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疫情过后,觉得买一台车非常必要,自己或家人用,比挤公共交通安全,现在出不了门,请问疫情过后,什么时候买车最合适?汽车会降价促销吗?预算全款18万以内全部搞定,买什么车好?


结论:会!

一、车市表现:

我们先来看看刚刚过去的2月份的中国车市吧,冷静冷静。2月份,狭义乘用车(Sedan+SUV+MPV)零售销量25.2万辆,同比下降78.5%,环比下降85.3%。1~2月累计零售同比降幅41%,成为近20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最大降幅。

第一季度基本靠硬抗,第二季度会慢慢触底回升,大概率在第三季度企稳,叠加2019年不利影响的延续,2020年车企现金流吃紧,急需回血。

2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表现

二、政策刺激:

截止到现在,限购松绑、税费减免、购车补贴等一系列刺激性政策措施相继实施。我国汽车产业相关税收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0%,汽车及直接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千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10%,汽车商品消费额超过2万亿元,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所以,于国于民,疫情下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将会超预期。但新的刺激政策会不会催生新的造车浪潮?个人认为,不会。目前国内汽车产能利用率低于70%,产能严重过剩。

三、购车内需:

「J.D. Power 3月6日发布的一份《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者购车意愿影响调查报告》中指出,部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受疫情影响一定程度上被激发,但多数消费者对购车决定仍相对理性」。

「2月26日,国际知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下调了对2020年全球汽车销售前景的预期,称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2.5%,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将受到重大打击。该机构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将下降2.9%,而不是此前预测的增长1%」。

2019年国内新车购买者中体制外的购车人群占比近70%,同时,私营企业营收状况近年来持续走低,相比国有企业,本次疫情中,受冲击最大的当属私营企业,较大程度上会影响新车购买者中占比较高的私营企业员工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

分企业类型利润总额累计同比amp;新车购买者人群比例

最后,内需下降是趋势,但结合刺激性政策的相继出台,2020年国内车市也不会像大家预想的那么惨,起码在销量跌幅上。但往往,价格和销量是负相关的,所以,你说价格会不会走低?


预计到疫情完全结束的时候,行情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再往后,如果没有专门的政策(如降购置税之类),优惠幅度会逐渐变大。

目前的一些状况:

  • 省里连续半个月没有新增病例。
  • 2月底开始安排值班,3月1日正式复工,进店客户和之前比多了20%,常出现接待不过来的情况。
  • 这个月任务大概是之前的60%,目前订单节奏,稍快于任务。
  • 2月是卖一台车拿一台车的钱,3月份厂家对完成率和提车率有考核。
  • 库存还有120台,在途9台都是过年前扣款的车。
  • 最近成交的价格,没有突破之前的,基本和年前持平。

从上面的情况,看到几个方面:

复工后,客流有增加。

积压了一个月的需求。有些和题主一样,认为公共交通不安全想要买车,还有一些认为此时应该会有大抛售,来试探行情的。

价格没有下探。

店里一个月没有卖车,但是库存并没有变多,因为没有车到店。厂家也刚刚复工,汽车的产业链长,加上对疫情的判断,不会一开始就上足产能,后期到店还有一段时间。

现在情况是,短时间内卖一台少一台。我接到两个从其它品牌来的客户,说那边没有现车。

在库存压力变大之前,可以消化之前积累的需求,价格不会往下掉。


后期怎么样?

基于多年从业经验,非常粗糙地估计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价格走势大概会和去年一样。

年后遇到节假日、搞活动时开始往下掉一点,年中预计到全年最大,九月开始上年度新款,价格再收一点。

遇到疫情,就有点复杂了。

一方面经济目标在那,产能不会大幅缩减,一方面之前停工对经济影响大,消费者购买力在下降。

如果有针对购车的专项政策,比如减免购置税,那么还好,可以暂时透支一下需求。

如果没有具体政策出台,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后,预计从4月底开始,价格很难守得住。

至于降多少不好说,这要看厂家和4S店,尤其是4S店能不能撑得住。

不仅仅看车市,更要看整个经济形势,很多经销商集团都是多业务开展,把自己玩死的往往不是汽车业务本身。

撑不住就不玩了,每年都有店不提车,也有一些耳熟能详的集团消失了。

到时候就不是考虑降多少的问题,要考虑你的钱给了4S店,能不能顺利地提到车。

最大的可能是,政府,厂家和4S店多方一起撑住,毕竟大家都要吃饭啊。

比如我们店里,已经开始行动了,是怎么做的呢?

——— 降工资。

(先写到这儿,去哭一会)

电子书年轻人的第一辆车:这样买省钱又省力作者 易与不易 等会员专享¥ 9.99去查看?


汽车会降价。目测 国产品牌 降价是 时间和幅度问题。最佳的买车时间 从过往5年 的 月度降价数据来看,通常在3-5月,而销量最高通常在9-10月。2019年8-10月的销售数据疲软,近期疫情带来的资本市场压力,让我认为 结合疫情发展状况,4月底-5月初 各大厂商 车型会开始 国内市场的多种促销,包括降价。

销售疲软是降价的第一压力。

价格层面:2月折扣率微幅回落。根据自建价格体系显示:2月折扣率微幅回落。1)剔除新能源的乘用车整体折扣率11.58%,环比1月上旬-0.06%,77款热门车型整体成交价有所下降,折扣率环比1月上+0.1%。2)主要车企2月份均不同幅度折扣率回落,最为明显是东风本田和长安汽车。3)77款热门车型中成交价月降价幅度超过1000元总共3个年度车型,GLA级2019 +宝马X12019+远景2020。

如何评价4月中国车市销量跌18%,自主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www.zhihu.com图标

中可以看到,经济减缓对汽车零售业的冲击 在4月销量报告中,非常明显。我认为,这只是汽车行业寒冬,结合2020年疫情,非常前期的表现。

宏观经济减缓,贸易与物流成本升高 是汽车降价的第二诱因。

自疫情开始以来,我认为 中国汽车行业的寒冬将 持续更长的时间,至2022年中旬。因为疫情带来的是 全球经济的减缓,目前 中美两国 与 欧盟区的预测,全球经济可能损失0.2-0.5%增长率, 而这种影响对于 外贸 x 制造业的 汽车行业来说,会放大2-3倍。

上述估计出现在2月底的全球财经报道中,从汽车企业主要总部区 - 欧洲疫情发展的情况来看,汽车,尤其是欧洲较高端价格汽车企业 也会面临 财务压力,降价会从高端车开始。

资本市场 3月9号的美股大跌,可能引发 欧洲股市 下跌,以及 高杠杆汽车企业 还债压力增大(负债不变,但债市不稳,资本成本升高。这是最可能引起大规模降价的 第三个可能要素。

第三个要素,甚至可能引发 汽车行业新一轮的并购。参加97年,07年,以及其他区域性经济危机下,工业制造业和汽车行业的并购比例和案例。


本来我会推荐特斯拉M3, 在特斯拉model 3有可能降到十九万吗?问题下,楼主问到 在疫情不明,销量下降,上海特斯拉开产后的情况,M3能否降到20万。我虽然个人认为不可能,

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开市,作为新能源汽车全球的领导者 和 有充分资金access的企业,我认为特斯拉上海产车 实际 入市,从成本和供应链的核算角度,很有可能在2021年中降到20万;

但是 这个现象并不会发生,因为特斯拉 核心市场是 美国,其市场品牌定位是 高端 前沿 科技 嬉皮;特斯拉 在资本市场 一般被认为 有 电池技术的领先地位,但是这种地位可能 随著 中国上海特斯拉厂的量产 出现相对弱化;特斯拉上海厂布局,在中国和亚太区,如何才能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我认为有很多方式,但绝对不是 降价到20万,以此去抢占 特斯拉无法供给的中国中端汽车市场。这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M3降到25万,我认为提供了很好的性价比 和 电动潮牌车的驾驶体验入口。

当然了,油价是 经济型汽车购买过程中 最难控制的 宏观变数。此处我就不预测油价了。

作者声明: @特斯拉 TESLA @特斯拉品牌 没有 提供广告赞助。


汽车大卫王?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我目测 也希望 汽车一定会降价的。

过去3年 都是降价的吧。

疫情之下,汽车销量应该也受到影响。

并且,感觉最近 身边人也开始买 二手车,这样的趋势也会影响新车销量吧。


结论:短期会降价,长期价格也会走低,但是车可能已经不是原来的车了。

短期来看,由于汽车销量走低,主机厂积累的较多的库存,从经销商到主机厂都会选择降价来提升销量;且地方政府推出了补贴政策;同时消费不足,购车需求不够。在这三者作用下,汽车会降价。

长期来看,由于受到疫情影响,零部件企业的成本提高,这就造成了主机厂的物料成本提高,但是车价确实降低的,主机厂降价也是为了割肉求生。但是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预测未来很多主机厂的「降本」目标会越来越高,经历了这个过程,车辆的配置或多或少会有降低。


盖世汽车做了汽车零部件是否会涨价的调查,从汽车供应链的角度来调查零部件的价格影响。

海外疫情的影响,汽车供应链上的企业大范围停工,产能下降,很多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供需失衡,为此近期部分零部件企业纷纷对旗下产品售价进行了上调,国内汽车零部件正迎来新一轮涨价潮。

疫情致供需失衡 汽车零部件迎涨价潮

进入四月,国内车市进一步回暖,而海外市场因疫情的持续蔓延仍在不断恶化,众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不得不一再延长停工时间。工厂长时间关停,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产能大幅下降,供应不足,利润受损。

但另一方面企业各方面运营成本却仍需继续支出,如员工工资、疫情带来的额外经营费用等,此外还有上游原材料也存在涨价迹象,进一步加大了零部件企业的经营压力。综合考虑之下,一些供应商也开始对旗下产品实施涨价,以尽量降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据盖世汽车近日发起的一份有近一千五百人参与的调查显示,近半数参与者表示其所在企业近期遭遇过供应商涨价,27%的参与者表示其所在公司近期没有遇到供应商涨价情况。这些参与者分别来自整车制造商、Tier1、Tier2、原材料厂家等不同的汽车供应链层级,业务涵盖整车制造、内外饰、底盘、动力总成、三电系统、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这意味著目前在汽车供应链的多个环节都存在涨价的情况。

国内激光雷达初创公司镭神智能日前就表示,受国外疫情肆虐的影响,该公司已陆续收到了原材料供应减产、价格再度大幅激增20%-50%的通知。据镭神智能发布的(疑似)其供应商航天集团的一则内部消息显示,由于疫情持续蔓延,一些企业的海外工厂停产,部分产品配套压力大,除厂家涨价外,市场上甚至还存在用户自发提价争抢市场中现货的行为,包括渠道手中的货和工厂的现货,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

在轮胎领域,包括住友橡胶、米其林、固特异、倍耐力等在内的多个轮胎品牌也已发布了涨价声明,以尽量扭转亏损。其中住友橡胶自3月1日起,将北美市场的轮胎价格上调5%;米其林宣布自3月16日起在美国市场涨价7%,在加拿大市场涨价5%;固特异则自4月1日起,将北美市场乘用车轮胎的售价上调5%。

上述企业在此次疫情中均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比如米其林继3月份宣布暂时关闭西班牙、法国和义大利的工厂,近日又在公司高层中实施了降薪,来应对疫情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固特异则暂停了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的轮胎生产和轮胎翻新工厂的运营。

汽车电子元器件市场价格近期也出现了明显波动。据悉,目前汽车用的MCU等电子元器件已经普遍涨价2-3成,有的甚至涨价了2倍以上。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作为汽车电子线路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电子元件亦如此,该领域以日系厂商占有较明显的领先优势,特别是日本村田,全球市场份额超过 25%,其次是韩国三星电机,在此次疫情中日本和韩国受影响也相对较严重,很多半导体企业被迫停产,相关元器件供应紧缺,由此加剧了涨价趋势。据悉,3月底国内MLCC龙头国巨已经对渠道进行了一轮提价,此外国内被动元件龙头风华高科此前亦有过提价举动。

为此,一些零部件企业迫于供应商涨价的压力,也选择对旗下产品进行涨价。如镭神智能已经从2020年4月1日起对旗下全线激光雷达产品价格正式上调20%,而对4月1日前签下的订单则继续按原价执行,并以同等品质进行供货。

32%的参与者表示尽管面临供应商涨价,其所在公司依旧会继续在原供应商处进行采购,并不会对旗下产品进行涨价,而是选择自我消化供应商涨价所带来的成本上升。还有部分零部件企业则选择更换供应商。

更换供应商其实是很多企业比较容易想到的,比如早期国内爆发疫情时,吉利就因部分供应商迟迟不能复工,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更换了一批供应商。但对于大部分零部件企业来说,由于目前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的主流汽车市场均已遭受冲击,另一方面更换供应商还面临验证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实际可操作空间比较有限。

汽车零部件涨价为大势所趋 整车提价乏力

值此疫情特殊时期,镭神智能是少数公开宣布涨价的零部件企业之一,尽管如此,更大规模的涨价潮或在路上。

据此次调查,71%的参与者认为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零部件企业加入涨价行列。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是疫情持续的时间长短。据此次调查,75%的参与者认为此次疫情还将持续3个月以上,其中42%的参与者认为疫情还将持续3-6个月,33%的参与者认次疫情将持续6个月,甚至更长。

更长的疫情持续时间,对于零部件企业就意味著更长的停工时间,和更少的产能,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关键零部件「僧多粥少」的局面。例如MLCC领域,伴随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海外的持续蔓延,多国采取「封城」手段,头部企业如村田、三星电机等多个本土及海外工厂面临停工或物流限制,短期供给受限,直接影响了被动元件的全球供应量,涨价已成大势。有分析机构预测,在电子元器件新一轮涨价潮中,MLCC、电阻、矽片、晶振、CCL、存储、面板、LED晶元等无一幸免。

仅17%的参与者认为后期不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涨价潮。虽然目前很多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产能紧张,但下游的Tier1、整车厂等在此次疫情中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部分在重点疫区的企业甚至不得不继续延长停工时间,由此导致下游对相关零部件的需求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在供需两弱的情况下,市场缺乏涨价动力。「公司产品价格本质上是根据市场供需调整,而非由疫情决定。」一家MLCC公司的员工如是说。

那么零部件涨价会否导致后期整车价格也随之上涨?以MLCC为例,在普通汽车上,每辆车的MLCC使用量大约在3000~4000颗,在新能源汽车可达到10000颗,纯电动汽车所需数量更多,可达18000颗。如今MLCC有涨价的趋势,是否意味著整车的价格也将上涨?

据此次调查,仅18%的参与者认为存在这种可能,45%的参与者则认为接下来整车的价格不会上涨。近期有些消费者担心海外车企大规模停产会造成供应紧张,特别是进口车,比如雷克萨斯供应不足,因此车企会借机涨价,但笔者仔细观察下来发现目前市场上并未有涨价的迹象,也缺乏涨价的利好支撑,销量就是最好的说明。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尽管3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均超过140万辆,分别达到142.2万辆和143.0万辆,环比分别实现了399.2%和361.4%的增长,反弹明显,然而相较于2019年同期还有较大的差距,下滑幅度分别达到44.5%和43.3%。1~3月新车总销量同样不容乐观,仅完成了347.4万辆和367.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2%和42.4%。固然目前国内车市随著疫情的逐渐好转在不断升温,车企断然不会在此时涨价,打击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受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近期消费者购车非但不会涨价,反而还会享受一定额度的优惠。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为进一步提振车市,促进地方汽车产业稳定增长,近两个月国内先后有山西、四川、广州、宁波、烟台、长春、南昌、长沙、湘潭等多个省市出台了购车补贴政策,补贴额度从一千元到2.3万元不等,详情请见《各地购车补贴政策密集出台 谁最大方》。因此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近期可以考虑出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