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曏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日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

這句話是呂蒙說的。劉備也確實陰了劉璋。那麼他是否會像呂蒙所說的「東向」呢?


也太秀了吧,如果要打江東,必須有大量水軍和戰船。劉備剛打完漢中,雖然迫使曹操讓出漢中,自己也無力擴大戰果。哪裡來的水軍和戰船?

關羽緊跟著就北上圍攻襄樊,給劉備休整的時間。哪裡來的想法去偷襲盟友?

湘水之盟正式劃分了荊州的歸屬,作為盟友的劉備在考慮執行隆中對一出宛洛一出秦川,北伐曹魏。作為盟友的江東在考慮怎麼獨霸荊州,「何憂於操,何賴於羽」。在呂蒙的眼中,江東取青徐極難,就算拿下了也守不住,不如跨有江漢,足以自保。

為了自保,背地裡捅盟友一刀有沒有好處呢?當然有,上游的關羽和他苦心經營十年的荊州水軍覆滅,東吳自認懸在頭上的劍終於沒了。再者收穫了曹魏的大魏吳王的稱號,騙的曹丕(當然是他自己蠢)貽誤戰機未能滅吳,勝了曹丕一籌。三者用陸遜擊敗劉備,再次削弱了聯盟的力量,為後面魏國能成功滅漢創造了機會。


只要劉備沒有石樂志,在北方未定之前,不會出兵東進的。

什麼?你說夷陵?劉備那時候已經石樂志了。

為什麼這麼說?季漢集團的slogan是啥?「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後出師表》:「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賊乃何人,曹魏。這是季漢集團的大義,賊一日不死,就要和他死磕到底。但是夷陵的時候,劉備為了保證曹魏不在後面搞事,還專門派使臣去舔了一波曹丕。這個時候劉備為了收復荊州以及報仇已經放棄了「大義」的名分,這不是一個成熟政治家該乾的事,所以說他這時候已經石樂志。

但是即便劉備石樂志,他也知道自己去搞孫權,曹丕肯定不會站旁邊看著他搞。更何況在當時,曹操都還沒死呢,曹丕都不會錯過的機會,曹操又如何會錯過?

有人說劉備入蜀的時候不也是個好機會嗎?曹操咋就錯過了?因為那時候曹操內外交困,在內進魏公和荀彧鬧翻,在外馬超韓遂起兵作亂。等事情處理差不多了,劉璋也快涼了。

在漢中之戰後,曹操也有點失了智,當然這和漢中失利關係應該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老了...增加勞役導致全國各地多處叛亂,個別勢力大的與關羽的北伐軍合流;遷關中之民,一防關中之民投奔劉備或被遷去蜀中,二為充實封國人丁。百姓死於途中者不計其數,國家震動。

此時東吳比曹魏不知道穩多少,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打曹操此時利益更大。就算沒能克複中原,關羽打下荊北問題不大吧?劉備平定雍涼問題不大吧?當時曹操可都打算遷都去鄴城暫避鋒芒了。荊北加雍涼不比當時揚州爛地強上百倍?而且長安還是舊都,劉備在長安繼承漢祚對天下是多麼大的震動。如果說光武中興是老劉家命不該絕,撞了大運。那劉備在長安繼承大統,對於天下人而言,劉氏稱帝就是天命。只要達到這種情況,劉備就穩了,這也是諸葛亮《隆中對》裏的構想。

只是萬萬沒想到孫權這個隊友是真的豬...孫權這一輩子主要用兵地點有兩個,應該是淮泗,另一個是荊州。這也很好理解,沒有淮泗就沒有防禦深度,長江天險如果崩了東吳就徹底崩了。另一個荊州居揚州上游,順江而下安慶一崩東吳也會徹底崩了。這兩個地方是孫權的心腹大患,但是無論淮泗還是荊州都不完全在孫權手裡。此時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劉封孟達出兵上庸,劉備出兵雍涼,孫權出兵淮泗,曹操最好情況也就只能保住中原大部,最差情況說不定只能退守河北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漢,魏,吳三家的實力差不多拉到一個水平線上了,不會再有一超二強這種局面出現了。一個超級大國的威脅永遠比兩個實力相近的國家威脅大。但是十萬兄可能在合肥打出心理陰影了,把劉備演了一波,結果就得了三郡之地,還招來了劉備的復仇,差點連本帶利全吐出來,你說這是何必呢...

所以說事實證明,呂蒙這種學習靠突擊起來的,戰略眼光確實有點問題...至於孫權...他早就被黑出翔了。


吳國大都督周瑜,臨死前是這樣給孫權上書的:

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榮任,統御兵馬,志執鞭弭,自效戎行。規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採,瑜死不朽矣。

最少在周瑜看來,劉備是心腹大患。


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劉備當時打曹魏打得很開心,北面還有雍涼等著他拿。而且曹操年老,身體不好,正是大好機會,反觀孫權年富力強,江東也沒有大亂子,是塊難啃的骨頭。兩相對比,還是打曹魏合適。

不過嘛……

假如劉備關羽二路北伐成功,把曹魏趕回河北,河北是曹操大本營,經營日久,又有黃河相隔,只怕不好下手。那個時候實力大增的蜀漢會不會轉變進攻方向沿江而下,那可就不好說了。不過真要有這麼一天,以劉備的年齡可能也堅持不到了,伐吳的可能是劉禪和孔明吧,不知道算不算劉備背叛孫權……

再假如孫權步了他父兄的後塵,英年早逝,留下幼子,鎮不住東吳各大家族。這個時候劉備可能就會想起自己還有個老婆在東吳孃家的事情了。帶兵去迎接一下,作為姑父,幫自己的大侄子管理一下江東領地,這可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劉備對孫權興趣不大,只要他乖乖的扮演配角輔助攻打合肥在東線牽制住一批曹魏軍隊就可以了,反正劉備攻西線關羽攻中線,啥時候需要孫某人幫忙了?

劉備要是拿下雍涼關羽制控荊北,那就是秦和北周的樣版了,曹魏據有河北以及中原,只要不出高緯那樣的貨色,還是第一強國嘛,至於東吳,按照這類構思,繼續扮演末楚和南陳的角色就好了。

以上只想說明,無論東吳是北攻曹還是西取羽,結局都不會有太大區別,因為以當時孫權的能力東吳的國力戰力都不足以擔得起在一代人裏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