么敢拿大?

还妄想拿益州?

明明就是个坐享两州的命。

有了荆州之后,来回迁都,开心不?

要是真拿下益州,成都-武昌-南京来回迁?看把你能的。

所以说,虽然动不动就瞎作大梦,但孙权总算还是有理智。他也知道拿了益州消化不了(根本原因是拿不动),连荆州都不知要消化到几时,所以对南中叛军的支持,对益州的觊觎,也就能收敛住。

总结:孙权的眼睛和脑子都不好,所以看不到远处,也把握不好天下大局,但总算玩小伎俩的智能,以及做蠢事却能有好结果的好运气,才一步步引导了我们看到的吴国历史的演进。


刘璋死于公元220年,渣权居然可以给刘璋续命到223年。题主你可比诸葛亮的七星灯还厉害啊。

就算题主给刘璋续了几年,接下来就是正题。

内政外交原因:

渣权何德何能敢说自己是益州土地之主?

甘宁这个益州人早就死了。

吕岱这个入过益州的还在剿匪。

所以渣权在南中连个内应都没有。探讨渣权扩张之路,都是靠突然袭击+内应配合才能成功,这些条件在南中都不成立。

别看雍闿把张裔把送过去,然而孙权一点都不敢派兵协管南中。因为邓芝说的很清楚,你想骑墙搞事,后果就是魏国来打你,汉国也来打你。所以孙权只能暗戳戳的派个刘阐在交州边境做个样子,恶心一下诸葛亮。

军事原因:

都知道东吴陆战战五渣。在东吴末年,南中军打得东吴交州军屁滚尿流。南中的一个校尉砍了东吴的大都督+交州刺史。要不是霍弋死,还有陶璜水平高,交州能不能姓孙还两说。

地理原因

三国时,那里是不毛之地。(诸葛亮说的)

孙权拿下这里似乎赚不到什么东西,还不如打山越收益大。


蜀汉够乱了,刘璋父子再去添乱,曹魏趁机灭了蜀你孙权不哭死


一。刘璋不是益州的皇帝,刺史本身没有继承权。

二,孙权也不是天子,他没有让刘璋恢复刺史的身份。

三,刘璋已经被教育了,他会再回去接受再教育吗?

不过,话说当年有很多地方多刺史共存,他们之间打得赢的就留下了,打不赢的就死了,打成平手的就分地共存。


在?你那个平行宇宙里面钢铁侠死了 ?


谢谢邀请,孙权之所以不派刘璋父子去南中。一是有心无力,孙权刚和曹魏大战过,消耗了大量的兵力财力,而且这时孙权连交州七郡都没消化完,别说南中了。二是南中四支叛军完全是独立的军队,孙权根本控制不了他们,让刘璋父子去了南中,他们也不会交出兵权听孙权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