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疫情過後,覺得買一臺車非常必要,自己或家人用,比擠公共交通安全,現在出不了門,請問疫情過後,什麼時候買車最合適?汽車會降價促銷嗎?預算全款18萬以內全部搞定,買什麼車好?


結論:會!

一、車市表現:

我們先來看看剛剛過去的2月份的中國車市吧,冷靜冷靜。2月份,狹義乘用車(Sedan+SUV+MPV)零售銷量25.2萬輛,同比下降78.5%,環比下降85.3%。1~2月累計零售同比降幅41%,成為近20年來中國汽車市場最大降幅。

第一季度基本靠硬抗,第二季度會慢慢觸底回升,大概率在第三季度企穩,疊加2019年不利影響的延續,2020年車企現金流喫緊,急需回血。

2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表現

二、政策刺激:

截止到現在,限購鬆綁、稅費減免、購車補貼等一系列刺激性政策措施相繼實施。我國汽車產業相關稅收超過1萬億元,佔全國稅收總額的10%,汽車及直接相關產業從業人員超過4千萬人,佔全國城鎮就業人口的10%,汽車商品消費額超過2萬億元,佔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所以,於國於民,疫情下的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將會超預期。但新的刺激政策會不會催生新的造車浪潮?個人認為,不會。目前國內汽車產能利用率低於70%,產能嚴重過剩。

三、購車內需:

「J.D. Power 3月6日發布的一份《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者購車意願影響調查報告》中指出,部分消費者的購車熱情受疫情影響一定程度上被激發,但多數消費者對購車決定仍相對理性」。

「2月26日,國際知名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下調了對2020年全球汽車銷售前景的預期,稱全球汽車銷量將下降2.5%,由於疫情的影響,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將受到重大打擊。該機構預計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將下降2.9%,而不是此前預測的增長1%」。

2019年國內新車購買者中體制外的購車人羣佔比近70%,同時,私營企業營收狀況近年來持續走低,相比國有企業,本次疫情中,受衝擊最大的當屬私營企業,較大程度上會影響新車購買者中佔比較高的私營企業員工收入水平和消費意願。

分企業類型利潤總額累計同比amp;新車購買者人羣比例

最後,內需下降是趨勢,但結合刺激性政策的相繼出臺,2020年國內車市也不會像大家預想的那麼慘,起碼在銷量跌幅上。但往往,價格和銷量是負相關的,所以,你說價格會不會走低?


預計到疫情完全結束的時候,行情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再往後,如果沒有專門的政策(如降購置稅之類),優惠幅度會逐漸變大。

目前的一些狀況:

  • 省裏連續半個月沒有新增病例。
  • 2月底開始安排值班,3月1日正式復工,進店客戶和之前比多了20%,常出現接待不過來的情況。
  • 這個月任務大概是之前的60%,目前訂單節奏,稍快於任務。
  • 2月是賣一臺車拿一臺車的錢,3月份廠家對完成率和提車率有考覈。
  • 庫存還有120臺,在途9臺都是過年前扣款的車。
  • 最近成交的價格,沒有突破之前的,基本和年前持平。

從上面的情況,看到幾個方面:

復工後,客流有增加。

積壓了一個月的需求。有些和題主一樣,認為公共交通不安全想要買車,還有一些認為此時應該會有大拋售,來試探行情的。

價格沒有下探。

店裡一個月沒有賣車,但是庫存並沒有變多,因為沒有車到店。廠家也剛剛復工,汽車的產業鏈長,加上對疫情的判斷,不會一開始就上足產能,後期到店還有一段時間。

現在情況是,短時間內賣一臺少一臺。我接到兩個從其它品牌來的客戶,說那邊沒有現車。

在庫存壓力變大之前,可以消化之前積累的需求,價格不會往下掉。


後期怎麼樣?

基於多年從業經驗,非常粗糙地估計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價格走勢大概會和去年一樣。

年後遇到節假日、搞活動時開始往下掉一點,年中預計到全年最大,九月開始上年度新款,價格再收一點。

遇到疫情,就有點複雜了。

一方面經濟目標在那,產能不會大幅縮減,一方面之前停工對經濟影響大,消費者購買力在下降。

如果有針對購車的專項政策,比如減免購置稅,那麼還好,可以暫時透支一下需求。

如果沒有具體政策出臺,那麼在一段時間之後,預計從4月底開始,價格很難守得住。

至於降多少不好說,這要看廠家和4S店,尤其是4S店能不能撐得住。

不僅僅看車市,更要看整個經濟形勢,很多經銷商集團都是多業務開展,把自己玩死的往往不是汽車業務本身。

撐不住就不玩了,每年都有店不提車,也有一些耳熟能詳的集團消失了。

到時候就不是考慮降多少的問題,要考慮你的錢給了4S店,能不能順利地提到車。

最大的可能是,政府,廠家和4S店多方一起撐住,畢竟大家都要喫飯啊。

比如我們店裡,已經開始行動了,是怎麼做的呢?

——— 降工資。

(先寫到這兒,去哭一會)

電子書年輕人的第一輛車:這樣買省錢又省力作者 易與不易 等會員專享¥ 9.99去查看?


汽車會降價。目測 國產品牌 降價是 時間和幅度問題。最佳的買車時間 從過往5年 的 月度降價數據來看,通常在3-5月,而銷量最高通常在9-10月。2019年8-10月的銷售數據疲軟,近期疫情帶來的資本市場壓力,讓我認為 結合疫情發展狀況,4月底-5月初 各大廠商 車型會開始 國內市場的多種促銷,包括降價。

銷售疲軟是降價的第一壓力。

價格層面:2月折扣率微幅回落。根據自建價格體系顯示:2月折扣率微幅回落。1)剔除新能源的乘用車整體折扣率11.58%,環比1月上旬-0.06%,77款熱門車型整體成交價有所下降,折扣率環比1月上+0.1%。2)主要車企2月份均不同幅度折扣率回落,最為明顯是東風本田和長安汽車。3)77款熱門車型中成交價月降價幅度超過1000元總共3個年度車型,GLA級2019 +寶馬X12019+遠景2020。

如何評價4月中國車市銷量跌18%,自主品牌幾乎全軍覆沒??

www.zhihu.com圖標

中可以看到,經濟減緩對汽車零售業的衝擊 在4月銷量報告中,非常明顯。我認為,這只是汽車行業寒冬,結合2020年疫情,非常前期的表現。

宏觀經濟減緩,貿易與物流成本升高 是汽車降價的第二誘因。

自疫情開始以來,我認為 中國汽車行業的寒冬將 持續更長的時間,至2022年中旬。因為疫情帶來的是 全球經濟的減緩,目前 中美兩國 與 歐盟區的預測,全球經濟可能損失0.2-0.5%增長率, 而這種影響對於 外貿 x 製造業的 汽車行業來說,會放大2-3倍。

上述估計出現在2月底的全球財經報道中,從汽車企業主要總部區 - 歐洲疫情發展的情況來看,汽車,尤其是歐洲較高端價格汽車企業 也會面臨 財務壓力,降價會從高端車開始。

資本市場 3月9號的美股大跌,可能引發 歐洲股市 下跌,以及 高槓桿汽車企業 還債壓力增大(負債不變,但債市不穩,資本成本升高。這是最可能引起大規模降價的 第三個可能要素。

第三個要素,甚至可能引發 汽車行業新一輪的併購。參加97年,07年,以及其他區域性經濟危機下,工業製造業和汽車行業的併購比例和案例。


本來我會推薦特斯拉M3, 在特斯拉model 3有可能降到十九萬嗎?問題下,樓主問到 在疫情不明,銷量下降,上海特斯拉開產後的情況,M3能否降到20萬。我雖然個人認為不可能,

特斯拉在上海建廠開市,作為新能源汽車全球的領導者 和 有充分資金access的企業,我認為特斯拉上海產車 實際 入市,從成本和供應鏈的核算角度,很有可能在2021年中降到20萬;

但是 這個現象並不會發生,因為特斯拉 核心市場是 美國,其市場品牌定位是 高端 前沿 科技 嬉皮;特斯拉 在資本市場 一般被認為 有 電池技術的領先地位,但是這種地位可能 隨著 中國上海特斯拉廠的量產 出現相對弱化;特斯拉上海廠佈局,在中國和亞太區,如何才能實現經濟利潤最大化?我認為有很多方式,但絕對不是 降價到20萬,以此去搶佔 特斯拉無法供給的中國中端汽車市場。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M3降到25萬,我認為提供了很好的性價比 和 電動潮牌車的駕駛體驗入口。

當然了,油價是 經濟型汽車購買過程中 最難控制的 宏觀變數。此處我就不預測油價了。

作者聲明: @特斯拉 TESLA @特斯拉品牌 沒有 提供廣告贊助。


汽車大衛王?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目測 也希望 汽車一定會降價的。

過去3年 都是降價的吧。

疫情之下,汽車銷量應該也受到影響。

並且,感覺最近 身邊人也開始買 二手車,這樣的趨勢也會影響新車銷量吧。


結論:短期會降價,長期價格也會走低,但是車可能已經不是原來的車了。

短期來看,由於汽車銷量走低,主機廠積累的較多的庫存,從經銷商到主機廠都會選擇降價來提升銷量;且地方政府推出了補貼政策;同時消費不足,購車需求不夠。在這三者作用下,汽車會降價。

長期來看,由於受到疫情影響,零部件企業的成本提高,這就造成了主機廠的物料成本提高,但是車價確實降低的,主機廠降價也是為了割肉求生。但是為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可以預測未來很多主機廠的「降本」目標會越來越高,經歷了這個過程,車輛的配置或多或少會有降低。


蓋世汽車做了汽車零部件是否會漲價的調查,從汽車供應鏈的角度來調查零部件的價格影響。

海外疫情的影響,汽車供應鏈上的企業大範圍停工,產能下降,很多關鍵原材料及零部件供需失衡,為此近期部分零部件企業紛紛對旗下產品售價進行了上調,國內汽車零部件正迎來新一輪漲價潮。

疫情致供需失衡 汽車零部件迎漲價潮

進入四月,國內車市進一步回暖,而海外市場因疫情的持續蔓延仍在不斷惡化,眾多車企和零部件企業不得不一再延長停工時間。工廠長時間關停,帶來的結果必然是產能大幅下降,供應不足,利潤受損。

但另一方面企業各方面運營成本卻仍需繼續支出,如員工工資、疫情帶來的額外經營費用等,此外還有上游原材料也存在漲價跡象,進一步加大了零部件企業的經營壓力。綜合考慮之下,一些供應商也開始對旗下產品實施漲價,以盡量降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據蓋世汽車近日發起的一份有近一千五百人參與的調查顯示,近半數參與者表示其所在企業近期遭遇過供應商漲價,27%的參與者表示其所在公司近期沒有遇到供應商漲價情況。這些參與者分別來自整車製造商、Tier1、Tier2、原材料廠家等不同的汽車供應鏈層級,業務涵蓋整車製造、內外飾、底盤、動力總成、三電系統、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這意味著目前在汽車供應鏈的多個環節都存在漲價的情況。

國內激光雷達初創公司鐳神智能日前就表示,受國外疫情肆虐的影響,該公司已陸續收到了原材料供應減產、價格再度大幅激增20%-50%的通知。據鐳神智能發布的(疑似)其供應商航天集團的一則內部消息顯示,由於疫情持續蔓延,一些企業的海外工廠停產,部分產品配套壓力大,除廠家漲價外,市場上甚至還存在用戶自發提價爭搶市場中現貨的行為,包括渠道手中的貨和工廠的現貨,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

在輪胎領域,包括住友橡膠、米其林、固特異、倍耐力等在內的多個輪胎品牌也已發布了漲價聲明,以盡量扭轉虧損。其中住友橡膠自3月1日起,將北美市場的輪胎價格上調5%;米其林宣佈自3月16日起在美國市場漲價7%,在加拿大市場漲價5%;固特異則自4月1日起,將北美市場乘用車輪胎的售價上調5%。

上述企業在此次疫情中均受到了較大的衝擊,比如米其林繼3月份宣佈暫時關閉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的工廠,近日又在公司高層中實施了降薪,來應對疫情給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固特異則暫停了在歐洲、北美洲、南美洲的輪胎生產和輪胎翻新工廠的運營。

汽車電子元器件市場價格近期也出現了明顯波動。據悉,目前汽車用的MCU等電子元器件已經普遍漲價2-3成,有的甚至漲價了2倍以上。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作為汽車電子線路中必不可少的基礎電子元件亦如此,該領域以日系廠商佔有較明顯的領先優勢,特別是日本村田,全球市場份額超過 25%,其次是韓國三星電機,在此次疫情中日本和韓國受影響也相對較嚴重,很多半導體企業被迫停產,相關元器件供應緊缺,由此加劇了漲價趨勢。據悉,3月底國內MLCC龍頭國巨已經對渠道進行了一輪提價,此外國內被動元件龍頭風華高科此前亦有過提價舉動。

為此,一些零部件企業迫於供應商漲價的壓力,也選擇對旗下產品進行漲價。如鐳神智能已經從2020年4月1日起對旗下全線激光雷達產品價格正式上調20%,而對4月1日前簽下的訂單則繼續按原價執行,並以同等品質進行供貨。

32%的參與者表示儘管面臨供應商漲價,其所在公司依舊會繼續在原供應商處進行採購,並不會對旗下產品進行漲價,而是選擇自我消化供應商漲價所帶來的成本上升。還有部分零部件企業則選擇更換供應商。

更換供應商其實是很多企業比較容易想到的,比如早期國內爆發疫情時,吉利就因部分供應商遲遲不能復工,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更換了一批供應商。但對於大部分零部件企業來說,由於目前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絕大部分的主流汽車市場均已遭受衝擊,另一方面更換供應商還面臨驗證週期長、技術要求高等問題,實際可操作空間比較有限。

汽車零部件漲價為大勢所趨 整車提價乏力

值此疫情特殊時期,鐳神智能是少數公開宣佈漲價的零部件企業之一,儘管如此,更大規模的漲價潮或在路上。

據此次調查,71%的參與者認為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零部件企業加入漲價行列。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是疫情持續的時間長短。據此次調查,75%的參與者認為此次疫情還將持續3個月以上,其中42%的參與者認為疫情還將持續3-6個月,33%的參與者認次疫情將持續6個月,甚至更長。

更長的疫情持續時間,對於零部件企業就意味著更長的停工時間,和更少的產能,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關鍵零部件「僧多粥少」的局面。例如MLCC領域,伴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海外的持續蔓延,多國採取「封城」手段,頭部企業如村田、三星電機等多個本土及海外工廠面臨停工或物流限制,短期供給受限,直接影響了被動元件的全球供應量,漲價已成大勢。有分析機構預測,在電子元器件新一輪漲價潮中,MLCC、電阻、矽片、晶振、CCL、存儲、面板、LED晶元等無一倖免。

僅17%的參與者認為後期不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漲價潮。雖然目前很多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產能緊張,但下游的Tier1、整車廠等在此次疫情中也受到了較大的衝擊,部分在重點疫區的企業甚至不得不繼續延長停工時間,由此導致下游對相關零部件的需求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在供需兩弱的情況下,市場缺乏漲價動力。「公司產品價格本質上是根據市場供需調整,而非由疫情決定。」一家MLCC公司的員工如是說。

那麼零部件漲價會否導致後期整車價格也隨之上漲?以MLCC為例,在普通汽車上,每輛車的MLCC使用量大約在3000~4000顆,在新能源汽車可達到10000顆,純電動汽車所需數量更多,可達18000顆。如今MLCC有漲價的趨勢,是否意味著整車的價格也將上漲?

據此次調查,僅18%的參與者認為存在這種可能,45%的參與者則認為接下來整車的價格不會上漲。近期有些消費者擔心海外車企大規模停產會造成供應緊張,特別是進口車,比如雷克薩斯供應不足,因此車企會藉機漲價,但筆者仔細觀察下來發現目前市場上並未有漲價的跡象,也缺乏漲價的利好支撐,銷量就是最好的說明。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儘管3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均超過140萬輛,分別達到142.2萬輛和143.0萬輛,環比分別實現了399.2%和361.4%的增長,反彈明顯,然而相較於2019年同期還有較大的差距,下滑幅度分別達到44.5%和43.3%。1~3月新車總銷量同樣不容樂觀,僅完成了347.4萬輛和367.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2%和42.4%。固然目前國內車市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在不斷升溫,車企斷然不會在此時漲價,打擊消費者的購車熱情。

值得一提的是,受國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近期消費者購車非但不會漲價,反而還會享受一定額度的優惠。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為進一步提振車市,促進地方汽車產業穩定增長,近兩個月國內先後有山西、四川、廣州、寧波、煙臺、長春、南昌、長沙、湘潭等多個省市出臺了購車補貼政策,補貼額度從一千元到2.3萬元不等,詳情請見《各地購車補貼政策密集出臺 誰最大方》。因此有購車需求的消費者,近期可以考慮出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