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日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

这句话是吕蒙说的。刘备也确实阴了刘璋。那么他是否会像吕蒙所说的「东向」呢?


也太秀了吧,如果要打江东,必须有大量水军和战船。刘备刚打完汉中,虽然迫使曹操让出汉中,自己也无力扩大战果。哪里来的水军和战船?

关羽紧跟著就北上围攻襄樊,给刘备休整的时间。哪里来的想法去偷袭盟友?

湘水之盟正式划分了荆州的归属,作为盟友的刘备在考虑执行隆中对一出宛洛一出秦川,北伐曹魏。作为盟友的江东在考虑怎么独霸荆州,「何忧于操,何赖于羽」。在吕蒙的眼中,江东取青徐极难,就算拿下了也守不住,不如跨有江汉,足以自保。

为了自保,背地里捅盟友一刀有没有好处呢?当然有,上游的关羽和他苦心经营十年的荆州水军覆灭,东吴自认悬在头上的剑终于没了。再者收获了曹魏的大魏吴王的称号,骗的曹丕(当然是他自己蠢)贻误战机未能灭吴,胜了曹丕一筹。三者用陆逊击败刘备,再次削弱了联盟的力量,为后面魏国能成功灭汉创造了机会。


只要刘备没有石乐志,在北方未定之前,不会出兵东进的。

什么?你说夷陵?刘备那时候已经石乐志了。

为什么这么说?季汉集团的slogan是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贼乃何人,曹魏。这是季汉集团的大义,贼一日不死,就要和他死磕到底。但是夷陵的时候,刘备为了保证曹魏不在后面搞事,还专门派使臣去舔了一波曹丕。这个时候刘备为了收复荆州以及报仇已经放弃了「大义」的名分,这不是一个成熟政治家该干的事,所以说他这时候已经石乐志。

但是即便刘备石乐志,他也知道自己去搞孙权,曹丕肯定不会站旁边看著他搞。更何况在当时,曹操都还没死呢,曹丕都不会错过的机会,曹操又如何会错过?

有人说刘备入蜀的时候不也是个好机会吗?曹操咋就错过了?因为那时候曹操内外交困,在内进魏公和荀彧闹翻,在外马超韩遂起兵作乱。等事情处理差不多了,刘璋也快凉了。

在汉中之战后,曹操也有点失了智,当然这和汉中失利关系应该不大,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老了...增加劳役导致全国各地多处叛乱,个别势力大的与关羽的北伐军合流;迁关中之民,一防关中之民投奔刘备或被迁去蜀中,二为充实封国人丁。百姓死于途中者不计其数,国家震动。

此时东吴比曹魏不知道稳多少,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打曹操此时利益更大。就算没能克复中原,关羽打下荆北问题不大吧?刘备平定雍凉问题不大吧?当时曹操可都打算迁都去邺城暂避锋芒了。荆北加雍凉不比当时扬州烂地强上百倍?而且长安还是旧都,刘备在长安继承汉祚对天下是多么大的震动。如果说光武中兴是老刘家命不该绝,撞了大运。那刘备在长安继承大统,对于天下人而言,刘氏称帝就是天命。只要达到这种情况,刘备就稳了,这也是诸葛亮《隆中对》里的构想。

只是万万没想到孙权这个队友是真的猪...孙权这一辈子主要用兵地点有两个,应该是淮泗,另一个是荆州。这也很好理解,没有淮泗就没有防御深度,长江天险如果崩了东吴就彻底崩了。另一个荆州居扬州上游,顺江而下安庆一崩东吴也会彻底崩了。这两个地方是孙权的心腹大患,但是无论淮泗还是荆州都不完全在孙权手里。此时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刘封孟达出兵上庸,刘备出兵雍凉,孙权出兵淮泗,曹操最好情况也就只能保住中原大部,最差情况说不定只能退守河北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汉,魏,吴三家的实力差不多拉到一个水平线上了,不会再有一超二强这种局面出现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威胁永远比两个实力相近的国家威胁大。但是十万兄可能在合肥打出心理阴影了,把刘备演了一波,结果就得了三郡之地,还招来了刘备的复仇,差点连本带利全吐出来,你说这是何必呢...

所以说事实证明,吕蒙这种学习靠突击起来的,战略眼光确实有点问题...至于孙权...他早就被黑出翔了。


吴国大都督周瑜,临死前是这样给孙权上书的: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最少在周瑜看来,刘备是心腹大患。


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刘备当时打曹魏打得很开心,北面还有雍凉等著他拿。而且曹操年老,身体不好,正是大好机会,反观孙权年富力强,江东也没有大乱子,是块难啃的骨头。两相对比,还是打曹魏合适。

不过嘛……

假如刘备关羽二路北伐成功,把曹魏赶回河北,河北是曹操大本营,经营日久,又有黄河相隔,只怕不好下手。那个时候实力大增的蜀汉会不会转变进攻方向沿江而下,那可就不好说了。不过真要有这么一天,以刘备的年龄可能也坚持不到了,伐吴的可能是刘禅和孔明吧,不知道算不算刘备背叛孙权……

再假如孙权步了他父兄的后尘,英年早逝,留下幼子,镇不住东吴各大家族。这个时候刘备可能就会想起自己还有个老婆在东吴娘家的事情了。带兵去迎接一下,作为姑父,帮自己的大侄子管理一下江东领地,这可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刘备对孙权兴趣不大,只要他乖乖的扮演配角辅助攻打合肥在东线牵制住一批曹魏军队就可以了,反正刘备攻西线关羽攻中线,啥时候需要孙某人帮忙了?

刘备要是拿下雍凉关羽制控荆北,那就是秦和北周的样版了,曹魏据有河北以及中原,只要不出高纬那样的货色,还是第一强国嘛,至于东吴,按照这类构思,继续扮演末楚和南陈的角色就好了。

以上只想说明,无论东吴是北攻曹还是西取羽,结局都不会有太大区别,因为以当时孙权的能力东吴的国力战力都不足以担得起在一代人里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