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合肥之战简直太猛了,演义里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感觉就是抄的张辽。为何后世谈起三国都说关张?


因为孙权身材好呗。

逍遥津之战后,有这么一段记载:

《献帝春秋》: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

《建康实录》:张辽素不识权,权去后因得吴降人,问云:「向者紫髯将军、长上短下者,是何人?」答曰:「孙将军。」辽惋愕久之,举军叹恨。

我猜想三国时的古华夏人大概以上短下长的七头身八头身居多,所以张辽、乐进虽然看到了孙权,但只当是一般的昆仑奴倭种骑将,没当回事,光顾著抢身材更好的人头了。

不用怀疑,如果张辽真能砍到孙权的脑袋,那他的勇名必然盖过关羽。为啥呢?因为吴王孙权的价值和职称都高过颜良、晏明之辈好多好多啊。孙权要是当时就死,虽然尚香妹子还有心气抵抗,但架不住张昭、顾雍那伙人骨头酥啊。

一战定一国,张辽当时就能进武庙了。

另外还有个次要因素:孙权马术还行。

《江表传》:权乘骏马上津桥,桥南已见彻,丈余无版。谷利在马后,使权持鞍缓控,利于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权既得免,即拜利都亭侯。

当时逍遥津桥断了,若非谷利及时教授手段,若非孙权敢这么信念一跃,那么赫赫有名的「十二度北攻合肥」就要少掉后面九回了,那可是多少功勋,多少经验值啊!

所以说,建议安徽体委在申报全运会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到历史传统,把「骑马跳桥」这个项目及时列入,大肆推广,主场就设在逍遥津,将来努力成为奥运项目,又有传承,又体面,还挺刺激。

而且豆腐渣工程这种喜闻乐见的体育设施,全国都不缺才对,场地也好找。

噢对了,奖杯的样式就做成孙权的头好了,毕竟那是张辽、关羽、满宠都没能拿到的好东西。

相关文章:

如果合肥之战没有张辽的话魏军还能赢吗??

www.zhihu.com图标宣汉:孙权之死?

zhuanlan.zhihu.com图标史书《三国志》中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有哪些??

www.zhihu.com图标

日志9.14

服了……当天赞就要破两百,你们是有多喜欢阿权呐?


三国第一猛将就是这位,我们的好大哥——楚云飞


先纠正楼主一点,三国时七进七出者确不是赵云,但也非张辽,而是末期的猛将文鸯。

《资治通鉴》:钦子鸯,年十八,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鸯率壮士先至鼓噪,军中震扰。师惊骇。所病目突出,恐众知之,啮被皆破。钦失期不应,会明,鸯见兵盛,乃引还。师谓诸将曰:「贼走矣,可追之!」诸将曰:「钦父子骁猛,未有所屈,何苦而走?」师曰:「夫一鼓作气,再而衰。鸯鼓噪失应,其势已屈,不走何待!」钦将引而东,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也。」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余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不过没有七进七出的壮举,也无损张辽的勇名。他在合肥同样是以寡击众,斩将破贼,在部众受困的情况下也有过「复还突围,拔出余众」的壮举。纵观三国,这样的勇武表现,也是第一流的瞩目。

三国志·卷十七·张辽传》: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楼主的问题,一分为二可解构为:1. 为什么张辽不是三国第一猛将? 2. 后世谈三国猛将之最,只谈关张,不论张辽?

先说第一个。三国第一猛将是谁,我私心属关羽,但花落谁家,史无明载,也难有公论。《三国演义》第一猛将是吕布,这倒是毋庸置疑。这是因为罗贯中利用写作话语权,强行突破历史的藩围,把各大阵营的知名猛将拢在一起狗斗,于是便有了三英战吕布,许褚裸衣战马超,张飞斗马超等著名片段,而能够连续狗斗关张等猛将的吕布,借此脱颖而出,成就三国演义第一猛将。

很遗憾,真实的三国历史很少架设斗兽场搏杀这样的镜像化场面,让猛将的优劣对比显得直观分明。单骑对决的场面,除了《英雄记》里吕布刺郭汜,极罕见,故难作衡量猛将水准的最优标准。一千个读者眼中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三国迷眼中自然有一千个心中的第一猛将人选。季汉粉谓关张为翘首,曹魏粉则张辽,曹仁,一典一许,吴粉应是甘宁,孙策,太史慈之俦。故,第一猛将之争,多说无益,可以休矣。

张辽之勇,与关张同俦。后世评论三国,张辽的事迹也有一席之位,并非言必关张,如五代名将李存孝就被誉为似张辽,甘宁一般的出众人物。所以严格来说,我觉得楼主应该如是问:张辽为何后世声名不及关张?我想说的是,综合因素决定后世的声名。倒是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下:勇武将略人物属性

首先,贴两段史籍中对于关羽张飞勇武表现的具体描述。

《三国志·关羽传》: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三国志·张飞传》:……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看关羽。关羽同张辽共率军解白马围。首先,两军于白马对垒,时间无交代,但可推知应在白天,因此诸如【平旦】,【夜入】等可资利用的突袭条件不为关羽所具备。虽然闻关张来援一度令【良大惊】,但颜良迅速整勒部伍来逆二人,军势颇盛,究有【万众】之谓。史书中也并无类似颜良军【陈不整】,【轻而无备】,【诸将不备】这样有利的可击条件的描述。《三国演义》中关羽得赤兔马,仗马快,还利用颜良「欲问话」的时间差,一刀斩其首级,细读之下总觉得注水太多。而正史中,关羽只是远望见颜良的麾盖,了解到其所在处,就决然陷阵,在我们尚不确定其是否有从骑相随的情况下,不仅刺良于万众之中,而且还有余裕抽取佩刀,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很屈辱地当了背景板。短短数十字的记载,现出一位顶级猛将应具备的各种优秀素质:1. 骁勇绝人,径入敌阵。2. 武技精湛,贼强我更强,一骑讨对方名将。3.以寡击众,睥睨万军如无物。最为可贵的是,关羽能完成这样的壮举,并无时间地利坐骑等有利条件的加持,含金量十足,说三国独此一家也是应得。再看张飞。张飞受命殿后,相比二哥,也不过只有从骑二十许。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向敌喊名示威。对面是曹操王牌虎豹骑,数目无载,但肯定远多于飞众,且部伍中没有夏侯杰这样浑身是胆汁的羸将,之前没有被赵云七进七出伤损了士气,也没有被张飞从骑作扬尘迷惑了判断。如此挟新胜之威的精锐部队,在中原河北燕代战事中曾屡斩首虏,却在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的呼喝声中,无敢近者。这说明什么?我有这样的推测:1. 虎豹骑早就听闻张飞的勇武声名,此次对决,慑于其威,不敢战。2. 虎豹骑之前与张飞有接战,被飞有斩将破敌的记录,南征时再遇张飞,精神疮痍还未平复,不敢战。论,张飞的断桥拒敌,反映出顶级猛将的一大特质:勇武之名在外,对敌有巨大精神慑服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阵斩颜良,断桥退敌,是关羽张飞少数不多未曾为史海湮没的记录。纵如此,也道尽了顶级猛将的诸般卓越品质。从各方面比较,张辽在合肥之战的表现毫不逊色,甚至在部分有过之(破而复返,将部下救出)。但是,在记录称述上有一点却对张辽不利:张辽虽有斩将杀贼的上佳表现,但无类似于关羽斩颜良这样的超一流猛将杀一流猛将的降维式打击的内容载于史册。从南朝陈名将吴明彻对于麾下猛将萧摩诃的劝勉之词可窥一斑。 「及将战,(吴)明彻谓(萧)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陈书·萧摩诃传》。降维式打击,这也是关羽能够异于(即便不优于)其他猛将的重要舆论优势之一。我觉得如果将张辽破敌的内容编成如下所述,或许后世对张辽的评价会有大变:

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权麾下大将甘宁,勇武冠三军,每战辄用为先锋。辽乃独与宁战,宁不能当,遂杀之,并斩其首,权诸将悚惧,不知所出。辽又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噫,你勇冠三军,闻名当世,我却能1v1取你首级,后世将何以评价我?

所以关于勇武,关张(以关为例)与张辽当不分伯仲,但前者有镜像对比的优势,故小胜半筹。

再说将略。将略,为将之能也,决定了世人对于一位武将评价的上限。我们说关张之辈,如单论勇武,或者试图强行拔高勇武之于关张的考量成分,而剥离二人的军略才能,是不公允的。郭嘉,程昱等人对关张万人之敌的称誉,传递的信息不仅在于关张的勇武,还在于二人均有将略之才。假使关羽张飞只有陷阵之能,而无统御之才,那么在历史的称谓中大概率会和颜良的「一夫之勇」类同。从关张的生平轨迹来看,颇有脱胎于斗将,而出落为一方统帅的意思。关羽有攻略襄樊,威震华夏之功,张飞有巴西破敌,稳定蜀中之得,可谓专任一方,各有建树。而张辽的军事生涯则既受曹魏的国防人事体系安排的限制,不能成方任之将,但同时又得益于魏武「威信著于四海」和曹魏强大的军政实力,攻守更为自如。所以,文远能在白狼山破敌,本人固然骁勇有谋,善于窥得战机,但如无曹操当机立断授其先锋指挥权的决策力,以及随同作战的虎豹骑强悍的战斗力(「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战事的结果或许未可知;合肥破敌,威震孙吴,既有个人才能的干系,也离不开曹操的远程微操委命人事,以及李典和乐进两位大将的协同功劳。专任荆州,关羽在襄樊威震华夏,几乎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当时的军国形势,让汉朝复兴有了实际上的可能性,而张辽的巅峰之战只能是在局部层面改变了攻守态势,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魏吴在淮扬地区的战略对峙局面,反倒是他在生涯晚期的上司,手握扬州之地军事大权的曹休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更适宜与关张作比。故,缺少在战事中独当一面,充分展现个人的领袖气质和指挥才能,并借此搅动乾坤,创业破局的机会,是张辽相比较关张(尤其关羽)在将略方面最大的劣势。

人物属性是一种比较泛化的指称,包括个人形象,品性和风骨等。我认为在这方面,关张要明显优于张辽。关张的硬实力强悍,软实力也不遑多让。其辈声名显赫,除了有勇猛善战,有治戎之才的硬素质作为良好依托,另外还有重要的因素加成,即自身品格的助力。陈寿在关张传记中的用笔吝啬虽然为后人诟病,但是他对于情景化的构设描述却自得其法,能够鲜明体现人物特点的史实也有一定保留。以关羽「刮骨疗毒」为例:「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好一个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寥寥八字,季汉名将的豪迈气概已然腾跃纸上。

另一方面,羽「刚而自矜」,飞「不恤小人」,并非亲和易与之人。关羽尤其因为曾侍曹营,后又镇荆州,与东吴势力分隔交错,所以在三方意识形态倾向分明的史籍笔录中呈现出多面化的褒贬不一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文学评判的角度来说,关张属于典型的非完美缺陷型主角,可是这种大开大合,具有不稳定气质的形象特征一方面对于二人的命运有所暗指导引,另一方面也让二人的形象描述更富血肉,更具张力,为后期的文学化改编创造提供了素材和养分。而相形之下,关于张辽为人处事和性格特征的史料文字却乏善可陈,《三国志》《傅子》有描述张辽与关羽的惺惺相惜。再者,张辽与臣僚(李典,武周)不睦的记载让人隐隐窥得张辽性格中的促狭一面,其他的描述均不脱张辽生平功绩的窠臼,使得辽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趋扁平化。

与此同时,关张有突出的忠义秉性("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 「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吕布在这方面是鲜明反例。若论陷阵突敌,布有常山破张燕之事;论武技,有 「身决胜负」刺郭汜,辕门射戟的壮举;论勇武慑敌,有袁绍追兵「皆畏布,莫敢逼近者」的记载;论将略,曾让曹操「数不利」,绝望到几乎投奔袁绍。可以说,吕布的武勇将略,和关张比也在伯仲之间,但我们在魏晋南北朝乃至后世对于猛将名将的评价中鲜有提及吕布者,或者说先有正面评价。缘何?原因不言自喻:身为臣僚,好色,可;贪财,亦可,但忠义是底线要求,不可违。吕布反复,轻于去就,很难想像一位君王会以吕布作比来夸赞自己将军的勇武。更何况,关羽张飞寒微事刘备。危难不相离,困厄不相弃,从一而终,殊为难得,而刘备宽厚仁德的声名和以弱抗强,欲挽狂澜于既倒的不折气节使得刘关张君臣之间的情感纽带具有极强的历史渲染度和感召力(张辽前事吕布,后事曹操,后世郝经曾讽其「然失身于操,终为勇而无义」,可窥见曹操在历史上忽高忽低的声名对于张辽个人声誉的影响)。简言之,个人能力上卓越突出,无可挑剔,在历朝历代尤为看中的事君之道上又堪称道德楷模,是很容易在官方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文字中占得一席之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关张的评点或者以关张为范的记载就已经不少。部分见下:

河东关羽云长,同郡张飞益德,并以壮烈,公壮羽勇锐,拜偏将军。飞勇冠三军,与关羽俱称万人敌。羽善待小人而骄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是以皆败。——《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2、崔公,古之关张也。—— 《魏书·崔延伯传》

3、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万人之敌者。——《晋书·苻生传》

4、(刘遐)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 《晋书·刘遐传》

5、咏群豪之高轨,嘉关张之飘杰,誓报曹而归刘,何义勇之超出!据断桥而横矛,亦雄姿之壮发。——《晋书》

6、薛彤、进之并(檀)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宋书·檀道济传》

7、关羽滔天,作云西土。帝曰将军,整尔熊虎。——晋·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

8、徐元直西蜀之谋士,关云长刘氏之骁将,须归即遣,知叛弗追,今之与古,何其异趣?——北齐·尹义尚《与徐仆射书》

9、玄德威而有思,勇而有义,宽弘而大略乎,诸葛孔明,达治知变,殆王佐之才,玄德无强盛之势,而令委质,张飞关羽,皆人杰也,服而使之,夫明暗不相为用,能否不相为使,武帝虽处安强,不为之用也,况在危急之间,势弱之地乎,若令玄德据有中州,将与周室比隆,岂徒三杰而已哉。——西晋·张辅《名士优劣论》

10、史臣评曰:「长孙肥结发内侍,雄烈知名,军锋所指,罔不奔散,关张万人之敌,未足多也」。——《魏书·列传第十四》

11、至蜀,赵𫷷深器之,与论兵法,无不称善,每谓所亲曰:「李玄序(李庠字玄序)盖亦一时之关、张也。」(弓马便捷,膂力过人,时论方之文鸯。)——《晋书·李庠传》

12、及将战,(吴)明彻谓(萧)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陈书·萧摩诃传》

13、而武人略阳垣历生、襄阳蔡道贵,拳勇秀出,当时以比关羽、张飞。——《南史·齐武帝诸子传》

14、(杨)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阵,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魏书·杨大眼传》

15、虏主元宏遗虎书曰:「...卿进无陈平归汉之智,退阙关羽殉节之忠,婴闭穷城,忧顿长沔,机勇两缺,何其嗟哉!——《南朝梁·南齐书列传第十一》

16、公入仕四十五年,身经一百六战。通中陷刃,疾甚曹参;刮骨傅药,事多关羽。而风神果勇,仪表沉雄,事亲无隐无犯。学不专经,略观书籍;兵无师古,自得纵横。——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17、昔者受律赤符,韩信当千里,治兵白帝。张飞拟万人,皆比于今日,公之谓也。——北周·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铭》

18、武帝伐广固,仲德为前驱,战辄破之,大小二十余战。论曰:王仲德受任二世,能以功名始终。入关之役,檀、王咸出其下。元嘉北讨,则受督于人,有蔺生之志,而无关公之愤,长者哉。——《南史·列传第十五》

19、咸谓勇力绝伦者,则上将之器;洽闻治乱者,则三九之才也。然张飞关羽万人之敌,而皆丧元辱主,授首非所;孔融边让文学邈俗,而并不达治务,所在败绩。邓禹马援田间诸生,而善于用兵;萧何曹叁不涉经诰,而优于宰辅,尔则知人果未易也。欲试可乃已,则恐成折足覆食束;欲听言察貌,则或似是而非,真伪混错。然而世人甚以为易,经耳过目,谓可精尽。余甚猜焉,未敢许也。——晋·葛洪《抱朴子》

20、刘渊别将刘翼,骁勇过人,能一手举殿柱,跳过平阳门,时人拟之关张——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

以上评述涵盖了关张的主要生平亮点,多为赞扬称许二人的勇武善战,忠义行事,但也不避讳其人性格短板。由于涉及到的人物横跨数代,且不限南北朝亦或族裔出身,因此我们可以论定:对于关张个人能力,才识和品性的群体性识别在三国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然形成,而并非某一朝某一君王为谋基业复兴而刻意营造推动的结果。相比较后世宋明以来的封神推崇和民间通俗文学的褒颂宣扬,这个时期由于毗邻三国,相关的史籍文录散佚有限,对于关张等三国人物的认识也更能立足于史实,更能还原人物的历史原貌,不至于因为时光的漫长而相传讹误。这种带有普世感的认可和称扬为日后关张个人形象威望的进一步声隆奠定了有效而坚实的基础,若非如此,关张的神化和广泛的民间认同形同空中建楼,无从谈起。相形之下,张辽这方面的称述要逊色不少,主要的集中点也只是评点其合肥之战的表现和军事才华。而一旦进入到民间传说和通俗文学远较前代昌盛的宋元明清时代,关张和张辽在声名上的差距,由于民间认知基础和官方意识形态推广方面的严重不对等,只能被拉的更大更悬殊。后世多关张而少文远,也在情理之中。


先表明立场:张辽三国前十我肯定认,前五我感觉也问题不大,但是第一真有点难,下面我说原因。

首先主要是关公斩颜良太牛X了。

先说一下,关公和张文远都有临阵战将的记录。但是为什么斩踏顿不如斩颜良,第一当然是颜良身处中原,知名度肯定比踏顿这种知名度高,但是知名度不代表武力值。第一点并不能说明关公和张辽谁猛,但是关公有著更高的知名度和民间基础,相当于提前拉票了,这是先天优势。

最关键最有含金量的其实是第二点,踏顿是被阵斩没错,但是踏顿是被虎豹骑杀的,而虎豹骑的统帅是曹仁弟弟曹纯,本不属于张辽部下,只不过曹操把指挥权借给张辽,张辽才能带著这帮曹军的精锐中的精锐冲击敌阵。就算踏顿是张辽亲手斩杀,从阵型来看,踏顿是几乎没有准备仓促应战,而且是被冲溃的,踏顿身边更多的是慌乱无章的猪队友,而不是护卫队。在一个乌丸首领和咱们中原军队不太一样,首领阵亡的记录比咱们这边高很多,不是说张辽这战绩不牛,但是我们看看关公斩颜良。

我这里贴一段《三国志关羽传》原文吧:绍遣大将颜良东郡太守刘延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翻译一下:袁绍派大将颜良打在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曹操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打颜良。关公望见颜良麾盖,拍马冲进颜良军中,在重重包围中干掉颜良,并从容下马,斩其首级,再冲出来,这期间颜良手下众将众军无人能挡关公,颜良军群龙无首,白马解围。

第一点,关公是看见了对方所在,能有麾盖说明级别很高,放今天就是前线一把手,敌前司令部。防守多严密这大家可想而知。前几年流行的偷袭说,我相信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就算关公偷袭,中间隔著那么多兵将,等冲进去颜良早做好准备了,除非他反射弧以公里计。

第二,关公并不是一换一,而是斩颜良后全身而退,并且在刺死颜良后还能有取首级的时间。要知道那年头其实没有青龙刀,不可能斩首杀人一蹴而就,关公是杀人还要取首,当是多少人围著关公不详,不过关公能从容取首而还,这个你就说多猛吧。万军中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窃以为出自关公。

张辽的战绩虽然难度系数不低,但是斩踏顿肯定比斩颜良容易。人数上张辽和关公不管是单兵作战还是带人冲阵(后者可能性较高),关公和张辽的条件是对等的。而踏顿防守不如颜良,所以这点张辽输了。并且,关公手刃颜良毋庸置疑,这是明文记载。张辽是不是手刃还有争议(按三国志说的是虎豹骑斩的),这点张辽又输了。再加上从容斩首而还,张文远你输给你关二哥不亏呀。

关公这一战作为三国第一猛将可谓实至名归。

张辽被人津津乐道的张八百,这个不可谓不猛,但是可能你没想到,现在以防守闻名的曹仁曹子孝,也曾有过相关操作,而且也是打东吴……

再说说其他人,吕布打张燕驰骋如飞,三国第一这个未必,但是吕布猛是有记录的,至少能把张燕打出噩梦。吕布辕门射戟也能占到三国ADC前列甚至榜首,黄忠才是演义吹出来的。吕布最尴尬的其实是单挑打伤郭汜,正常感觉郭汜肯定送人头啊,但郭汜只不过游戏啥的数据太低,让我们感觉郭汜不猛。那年头单挑可谓少之又少,能把对面打残说明吕布还是很强的。只不过吕布贡献的最惊艳的两次战绩,和张辽的观赏程度比还是差点,第一估计够呛了。

说到吕布,我又想到了小吕布马超。马超其实更像坦克,比较抗打。打郭援时腿受伤了,用步裹著继续干,最后把郭援打死了,不过郭援首先没啥武名,而且人头是庞德拿的。马超虽然也有战绩,但感觉还不如吕布,也就是名声大,也有记载,但实际战绩挺一般,还差点被韩遂未来女婿阎行打的去见阎王,可以说马超被黑有一半是因为演义读者见到历史的破灭感吧。

再者就是黄忠阵斩夏侯渊了。这个吧只能说黄忠军比较猛,毕竟夏侯渊是不是被黄忠手刃不清楚,而且夏侯渊人很少,死有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浪,含金量肯定不如张辽斩踏顿。

最后说说张三爷吧。张三爷同时代就被人们并称为「关、张」,但是从战绩看,明文记载太少。是不是战绩没流传下来不清楚,不过以刘备前期情况,关张很难有出色战绩,关公封神之战也是在曹操手下打的。张飞真正飞起是打张郃,真正做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而且张郃是被打的只剩光杆司令了,这个战绩确实好看,不过和张八百确实比不了。体现单兵实力的还是据水断桥了,敢做出这种事的而且成功了的,肯定是狠人。但是不足以证明真实实力,只能说张飞可能有很多猛的记录没流传下来。就记载来看,个人认为确实比不上张辽,不过二人也没碰过,也不知道谁更猛(狗头保命,求汉粉放过)。


孤曾对夏侯渊说过,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猛将多代表作战风格勇猛无畏,一往无前战斗不息。我曹营的猛将前三位必是典韦,许褚,夏侯惇呀,文远不及其三位勇猛,故此,三国第一猛将还真不能给文远。

夫将材有九: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夏侯尚、夏侯霸)

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曹纯、夏侯威)

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李典、徐晃)

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张郃、张辽)

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于禁、满宠、吕虔)

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乐进、李通)

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夏侯渊、曹性)

气凌三军,志轻疆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许褚、夏侯惇)

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曹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